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839 王玄策的机遇

文唐 839 王玄策的机遇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839 王玄策的机遇

有金如山等高层在背后发力,那些想趁乱搞事情的人都被迅速摁了下去,并没有掀起多大的乱子。

皇商行的分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两个多月后最重要的医疗体系和金行就已经完成移交工作。

大唐金行和大唐卫生部正式开始行使职权。

被分拆后的皇商行依然是庞然大物,玻璃、香水、香皂等核心产品并没有分拆走,只要有这些独家买卖在,皇商行永远都是皇商行。

实际上这次拆走的都是和政府职能有关的机构和部门,纯商业能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长孙无垢也开始在剩下的产业的基础上,对皇商行进行重组。

这一次的重组对管理层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根本上的改变,让内部的职权更加的分明,管理体系更加的顺畅。

还有就是太子妃武畅也成了大赢家,趁着这个机会长孙无垢开始让她接触皇商行的事情,算是为下一步移交打基础。

这些事情岳山并没有插手,虽然皇商行有他的股份,但只要长孙无垢还愿意给他分红,其他的就随意了。

他基本在忙三件事情,继续写汉武大帝这本书,时不时的和反对《学派的兴亡》的人打打嘴仗,格物学院的建设。

孟子后裔孟铣他也见到了,确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对医学和生物学的兴趣远远超过了。

跟着岳山学习没几天就主动要求学习生物学和医学。

这件事情岳山可不敢决定,孟铣是联系他和孟家的纽带,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得到孟家的同意才行。

于是他亲自给孟曜写了一封信说了这件事情。

孟曜的回信很快,内容很简单,生物学我也不懂,孟曜也是你的晚辈,你看着办吧。

岳山还能说啥,就把他送到了生物系学习生物和医学。

同时他还感慨,孔孟两家真是有缘。

孔颖达的儿子孔志约喜欢医术,在太医署任职天天跑医学院。这次又去了卫生部任职,因为身份的关系担任的还是要职。

孟铣确实有才,无愧于他孟家下一代最杰出的弟子这个称号,也沉迷生物学和医术。

事实上岳山有些孤陋寡闻了,原本的历史上孟铣就是个医术高手养生专家,活了九十多岁。

还编著了史上第一部养生书籍,是养生学迈步过去的一个祖师爷级的人物。

而且这个人做官的能力也不错,曾经在中央任过职,还在地方担任过要员。且为人正直,因此还被武则天给污蔑下过狱。

唐中宗很欣赏这个人,继位之后几次邀请他出来做官,只是他都是以年老体衰推辞了,否则也不是没有机会当宰相。

不过虽然不知道孟铣在原本历史上的成就,岳山还是能看得出这个人是有大才的,愿意投身生物学中去是一件大好事。

现在生物学就缺一个领军人物。

时间慢慢的来到年底,在太子李承乾的主持下朝廷进行了又一次分封,主要目标是侯爵以下的权贵。

这次获封的人数更多,但实际上分出去的土地加起来还没有那几个王爵的多。

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诸侯王的一份子,地位不一样了。

因为这一次分封,士绅阶层对于废除免费特权的暗中抵抗正式瓦解。

在明知抵抗无望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转变思路,送自家子弟参军建功立业。一旦立功被封爵,自家也是诸侯王了。

高门大户最不缺的就是人,一个不行就送十个参军,死完了继续送,就不信养不出一个贵族出来。

而这种思想上的转变直接就影响到了他们的处事原则。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是最不愿意见到改革的,自以为天朝上国的人上人,把其他地方视为蛮荒之地蛮荒之民,反对对外扩张。

而现在他们也不保守了,一反常态开始鼓吹对外战争。

一开始岳山还很奇怪,这些人是吃错药了?

和自己智囊团讨论过后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一切都是利益使然啊。

只有发动战争他们的子弟才有机会建功立业,才有封爵的可能。

对他们的这种改变岳山自然是喜闻乐见,就怕你们拖后腿。但同时他的警觉心也提到了最高,甚至专门为此进宫去见了李世民。

“你说要提防这种激进的思想?”李世民惊讶的道:“你以前不是总骂他们鼠目寸光拖后腿吗?”

岳山道:“他们的保守想法确实会影响到国家的扩张脚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他们反对我们的时候会拼命的找我们计划中的缺点,得益于此我们才能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计划的不足,做出改变和弥补措施。”

“保守派的存在,可以在战争之外给我们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我们更加慎重的考虑战争,不会从好战变成穷兵黩武。”

“而现在保守派摇身一变,比我们还激进。那整个国家都会被好战情绪所绑架,很容易会迷失在战争之中,耗尽国家的元气。”

“所以,虽然我很讨厌保守派,但也不得不承认有他们在对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听完后李世民大笑道:“哈哈……不错不错,你终于成熟了。承乾,现在明白我为什么会重赏刘洎了吧。”

李承乾敬佩的道:“我明白了,比起父亲和老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刘洎是宰相中唯一的保守派,但他和别的保守派不同,他不反对积极的变革,反对大肆多外扩张。

以前保守派势力强大,李世民时不时的会打压他一下。

现在一部分保守派摇身一变成为激进派,再打压他保守派就真的溃不成军了。

所以要封赏他一下,给保守派的人一点信心,让他们继续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出现在朝堂中。

李世民看着岳山,满意的道:“我最信任的臣子就是你,将来你也会成为承乾最重要的谋臣。”

“以前我还担心你考虑事情不全面,无法在关键时刻给承乾正确的建议,现在我放心了。”

“呃,我只能说谢圣人器重了。”岳山道。

这时李世民忽然说道:“对了,刚刚辽东传来八百里加急公文,王玄策说服了百济王和耽罗王内附。”

“什么?公文我能不能看一看?”岳山惊讶的道。

李世民把一封公文抽出来递给他。

岳山接过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也不得不感慨,果然不愧是王玄策啊。

虽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创下一人灭国的壮举,但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他这一次携带说服两国内附的功绩,再次一鸣惊人。

耽罗国还好说,就是一群没有自己文化的土著,说是个国家实际上就是部落联盟,他们内附很正常。

百济之前可一直和高句丽结盟,大唐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想出兵威慑。

能把他们说的举国内附,可就是实打实的功绩了。

“这公文也太公式化了,没有具体的经过吗?”

