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792 学院派亮相

文唐 792 学院派亮相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792 学院派亮相

重启分封的议论很快就传遍了大唐,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但凡有点见识的都要叨叨几句。

反分封派和分封派的争执也越来越大,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了两派斗殴的情况。

在这个争执的过程中,清流很快就被权贵阶层给压制了下去,毕竟权贵才是执掌天下大权的群体。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分封派就获得胜利了,因为一个谁都没想到的群体站出来扛起了反分封派的大旗——学院派。

“哈哈……好,好,好呀,真是太好了。”看着手中的报告,李世民高兴的连连叫好。

“什么事情让二哥这么开心。”长孙无垢捧着一杯茶放在他面前说道。

“你看看你看看,学院派出身的寒门士子扛起了反分封的大旗,和分封派的旗鼓相当。”李世民指着报告说道。

长孙无垢也没有避讳什么,站到他身边默默看了起来。自从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破了之后,长孙无垢已经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朝政中来。

只是她很懂的分寸,从来只站在李世民背后,有什么事情也都是私下商量,不会在明面说一句和朝局有关的话。

看完上面的内容,长孙无垢的眼睛也亮了起来,欣喜的道:“恭喜二哥,学政体系推行二十年终于可以撼动世家豪强了。”

李世民欢喜的道:“哈哈……朝廷养士二十年,心血没有白费啊。你看看,他们为了朝廷居然敢当面锣对面鼓的和权贵争吵。”

长孙无垢眼珠子一转,笑道:“您不是希望重启分封吗,学院派站出来反对不是阻挠了您的计划吗,为何您还这么高兴啊。”

李世民道:“不一样不一样,他们并不知道我的计划。,并非有意破坏。站在他们立场上反对分封才是符合大唐利益的,要是他们都反过来支持那我才应该头疼。”

长孙无垢道:“那您准备怎么收场?强行重启分封,恐怕会伤了寒门士子的心。”

李世民道:“不着急不着急,让他们多争论一段时间。争论的时间越长,特权换封国就越深入人心。等到重启分封的时候,朝廷收回特权才不会遭到反弹。”

“至于学院派的士子们,我相信他们会明白我的苦心的。就算现在不明白,将来也会明白。”

“嗯,不行,士子们的力量还是太薄弱,我要给他们找几个帮手壮壮声势才行。要不就让翠岚放点风声出去?”

长孙无垢连忙阻止道:“万万不可,翠岚的身份太敏感,我怕他一出声权贵直接就认输了。”

李世民深以为然的道:“也对,换个人。嗯有了,让上官仪、于志宁等人声援他们。”

关心分封事情的不只是权贵和清流、学院派,还有宗教圈子,尤其是佛教对这件事情尤为的关心。

“**师,我佛门数十位大德写信过来,希望您能游说圣人重启分封。”辩机来到玄奘面前小心翼翼的说道。

“我知道了。”玄奘似乎一点都不奇怪,随意应了一声继续翻译经文。

“您猜到了他们会这么做?”辩机道。

“这有什么难猜的。”玄奘放下手中的笔,决定好好教导一下这个自己看好的弟子,道:“朝廷限制宗教的发展,对我佛教的限制尤大。”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限制佛教,很多权贵都是佛教的信徒。如果他们有了封国,佛门就能在那里不受限制的传教。”

“可以说封国之事一旦成真,我佛门将会迎来一次大机遇,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支持重启分封。”

“原来如此。”辩机恍然大悟,但随即又疑惑的问道:“可是我看**师似乎无意插手此事,难道您不支持分封?”

玄奘摇摇头道:“我支持不支持都没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在于你我,也不在于哪一方人多,而在于那寥寥三五人而已。”

辩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他大概猜到都是哪些人了。不外乎夏国公岳山、赵国公长孙无忌等人。

“还记得十年前圣人突然说要给诸王和功臣封世袭刺史的传闻吗?”

“弟子略有耳闻,被群臣反对就在没有提过。”

玄奘颔首道:“是的,圣人只是稍稍露了一点口风,马上就遭到了群臣反对。”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长孙相公、房相公、马相公、李相公、已故魏相公等等全部反对。还没有来得及在朝堂讨论,圣人就收回了想法。”

“可是这一次事情讨论如此激烈,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可有发发声?”

辩机道:“没有。”

玄奘道:“一个人不发声正常,两个人不发声也正常,全都不发声就有问题了,这意味着圣人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已经拿定了主意,现在只不过是在预热而已。”

辩机疑惑的道:“这个道理您既然能看得出来,想必也会有其他人看的出来,那为何还会起纷争呢?”

玄奘道:“所以原本反对分封的主力清流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而学院出身的士子都有一腔热血,是真的在反对。”

辩机道:“您的意思是说清流反对并不是真的反对?”

玄奘道:“清流并不清,他们也在揣摩上意行事,察觉到圣人的意思后马上就改变了主意。”

“只有学院派的士子是真的在坚持自己心中的道义,他们就是反对,圣人同意或者不同意都会反对。所以现在他们成了反封国的主力。”

辩机点点头,又道:“权贵必然也能猜到圣人的打算,那他们为何还要四处奔走,还要和学院派士子争吵呢?”

玄奘笑道:“为了以防万一,封与不封都在圣人一念之间,只要命令没有下达他们就始终无法安心。”

“他们四处奔走,和士子争吵,都是为了防止有人说动了圣人改变主意,或者让圣人早日下令分封。”

“我明白了,谢**师指点。”辩机恭敬的道。

“那我就回复诸位大德,让他们稍安勿躁?”

