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802 会议和甲骨文

文唐 802 会议和甲骨文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802 会议和甲骨文

第二天岳山去博物院检查了一下工作进展,非常的不错,甚至比他自己在的时候还要好。

“这些天我们共招募了一百二十一名能人异士,二十三名是原工部的工匠,三十名是书院格物院的出身的士子,其余皆是从全国各地自发赶来报名的人才。”陈煜着重介绍了招人的成果:

“其中最为出色的当有七人:冯槐游,远高昌国人,祖祖辈辈皆以修筑坎儿井为生,最善挖掘坑道。”

“钱保玖,泉州豪商钱家第四代长孙,自小岁其曾祖父钱多多游历天下,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娴熟于胸。”

“李斐,前朝知名造桥匠师李春的后人,继承了乃祖的技艺,造桥技艺高超。”

岳山眉头一挑,道:“等等,李斐是李春的后人?可证实了?”

陈煜肯定的道:“有路引为证,且他来的时候还带着一车造桥的书籍。”

岳山那叫一个开心,李春啊,赵州桥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屹立不倒,还上过语文课本,他岂能不知道。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 x推荐你喜欢的小说 领现金红包!

没想到他还有后人在,还继承了他的技术,简直意外之喜。

不指望这个李斐能有李春的水平,一半……不,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岳山虽然不懂桥,但他记得不少跨河大桥的大致形状,画下来丢给他们研究就行了。

古今结合,不信造不出横跨河长江黄河的大桥。

当然了,并不是说眼下就造出这种大桥,而是先把相关学科建立起来一点点去攻克难关,总有一天能做到。

之后他又让陈煜把比较突出的人才都介绍一遍,其中确实有许多有用的人才。

有了这些人才的加盟,博物院终于可以开工了。

“邀请工部阎尚书和铁道司邓司长,于明日来博物院商议铁轨铺设事宜。”

之后岳山又召见了所有工匠,简单的进行了一番演讲。

赞誉他们用双手和技术改造世界造福于民什么的,总之就是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希望他们在博物院继续为国效力。

岳山的肯定让这些人非常的激动兴奋,他们的爱好和技艺终于得到认可了。

第二天一大早,新任工部尚书阎立德和铁道司邓建就先后到来。

阎立德大家可能陌生,说起他的弟弟可能知道的人会多一点,大画家阎立本,人家是亲兄弟。

外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母亲是清都公主,标准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核心家族。

李世民的坟墓昭陵就是他们兄弟两个设计的。

且两兄弟爱好相同工作相同艺术成就其实相差也不是很大,且先后都当过工部尚书。

这次李大亮病逝,李世民越过政事堂直接任命阎立德为工部尚书,可见他是多受信任。

只能说李世民夹袋里的能人实在太多了,缺了谁都能马上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者。

两人当然不是自己来的,还带着自己的得力下属。

一间大会议室,中间摆放着33的大方桌,上面是一个泥塑的大唐疆域模型,外面罩着玻璃罩子。

山川河流城池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这就是李世民手下那一千勘探使的功劳。

三个部门的精英都聚集在这里,岳山的地位最高,也是计划的发起人,自然就是这场会议的主持人。

“今天把你们召集到一起只为了一个目的,设计几条贯穿全国的铁路线。”

“我们的设计和施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设计一条从辽东到岭南东道的铁路线。要求是方便,能够串联更多的城池,辐射更多的人口……”

钱保玖举手道:“夏国公,这很难。从辽东到岭南其不说有多远,沿途要经历许多山川河流,而且各地的气候环境土地情况也不一样,这……几乎不可能。”

岳山赞许的道:“这就是朝廷组建博物院的目的,能避过的就避过去,避不过去的你们要想办法解决。”

“逢山开山,遇水架桥……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必须要把路修通。”

李斐举起手道:“这……小河桥好修,大河桥难为啊。”

岳山道:“我知道你,前朝李大匠的孙子,家学渊源造桥水平很高。”

李斐惊喜的道:“谢国公夸奖,某愧不敢当,我不及家祖父多矣。”

岳山道:“你这样想是不对的,只有后人不停的超越前人,我们的造桥技术才会进步。你也要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把家族的记忆发扬光大。”

李斐激动的道:“是,我一定不会让国公失望,也不会让祖父失望。”

岳山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水泥和钢筋混凝土造桥法,以及我提供的那些造桥的图纸你也看了,有什么想法?”

李斐兴奋的道:“国公不愧是神仙中人,能创造出如此奇物,构思出如此结构的大桥,斐佩服。”

岳山不满的道:“我是问你有没有把造出那些桥。”

李斐愁眉不展的道:“这……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难,难,难。”

岳山道:“我当然知道难,所以也没要求你们马上就把所有桥修好,先从小河桥开始修,慢慢积累经验,再去修大河桥,再去修更大的桥。最终把长江黄河变成通途。”

“我知道这很难,可能终大家一生都无法实现,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就会有经验,我们的后人就可以在我们的经验之上走通这条路。”

李斐神情一振,道:“国公此言震耳发聩,某一定潜心研究造桥技艺,早日修成大桥。”

岳山鼓励道:“好,就要有这个志气。以后好好研究造桥技术,缺人缺钱就找我要,缺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等被打了一身鸡血干劲冲天的李斐退下,邓建才提出了疑问道:“岳公,要是大桥拖延时日太久,这条铁路怎么办?”

