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革秦 > 第三十一章 民怨

革秦 第三十一章 民怨

作者:守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2:51

第三十一章 民怨

这一晚的半夜开始下雨,到黎明时,雨势渐大,成瓢泼之势。

鞠子洲睡眠并不安稳,雨势大起来的时候他随即被惊醒,点灯就火,开始书写明日一早用以游说秦王的策略的草稿。

早晨吃过饭之后,雨势更大了几分,鞠子洲看着窗外连珠断线的雨势,微微皱眉。

没有伞,如此出门的话,只怕到了秦宫之中就变成落汤鸡了。

尽管他自己并不很在意风度问题,但是面对秦王,风采逼格却不能丢。

正为难时候,蒙衍与另外一名皮甲更加精美的骠骑将领一齐来请:“鞠先生,大王见天降暴雨,忧心先生沾湿衣襟足履,遂派我等驱车前来迎接。”

鞠子洲见到他们前来迎接,也并没有多惊讶。

秦王只要见不到他的人,派人来接是肯定的事情。

只是……

鞠子洲又看了一眼自己拟好的稿子,理了理思路,就火将帛书草稿焚掉。

“有劳二位将军。”鞠子洲起身,拂袖理衿,随着二人出行。

客舍之外,秦王车驾静静立在雨中。

鞠子洲对于这种礼制的东西没有什么了解,所以见到这华丽的青铜马车,也没有多么惊讶,只是平平静静地踩着蒙衍和另外一名将领递来的玉阶上车。

这车倒也防雨,坐在车里,雨水连瀑珠一样打在车上,敲出颇有一些韵致的声响。

蒙衍爬上一匹马的马背,另外一名将领坐在车架前为鞠子洲驾车。

马车冒雨入秦宫,正遇到另外几个人的车驾。

这其中有一个人,叫做吕不韦。

左庶长,吕不韦!

吕不韦隔得远远的,看到秦王车驾,本想先行礼让,而后跟随,但眼尖的吕不韦凑近一些时却愕然惊觉——那车上黑不溜秋的小子,不是秦政的随从吗?

他看准了鞠子洲是只见过一次面的嬴政的随从,心底无限遐思,转而想到之前秦王下发的,关于宣布嬴政是秦王嫡长孙的诏令。

吕不韦抿起唇,本能般觉得不妙:“转车驾,先去青宫!”

秦王车架到达玄宫之后的一处偏殿。

嬴政与秦王赢柱都已经等候许久。

鞠子洲四望:“多谢大王派车迎接,不然的话……”

“先生何必多礼!”赢柱立刻起身,他喘了几口气,前来迎接鞠子洲,拉着鞠子洲的手说道:“我还忧心先生不适应秦国秋日暴雨,无法安睡呢。”

“比起韩国、魏国中原之地,秦国确实苦寒,但总也要比赵、燕两国好上一些!”鞠子洲笑了笑。

“鞠某粗鄙之人,倒不惧怕这气候问题……王上,如此大雨,在秦国,历年都有么”

“大雨每年都有,但如此大雨……”秦王向外张望了一下,什么都看不到,可他依旧有些担心:“如此大雨,倒是少见。”

鞠子洲点了点头,目光瞥向端坐的嬴政。

“那今年粮食怕是要减产了。”鞠子洲随意感慨一声,而后拉着秦王赢柱入座。

嬴政坐在一旁,听着鞠子洲感慨的那一句粮食减产,皱了皱眉,而后微微颔首。

“先生昨日讲说,有拔除“国中之毒”的法门?”赢柱正坐,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盯着鞠子洲。

“当然有!”鞠子洲笑了笑:“所谓的“国中之毒”,大王可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么?”