玄奘道:“不,什么都不要说。就告诉他们一定要在西域和西南配合好朝廷的计划,这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成功了才有资格继续和朝廷合作,失败了……呵呵。”

辩机神色一凛,道:“弟子,明白了,这就去给他们写回信。”

玄奘颔首,忽然说道:“对了,圣人命我写大唐西域记,我准备让你代我执笔,如何?”

辩机惊喜的道:“弟子愿意,谢**师器重。”

玄奘道:“嗯,去吧,好好准备,回来咱们就动笔。”

与佛教比起来,道教表现的就有些迟缓了,或者说想快也快不起来。

自从王远知老道长仙去道家就失去了领袖,各个派系不说老死不相往来,也是相互看不顺眼。

关键是有朝廷支持大家日子都过的太好,没有外部压力就只能玩内斗。

上次给朝廷捐钱是受到玄奘取经回国的声势所迫,大家临时放下成见达成的协议。

现在风头过去了,朝廷没有改变打压佛教的政策,他们放下心来就又陷入了内斗。

这次对于朝廷派人去西域和西南传教的计划,表现的也相对敷衍许多。

不过也不能全怪他们,一来道家的思想就是这样,缺乏侵略性。

二来身为当前大唐第一显学它们有骄傲的理由。

三不知道地球有多大,只以为中原就是最富庶的地区。还抱着天朝上国的想法,对外面的世界不屑一顾。

反观佛教,思想上就比较有侵略性,要普度众生。且玄奘西行归来也给佛教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把此时佛教的战斗**给拉满了。

……

学院派士子第一次集体亮相确实震撼了许多人,此时大家才发现大唐不知不觉中已经多了这样一股庞大的力量。

关键是这些人年轻有理想,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这个世界。

对此感触最深的当属文化士族群体,以前他们掌握着学问,掌握着界的话语权。

可是现在,这股新产生的群体彻底脱离了他们的掌控,甚至隐隐有与他们为敌的意思。

这种情况几乎让他们无法接受,最后只能拼命的鼓动朝廷分封。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大唐的贵族大多数都是世家豪族出身,他们掌握的资源更多,比百姓更容易出头。

一旦封国之事通过,他们就可以从文化士族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实权的诸侯王,完成蜕变。

其次,他们还可以在自己家族的封国内推广自己家的学问。

这个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岳山的耳朵里,他自然也是非常高兴。

学生才是这个世界最纯粹最愿意接受进步的力量,他们有着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意志。

当一个国家沦陷,他们必然是敢于反抗的先锋。前世中国从那屈辱的一百年崛起,青年学生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二十年前就开始布局竭尽全力推广学政体系和科举体系,不就是为了今天吗。这些学院派出身的士子才是他和世家豪族对抗的资本。

只是以前缺少一个纽带把学院派的士子联系在一起,岳山倒是有那个号召力,可他肯定不能这么做,那就是在找死。

所以学院派士子数量虽多,但都是各自为战掀不起多大的风浪。现在反分封意外的成了那个纽带,把他们凝成了一股绳。

让别人见识到了他们的力量,同时这次行动也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以后必然会更多的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反对必然会失败的,只希望他们不会因此失去信心。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再次召见了政事堂宰相商讨此事,连岳山都被特别叫了过去。

见到岳山再次出现在紫宸殿,九位宰辅的心情各不相同。有高兴的,也有很难受的。

不过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当着面还都要客客气气的。

岳山也知道自己的出现并不是多么招人待见,一直默默坐在那里不说话。

直到李世民亲自点了他的名。

“翠岚,组建博物院的事情你可有章程?”

“已经有了,这就准备开始筹备。不过关于博物院地址,我想把它放在四姓坪。”

“为何?”

“博物院不是行政衙门不用挤在城内,四姓坪比较清静更加合适,而且那里也通了火车往来也方便。”

“好,我准了,你找工部李尚书,让他负责营建新衙门吧。”

“还有一事想请圣人允许。”

“说。”

“圣人手下有一支千人的地理考察团队,我希望把他们纳入博物院。”

闻言李世民眉头皱起,这支队伍不光是勘探大唐的地理丰茂,同时也是他的观风使,替他打探天下各地的消息,他自然不愿意轻易交出来。

“此事容我考虑之后在答复你,还有事情吗?”

“没了。”岳山回答完毕,拱拱手退回去坐好。

李世民看了一圈众人,开启了下一个议题:“分封制势在必行,但如何分封,给封国多大的权力也至关重要。你们也考虑了这么多天,可有什么想法?”

分封制度大约有三种,先秦时期的分封,汉朝时期的分封,晋朝时期的分封。

其中先秦时期的封国权力是最大的,事实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王国。拥有自己独立的政权体系和军事体系,只是名义上奉天子为宗主国,受到一定的节制。

汉朝的封国权力最小,朝廷还派遣国相主持国内事务。但也保留了一定的军事权和征税权。晋朝最奇葩,就不多说了。

九位宰辅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汉朝的封国制度,虽然也有部分调整,但大致差不多。听得岳山直摇头,照他们这样搞还不如不分封。

李世民似乎也对他们的策略也不是很满意,见岳山摇头的样子,就问道:“翠岚有何想法?”

岳山也没有客气,说道:“确实有一点不同的意见,诸位的方法都很好,但没有抓住核心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