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721 新书

文唐 721 新书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721 新书

岳山刚走出办公室没多远就见到王绩迎面走了过来。

“正好我要去找你呢。”

王绩也道:“巧了,我也有事儿找你,咱们去你办公室说吧。”

两人又一起返回办公室。

“说吧,找我什么事情。”

“你找我什么事情?”

落座后两人几乎同时开口,接着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沉默了好几秒种,最终还是岳山道:“你先说吧,我要说的事情可能比较麻烦,放在后面所。”

“我说的事情也比较麻烦,可能我说完你就没心思说你的事情了。”王绩也道。

你搁这套娃呢,岳山无语。不过此时他可没心情和他玩这种文字游戏,直奔主题道:“听说儒家和法家又杠起来了,具体怎么回事儿?”

“呵呵……”王绩乐了,道:“这不是巧了吗,这不是巧了吗,我也正要和你说这事儿呢。”

岳山:“……”

不过王绩的态度也让他松了口气,看来儒家和法家的矛盾还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否则这位肯定没心思在这逗乐。

王绩这才把事情说了一遍,也让岳山知道今天儒家和法家的分歧在哪里:施法的度的问题。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这让他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只要不是关于礼法之争就好。

历史上儒家和法家最大的分歧就是礼和法之争,儒家尊古推崇三代之治,一切都按照礼来行事,不管这个礼是不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

而法家是锐意改革派,他们认为一味的尊古没什么用,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才能让国家强盛。

所以儒家和法家的争执也可以看做是守旧派和改革派之争。

而现在书院的儒法争执还停留在量刑的程度阶段,这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事儿,甚至这种争吵还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和融合。

其实想想也对,渭水书院是新儒学的天下,经过岳山改造的儒学已经没有那么守旧了,反而是这个时代最激进的思想,尊古的想法也没有前人那么厉害了。

而法家呢。首先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法家门徒了,现在的读书人幼时都是通过儒家的典籍开始自己的学业的。

长大之后出于兴趣或者别的原因学习了法家的思想,可儒家的学问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学法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且法家被打压了几百年早就开始吸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远没有之前那么偏激。

再加上岳山可是把《荀子》列为法学科的必学科目。荀子人称法儒,是法家和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最早开始搞儒法融合的先贤。

受他思想的熏陶,现在的法家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戾气了,变得平和了不少。

所以今天的儒法分歧远没有先秦时期那么大,更何况还是渭水书院这种新学大本营。

想到这里,岳山彻底放下心来,笑道:“原来如此,争一争是好事,理不辨不明吗。”

“话是这么说,可很多分歧只会越吵越大,尤其是对于两个不同的学派来说。”王绩摇头道。

“什么意思?”岳山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为了驳倒对方,有些人已经开始从故纸堆里翻那些老旧思想了。用不了多久这场争执就会演变成礼法之争,到那个时候恐怕就难以收场了。”王绩道。

岳山心情沉重了不少,问道:“既然你都知道,可有解决的办法?”

王绩道:“两个办法。第一恢复到之前的局面,重新开始打压法家,让他们再次失去话语权。”

“第二个方法呢?”岳山并没有直接否定第一个方法。

尽管他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可他更不愿意见到思想上的大分裂,实在不行就只能暂时委屈法家了。如果二选一的话,儒家还是比法家更适合当前的社会的。

“第二个方法是有人能推陈出新从思想上完成两者的统合,把这场争论限定在当前这个阶段,短时间内不会触及礼法之争,给两者的融合创造时间。”

说这些话的时候王绩目光始终盯着岳山,意思在明显不过了。

岳山苦笑不已,道:“你也太高看我了,这种东西岂是那么容易的。”

王绩说道:“那我不管,你自己考虑。要么打压法家,要么你写本书出来。再说你已经很久没有出书了,新学门徒对你的新作望眼欲穿,何不顺便在为新学添砖加瓦。”

岳山道:“什么叫很久没出书了,《华夏文明》不是才出没多久吗。”

王绩道:“我说的不是这种书,你明白我的意思。”

岳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就是学术方面的书,最好能触及到当前学术思想的核心地带。可这种书哪是那么好写的啊。

就算他是穿越者,前世看过各种各样的信息,也不是说写就能写出来的。

主要是现在和之前不同了。

之前他一无所有,随便从前世搬点超前的知识点都是创新,都能给自己加分。

现在他已经是新学开创者和领袖,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他不光要有新的知识点,还要把这些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圆润自洽环。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家的期待,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完成这么多年他都没有在出书的原因,要不是他时不时就写一些短篇文章,估计早就传出江郎才尽的流言了。

说完这些之后王绩就摇摇晃晃的走了,留下岳山一个人在这里头疼。左思右想之后他还是决定试着写一写,实在是不愿意看到大好局面就此葬送啊。

他没有着急动笔,而是返回家中把自己关在书房,从暗格里取出记录灵感和前世信息的笔记本。

现在的笔记本已经不是原来的三五本了,而是半个大箱子数十本几十万字,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

放在最上面的是一本名为神秘岛的薄册子,这是最近才放进去的。

里面记载的是岳山回忆起来的关于《神秘岛》这本书里博士一行人是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工业的流程。

