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六百四十三章 宰食占城(三)

第六百四十三章 宰食占城(三)

后汉书·南蛮传: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瘴气起于春,发于夏秋,独有自南交(交州)以南以西的瘴气却不如此,四时不绝,冬春犹厉,与别处不同。

王师范在皇城司的提醒下,早有准备,按照皇帝的密信,采取隔离之策,又点燃烟火,驱赶蚊蝇。

随军军医施以针灸,服以汤药,悉心照料。

王师范每日必亲自在营中巡视,安抚将士。

虽然有致死之人,但也有治愈者。

而且瘴疾也没在军中扩散。

军心乃安。

王师范下令北方籍贯将士全部留在宾童龙城中修养,只取广西、广南两道籍贯的蕃汉将士八千人进军。

兵力上处于下风。

而且在唐军整治瘴疾的时间里,乱军进一步扩大。

吸收了占城内陆的城池人口,实力扩大。

乱军慑于唐军威名,不敢进攻沿海的宾童龙,却已经能在内地依托山川丛林与吴哥军打的有来有往。

大唐财大气粗,依托广南、广东两道的庞大人力物力,可以耗,可以等。

因陀罗补罗、宾童龙、古笪罗三座沿重镇到手,大唐的利益已经得到保证。

最不济大唐可以甩掉南部古笪罗,守好因陀罗补罗、宾童龙两地,以图后来。

但吴哥国耗不起。

其重心本就在西面素可泰(泰国)平原地区,又与西面的女王国摩擦不断。

女王国曾抵御过最强盛时期的南诏,国人擅毒箭,中者立死。

也是吴哥国的地缘竞争对手。

吴哥国强势崛起百余年,民殷国富,自然成了大食法乱入的目标,他们无孔不入,烧毁佛寺,捕杀僧人,掠夺子女。

吴哥王赫萨跋摩头痛不已。

原本是想在占城分一杯羹,友谊归友谊,利益归利益。

吴哥跟占城本来就是世仇,趁火打劫在情理之中。

现在狐狸没逮到,惹了一身骚。

在大唐火速攻占因陀罗补罗、宾童龙、古笪罗三城之后,占城国就没多少肉了。

起初乱军四面出击,王师范以蕃汉将士八千人迎头痛击,乱军就发现唐军不好惹,掉头去欺负吴哥军,并有向吴哥内地漫延的趋势。

而令赫萨跋摩头痛的不禁是这些,南洋赫赫有名的大海寇徐万峰,不知什么时候也盯上了吴哥国,在海面上影影绰绰,沿海居民大为震恐。

与占城一样,吴哥国也是深受海寇之害。

中唐时期,南面爪哇海盗不断入侵,连国王都被砍了,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于德宗贞元十八年复辟,才建立吴哥国,并逐渐强盛。

现在摆在赫萨跋摩面前的问题不是分食占城,而是连体面退场都做不到。

大食法本来就对富裕的吴哥国更感兴趣。

柿子挑软的捏,这不仅是兵法、战略,更是哲学。

赫萨跋摩眼见形势不对,连忙向王师范派出使者,商讨联合剿灭大食法之事,顺便请求王师范约束海寇。

大唐与徐万峰之间的关系瞒不过有心人。

徐万峰虽然没明晃晃的归入大唐,但他被封为南海郡公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

赫萨跋摩也知道王师范是在用海寇警示自己。

进入谈判,事情就好办了。

自然是谁占先机,谁就掌握话语权。

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占城自古就是汉家故土,理应归入大唐。

但不允许佛、道以外的教派在占城上落脚。

而且吴哥国愿意认大唐为宗主。

其实站在吴哥国的立场上,只要剿灭了大食法,他们就一点不亏,素可泰地区更大、更富庶,也是历史上吴哥王朝本来的扩张路线。

而吴哥王朝的灭亡,也是因为没有掌控好素可泰地区,让傣族人崛起,攻陷吴哥城,国人避入丛林之中。

两边联手,大食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王师范亲自领军,八千蕃汉唐军将士直扑古笪罗之西的乱军巢穴。

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兵力永远不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

唐军忽然一击,挟雷霆万钧之势而来。

王师范用兵奇诡,尽得兵法之妙,这种风格在中土大战中吃不开,但在中南半岛上雷厉风行。

乱军正处在开疆拓土的欣喜之中,措手不及,为唐军突破营寨。

接着便是人头滚滚。

西南诸蛮经过大唐的改造之后,早已脱胎换骨,纪律更强,装备更好,犹擅长山林作战。

乱军唯一的优势是人多。

但在猝然袭击下,人多就变成了弱点,乱做一团,自相冲撞践踏。

唐军一击得手,擒大食法首脑一百多人,连同俘虏一万三千余人,皆斩之。

山野丛林为之赤红。

唐军的铁血手腕深深震慑了丛林中乱军,也震动了内陆的占人,更惊醒了赫萨跋摩。

在此后的两百多年,吴哥国一直对大唐恭顺有加,成为大唐在南洋上另一支点。

强盛的武力才是和平的基础。

王师范这一刀下去,大食法实力大减。

人心也涣散起来。

吴哥人抓住机会,在王师范的指点下,从北向南驱赶乱军,挤压乱军的活动空间,驱赶向海岸线。

双方配合紧密,经过三四个月的围剿,过程中虽然偶有反复,但战略是阳谋,一两次的战术胜利改变不了结局。

大食法逐渐穷途末路。

突围出去的精英窜入海上,被盯上来的海寇斩草除根。

历时近一年,中南半岛逐渐安宁。

占城为大唐收复。

王师范名震天下,隐隐与当年南康郡王韦皋相提并论,

王师范献捷长安,海珠、翡翠、金玉、香料、角牙、鳄皮装满整整三十船。

至此,大唐北起窟说岛(库页岛)南至宾童龙、古笪罗,海疆十万里,大陆沿海线尽为大唐所取。

海路畅通无阻,海贸大兴,无数港口城市在随后的岁月之中拔地而起。

不过枢密院接受王师范的建议,没有擢升徐万峰为朱雀军指挥使,而是以海盗的身份继续活跃于南洋。

很多大唐不方便出面之事,多由徐万峰代劳。

南洋海面上,到处都是海寇的天下,尤其是爪哇人(印尼),生性野蛮残忍,四处劫掠,是南洋航线上最大的威胁。

最辉煌的时候,劫掠三佛齐,攻打真腊,杀其国主。

以海寇制海寇,自然是最优选择。

可以肆无忌惮。

毕竟大唐的旗号一亮出来,就会引起别人的警觉。

给了徐万峰极大的自主权。

作为补偿,徐万峰五个儿子都赐封为县公,赏长安宅邸,其女嫁入宗室,荣宠显赫一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