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833 新学分裂(感谢寒夜冷风中的打赏)

文唐 833 新学分裂(感谢寒夜冷风中的打赏)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833 新学分裂(感谢寒夜冷风中的打赏)

孔颖达按照辈分是孔子三十一世孙,也是在这一时期孔子后裔中成就和政治地位最高的一个人。

但孔家的家主并不是他,而是他的侄孙孔德伦。

孔德伦是孔颖达大哥的长子长孙,贞观十一年被李世民晋封为褒圣侯,食邑百户,在参加朝会的时候位同三品。

然而这位不说文不成武不就,也确实没有任何突出的才华,全靠祖宗恩荫过日子。

所以虽然他是家主,但孔家真正说话算数的还是孔颖达。

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是家主,没有写书的能力,读书的能力还是有的。在看到《学派的兴亡》之后大惊失色,连忙找到孔颖达。

“叔祖,夏国公的新书您看了吗?这可如何是好啊。”孔德伦慌张的道。

“慌什么,天还没塌下来呢。”孔颖达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

“我不慌成吗,夏国公这是要翻天呐。咱们是圣人之家,如果不采取措施,恐怕祖先声誉不保啊。”孔德伦道。

“声誉不保,为什么不保?他的书里有辱及先祖的地方吗,我怎么没看到?”孔颖达道。

“怎么没有?他说先圣之学是士大夫之学,非天下人之学。还说儒家不如法家,这不是辱及先圣是什么。”孔德伦道。

“他有说入学非天下人之学了吗?我记得是在士大夫之学的基础上创办的入学,还把打破成规把学问传授给天下人。”孔颖达反问道:

“还说先圣是最早提出完整学说之人,难道这不是褒奖吗?诸子百家几乎都受到先圣学说的影响,这个不是褒奖吗?”

“这……”孔德伦一时语塞。

孔颖达继续说道:“以前儒家的先圣是谁?是三皇五帝,是周公,然后才轮到我们的先祖。”

“他们认为先祖的学问是从周公那里学来的,不是自己创造的。夏国公的书里是怎么写的?”

孔德伦若有所悟的道:“夏国公书里没有提周公,只说儒家乃先祖所创。”

孔颖达道:“现在你还认为此书辱及先祖了吗?”

孔德伦下意识的摇头道:“没有,他把先祖的功绩重新还给了先祖,也解释了先祖为什么能成为万世师表。”

孔颖达道:“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孔德伦正想回答,忽然想到了什么,又皱眉道:“可如果我们支持他的话,恐怕会彻底得罪天下的读书人啊。”

孔颖达嘲笑道:“呵……先祖的荣光重要还是得罪读书人重要?再说我们乃圣人之家,就算得罪了他们又能如何?”

“只要他们还要靠先祖的学问吃饭,就要把我们供起来。帮夏国公就是在帮我们自己,实在帮先祖夺回被窃取的学问,你明白了吗?”

孔德伦一咬牙道:“明白了,叔祖您放心,我这就通知下去,我孔家支持夏国公。”

孔颖达满意的道:“去吧。”

等孔德伦离开,孔颖达才叹了口气,精神突然就萎靡了下来。

“父亲,您真的要帮夏国公吗?”孔志约从隔间走进来道。

“你不懂,这不是一本书那么简单,而是圣人和岳山的一次洗牌,站错位置的都会被打落下去。”孔颖达心事重重的道:

“我们圣人之家尤为敏感,一步踏错可能真的就万劫不复了。”

孔志约道:“那也没必要如此着急表态啊,可以再等等看。”

孔颖达道:“等不得啊,有些事情一步慢就是步步慢。我刚刚得到消息,孟家已经公开支持,并且派了最优秀子弟孟铣去书院进学。”

“如果我孔家不能及时作出回应,以后就再也无法踏入核心圈了。”

“我靠着新学好不容易才让孔家重回巅峰,又岂能在关键时刻退缩,必须要敢在最前面表态支持。”

孔志约叹息道:“现在一切都蒸蒸日上,大唐君临天下,圣人和夏国公这又是何必呢。”

孔颖达道:“因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钥匙就掌握在圣人和岳山手里。他们这是在挑选自己满意的人一起迈入新时代的大门,不被他们满意的旧时代残党都会被一一打落。”

孔志约不解的道:“他们就不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孔颖达冷笑的道:“呵呵,你还没有看透读书人的本质。当年秦国尊法的时候其他学派的人站出来反对了吗?”