岳山道:“这条铁路可以先设计出来,然后拆分成一节一节的修建,先修那些容易修筑的路段,等将来桥修通了可以直接串联在一起。”

邓建道:“我明白了,您继续。”

岳山又对另一个中年人说道:“冯槐游,你家几代人都在高昌国修筑坎儿井,对于开凿隧道想必最有心得。”

冯槐游谦虚的道:“不敢当国公的夸奖,蒙祖上恩荫,确实知道一些开挖隧道的记忆。”

岳山道:“那在山体上开凿隧道的技艺想必你也应该知道一些吧?”

冯槐游问道:“敢问可是和前汉龙首渠开凿商颜山隧道一样?”

岳山眼睛一亮,看来这位应该是懂行的,道:“确实如此,只是龙首渠那个受到是走水的,这条隧道是走火车的。”

冯槐游矜持的道:“若是如此,某确实略懂一些。”

岳山道:“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研究了。”

冯槐游道:“谢国公器重。”

……

岳山继续说道:“好了,我们再说第二条铁路。”他手中的长杆在地图上画了一横,从东画到了西域。

“从大唐东部修筑一条直通西域的火车,我知道地形复杂一路充满艰难险阻。但这条铁路对大唐同样重要,必须要修。”

“不过可刚才一样,可以先把路线设计出来,分段去修筑。”

……

“三横五纵……这是朝廷对大唐的铁路总规划,大家可以先设计好。把一路上遇到的困难都写下来,然后一一解决。”

“暂时无法解决的,还是那句话,铁路可以一段一段修。”

“除了这三横五纵主干线,还需要修筑许多的支线……”

“第一期工程辽-南大铁路和贯通西域的铁路,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其他铁路可以延后。”

会议开始主要是岳山介绍朝廷对铁路的规划,给大家布置任务,把这些说完和他们三个领头的就没多大关系了。

他们只负责下达命令,具体的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商量。

之所以三个人一起出现在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表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当岳山把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三人就各自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都是大忙人,哪有时间在这里磨叽。

铁路的设计工作也不是那么简单,没有几个月的论证是拿不出具体方案的,也急不来。

之后的一段时间岳山就过起了三点一线的工作。

家书院博物院。

不过他都是当甩手掌柜,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自己只是坐镇,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出面。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构思汉武大帝该怎么写。

就在这个时候,渭水学报联合其它四大学报联合印发了甲骨文专刊。

几经拖延的特刊总算是问世了,本来是决定上一期发行的。结果王绩临时改变主意,决定等《甲骨文汇编》一起上市,才拖到了这一期。

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以及周朝部分书籍里,而没有任何实物证明的殷商居然问世了,而且还是文字。

不出意外,这篇特刊发布造成的震动堪比小行星撞击地球。

这已经不是学界的事情了,整个国家都震动了。

有相信的,有不信的,但不管信不信都希望能了解更多的相关消息。

本期的学报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后来甚至被加价好几倍乃至几十倍转卖。

报纸上有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和考古挖掘过程,已经破解过程,所有参与破解的人的名字都标注的一清二楚。

而这个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当代古文字的研究专家。

这个消息的可信度顿时就拉满了。

然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更加具体的信息,《甲骨文汇编》这本书瞬间就成为全国最畅销的书籍。

铁证如山之下纵使某些人嘴硬也改变不了事实,甲骨文真的出现了。

大家一边研究甲骨文,一边思考这个消息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正面影响报纸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证明了殷商的存在,通过文字了解殷商的风俗习惯什么的。

政治意义上,这玩意儿在贞观朝出现,那就证明大唐乃天下正统。

这是在国家层面上的意义,在个人和家族方面呢?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某些自认为自己掌握着对先贤书籍注释权的家族和个人都慌了,你们不是要复古吗?那好呀,我们一起来复古,看谁的更古老。

其中最慌乱的莫过于世代治《礼仪》的那几个家族。礼仪是周礼,人家直接搞出殷商礼仪来了。

最高兴的莫过于新学派,你们这些守旧残党不是天天喊着我们曲解先贤本意吗,现在轮到我们说这样的话了。

甚至我们都可以直接否定你们家传的学问。

新学派的学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在学派内的核心大佬的默许乃至怂恿的情况下,年轻一代开始向古学派发起了进攻。

朝廷在这方面的反应也不慢,满朝文武歌功颂德,说皇帝顺天应命殷商古物才会出土。

可以说李唐王朝的合法性再一次得到确认,而李世民所推行的各种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得到了确认。

即便某些以前存在争议的策略,这会儿也没人再敢于置喙。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但就眼前来说利大于弊,毕竟李世民脑子还比较清醒,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宣传殷商遗迹和甲骨文最卖力的既不是新学派也不是朝廷,而是贵族阶层。

已经不是口头支持,而是真金白银支持,不少权贵甚至出地出钱建立甲骨文研讨会。

一开始大家还很奇怪,后来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殷商是封建制度啊,它的问世岂不是证明大唐分封正当其时,是受到上天认可的吗。

谁还敢反对分封?

岳山知道这一点的时候都有点哭笑不得了。

不过也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是很多人开始打殷商故地的主意。岳山不害怕古学派出手,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最终都是为了研究甲骨文。

最怕的是盗墓贼和那些所谓的家,这才是最该死的群体。

虽然朝廷已经对岳山指定的,几个前世主要的甲骨文出土点进行了保护,但久守必失啊。

还是要抓紧发掘才行。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时间已经来到了年尾,天气逐渐变得寒冷。

万物凋敝,大家也准备稍稍休息一些时日为来年的劳作积蓄力量,同时也开始准备过年。

岳山也是如此,基本很少出门了,连书院和博物院都很少去了。天天窝在家里,陪伴家人写写书,日子过的还算惬意。

这一日天上下起了大雪,他正带着孩子们在外面打雪仗,赵蒙顶着雪找了过来。

“夏国公,圣人请您火速进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