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726 公开授课

文唐 726 公开授课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726 公开授课

孙伏伽自然也收到了一本《三家治世》。

他除了是大理寺卿还是渭水书院法学院的副院正,对书院儒生和法学生的矛盾一清二楚,对这种情况他也是头疼不已。

不管分歧只会越来越大,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就晚了。管吧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那些问题。

他翻遍了所有书籍,把荀子的著作研究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无法找到答案。

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儒道合流,谁就是下一个学术领导人,死后绝对能进圣贤祠。

区别就是以大贤的身份住进去,还是以子的身份住进去。至于圣,没人敢想,先秦之后还没有人被封圣。

他有预感最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岳山。

所以当岳山宣布闭关著书的时候,他既兴奋又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然后就是期待。

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这天下班回家就收到了王绩让人送过来的新书。

他马上把自己关在书房,迫不及待的打开书阅读起来。

律法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这一句话犹如一道闪电劈开了心间的迷雾,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口气把全书读完,他忘形高呼:“道儒法三家合流成矣。”

不只是他,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不只是新学派的名宿,很多中立派甚至古学派的人都被征服了。

这里不得不提王绩的骚操作,除了新学派的名宿,他还把这部书有针对性的送给了一些中立派和古学派名宿。

但也不是给所有人都送,只送给那些他觉得有改造可能的人。

比如雍州张琦,家学是韩非子,但幼时曾随陆德明学习儒家学问,算是儒法双学之人。关键他是古学派,经常抨击新学。

但他也是个有想法的人,想把两家学问融合在一起,只是一直未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这种想法他数次和朋友说过,还写过不少相关的文章。

对这样近在眼前的‘敌人’王绩不可能不了解,所以他也给张琦送了一本三家治世。

张琦本来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有些恼怒觉得这是在挑衅自己。

他怒气冲冲的翻开书,想研究一下找到漏洞大肆嘲讽抨击一番。可当他看到‘律法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律法’这句话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句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这不正是他孜孜以求的东西吗。努力了半辈子都没有头绪,却被人家一句话给道尽了。

这让他备受打击,但同时也觉得很兴奋。不管这条路是谁走通的,总比一直堵着好不是吗。

把全书看完之后,他马上就起身收拾行李,去渭水书院亲自向岳大师请教。

和他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很多人。

王绩自然也没有忘记书院的学生,把那些热衷于争吵的人叫到一起,直接把书甩在他们脸上。

连那些学有所成的名宿都被征服了,更何况是他们。

前一秒还挽袖子和对方‘不死不休’,下一秒就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原来我们儒法两家有这这样的联系,可以说是同生共死啊。那还争执个啥,以后咱们就是自己人了。

不光是我们,还有道家也一样是好兄弟。

然后,原本站在一旁看笑话的道家很懵逼的发现,儒法两家的学生和善的走过来,和他们勾肩搭背……

这……

当然他们看到三家治世的时候,就明白了一切,对岳山更是佩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过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也逐渐流传出去。尤其是扉页那两句话,简直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大家更加迫切的希望看到这部书的真面目。

就在这个时候,龙首山印书馆的首批书籍终于问世,第一批次一万册投入市场的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

大多数都被来自各地的二道贩子书商给买走了,只有少部分被京中的读书人买到。

但不管怎么说,这部书总算是大批量出版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它的内容。反正也就三万来字,没买到的找朋友借过来手抄一本就可以了。

三家治世的新闻很快就盖过了所有事情,成为当下最为人关注的事情。

这个时候渭水学报来凑热闹,专门为它加印了一版,上面全是名宿对这本书的解读。

有了这些名人的认证,让这本书的思想变得更加火爆。读书人聚会的时候必讨论这方面的问题,谁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都不好意思参加。

这段时间岳山一边忙着整理材料为即将到来的公开课做准备,一边和国子监对接长乐图书馆的事情。

图书馆的事情牵挂着不知道多少人的心,岳家的延续和强盛也同样关系着很多人的未来,但凡和他沾点关系的都在帮忙提供方便。

比如长孙无忌,李丽质是他亲外甥女,她的孩子和长孙家也是有血缘关系的。

将来不说孩子之间能成为盟友啥的,起码这份香火情分在不容易成为敌人,关键时刻还能相互拉一把。

所以虽然他很眼红岳山的超然地位,但在这件事情上很上心,暗中让自己派系的人尽可能的提供便利。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命令才下去没几天,关中地区的各书院就已经做出反应:藏已经在修建中……

然后就是关中附近地区……逐渐扩散往全国。岳家钱库里也瞬间空了一个角落……

又过了一周,三家治世的思想传播到整个中原地区以及江南的各大名城重镇,引起了更广泛的讨论。

就算是古学派面对这部书的时候也实在无法挑刺。

一方面它确实是至今为止在道儒法三家合流方面做的最完善的理论。

二是抛开新古学术之争,用古学派的思想也可以完美套进这本书里,他们舍不得这个三家合流的机会。

三就是来自道和法两家的威胁了。老生常谈的问题,此时道家才是第一等的显学,儒家还要排在佛家之后是老三。法家也因为提刑司体系的创立话语权越来越重。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古学派也不愿意轻易站出来,这一站出来就是得罪两家啊。