“汉武帝尊儒的时候,最显赫的道家、法家吱声了吗?墨家更是在沉默着走向灭亡,不要太高估读书人的力量。”

孔志约道:“可他们这么做得罪的是世家豪族。”

孔颖达道:“如果是百年前世家豪族还有机会逆转乾坤,现在的他们也不过是一群抱残守缺之辈而已。”

“你要明白,时代已经变了。天下的局势早在前隋时期就已经改变,到大唐建立世家豪族彻底失去了他们坚固的堡垒和私兵。”

“到今上登基在军事上依赖关陇军事权贵,文事上借助新学的力量。先是书院打破世家对学问的解释权,又用科举打破他们对做官的垄断。”

“后来更进一步,借助清查人口和清丈土地把世家豪族最后一点家底都查的一清二楚。”

“前段时间世家豪族最后一点特权免税权都给废除了,他们连谩骂的话都不敢说一句。”

“夏国公的原话是,世家豪族现在不过是一只张牙舞爪的纸老虎,已经没有当年左右天下的能力了。”

“圣人用了二十年时间来布局,一步步削弱世家豪族的力量,今天终于开始收割了。”

孔志约擦了擦头上被吓出的冷汗,道:“幸亏有父亲您在,否则我孔家……”

孔颖达却一点得意都没有:“你高兴的太早了,我年岁已高说不定哪天就走了。没有我的压制,就怕孔德伦被人说动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本来我想让你去封国躲开这场风波,就算将来德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有我的情分在岳山也会保全你的。”

“可我毕竟是孔氏子孙,岂能明知家族有危险还要弃家族于不顾。所以我决定让你留下来,等我不在了,你帮我好好看着点孔家。”

孔志约惶恐的道:“父亲,我……不是我不愿意,实在是我能力有限啊。”

孔颖达道:“我知道你不是做学问的料,但你也有你的长处,你在医学上的天赋连药王都赞不绝口。”

要是平时父亲肯定自己的医术他会很高兴,可这会儿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医术不过治病救人而已,能为有限啊。”

孔颖达道:“我知道,以前你可能无能为力,但现在有一个机会。”

孔志约疑惑的道:“什么机会?”

孔颖达道:“圣人准备改太常寺为卫生部,并把原属于皇商行的医学院体系划给他管理,新建的卫生部和六部平级将直接归政事堂管辖。”

“我准备举荐你去卫生部任职。你和医学院的人本就关系融洽,药王对你也颇多赞誉,有这层关系在,做起事来必然会得心应手。”

“有我这张老脸在,加上你的能力,在卫生部应当会有一番作为的,到时候就有能力帮衬家族了。”

孔志约惊喜的道:“真的吗,为何我从未听说过风声?”

孔颖达道:“此事乃绝密,知道的人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记住不要告诉任何人。”

孔志约连忙道:“是,我肯定守口如瓶。”

孔颖达的表情突然变得非常严厉道:“记住,能帮就帮,不能帮……要敢于快刀斩乱麻。不能让整个家族和某些不屑子孙一起陪葬,明白吗?”

