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五百九十章 尘埃落定

苟出一个盛唐 第五百九十章 尘埃落定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3:14

第五百九十章 尘埃落定

至于草原的地盘划分,李晔故意模糊化。

其实黠戛斯也掌控不了多少土地,大量达怛、室韦人迁居漠北,并逐渐成为蒙古人崛起的基石。

可敦城为草原中心,既是黠戛斯的王城,也是漠北道的治所。

未来会在此驻扎一万名唐军将军。

斡难河最丰美的土地,蒙兀人的上游,直接被李晔划为大唐的镇蒙州,未来几年会在此修建一座城池,专供五千唐军驻军之用,别的事也不做,就盯着蒙兀人。

在狼居胥山的西南部,曾经的匈奴王庭,在未来也会崛起一座名为龙城的城池。

临潢府、镇蒙州、可敦城、龙城四位一体,占据漠北最丰美的草原以及最富饶的河流,彻底锁死草原部族的崛起。

大鲜卑山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过去时,草原意味太过浓厚,李晔改回后世的名字——大兴安岭。

取大唐兴盛、安定繁荣之意。

李晔还承诺帮助黠戛斯在剑水流域修建一座的新的伟大王城。

会盟的过程非常顺利。

黠戛斯没资格,也没有底气拒绝李晔的提议。

黠戛斯需要大唐,比大唐需要黠戛斯更为迫切。

李晔有信心把黠戛斯彻底绑在大唐的战车上。

其实无论是漠北还是辽东,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中土大乱。

匈奴崛起,是战国七雄争霸。

鲜卑能崛起,是司马晋室自己砍自己,自己把自己玩残了,是华夏最弱鸡的两个时代之一。

中土内乱的空隙,柔然、突厥、契丹相继崛起。

金人也是因辽国腐朽而崛起,完颜氏还是辽国自己培养起来的。

而金人,两只眼睛盯着我大宋,一心一意的欺负人家,在鲜卑山修两条长城,隔开漠北与辽东,扶植塔塔儿作草原代言人,就完事了。

白山黑水间崛起的野人们对草原没多大兴趣,也没有向辽国一样对漠北进行细致管理。

但即便如此,蒙古人也是花了九十多年才逐渐崛起。

在临潢府驻留十几日之后,定下明年李祐的婚期之后,北方越来越冷,李晔便与李多禄分别。

为了表示诚意,李晔将临潢府一半的财物与粮食赏赐黠戛斯人。

另一半赏赐给出征的唐军将士。

上下皆喜。

李晔的很多想法都很粗糙,处在概念阶段,需要枢密院的进一步细化。

此次出征前后一年的时间,相继灭亡了百济、新罗、摩震、渤海、契丹,收获颇丰。

其中除了契丹能称的上是对手,其他的都是顺手解决。

唐末处在一个巨大历史转折期,中土内乱,也波及到草原、辽东,以及半岛。

也不全是唐军战力的强大,而是这些地区正处在动乱之中,大唐有天时之利。

“全军共阵亡一万三千四百三十人,失踪六千一百五十人,轻重伤残五千六百人。”赵义存汇报着统计结果。

“怎么会失踪这么多人?”李晔好奇道。

“尸体被践踏,分不出来,也有被野兽所噬,还有……逃兵。”

“都算入阵亡中吧。”能统计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容易了。

至于逃兵,多半熬不过这个冬天,辽东的野兽比人还多,他们能来辽东为大唐征战,初心是好的,而且已经付出代价。

就算命大逃回中土,以后也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有家不能回,被抓到也是斩首。

不能因为少部分的逃兵,抵消了大部分壮士的勇烈。

算入阵亡之后,其家眷子嗣可以得到照拂,抚恤也会多一些。

唐军阵亡多是在扶余城下。

辽东算是告一段落,剩下的就看郭崇韬与高思继的手段。

漠北的大致方向已经定下,未来就是跟黠戛斯共同压制其他部族而已。

在剑水之东的北海地区,还生活着大量都播部族。

斡朗改,后世称之为乌梁海。

都播等部先后遣使请求在其地设置唐官,大唐曾设坚昆都督府,隶属于安北都护府管辖。

大唐重振的消息传开,这些地区迟早会回归大唐的麾下。

不过李晔现在考虑的不是土地。

而是国体。

太子的竞争差不多要落下帷幕了。

李祐在漠北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没有超出一方将领的范围。

或许是个合格的统帅,但还没到优秀的储君人选。

李祎在新罗的所作所为,心狠手辣,还将淮南系笼络到自己麾下。

其隐忍、果决,已经展露出雄主的气度。

即便李晔把李祐立为太子,未来也是斗不过李祎的。

除非现在把李祎干掉,毕竟是二手儿子。

不过这种想法在李晔心中一闪既逝。

治国需阳谋,阴谋诡计的后遗症太大了,太宗的行径到现在还影响着人心。

而且李祐真的适合当太子吗?

