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712 重订度量衡

文唐 712 重订度量衡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712 重订度量衡

从皇宫出来岳山就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骑马回四姓坪过年。今天大年初一,他这个当儿子的必须要回家陪父母过年。

回到家和家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顺嘴把武畅产子的消息告诉了他们,然后他就后悔了。

岳山娘一脸惊讶的道:“真的?圣人和娘娘肯定很开心吧。”然后状似不在意的道:

“太子妃今年才十三岁吧?比丽质还要小两三岁。这么小就生孩子,太危险了。”

岳山心中顿时大叫不好,这哪是在关心武畅的身体,就差直接质问为啥别人小的都能生,你不能生。

再看李丽质,脸上的笑容变得僵硬起来,说了句:“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说完起身就离开了。

岳山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很后悔为什么要提这回事儿。他娘哪里都好,就是对待下辈人方面太过于古板。

儿子结婚就迫不及待的想抱孙子。尤其是听到谁家媳妇怀孕生孩子,都能给自己怄半天气。

他给她解释过年龄小产子太危险,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她总算消停了一些。可还是不能再她面前提孩子的事情,要不然她就会控制不住自己。

平时岳山从不在她面前提孩子什么的事情。但太子妃产子是一件大事,对他们家来说也是一件喜事,就顺嘴提了这么一句。

在他想来,她在想要孙子也要看看场合吧,总不能大年初一喜庆团圆的日子闹不愉快。

但事实是他还是低估了自家母亲对下一代人的渴望,都近乎魔怔了,真的当场就闹的让人下不了台。早知道说这个干嘛。

他摇了摇头,道:“你们吃,我去看看。”说完也放下筷子去追李丽质。

“哎哎哎,你们干什么这是,饭还吃不吃了。”岳山娘还在后面喊道。

“啪。”一直默默不语的岳老四猛的把筷子拍在桌子上,沉着脸道:“现在你满意了吧?”

岳山娘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但嘴上却不认输的道:“这怎么能怪我,我说什么了我。”

岳老四道:“别装傻充楞,说什么了你自己心里不清楚?整天就想着抱孙子抱孙子,我看你都魔怔了。”

岳山娘兀自嘴硬道:“我想要孙子怎么了,难道你就不想要?谁家结婚这么久了还不要孩子的,隔壁陈十三的儿子才十七岁,已经给他添了俩孙子一个孙女了。”

“你儿子都二十好几了到现在一个孩子没有,我为什么不着急。你就不怕哪天突然死了没办法给祖宗交代。”

岳老四被气的直哆嗦,指着她道:“你……你胡说八道些什么。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年初一,有什么事情不能改天再说?”

“我看你是好日子过多了忘记自己是谁了。”

“咱们家有今天是靠谁?靠你吗?靠的是儿子自己。他从小独自一个人一拳一脚打拼才有偌大的家业……他做事自然有自己的主见,你瞎掺和什么?”

“丽质是谁?是公主,圣人和娘娘的嫡女。万一……咱们家的好日子就彻底到头了。”

“你是不是好日子过多了想重新过回以前那种连饭都吃不饱的日子?等两年又怎么了,一家人平平安安的不比什么都重要。”

当年那种吸心般的饥饿感再次被忆起,岳山娘也慌了,道:“我……我听你的还不行吗,你说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凉拌。”说完岳老四也气哼哼的起身往外走。

“哎,你怎么也走了,吃饭呢。”岳山娘喊道。

“吃什么吃,气都被你气饱了。”岳老四丢下这句话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留下岳山娘看着一大桌子菜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她心中也充满了懊悔,忍不住打了自己一下,道:“怎么就管不住这张嘴呢。”

……

且说岳山一路追到自己的房间,在卧室里找到了趴在床上低声抽泣的李丽质。

他过去在她身边坐下,伸出一只手搭在她肩膀上道:“都是我不对,让你受委屈了。”

然而李丽质却毫无反应,好像没有听到他的话一般。岳山心中知道,她应该是真的被气到了,否则不会这样。

“娘今天确实过分了,怎么能说这样的话……”

然而听到这句话一直没有反应的李丽质却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抹着泪珠道:“你以为我是生娘的气吗?”

