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革秦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戬 (二十一)

革秦 第一百六十四章 戬 (二十一)

作者:守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2:51

第一百六十四章 戬 (二十一)

城外树起秦字旗与王字大纛。

守城吏们观望好久,这才慢慢悠悠地将城门关闭。

关闭之后,他们还纳闷地聚在一处,疑惑地问道:“这是哪一家的旗号?”

因为消息控制得当,他们并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信息,也并不觉得是要打仗了,出于对于张氏的尊重,他们看到旗号之后,才将信将疑地关闭城门。

不过,即便是关闭了城门,他们也还是惴惴不安的张俭那个鬼样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被人刻意放回来的。

这就很明白了,人家城外的那群人就是在刻意找茬。

人家搞不好就单是跟他们张氏有过节而已。

因着这种过节,人家袭击了张俭,却又饶他性命放他回来。

若是真的有敌军,哪里能放他性命回返?

小吏们不安着,生怕自己关闭城门的举措得罪了城外的狠人,被人家记了仇。

但张氏,还会有什么仇人呢?是宗室吗?

几名守城吏合计着,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城中没有任何骚乱。

敌袭?那太离谱了,没人信的!

但张俭逃了性命回来的消息慢慢蔓开了,有心而有能力的人就觉得这是个机会。

与张氏套近乎、或者与城外的狠人套近乎的机会。

但,对方究竟是谁?

这就值得商榷了。

城中暗流迟缓涌动。

王难看着那缓慢关闭的城门和城墙上丝毫没有曾兵把守的样子,暗自咬牙。

看这个反应,肯定是可以骗得开城门的啊!

但是为什么要做如今这样的姿态呢?

按,两万人,也完全不能围城,但现在也不打,只是举起旗号,将自己暴露在韩人面前,这是要做什么?

王难不能理解王翦的意图。

大部分的将士也不能理解。

就像他们其实并不理解秦王政为什么要攻打韩国一样。

没有一个合适的,令人信服的理由。

但当兵不就是这样吗?

大部分的人还是选择接受,只是心里有些气。

念头总归是不顺畅的。

张唐是中间念头最不顺畅的一个人了。

他试图鼓动杨端和夺王翦的权:“杨将军,这王翦孺子无知胡闹之至,我等如此暴露,待韩人反应过来,派人四面征兵合围,即便秦兵精锐,我们也决计没有活路的,杨将军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秦王陛下、为整个秦国考虑吧?万一我们这两万人折在这里……”

杨端和掐着自己的胡须,听着张唐的苦口婆心,倏尔问道:“张唐,本将记得,你素来是与王将军有交情的吧?”

张唐迟疑,随后大义凛然地道:“这是往日不懂事时候的一点小交情了,很远的事情,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私交算得什么!”

“呵呵。”杨端和笑眯眯地看着远处的新政。

城上守卫稀疏,而且不见戒备,隐约可见的,是一个个窃窃私语的人。

雄城、弱兵。

如是有足人围城,不出一月,韩人必溃。

但自己这一支军队,是没有足够的人拿来围城的!

但不围城,就意味着,敌人可以从四面增调兵力来围杀自己。

围城而打援,战术上讲自然是可行的,但这里是韩人都城,是韩国腹地,自己这是一支孤军,身处重围之中,即便前面保密工作做得好,后续粮道也还安稳,但毕竟局势不利,最先溃败的一定是自己等人。

王翦小儿辈孤傲嚣张,战略上的打算本身就是很魔幻很弄险的。

杨端和不是猜不到他的意图,只是,这究竟是秦王陛下底定的战略呢,还是王翦小儿自己的主意呢?

他猜不透,由是不敢轻易些什么。

张唐见到杨端和谨慎如此,不肯做自己的矛,也只好寒暄两句而后告退。

随后,他直闯王翦的营帐,当面斥责王翦行事荒唐,如此弄险,把军国大事当成了儿戏,将大军性命当成儿戏。

这话是深得人心的。

至少王翦的几命护卫都很赞同这话。

然后王翦大怒,命人将张唐吊了出去,扒开衣服,当众打了二十鞭以示羞辱。

兵士们当然都是为张唐而感到不忿的,然而主官如此命令,他们也只好听命。

发出这命令之后,王翦知道,自己与张唐的私交,在今日之后,便不能存在了。

他心中一阵凄苦。

政治啊。

好东西,坏东西。

……

“若是依鞠先生所言,那么国中定然大乱,政治上讲求‘和’,以上待下,若如子弟,则臣工以君父待之;鞠先生所言,国中臣工于君主如同蟪蛄蝼蚁,臣工必然效武王伐纣王之事情也!”

政治上求同存异的大体战略是自古皆然的。

武王伐纣之前,还讲究贿赂殷商高层讲求同呢,鞠子洲所的办法里,荀况没有见到求同存异的一星半点的影迹。

他的办法通俗来讲就只有一个字杀!

无论是剪除违背的力量,还是统一国家的政策,鞠子洲的办法都是杀。

杀尽那些异同之辈,只剩下我一方声音,那么自然就协同了。

这办法看似是对的,但实际上是罔顾了国中稳定秩序的。

它会带来无边的劫难,甚至比如今更甚的混乱与斗争。

荀况思前想后,觉得是不可行的!

不仅不可行,更是会挑动国中的矛盾,使原本和谐的,变做混乱与斗争的。

这是祸国之策!

鞠子洲笑看荀况。

“荀夫子,武王伐纣,不也是经历了混乱与臣下将君主视为仇雠的过程吗?”

“更近一些,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魏国、秦国变法,楚国内乱,种种样样,不都是这样的过程吗?”

“这不一样!”荀况眉头深皱。

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武王伐纣、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还是魏国、秦国的变法、楚国的内斗,都是治者的斗争,只是简单的内部利益分配问题,也可以追溯到个人品德上的问题。

但鞠子洲所想要的不是内部的小规模的不影响社会总体风貌与“礼”本身存续的斗争。

他想掀桌子,重新塑造一个分饭的秩序,杀灭不听自己的,而将空出来的那部分饭,分给原本桌下没有资格吃饭的人。

这中间要经历多少杀伐,百姓们要吃多少苦楚,荀况想都不敢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