孔志约心中一惊,深吸了口气道:“我一定不让您失望。”

岳山的这不新书确实太过于震撼,以至于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无法接受。然而当他们沉下心来潜心研读过之后却又觉得或许这才是真理。

当然了,现在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视之为歪理邪说。

一时间无数的学者对他口诛笔伐,古学派骂他这在意料之中,新学派也因为这部书变得四分五裂。

无数原本还在犹豫的新学名宿终于下定决心,公开宣布和岳山决裂,并对他进行的口诛笔伐。

但也有一些人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

孟家家主孟曜第一时间就公开支持岳山,顺便指责汉儒为了一己私利窃取篡改先贤思想,实为大逆不道。

并且还把家族新一代最优秀的才子孟铣派到了书院,去请教学问。

接着是孔家,孔颖达发表文章支持岳山,家主孔德伦也在对外场合公开表示支持。

紧接着八大书院加印了特刊,为岳山站台。

表现最积极的还是法家,甚至动用了提刑司体系来宣扬这部书。

道教处在观望状态,暂未出声。道家则是两极分化,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总体上来说反对岳山的在舆论上占据着上风,但局势并非一面倒。

支持岳山的力量也不若,并且借助八大书院的学报的优势,甚至在局部还占据着上风。

而且支持岳山的人太熟悉打嘴仗的方法了,就拉着反对派进行辩论。

学校、文会、酒楼、茶肆……只要是文人聚会的地方,就有争辩的声音。而且还是支持岳山的人主动发起的辩论。

原因很简单,理越辩越明。

我是没有办法说服你,也没准备说服你。

但通过和你的辩论能让周围的人知道《学派的兴亡》在讲什么,这就足够了。

当年新学派就是用这种方法对付古学派的,现在再次被拿了出来。

一切看起来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种结果连岳山自己都感到惊讶,他本以为自己会找到群起而攻之的,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支持自己。

仔细想想才明白是为什么。

在唐朝儒学本身就不是第一显学,还没有宋朝之后一统天下的霸气。

道家虽然因为李唐朝廷支持成为第一显学,但有佛教这个大威胁在背后虎视眈眈,不敢轻易得罪岳山。

隐姓埋名几百年的法家因为提刑司体系的创立逐渐开始抬头……

时代已经变了,一家独大的格局早就不复存在。

他创办渭水书院二十年,新学也创立了二十年,已经培养出了无数拥有和他相同思想的弟子。

朝廷推广学政体系,让无数的手工业者和自耕农的子弟有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他的新书里又把这一批人和墨家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墨家已经消亡,但也勾起了出身低微的这些读书人的同理之心。

他们只要一想到当年自己家是如何被权贵欺凌剥削的,心中就充满了屈辱,只是以前没有发泄的渠道。

这部书给了他们发泄的机会,他们自然会站出来支持,同时也借助这个机会对旧有的士大夫阶层表达不满。

……

书院,王堂和廉生虹关起门把这部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越看就越觉得这书讲的有道理。

心中的成见也越来越小,最终开始接受这部书的学问。本来他们还很忐忑,会不会被别人当成异类。

等出了门才发现,他们并不孤单,有无数的人在支持他们。

李路也再次找了过来,三人坐在一起畅谈对这部书的感悟,都觉得找到了人生知己。

友情不知不觉得到了一次升华。

李路还和他们讲了一件趣事:“这部书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认同里面的内容,尤以参加书院入学考试的士子最多。”

“还有很多士子公开站出来号召大家不要参加入学考试,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抵制,很多人都同意了。结果……”

“结果怎么样?”廉生虹问道。

“结果考试那天喊的最厉害的人全来了。”李路笑道。

“哈哈……”王堂和廉生虹对视了一眼,也爆笑起来。

几天之后欧阳通找到王堂和廉生虹,说是他们的回信到了。

这让两人很是惊讶,才二十天时间就有回信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廉生虹的信没什么好说的,他爹回的,叮嘱他好好学习,好好和王堂学着点,还说他师父冯易又出去游玩去了,这次不知道准备去哪。

值得一提的是王堂的信,他的信很厚,里面有两份内容,一份是他在县学拜的师父所写,一份是父母请师父代笔写的。

让他惊讶的是他们对他想要学习格物学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