“不是吗?”岳山疑惑的道。

“娘的想法很正常,换成我儿子成婚这么长时间都不要孩子,我一样会着急。”李丽质道。

“这……那……那你这是……”岳山迷惑了。

“你说我在怪谁?”李丽质杏眼圆睁,瞪着他质问道。

“呃……”岳山懂了,锅最后还是扣在了他的头上。是他一直不想要这个孩子,才有了后续的种种矛盾。

可他也觉得冤枉啊,他是真的为李丽质的身体考虑。只是这个时代……

“今年是我的及笄之年。”李丽质又补充了一句。

岳山知道她是什么意思,眼神不停闪烁陷入思索,过了好一会儿似乎做出了决定。什么话都没说,起身大步来到门口对守在外间秋儿叮嘱了一句:

“有人过来就说我身体不舒服已经睡下了,不要让任何打扰。”

说完‘啪’就把门关上,几步来到床前‘恶狠狠’的盯着李丽质。

“你……你想做什么?”李丽质有些慌乱的道。

“你说呢。”

“你……你不要过来……”

“不过去怎么生孩子。”

“啊……天还没黑呢。”

“生孩子谁还管天黑不黑。”

“……”

嫡长孙的出生确实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因为国丧略显冷清的皇宫重新变得热闹起来,总算是有了过年的气氛。

百官纷纷上表祝贺圣人得嫡长孙,恭喜太子得嫡子……在京城的官员只要级别足够的都准备了一份贺礼,不在京城的后续肯定还是要补上。

百姓们也由衷的为朝廷感到开心。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百姓们都不希望大唐出现动乱。

经过李渊李世民两父子的治理,天下元气已经恢复,说一句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问题。

好不容易过几天好日子的百姓自然希望大唐国祚绵长,让他们能多过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皇室有合适的继承人出现,就是一个好消息。

不少百姓自发的为嫡皇孙祈福,祈祷他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和他祖父一样的明君。

对于百姓来说嫡皇孙仅仅代表着皇权的延续,对于李世民和朝中大臣来说这孩子更加特殊,是吉兆。

李承乾动手术前一刻,恰好他被诊断出来到这个世界。然后李承乾的手术顺利完成,且康复的也非常好,预想中的危险一个都没出现。

李渊驾崩举国悲伤,他的到来冲散了悲伤,带来了喜讯。

恰好李世民又准备大刀阔斧的改革……出生日期还是大年初一……

对于李世民来说他就是吉兆,是苍天对他改革的认同,百官也差不多都有这方面的想法。

所以说这个孩子来的太是时候了,时间点卡的有天命之主的感觉了。

对李承乾来说这个孩子同样是他的祥瑞。不管他本人能力如何,只要不胡作非为,看在嫡长孙这一身光环的份上,李世民和群臣也不会轻易废太子。

所以这个孩子的出现让他的太子之位变得更加牢固。

对武畅来说更是如此了,有了这个孩子她的太子妃之位才真的稳如泰山。就算李承乾当渣男变心,也无法动摇她太子妃之位。

前世李治时期王皇后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什么武则天更阴狠手段更高啊之类的,那都是虚的,真正原因是她没有孩子。就算没有武则天也会有别的女人把她斗下去。