他将面对裴氏与李祎的两面夹击。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使命,下一代,将不再面对外面的敌人,而是内部。

李祎城府深厚,更加适合内部局势,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之选,而且还有淮南系与张承业的支持。

别人的意见不听也罢,张承业绝对是为大唐通盘考虑过的。

李晔在路上想了三天,终于还是定下决心。

当了皇帝又如何?

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可曾想到他的子嗣如同猪狗一般被武则天、韩建、朱温屠杀?

当然,李晔对李祐另有安排,留在中土,百年之后,很大几率是会手足相残的。

李祎城府太深,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以后会做什么。

心中有了决断,顿时也就轻松了许多。

大唐江山交给李祎是最合适的选择,以他的性格,绝不会被各种势力捆绑架空。

大军刚行到雁门关,薛广衡已经静候多日。

一见到他,李晔就知道花蕊夫人的事有眉目了。

“汴梁?”李晔有些惊讶,花蕊夫人绝不会没事出来抛头露面。

薛广衡眼神闪烁。

李晔长叹一声,“韦昭度!”

汴梁知府正是韦昭度,除了他,也没别人。

政、治斗、争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合理而严谨的推测。

瞬间,李晔心中的谜团层层打开。

花蕊是西川人,而韦昭度曾为西川招讨使,两人可能在十几年前就有交集。

裴枢站出来,主持三省六部的改制,严重侵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才会被韦昭度为首的世家灭口,企图扰乱改制的进行,维护世家的利益。

当时的情况也只有韦昭度最先得到消息,也有能量帮李振出逃。

纵向挖掘,韦家的势力,绝不弱于裴家。

从秦汉时便活跃在华夏,名臣名将学者诗人辈出,南梁韦睿、北周韦孝宽、大唐南康郡王韦皋!

而韦皋是李晔敬重的牛人之一。

韦氏因韦皋的缘故,在西川有一定的影响力。

隋唐以降,历代宰相都有韦氏族人。

最牛的是韦皇后,权倾朝野,效法武瞾。

“以属下观之,似乎花蕊有意暴露韦府君。”薛广衡道。

“哦?这么说他们起内讧了?”李晔道。

薛广衡小心看了一眼李晔。

“你说吧,说错了也无妨,此间只有你我君臣二人。”

薛广衡再次拱手,“恕臣斗胆直言,外人皆知韦府君是扶植七殿下,而花蕊却投靠了五殿下,双方已经出现裂痕,所以花蕊故意暴露韦府君,要置其于死地!”

“合情合理。”

“而且以臣暗中观察,五殿下似乎并不知道花蕊的真实身份,只是起了怜香惜玉之心。”薛广衡道。

如果李祎成了太子,这个宛如毒蛇一般的女子就能留在他身边了。

但李祎真的没有怀疑过她的身份吗?

李晔缓缓踱了两步,这种内部的尔虞我诈比外面征战还要耗费心力。

良久,李晔声音疲惫道:“你秘密透露花蕊的身份,不要暴露自己。”

“属下遵命。”

李祎会怎么对待花蕊夫人呢?

李晔略感期待,或许这才是窥探一个真实李祎的好机会。

也是他的最后考验。

至于韦昭度,旧时代早已呼啸远去,世家的特权一去不返,他的挣扎又能如何?

“来人,将这封信送到汴梁,亲手交给韦昭度。”李晔将空白的纸张塞入信封。

毕竟当年也是大唐的忠臣,能给一个体面就一个体面吧。

李晔也懒得去找什么证据,或者兴起大狱。

世家经过这些年也在逐步改良。

动静太大,不利于大唐安定。

而且世家子弟也不全是酒囊饭袋。

朝堂上全是寒门子弟就能天天向上?一定会分化出新的派系,继续斗继续争。

这是人性。

治国之道,还是在于平衡。

任何一方或者一股势力坐大,对大唐都不是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