可别小看它只有十几页,把这上面的知识吃透就能建立起一个简单的初步的工业基础。甚至能一跃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每每想起这本书岳山都忍不住感慨,儒勒·凡尔纳真是个天才。一本科幻小说兼具了种田流的特点,甚至可以说后世所谓的种田流和这本书比起来连渣都不算。

这也是前世他为数不多百看不厌的小说,还买了实体书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得益于此他才能回忆起里面博士的大部分操作。

拿起这本薄册子小心翼翼的打开,似乎生怕用力太大上面的字就被吓跑了一样。

这上面当然没有他要找的答案,他只是习惯性翻看一下,然后珍之又珍的放在一旁。

他主要看的是剩下的那些书,试图从里面找到灵感。

一开始李丽质还借口送小鸡炖蘑菇汤来找他,得知他要闭关写书,顿时就兴奋起来。

别误会,不是那种兴奋,而是单纯的高兴激动。

她从小就看岳山的著作,练习他创作的字体,可以说是他最坚定的崇拜者之一。现在岳山又要闭关写书,她自然很激动。

然后她就再也不骚扰岳山了,还亲自替他守门,任何来打扰他的人都被拦了下来。

李承乾和陈仲、冯易等人去两湖道想见他一面都没能如愿,李世民几次派人过来请他进宫商量军国大事都被拦了回去。

期间就只有岳水儿产子,他这个当舅舅的才抽空去看了看,其他时间基本连小院都没出过。

学界得知他这个新学领袖又要闭关写书,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新学派自然是欢欣鼓舞,古学派则战战兢兢。

花了十几天时间岳山才把这里面所有的书都重新阅读了一遍,又回忆起了不少前世看过的信息,也获得了不少新的灵感。

而他最需要的灵感还真的给找到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灵感不是来自于儒家也不是来自于法家,而是来自于前世共和国五代目的讲话。

国家特色大家都懂,一旦上面发表什么重要讲话,下面的人就会组织学习还要写心得体会什么的。

岳山没少参加这样的学习,其中就有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相关讲话。

还有一个aPP叫学习强国,每天都要学习答题挣积分。他没事儿的时候也会打开看看里面的国家大事了解一下动态,不为别的,吹牛的时候有话说。

当然了,那些长篇大论的东西他自然是记不住的,但记住一些金句还是没问题的。

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金句中有一句岳山记得特别深刻,也正是这句话给他带来了灵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

想想,还有比这句话更适合解决眼下儒法面临的问题吗?

根据这句话他还回忆起了康德的一句名言: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以这两句话为核心,结合儒法两家的思想,在结合时代。甚至还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五代目那篇讲话的内容……还真的能写出一部书来。

不说完全解决儒法当前面临的问题,起码能缓解矛盾,为两家进一步融合创造时间。

而且也不能小瞧其他文人,他们缺的不是文化底蕴而是一个灵感。只要岳山把这本书写出来,相信会有很多文人主动去完善这个思想。

众人一起添砖加瓦,儒法的那一点矛盾还真不是不能调和的。

有了灵感他并没有马上动笔撰写,而是先构思自己准备往哪方面去写,最终写成什么样子。而想把那些意思表达出来,又需要那些论据论点……

这本书是用来调和儒法矛盾的,也是他时隔数年之后又一思想领域著作,说是万众瞩目都不为过。必须要做到尽量完美,不能有那种低级的错误。

因此,这部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典故都必须用的恰到好处。以他现在的学识,很多知识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到,每个措词都要斟酌斟酌再斟酌。

又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这部书才算是定稿。

而随着著作时间的拉长外界对这本书的期待也越拉越高,对这本书的内容也越来越好奇,这本书到底侧重哪个方面呢?

当这种期待值拉满的时候,王绩才透漏一点风声出去:这是一本阐述儒法关系的书。

这个消息一经确认自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法家在岳山的扶持下逐渐抬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他本人却是标准的儒家传人,他所有的著作就是证据。

一开始大家还很奇怪,岳山这是要做什么?后来根据他推崇荀子的行为推断,应该是想搞儒法融合的。

可岳山的著作没有一本是关于法家的,难免会让人怀疑,他对法家的了解真的有那么深吗?

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而且他们也隐隐意识到,这本书很可能会成为儒法合流的核心和依据,决定两家合流后的走向。

若真如此,那他们就更要仔细研读这本书,否则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此时的儒家还没宋明清时期那么‘狭隘’,道家和佛教连手教他们如何低调,所以对于儒法合流他们并不是特别反对。

甚至有些人还巴不得两家合流,一起对抗道家和佛教。

而法家呢,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反正他们也不反对两家合流。至于道家、佛教之类的,也轮不到他们反对。

所以,对于岳山这本书,众人的的期待感就更加强烈了。

渭水书院那些天天打嘴仗的儒生和法学生也顿时就消停了,大佬都亲自出手了他们还争个什么,坐等书籍出来就可以了。

就算还有争执,也要等到读过那本书之后在争才有意义。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岳山带着他新完成的书出关了。

“三家治世?”看着这个书名,李丽质疑惑不已:“和三代之治有关系吗?”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百年之后,她都将会是岳山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没有,三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和法家。”岳山解释道。

“啊?不是儒法合流的吗?怎么道家也写进去了。”李丽质惊讶的道。

“三家合流已经进行了几百年,谈儒法的关系不可能撇开道家的。”岳山道。

“我懂了,哥哥真是太博学了。”李丽质崇拜的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