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两百三十四章 军权下放

苟出一个盛唐 第两百三十四章 军权下放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3:14

第两百三十四章 军权下放

张浚出发的时候,李晔给了他三万石粮食,一百名忠义堂先生,还有一干伤残退伍的老兵护卫,征调长安青壮运送。

韩遵虽然不怎么样,但他儿子韩逊不错,一千朔方精骑阵亡四百,剩下的都轻重伤,在陕州养着。

“目前长安府库屯粮三十七万三千石,夏州屯粮九万一千石,潼关八万五千石,凤翔十一万石九千石,兴唐府储粮三万石,兴元今年未收旱情影响,境内收二十五万六千石粮食。”赵崇凝汇报道。

“陛下,臣今年守天下各藩镇赋税共计八万石粮,三万缗钱,四千匹绢。”韩全晦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天心阁,兴致高昂,嗓门都跟平时不一样。

这个数字李晔不满意,钱和绢也就算了,但粮食有些不够看,王建甩手就是十万石,赵匡凝动不动就是二十万的粮食往关中卖,其他的还有岭南、两浙、江淮、湖南、荆南,都是产粮大户。

这说明韩全晦的搜刮工作没做到位。

李晔看了看账目,果然,还是荆襄上缴的粮食最多,两万八千石,手握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就是不一样。

其次是王建两万一千石,还献上了一万缗钱,两千匹绢,杨行密一万七千石,一万缗钱。

江西钟传居然也送了一万石。

其他的荆南、湖南、鄂岳、江淮、福建多少有点,连今年倒了大霉的李克用都送了三百匹战马,聊表心意。

中原朱温、河朔五镇、岭南什么都没见到。

岭南现在还是混战阶段,唐廷鞭长莫及。

朱温现在跟唐廷反目,肯定也刮不上来钱粮。

李克用重创李匡筹,刘仁恭趁势而起,得到卢龙军民的拥戴,痛打落水狗,横扫卢龙全境,一跃而成为天下二线藩镇。

义武节度使王处存神策军出身,黄巢大乱,主动引兵入关中,血战黄巢,对唐廷忠心耿耿,今年病逝,义武军推选其子王郜为留后。

两镇都向唐廷上书请求册封正式的节度使任命。

却都以境内无粮为由,拒绝上供。

成德王镕,别看年轻,老狐狸,深刻继承了老河朔三镇的桀骜不驯,无利不起早,玩死李匡威,败李克用,韩全晦想从他手里扣三瓜两枣,怕是不容易。

至于魏博罗弘信、义成卢彦威,现在已经彻底沦为朱温狗腿子。

唐军进攻洛阳时,罗弘信还遣其子罗绍威七千骑,围堵唐军。

“荆南成汭,湖南刘建锋,都把朕当要饭了吗?才这么点?”

别的地方还能以山高路远为借口,荆南、湖南就在眼皮子底下,刘建锋前一阵子还上书求武安军节度使的位子。

“陛下,成汭屯重兵于渝州,有取东川之意,刘建锋在湖南,与部曲饮酒作乐,放任士卒鱼肉百姓,百姓怨声载道。”薛广衡道。

别人不给,李晔也办法,总不能提着刀子找上门去吧?

叹了口气,对韩全晦语重心长道:“韩司使,这些藩镇哪家不是腰缠万贯?你可不能轻易被他们糊弄了啊。”

“陛下放心,今时不同往日,明年且看老臣本事!”韩全晦目露凶光。

征收夏税秋税的时候,还没打下洛阳,各藩镇还在观望之中。

见韩全晦这个竭泽而渔的气势,李晔也就放心了。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办。

长安存粮三十七万石,还是在扣除各项用度之后的盈余,小规模扩军是够了。

韩偓、赵崇凝对此也没有意见。

当年李茂贞只凭凤翔和山南西道,就弄出十万大军。

七万战军,对如今的唐廷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不过摆在李晔面前的问题是,随着军功的增多,远远超出了指挥使控制的兵力。

唐末五代正处在巨大的转型期,军制也比较混乱。

李晔原定一都为五百人,设都头,但实际上大战之时,很多都超过一千人。

一指挥为三千人,而如今的几个指挥使,如高行周、杨师厚所部超过万人。

兵制和兵权是唐末无法回避的问题,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和唐军今后的发展。

唐末各藩镇其实也都在演变之中,如节度使掌握军政财三权,但军权实际上操控在都知兵马使手上,一般节度使都是以自己和儿子兼任,或者干脆不设此职。

无论设不设此职,军权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绕不过去的坎儿。

并非不相信杨师厚、周云翼、高行周等人的忠诚。

而是五代这个大环境,即使将领忠心耿耿,也会被部下推着造反。

李嗣源和郭威都是经典案例。

利益驱使底层以下克上,权力面前,君臣父子都靠边站。

当然,李晔可以为了自己以及后代的皇位稳固,学习大宋,以文御武,挥刀自宫,让大宋提前到来,牺牲整个民族的朝气,换一家一姓之昌荣。

但,这不是李晔想要的。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稳定和繁荣,如同沙楼一样,一戳就倒。

即使他的灵魂依旧是个宅男,是个**丝,也做不出如此无耻的事。

李晔隐隐感觉自己来到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而且,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要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盲目套用前后世的制度,只能是空中楼阁。

王莽已经给出了明证。

“今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

全国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改称“王田”,禁止买卖,并按人均分配使用权。

够先进了吧?土、改都玩出来了。

最后被百姓们提着脑袋,“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人头还成了历代皇帝的品,大概想研究一下他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陛下?”李巨川轻声呼唤将李晔拉回了现实。

阁中赵崇凝、韩偓、薛广衡都看着他。

“擢升周云翼、高行周、杨师厚、李筠、拓跋云归为副都指挥使。”

军权下放是迟早的事,有功不赏才是大问题。

李晔一拍脑袋,看来还是武人们给自己的心理阴影太大了,才患得患失,这一路走来,也基本都是按照预期而来。

没人天生想提着脑袋造反。

还是那句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大大方方。

只要抓住底层军心,再规范制度,左手皇城司,右手忠义堂,不信有谁能玩出花样来。

至于以后?

先复兴大唐再说以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