李世民道:“这就要等他回来你亲自去问他了。王玄策是你发掘培养出来的人才,你又为朝廷培养了一个肱骨之臣啊。”

岳山谦虚的道:“说起来他算是裴矩公的半个弟子,我实在不敢居功。”

李世民道:“不用谦虚,情况我都知道。之前你给我说他是一等一的外交人才,最适合随西征军去西牛贺洲我还有些不信,现在看来又被你说对了。”

岳山道:“说实话,我也没想到他能做到这个地步。”

……

百济和耽罗两国内附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一开始大家都不信。

这几年时不时就有边远效果称臣倒是真的,但举国内附还从未发生过,大家都以为是开玩笑。

可越来越多的细节被传出,甚至有朝廷大员当众承认了这件事情。且两国的国主和使节团已经在路上了,不日就可以抵达京畿。

这样的消息传出大家才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

然后举国沸腾,这可是未动一兵一卒举国内附啊,其中还有传承数百年的百济国。这是无比的荣耀啊,每一个唐人都倍感光荣。

老一辈的人或许还记得当年被突厥打到长安城下的屈辱,新一代的年轻人只知道大唐纵横天下无敌手的事实。

这件事情对于之前归降大唐的异族人的震动尤为的大,让他们产生了成为大唐人是多么光荣的想法,对大唐又多了几分认可。

尤其是最近二十年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穿汉服说汉话吃汉氏饮食学习华夏文化,已经打心底里认可自己是唐人这个事实了。

对于大唐周边的藩属国来说,这件事情的震动也同样很大,应该说是十二级大地震一般的震动。

大家都好好的当小弟,你怎么就内附称臣了?让我们怎么做?

不是所有人都想放弃自己‘王位’的。

但不管他们怎么想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百济和耽罗内附了。

随着更近一步的消息传来,大唐朝野再次沸腾。这次内附是一个叫王玄策的人说服的?

一开始还是不信,但很快就有确切的消息传出,传闻属实。

大家就开始打听,王玄策是谁?然后关于他的信息就一点点被翻出。

渭水书院的学生,夏国公岳山的半个弟子……当着两个消息被确认之后都产生了一个想法。

哦,原来是这样,那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这就是岳山在朝野的声望。

半个月后百济和耽罗国的使节团乘船到达渭水河畔,不出意被火车给震撼住了。

为了迎接他们的使节团,朝廷特意派了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前来迎接,并乘坐火车一路把他们送到京师。

平时藩属国的使节团来朝觐是没有这个待遇的,你爱来不来。来了就自己去鸿胪寺报备等待皇帝的接见。

想让朝廷迎接?想都别想。

但他们毕竟是内附,前所未有之事,还是应该给点特殊待遇的。

他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自然没有这个时候去拜见皇帝的道理,所以安排的是第二天一早去。

李世民还特意把明天的早朝放在了含元殿,基本上只有重大朝会才会用这座大殿。

平时的朝会都是放在宣政殿的。

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王玄策,他直接就被宣进了皇宫单独给李世民汇报具体的经过。

一直到宫门即将落锁他才从宫里出来。

在事情没有完结前他是不能乱跑的,老老实实回到鸿胪寺和两国的使节团住在一起。

第二天一大早,使节团献上了内附的国书。

国书上写的自然是冠冕堂皇,什么同为华夏后裔,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才去的辽东谋生,早就想回归中土……

圣人文治武功、爱民如子……一通夸之后表示我们自愿内附,重回大唐母国的怀抱。

李世民那叫一个开心,当即就封百济王为沈国公,耽罗王为辽西郡公。

看起来他们从王变成了公,实际上藩属国的王还真不如大唐的公爵值钱。

很多小藩属国内附甚至连公爵都拿不到,大多数都是侯爵。

百济是比较强的国家历史悠久,才会被封国公。

耽罗国王能被封郡公,纯属是内附的早破格给的奖赏,否则也就是个侯爵。

两国还有其他的贵族也要一一封赏,但这些都不重要了,交给礼部慢慢商议就可以了,还不够资格让皇帝亲自封赏。

然后就是王玄策,一举封侯——益昌县候,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职务也被提拔为鸿胪寺少卿,从四品上的高官,正式迈入了国家中高层管理人员行列。

之后由太子代为祭祀宗庙,把这件事情告诉祖宗。

一般的大事是没资格让皇帝亲自去祭祀宗庙的,都是由皇帝指定的人去代为祭祀。

两个国家内附在十年前肯定是值得皇帝亲自去祭祀的,现在吗,真不算啥了。

让太子去就可以了。

之后就是赐宴之类的就不再赘述。

岳山实在早朝结束之后就会家了,没有吃赐宴,皇宫的席面他吃的多了,不稀罕。

隔天一大早门房来报,益昌县候鸿胪寺少卿王玄策求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