至于道家,无为思想决定了他们无所谓的态度,爱合不合,反正我道家的老子已经被封为道圣至圣先师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古学派对三家治世思想保持了沉默。只有极少数站出来指指点点,但已经无人理会了。

还有很多原本的古学派因为这本书改旗易帜,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学一份子。

而更多的名宿动身前往京师求教。毕竟短短三万字不足以把所有的东西都讲清楚,很多问题都只是阐明了观点,并没有进行细致的论证。

他们想听岳山亲自讲解这本书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岳山的公开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

第一节公开课在书院最大的一间会议室举行,本来能装三百人的房间里挤了五百余人。

站在讲台上往下看去,密密麻麻的全是人,过道里坐的都是人。

看着下面的人岳山非常的骄傲,这些都是被他的思想吸引过来的人。还不是一般人,都是时代名宿。

关键是他的作品虽然借鉴了很多前世的思想,但是他一点点把这些思想融合在一起,整合成完整的适合大唐环境的理论体系。

那种成就感是单纯的搬运党无法体会的。

“咳咳。”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干咳一声道:“欢迎诸位同道的到来。辩经的规矩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说了,咱们直奔主题。”

其他人都安静的听着不发一言,甚至连稍大一点的动作都不敢做,生怕发出声响吵到了大家。整个会场只有岳山一个人的声音。

所谓辩经的规矩,就是主讲人讲述自己理念的时候其他人不得出声打断,就算有问题也要留到他讲完之后再说。

要是能随便提问,恐怕他一辈子都别想讲完。

“我先讲一讲为什么是三家治世不是一家也不是四家五家,这三家为什么是道儒法而不是墨家、阴阳家之类的。”

“先秦时期道儒墨为三大显学,又有非儒即墨的说法。为什么道儒墨是三大显学?我私以为它们三家的思想体系最为完善,又最切合实际,比较适合用来构建社会道德体系。”

“但墨家子弟自己不争气,墨圣去世不久就分裂为三支自相厮杀,活生生的把自己杀出了显学行列。”

“墨家学问的精髓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厮杀中渐渐遗失,到汉朝时期就已经残缺不全,在那个时候他们就失去了参与治世的资格。”

“法家先后产生了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等代表人物,进一步完善了思想体系,渐渐取代了墨家的地位成为显学之一。”

“后来更是帮助秦国一统天下,证明了自己有那个能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

“至于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等都存在巨大的缺陷,无法构建出完整适合所有人的道德体系。”

“又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先秦百家也只剩下几家存活。所以我才说三家治世,才说这三家是道儒法……”

“既然道儒法三家都能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为什么还要另外两家呢?只用一家不行吗?我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还真不行。”

“三家思想的完善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真的完美无缺。道家失之于宽,儒家失之于情,法家失之于严。”

“什么意思呢,道家的无为太过于宽泛了,有时候就是不作为。儒家太过于看重人情世故和礼仪,而枉顾道理。法家太过于苛责。”

“如果单独使用任何一家的思想,短期内还好,长期必然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以法家为例,秦因法强,亦因法亡。”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道儒法三家一起治世,求同存异才不至于让整个社会体系变得僵硬。”

“更让我感到惊叹的是,三家的思想居然可以完美的互补……”

“道家的无为之治,教会我们不要随意干涉万民的生活,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可绝对的自由必然会带来混乱,我们要给万民画一个框约束他们。只要他们不出这个框,就可以自由活动,而儒家就是用来画这个框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规矩,总有一些人想要出框干扰他人的生活。这时候就需要法家来维护这个框,谁出框就惩罚谁……”

“如此三家合力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体系……”

岳山娓娓道来,把自己创作三家治世所有的想法和思考都吐露了出来,又把书里的内容掰开揉碎了解释一遍,用了差不多四个小时才讲完。

不过中间每隔一个小时都大家一刻钟时间上厕所活动活动手脚。岳山也可以趁机休息一会儿,即便如此等讲完之后他也感到嗓子冒烟。

不过还好他的嗓子也是经过锻炼的,没有哑掉。

演讲结束全部人起立向他鞠躬,这一场演讲彻底征服了所有人。

当他宣布问答环节开始的时候,一般人举起了手臂。

岳山点了坐在前排的一个中年人。

这个人正是新学原来的反对者张琦,他看过三家治世后就进京来拜访岳山,不过被王绩给拦住了,一直等到今天演讲。

而亲自停了岳山的讲解,他彻底被折服,成为新学的支持者。

见自己第一个被选中,他很高兴,起身道:“谢谢您传道受业,我为以前的狭隘向您道歉。”

岳山并不认识他,但听他语气也大致明白之前应该是古学派,这次被三家治世给吸引的改变阵营了。

这种情况他自然是喜闻乐见,和善的道:“你太客气了,咱们相互交流。不知你有何问题?”

张琦道:“您的三家互补理论简直说到我心里去了,但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道家给人自由,儒家为自由划定界限,法家维护这个界限。可要是有人违抗律法怎么办?如何保证律法不被人践踏。”

岳山惊讶的看了他一眼,没想到他会问出这么核心的问题,显然是真的把刚才的演讲听进去了。

对于这样的人,他打心眼里开心,所以赞赏的道:“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

“暴力抗法的事情屡见不鲜,谁来维护律法的尊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