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842 西征人选

文唐 842 西征人选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842 西征人选

萨珊的使者顺利上钩,和大唐的商人一起掀起了出兵的的舆论。

美伽帕诺斯等人也确实抓住了大唐最敏感的点,突厥人。

大肆宣扬突厥人在西方是如何的强大,如何的仇视大唐,成功掀起的唐人对突厥的仇恨。

再加上巨额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八大书院的学报在头版头条推荐了一本书。

《辽东记事》,作者王玄策。

八大书院地位超然,尤其是八大学报影响力巨大,能让他们联合推荐的书籍特别少。应该说除了岳山的书之外,这是第一本。

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在很短的时间内这部书就成为了畅销书。

看完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这本书表面上是王玄策对他在辽东工作的总结,重点反思了给各个群体打标签的行为,认为这样做太狭隘了。

各藩属国需要的不是区别对待,而是平等对待,只要是华夏后裔我们都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这才是宗主国应该有的胸怀。

但他也强调了,这上面的方法是用来处理大唐和藩属国关系的,或者说只能处理认同华夏文明的势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这上面的方法来和非华夏文明体系的势力打交道,会吃大亏的。

甚至还简单的总结了一些和非华夏文明体系的人打交道的方法。

一经出版就引起了朝野轰动,被视处理和国外势力打交道的标准。

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很多认为王玄策说服百济、耽罗内附是运气的人改变了看法,这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而且能出书,出的还是正儿八经的王道之书,也算是立言了。

立言,就会被读书人视为自己人。

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古以来话语权都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他们愿意吹捧,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口碑。

这本书在藩属国也大受欢迎,成为继华夏文明之后最受欢迎的书。

时局纷纷扰扰,西征的舆论彻底占据上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朝廷已经下定了决心。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就召开了核心层会议,二十几位文武大臣齐聚一堂。

刘洎虽然还是反对西征,但当事实确定无法扭转的时候他就不再坚持,而是想办法帮朝廷查漏补缺。

这也是李世民会让他当宰相的原因。

先是由刘仁轨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策划方案。

这个方案和最初岳山看到的那一版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是经过几位重臣挑错之后的版本,比起最初的版本更加的稳健。

所以对于他的计划众人都没有意见,顺利通过。

他讲解完之后就是最重要的议题了,西征将领的选拔。

“西征军大总管、安西都都护、高昌都护、外交大使,这四个位置都非常重要,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李世民问道。

岳山等了一会儿都没人说话,他知道大家都在犹豫什么。西征太危险了,万一出点意外举荐人也要担风险,没人敢轻易开口。

他知道自己要主动开口了,就说道:“外交大使我举荐鸿胪寺少卿王玄策担任。”

李世民松了口气,他最怕就是没人说话,那多尴尬:

“王玄策能说服百济和耽罗内附,最近又写了一部《辽东记事》反思朝廷在辽东的外交得失,对朝廷的帮助非常大。”

“由此可见,他对外交的了解确实很深。但西方诸国的情况和辽东大有不同,不知道他能否胜任此职。”

岳山道:“王玄策从数月前就开始研究西方局势,对那里的了解颇深。我也曾经和他谈过,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应该能胜任这个工作。”

李世民点点头表示明白,但并没有直接作出决定,而是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更好的建议吗?”

宇文节说道:“其实唐茂约的能力亦能胜任此职,只是……”

后面的话他没说,只是唐俭经常在工作期间饮酒,还和别人一起喝,误了事被去职当了个闲官。

听到他的这个举荐,其他人眼皮子动了动,心中却暗骂狡猾的狐狸。

这个举荐和没举荐一样,因为唐俭不可能担任西征军外交大使,不是因为他喝酒误事被贬官,而是因为……

李世民眼皮子抽搐了几下,道:“唐茂约年近古稀,还是不要劳动他了。”

让一个年近七十的人去西征军当大使,确定不是想让他死吗?

宇文节难道不知道这个原因?肯定是知道的。他提这个名额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

你让我们举荐人,我举荐了,能力也足够,至于其他的和我就没关系了。

所以当李世民否定他的提议的时候,宇文节一点都不意外,还自我检讨道:

“是臣疏忽了,居然忘了唐茂约的年岁已高,请圣人恕罪。”

李世民无奈的挥了挥手让他坐下。

“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没人回答,如果岳山举荐的人有问题他们肯定会反对,但他们也都认为王玄策年轻力壮能力强,是最适合的人选。

见无人说话,李世民才说道:“明天让王玄策来见我。”

“喏。”赵蒙马上把这件事情记了下来。

“西征大总管谁合适?懋功你是枢密使,说说谁最合适。”李世民问道。

被亲自点名李绩也不好在装傻,就说道:“程知节、苏定方、刘正则、牛进达、江夏王都合适,具体由谁担此大任还需圣人定夺。”

李世民知道想让这个老狐狸表态不太可能,就问道:“你们呢,觉得谁合适?”

其他人也都效仿李绩,提出了几名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

不是他们不想举荐,而是西征这种事情第一次发生,谁都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举荐人。

李世民也知道他们的想法,虽然很无奈但并没有生气。相反,他更加觉得刘仁轨这个人有大才,战略计划做得好。

西征是前所未有之事大家都没有经验,刘仁轨却能拿出合适的计划书。以求稳积累经验为主,简直太符合大唐此时的需求了。

此时他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个适合刘仁轨的位置,但现在还在讨论西征行军大总管的位置,他暂时把这个想法放在了心里。

“辅机,你认为谁最合适?”

