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807 太始历和大唐礼仪

文唐 807 太始历和大唐礼仪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807 太始历和大唐礼仪

如何处理辽东的后续问题,李承乾这个领头的自然也先拿出一个方向。

“总督府是必然要裁撤的,四道各归其职独立行使权力。”

杜荷请捋短须,道:“殿下回京总督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理应裁撤,只是四道巡抚人选必须要慎重。”

言外之意就是必须要是自己人,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李承乾道:“四道巡抚我会和圣人商议后决定,你们无需操心,你们要考虑的是如何顺利完成各项权力的交接,不至于出现大的动乱。”

“啊?”杜荷有些吃惊:“殿下,难道圣人想……”

李承乾心下微怒,虽然他知道杜荷是为他谋划,可经历过昨天那一遭他心中还是不舒服。

换成往常肯定已经表露出来了,但及时想起父亲的教导,不要把真实想法表露出来。于是及时控制好情绪,道:

“不要多想,圣人并没有任何想法,是我主动提出来的。”

杜荷等人更想不通是为什么了,要说只是客套一下表示恭顺,可也不用做到这种程度吧。

要是圣人真把四道的官员都换一换,他们经营数年的势力就要土崩瓦解了,他们搞不懂怎么刚回来太子就这么大变化。

陈仲见局面有些僵持,就说道:“诸位,圣人让殿下去辽东四道本来就是一场考试,现在是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而当下就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试题,答的好就是满分,答不好几年的努力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身为臣子,我们不需要质疑殿下的决定,而是竭尽全力帮他完成这场考试。”

李承乾心中有些诧异,不过想到他的师父是谁,马上就猜到岳山应该和他说过自己要留京任职的事情了。

至于考核……此时他才陡然警觉,这最后安置辽东四道还真是一个考核,要是权力交接不顺利,恐怕自己在众人印象中的评分还真的会降低很多。

想到这里他心中忍不住苦笑起来,自己这位父亲还真是处处给儿子挖坑,要不是陈仲提醒他一时半会还真意识不到这一点。

看来要尽快去拜访一下老师才行,他对父亲才是最了解的,有他指导能避免不少麻烦。

但别人不知道里面的玄机所在啊,听完陈仲的话反而更加糊涂了。

去辽东四道是对太子的考核这谁都知道,难道考核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这几年经营的势力全部还回去不成?

哪有这样的考核,太儿戏了。

他们把目光看向李承乾,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答案。

李承乾知道自己不说点什么,恐怕这些心腹是不会老老实实配合交权的,斟酌了一下说道:

“我回京之后发生了许多事情,现在不便告诉你们,但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

大家好 我们公众 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 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 年末最后一次福利 请大家抓住机会 公众号[]

“中舍人说的对,这是对我的一个考核,同样也是对你们的考核。目的给大家看看,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能不能肩负的起责任。”

“不管考核的结果如何该有的好处自不会少了我们的,但最后的结果越满意,好处就越大。”

“所以你们必须要竭尽全力配合朝廷派去的人,完成权力移交工作。是必须要做到,明白吗?”

杜荷等人面面相觑,但见李承乾说的如此郑重,也意识到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得领命。

“喏,臣等必不让殿下失望。”

“好,你们先商议一下如何裁撤总督府和进行权力移交。中舍人,你和我来。”李承乾吩咐一句就离开了。

陈仲在众人各式各样的目光注视下跟着他走了出去。

等两人离开,众人才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这件事情。

还有人对杜荷说道:“杜长史,殿下这到底卖的是什么关子啊?什么都不说我心中没底儿啊。”

“是啊是啊,您是殿下的心腹,难道连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吗?也稍微给我们透一透,让我们也安安心。”其他人纷纷说道。

杜荷正色道:“我知道的不比你们多多少,现在也是一头雾水。”

“可看起来中舍人似乎知道啊,殿下怎么会漏掉你这个长史而和他中舍人说这件事情?”

