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革秦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戬 (六)

革秦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戬 (六)

作者:守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2:51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戬 (六)

王翦是最早投效秦王政的一批人,因此最得秦王信重,很多秦王觉得重要并且可以获得个人利益的事情,他都会优先交给王翦去做。

但有些事情是王翦自己做不来的。

一是资历问题,二是能力问题。

灭国之战这种事情,就是二者都占的。

因为王翦今年还差一点不到四十岁,在将领当中,论资排辈,他无论如何都是小年轻。

而他的能力……不能不足够,最起码,不稳妥。

灭国这种大事,是容不得半分变数的。

因此这次战争,尽管大家都知道,真正要去尝试灭国,真正要功彪史册的人是王翦,但主帅依然不是王翦,而是比他更有战争经验和家世资历的蒙武。

蒙武、杨端和,以及位在王翦之下的羌瘣、张唐等将,都是要为王翦做垫脚石的。

此役,若是功成,那么王翦便能一战成名,跻身成为天下第一流的名将。

若是不成,则由蒙武、杨端和等人背负败名,不损王翦胜绩。

对于蒙武、杨端和等人,这自然是不公平的尤其是杨端和,他到如今,都没有打过败仗!

可,既然秦王政意志到此,他们也只能屈从。

战术的安排之后,是总体计划的下方。

按以前的习惯,下面的兵是不应当知道进攻的计划的,只有临到头里,上层将计划下放,告知基层的小军官,底层的士兵才知道自己应当做的事情是什么。

而如今,既然确定了这样一个冒险且莽撞的战法,那么相应的,就要知会每一个兵士知道。

因为已经不是两军对垒,排兵布阵的时候了。

一开战,就将会是死战和突进。

这样的战斗,绝对不能隐瞒。

王翦将众人一齐制定的计划定下来,随后以兵符印信为引,将命令下放。

一级一级,一层一层。

五日之内,成建制的军队之中,命令传达到每一个人的手中。

行进路线、作战方式、作战目的……

一桩一桩,一件一件。

装备方面,厚重的铁甲、大盾因为不契合于战术而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皮甲、轻衣、轻鞋、短兵。

战士们的食物则是由便于携带而且抗饿的肉干、炒豆、干饼等食物组成。

五月中,一切准备就绪。

……

苍茫大地,两人两马,缓步徐行。

“我一把年纪,本应当是在秦国享福的。”询抱怨着:“鞠先生,这次出行,还回去吗?你若是不再回去,我也得提前找一找以前的一些弟子,准备养老的钱物了。”

“要回去的。”鞠子洲有些歉意:“询先生之后打算做什么?”

“之后?若是鞠先生还打算回去秦国,那么我自然也可以回去,回去便是养老嘛,当然,也打算看一看恤孤院那群小子,究竟能制出什么样的器具来;若是鞠先生不打算回去秦国,那么我当然也就没法儿再回去了。”

“届时,便去往魏国,寻我旧时的一些弟子,准备写一些东西,养养老。”

“是好的安排。”鞠子洲叹息。

只是这安排,取决于鞠子洲。

两人如此着,其实各有心思。

鞠子洲还在思考荀子的理念。

询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路行进,路见白骨。

最近这些年年成并不好,雨旱诸灾,虽然并不十分严重,但各类灾祸,在这片大地之上从未断绝。

秦国的情况,以前鞠子洲是有了解的,尽管只是少的一些了解,尽管是最初级最粗放的秩序,但总归是看得到统一的秩序的。

秦国之外,要比过去所见的秦国更差。

拿韩国来,韩国的国人是拥有自己的土地和私产的。

春秋之来争霸诸事,导致了君主想要扩张,或者维持国家存续,就必须有更多的战兵。

而战兵的培养,若是全由君主或者国家自己培养,如旧时的魏武卒,则所需太多。

因此君主们需要的是从平民当中抽调。

这也就是所谓的“兵役”的由来。

叫国人服兵役,比自己全部承担培养与饲养的成本,低得多。

而叫人服役,服役期间,他们的食宿由谁来供应呢?

秦国过去的办法是一分为二。

国家只给你最基本的,让你饿不死的供给。

而你自己,也需要付出一定的财物购置菜食、衣物,以确保自己在服役期间能够吃得饱、穿的暖。

但这只是过去秦国的办法,是不适用于别国的。

因为秦国的律法严苛,基层组织能力强于别国,也因为秦国上下,有着最基本的,能够通行于全国的基本秩序。

这是过去卫鞅变法给秦国留下的遗产。

别国也进行变法,只是立国日久,自上而下的变革,若没有清晰的道路和巨大的利益作为引导,是不能成行的。

于是别国用不得秦国的办法。

他们最初用的办法是基于贵族统治的凑兵。

贵族们凑出一定的武力,交由君主指挥,打了胜仗,论功分赃。

所谓的“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雨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于免”,便是他们最初的办法。

但这种办法所能够得到的兵员是很少的。

因此在春秋时期,小国之间的战斗,往往只有几百人,大国,也不过千人。

在墨家最初创立时候,墨子翟甚至可以凭借数百悍勇之兵,干涉国家战争诸事这当然不是因为墨子道德高尚,令人见之则服。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和他的的弟子们是真的很有活力,很青春。

后来时代向前发展,生产力稍微提高一些,奴隶们稍微吃饱一些,有了自己的诉求,就开始造反。

君主们为了巩固统治,也为了掠夺外国财富而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者被动地减少国中奴隶的规模,将他们转变为自由民。

这时候,由于自由民基数扩大,由之而来的,便是兵役的主力发生转变。

由贵族为主体,转变为了以自由民为主体。

这其中,自然是有一些不愿意遵循这种转变的。

比如一些克己复礼的国家。

于是这些国家成为了历史。

如今的情况,这种以自由民为兵役主体和战争主体的情况,已经在这片大地之上蔓开。

各种税务,也都加到了这些“自由民”的头上。

再去看时,其实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里,他们的生存状态,都是不同的。

鞠子洲以前看过一些,如今再看,仍是觉得很多情况,自己根本没弄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