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必须说点实在的了,就说道:“若单论统兵的能力,诸位说的人都适合。”

“然西征军远离大唐本土,对统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会打仗,而是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要很突出……如此才能避免军心动摇。”

“所以西征军的统帅必须年富力强、军事能力强、经验丰富,最好拥有宗室身份……综合各方面考虑,我以为江夏王最为合适。”

众人都露出思索的表情,可越考虑就越觉得这个人选还真是最合适的。

江夏王李道宗,和李孝恭一起被誉为大唐宗室双壁,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物。

弱冠之龄就领兵打仗,可谓是身经百战,一直忠于李世民。如果非要给李世民信任的人派个序列的话,他绝对在第一序列里面。

而且他还是所有顶级统帅里最年轻的,才四十五岁,让他去在合适不过了。

想到这里大家纷纷出声赞同。

对于这个结果李世民也很满意,李道宗也同样是最符合他心意的西征军统帅,果然还是大舅子最懂他的想法啊。

“好,如果诸位都没意见,那就由江夏王担任西征军行军大总管之职。”

李道宗本人从始至终都表情淡定的坐在那里,就好像大家讨论的不是他一样。

当李世民确定有他来当西征军统帅的时候,他才起身郑重的道:“臣必不辱使命,扬我大唐国威。”

李世民笑道:“好,我相信你。下去好好研究一下西方的局势……嗯,刘爱卿是西征计划的制定者,对那里了解最深,你要多向他请教。”

李道宗道:“喏。”然后又朝刘仁轨拱了拱手道:“日后恐怕要叨扰刘总参了。”

刘仁轨连忙起身回礼道:“江夏王客气了,这是我分内之事。”

对于这个统帅的任命岳山也认为最合适,从各方面来说李道宗都是最好的人选。

关键是他宗室的身份,比任何手段都更能稳定安抚军心。

李世民继续说道:“高昌都护和宁远都护都事关重要,尤其是宁远都护肩负着为西征军提供后援的重任,不知道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担任此职务?”

高昌恰好堵在西域和大唐的中间,是扼控西域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大唐灭亡高昌后本来想继续采取羁縻政策,后来听取了岳山的意见一步到位设立了高昌道。

安西都护府的衙门最早就放在这里,后来被移到了更西方的宁远地区。

而宁远地区则扼守西域西方的通道,大唐掌控住这两个地方,就相当于是把西域牢牢掌握在了手心。

为了便于管理高昌道周围的西域诸国,又设立的高昌都护府,驻扎在高昌道,但行政上归安西都护府管辖。

但现在,这两个地方的重要性再一次提高了,它们关乎着西征军的后路问题,必须要保证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多这里的负责人做出调整是题中应有之意。

而且西域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提出的建议的人比较多,备用人选也更多,但被提到最多的一个人就是郭孝恪。

前面已经说过,此人在贞观年间的西域攻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的后半生全交给了西域。

然而李世民对这个人选并不满意:“郭孝恪性喜奢华,自律性差,在军中器物亦多用金玉,西征事大不可用其为副而不能用其为帅。”

众人马上就不说话了,这确实是郭孝恪的老毛病。

岳山也非常感慨,这个人是真的有大才也有忠心还是个实干家,可就是喜欢享受自律性差。只能说人无完人吧。

让他当副手绝对是最能干的那种,但当统帅这个缺点真的很致命。

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因此被龟兹人所杀,还连累自己的长子跟着一起死。

这一世因为大唐的强势,龟兹没敢作乱他也没被杀,但这个缺点不得不防。

平时也就算,出现失误也能补救。让他把守西征军的后路,确实不放人放心。

不过郭孝恪毕竟在西域为国家戍边这么多年,也不能寒了人心。

李世民就任命他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还给他的长子加了官,并把他的次子特招进入军校学习。

前者是对他功绩的直接奖励,后者是让他的孩子有一个更高的起点,给他吃一颗定心丸,让他安心办事。

李世民继续说道:“郭孝恪功绩卓著,又在西域戍边十余年。现在任命他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就必须要任命一个能力更强能压得住他的都护才行。诸位以为谁人合适?”

说完他看了一眼刘仁轨。

大多数人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只以为他是随便看或者征求刘仁轨的意见。

然而有人却看出了他真实的意图,比如长孙无忌。

“臣举荐刘总参担任安西都护府都护一职。”

刘仁轨很是意外,没先到他会举荐自己,其他人也都差不多是这个表情。

李世民很是满意,但还是故作不解的道:“为何?”

长孙无忌解释道:“刘总参能力出众又是枢密院总参,当能压得住郭孝恪。且他是西征计划的制定者,最为了解这个计划。”

“若有他在宁远主持大局,必能和西征军配合无间,确保西征的胜利。”

李世民深以为然,但迟疑的道:“刘爱卿是副总参,去担任都护乃大材小用,不妥吧。”

这个时候刘仁轨要是在看不出是怎么回事儿就是真傻了,他知道该自己表态的时候到了。

就起身郑重的道:“圣人,赵国公所言甚是,臣请去安西都护府。”

李世民大感欣慰,高兴的道:“难得刘爱卿有此忠心,我心甚慰。好,那我就任命你为安西都护府都护,负责西域事物以及配合西征军。”

刘仁轨道:“喏。”

至于高昌都护,则交给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渊盖苏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