赢柱捋须。

这个问题他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人对于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是先由社会实践之中的表象认知的多次重复而产生相应印象,而后提炼出“概念”的。

秦王虽然很清楚“国中之毒”这个概念。

但,他对于这个“概念”的认知,是从书面上得来的,并不是具体的,鲜活的,而是抽象的概念,只有遇到了,他才知道:哦,这就是符合商君所言的所谓“国中之毒”。

而如今鞠子洲让他详细描述“国中之毒”是个什么玩意儿,他却完全答不上来。

假装思考了好一会儿,赢柱这才摇了摇头:“这却不知。”

鞠子洲笑了笑:“大王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大王缺乏对于“民生”的基本认知。”

“大王可知道如今秦国境内,一亩地能产粮多少么?”鞠子洲问道。

赢柱摇头。

“不知。”

“大王知道寻常公士五口之家,每年饱食,需要多少粮食、多少盐、多少油、多少肉吗?”

赢柱又摇了摇头:“不知。”

鞠子洲点了点头:“这些不知道,那么大王无法描述“国中之毒”到底是什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请教先生,这“国中之毒”,究竟是什么?”赢柱拜了一拜,为鞠子洲奉上一杯热茶。

“教!”鞠子洲轻啜一口茶水:“了解所谓“国中之毒”,先要了解,秦国寻常国人每年生存所需,与他们劳作所能得。”

“愿闻其详。”

“秦国平民者有依法分家之习俗。”

“设若每户成丁两人,妇人两人,孺子一人,则每户五人。”

“富户日两餐,贫者日一餐。”

“成丁需要体力劳作,每餐一斤八两,每日计需粮食六斤;妇人做活不多,每餐需要粮食一斤,每日需要粮食四斤;孺子每餐八两,每日计需粮食一斤。”

“五口之家,按照每日两餐计算,需要粮食十一斤。”

“下饭的菜蔬若干、盐少许、油少许、酱少许。”

“但最重要的是柴!”鞠子洲说道:“无柴不开门!”

“按照赵国平均亩产六十九斤半计算,一户五口之家,每年需要多少亩地的粮食才能填饱肚子?”

赢柱愣了一下。

“平民家中烹饪使用陶罐,陶罐的耗柴量比铜器大得多!”

“每餐饭烧熟透,平民之家需要干柴约半斤,引火的秸秆等物若干。”

“五口之家,按照一日两餐计算,三百六十日,需要三千九百六十斤粮食。”

“而每亩地产粮六十九斤半。”

“不计算税,五口之家喂饱自己需要多少亩地?”

赢柱掰着手指头算。

鞠子洲立刻给出答案:“五十七亩地。”

“需要这么多?”秦王赢柱有些吃惊。

嬴政却并不吃惊。

他之前看《邯郸调查》时候就被鞠子洲要求计算过赵国百姓一家保证活下去需要多少亩地。

赵国情况跟秦国不一样,所以计算时候没有要求每一个人都吃饱,不计算税务的情况下,赵国五口之家需要四十九亩地才能保证存活。

“计算税务的情况下呢?”鞠子洲问道:“十抽一的税法计算,需要多少地”

“这……”

“六十四亩!”鞠子洲报出数字。

“油、盐、酱、柴、菜价格不菲,一般秦人恐怕光是保证自己一家老小下去就已经拼竭尽全力。”

“秦王可知道,一旦年成不好,粮食减产,那么有多少人要挨饿?”

“这些本来为生存苦苦挣扎的秦人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吃吗”

“他们还买得起油盐酱菜吗?”

“暴雨一旦连日不停,他们能有足够的柴草保温吗?”

“家中余粮不足、小儿缺少油水、老人面有菜色、妻母手脚冰凉,秦人成丁此时为求苟活,会做什么?”

“入室为盗,截径为贼。”赢柱喃喃自语。

他说着,惊恐看向窗外。

大雨连瀑,赢柱可以预见大雨之后贫苦秦人无法保证生存,随后犯法做盗贼为求一家温饱的情形。

而且这种情形,绝对不会是少数!

“所谓“国中之毒”,就是民怨。”

“贫人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富人酒肉臭坏,而穷人却无力挣扎,于是起了“怨”!”

“国中也就有了“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