整个武家也跟着受益,李世民直接下旨召应国公一家回京探亲。

武士彟被发配的原因是他忠于太上皇,现在李渊死了这个结自然也就解开了。武畅又生下嫡长孙有大功于皇室,他这个做父亲的也能分到一份功劳。

说是探亲,回京后他但凡表现的恭敬一点,再有人给搭个梯子,李世民大概率会把他留在京中任职的。

对于年近耳顺的武士彟来说也算是善始善终。

可以说这个孩子的出生真的是在万众期盼中诞生的,天生就拥有无数光环。

嫡长孙的出生也让李世民更加的大胆,年假结束第一天的朝会就接连宣布了几个重大改革。

比如重订度量衡。现在使用的度量衡标准还是千年前制定的,流传到今天肯定会出现误差,重新校对的目的是让这个标准更加适合当前需要。

长度单位倒是没怎么变,就是确定了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米。

尺和丈正式被取消……取消的原因是一米等于三尺,一尺是三十三点三三三……厘,除不尽呐,会有误差产生争议。

为了避免这些争议更加细化长度单位,所以取消尺和丈,采用毫厘分米四种单位。

严格来说这个变化其实和没变化差不多,只是重新确定了几个新的单位,大小和原本是一样的,原本是一米现在还是一米。

真正改变大的是重量单位。

斤从原来的十六进制改成了现在的十进制,也就是说以前十六两为一斤,现在改成十两为一斤。原因很简单,十进制更容易计算。

这牵扯的可就太多了,从根本上改变了‘斤’的多少。以前所有的秤都作废了,重新锚定新秤,带来的麻烦很大。

不光是生活上带来的麻烦,史学家也麻烦。关于前朝的岁入亩产什么的记录也都要跟着变,工作量很大。

所以关于这个改变很多大臣都站出来反对,理由就是扰民,不方便,损害百姓利益什么的。

李世民直接反驳,十六进制就方便了?现在一时的麻烦是为日后千百世提供方便。

损害百姓利益?这个也简单,朝廷会让工部制作足够的新秤,到时候百姓可以免费用旧秤换新秤。

甚至他还豪爽的表示,就算是腐烂不能用的旧秤也能换新的。钱也不用国库出,走内库报销。

这下反对的人也没有了理由,只能默默的同意。

还有重新修订文字和官话,两个月后朝廷会颁布贞观大字典,所有文字的字形释义皆以大字典为准,官话发音也以字典为准。

贞观大字典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编了十年了还没个结果,据说现在还在为发音的事情争论不休。

前段时间李世民亲自派人接手,强行制定了标准。官话以长安口音为标准以洛下音为辅,去除那些发声困难的读音,遇到比较难以分辨的多音字也可以采纳其他地方的方言进行区分……

就按照这个新的标准,必须要在春分之前完成编撰工作,否则就把有意见的人给换了重新找一批人过来做。

自己花了十年心血编出来的字典自然不能就这样送人,在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情况下只能按照李世民的标准来编撰。

为了赶时间这些人年都没回家过,不分昼夜加班。因为有原来的基础剩下有争议的地方本就不多,估计二月份就能正式完成。

李世民提前通知,也是为了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为了推广大字典,五年后科举考试阅卷皆以大字典为准,十年后会说官话的士子科举名次上调一等。

这个决定自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争议不是来自于字形字义,大多数人不但不反对这一点,反而很高兴能确定统一的标准。

有争议的是科举考校官话,大城市还好,偏远地方学官话就太难了。对那些偏远士子不公平,尤其是寒门士子,他们上哪学去?

李世民既然提出了这个标准,自然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制定出了应对方法。

县考不考核官话只看文章,考中之后可以凭借生员的身份免费进入当地县学学习。不光可以学说官话,还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为州试打基础。

如此一来就彻底堵住了那些反对者的嘴。

这里其实也是一个坑,给古学派和世家挖的一个坑。世家家大业大又有名师,基本都会自建家族学校传授家族学问。

如此一来他们就形成了一个闭环,自己生产,自己教育,学有所成之后出来做事做官,新学很难渗透进去。

现在标准官话掌握在朝廷的学政体系手里,也就是各种官立书院。那些世家子弟想要出来做官,就必须要进入官学学习,而官学则是新学的天下。

这就相当于是打破了世家的那个‘闭环’,强迫他们的子弟接触新学,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力量。

所以强制推广官话表面看是为了统一口音,实际上就是给古学派和世家挖的陷阱。

还不用害怕他们不跳,只要他们还想让自己的子弟出仕,就必须要跳。

当然他们也可以主动学习官话,然后用官话在家族内部的学校授课。但没关系,这事儿就是搂草打兔子,能坑一个是一个。

今天坑你一次,明天在坑你一次,慢慢就把你坑的半死不活的了。

这个坑挖的很隐蔽,甚至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坑,短时间内也不用害怕他们察觉,过上几年他们发觉在相反对就晚了。

比起前两个革新,第三个计划才真的让天下震动。

朝廷准备建立圣贤祠,把古往今来所有为华夏文明做出贡献的圣贤全部放进去,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祭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