“是啊是啊,此事说不过去啊。您才是总督府的长史,有什么事情也应该和您说,哪轮得到他一个中舍人。”

杜荷眼神里浮起一丝讥讽之色,终于搞清楚这些人的想法了,就是想挑拨自己和陈仲的关系。

你们还真是想瞎了心,别说我和陈仲没矛盾,就算有矛盾也会主动退让一步的。

没有别的原因,当年父亲突发急病的时候夏国公是出过手的,我杜荷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辈。

但面上却并没有表露一丝,淡淡的道:“殿下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我们做臣子的只要听着就好了,牢骚太多当心殿下不喜。”

说完转身就走了出去。

剩下的众人也同样都好似没听懂他话里的意思一般,一脸平静的相互打招呼告别。

李承乾来到一处花园,踩着薄薄的积雪道:“老师最近还好吧?”

陈仲连忙说道:“师父的身体挺好的。”

“那就好,他都和你说了?”

“说了一些,圣人想让您回京提领内阁并且在东宫自置官属。这话要不是师父说的,我肯定不信。”

“呵呵,别说你了,我刚听说的时候也一样不敢相信,可事情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李承乾心中松了口气。

他知道岳山不可能把某些事情告诉陈仲,但还是想问问确定一下,现在终于放心了。

“此事你怎么看?”

“圣人真乃千古第一圣君,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呵呵……父亲确实圣明,能成为他的儿子是我最大的荣幸。但这也是压力,京中不比辽东局势更加复杂,我们必须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是啊,在辽东我就常常感到力有未逮,这次回到京中也不不知道能不能撑得住。”

“呵呵……怕了?这可不像是你的性格啊。”

“性格不代表能力,也不怕您笑话,昨天听师父说完我一晚上没睡好。现在想想更加佩服师父,十岁就孤身踏入京中创下如此局面,真不知道当年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李承乾脑海里也不禁浮现出最初见到岳山时的情节,也叹道:“是啊,比起父亲和老师我们还差得远啊。”

“算了,不说这些事情了。你准备一下,等会陪我一起去见老师。回京之后我还没去拜访他,估计这会儿心里正骂我呢。”

……

时间一天天过去,离大朝会也越来越近,而朝廷也果然在年底的时候接连宣布了好几个重大决定。

先是太史局的太史令李淳风宣布,他利用全新的计算方式测定出了更准确的历法。

确定每年的准确日期为三百六十五天和三百六十六天,每年的误差精确到了二十分钟以内。

这个消息放在以前必然会轰动天下,毕竟在古人的思想里历法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可不能随便动。

但朝廷这几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李世民连纪元方式都改了,谁还在乎历法啊。

大家更关心的反而是这种新式计算方式准不准确,毕竟每年只误差不到二十分钟,实在太难办到了。

李淳风办事是个稳妥的人,写了一本历法书,详细的介绍了他如何利用太阳测算历法的。

当然了,他并没有把八大行星图公布出来,只是讲解了基于这幅图总结出来的观测方法。

属于授人以鱼,短时间内别人也只能按照他的方法去测算历法。

这本历法书被呈送到李世民面前,他看过之后自然非常高兴,亲自取了个名字叫:太始历。

并且宣布大朝会的时候他会把此事通报上天和宗庙,明年该用太始历。

太史局的人无疑是最高兴的,在他们这些人手上完成了历法改制,这是一种荣耀,很大概率名垂史册啊。

然后全体总动员为明年的历法改制做准备。

第二件事情和最近抄的最厉害的古学派和新学派有关。

鉴于双方一个坚持殷商礼仪,一个坚持周朝礼仪,争吵不休致使国朝礼仪混乱,不利于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宁。

朝廷决定,暂时推广《大唐礼仪》,一切生活仪式标准皆按照《大唐礼仪》为标准。

等你们新学派和古学派争出个一二三来在决定用周礼还是殷商礼仪。

表面看这是一个不偏不向的决定,然而只要不傻都知道这是在拿儒家开刀。

且不说《大唐礼仪》本身就是儒家核心代表人物孔颖达带头编撰的,代表的是新学派的观点。

就说现在推行的是周礼,突然说废掉不用了,对古学派来说就是最大的打击。

新学派一边偷着乐,一边继续拉着古学派争论殷商礼仪和周礼谁更正确,更符合先贤的思想。

古学派则如丧考妣,知道自己不知不觉上了新学的大当,在打团的时候被人家一波把家给偷了。

哪还有心思继续争吵,纷纷上书请愿要求恢复《仪礼》,否则必将导致天下大乱。

甚至有极端的读书人自杀明智,李世民听说后下令厚葬,然后继续推行《大唐礼仪》。

古学派还是不甘心,四处奔走游说权贵阶层,希望他们一起上书恢复《仪礼》。别说,还真有不少人被说动了。

毕竟《仪礼》说白了就是士人之礼、权贵之礼,受益最大的还是他们这些权贵阶层。

然而他们刚刚表露出联合起来的迹象,朝廷就放出了风声,第一批封赏名单已经确认,就等着大朝会宣布了。

而且第二批封赏名单已经开始拟定,这一批封赏的主要是功勋权贵。

这些所有权贵顿时就偃旗息鼓了,和封国比起来《仪礼》算个什么玩意儿,不值一提。

《大唐仪礼》就这样稀里糊涂的通过了。

不要觉得一本规定礼仪方面的书没什么用处,要知道古代律法是人治大于法治的。

律法的制定和执行也是以礼法为标准的,也就是说礼是大于法的。

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大唐仪礼》的法律效力是要高过大唐律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几年大家就只知道有《大唐仪礼》而不知道《仪礼》这本书。

古学派直接被废了一半。

紧接着新学派又提出抛弃了一个论调,抛开九经重新核定儒家经典为四书五经。

也就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和《诗》《书》《礼》《易》《春秋》。

并且这九本书的注释全是以新学注释版为标准。

比如《论语》的注释版是岳山的《论语正义》,《易》的注释版是以王绩的《易经注》为标准。

《孟子》就不用提了,孟家家主孟曜就是新学核心人物之一。

还有《大学》,也是以岳山的注释版为标准。更何况他还基于这本书写了一片巨著《教育》,就算古学派也不敢否认这部书的优秀。

甚至有新学派的人提议把把《教育》这本书列入四书五经的行列,变成五书五经或者四书六经。

只是岳山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给否了。起码他活着的时候,是不会同意这件事情的。

这件事情自然也再次遭到古学派强烈反抗,然而这次新学派是铁了心要和他们刚到底。

不管你们愿不愿意,反正从今天开始在我们新学派不讲九经了,而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典籍。

古学派的核心典籍《仪礼》正式被新学派踢出儒家经典行列,没过多少年就沦为了研究周朝和春秋其实风俗和生活习惯的杂书。

纷纷扰扰中大朝会到来,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权贵名士去祭祀了苍天,并把更改历法的事情告诉了苍天。

然后又去祭拜了宗庙,告诉了祖宗要改历法,改行《大唐礼仪》,在海外领土实行分封制度。

当一众权贵在祭文中听到分封字眼的时候,无不露出激动的表情,这件事情终于尘埃落定了。

尤其是宗室子弟,要不是场合不合适,都能激动的跳起来。

大朝会结束就是赐宴,李世民在永安宫宴请朝臣。

只是和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李世民只是做了开场致词,后面就以身体不适为由把主持工作交给了太子李承乾。

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只以为皇帝确实身体不舒服,还表示了关切。

极少数消息灵通的已经预感到问题不对,但又不敢确定发生了什么,只能默默的看着。

朝廷并没有在大朝会上宣布什么重大的决策,按照规矩今天只庆祝新年不干别的,有什么事情也要等到沐休结束再说。

所以纵使权贵很心急,还是要等到年过完再说。

在这些人度日如年之下,沐休结束,朝廷也接连宣布了好几项震惊天下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