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六百六十九章 太子手段

苟出一个盛唐 第六百六十九章 太子手段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3:14

第六百六十九章 太子手段

高季兴是什么人?

自称北齐高敖曹之后,幼年被朱温收为养子,随其南征北战,深得朱温的真传,狡诈、贪婪而凶狠。

历史上割据荆南,也是劫夺周围藩镇送往洛阳的供奉,被诸国称为“高赖子”。

本事也很大,以荆南一隅数州之地,夹在后唐、马楚、杨吴、蜀国之间,或战或和,坐了几十年的荆南江山。

这样的人本不该在此时反叛。

但自从李禔去了吕宋之后,高季兴逐渐感到处境越来越不妙。

从禁军中被踢到密州。

还被皇城司、宣教使、军镇司压着。

越来越感觉到来自长安的敌意。

高季兴深深感觉到危机,如果还是圣人临朝,他或许会混个善终,但太子李祎……

裴家的惨状让他触目惊心。

曾经很多太子的政敌,不是被贬谪,就是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而高季兴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

当然,要动高季兴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因其曾托庇于裴氏门下,李祎对他动手,会被认为是再次向皇后势力发起攻击的信号。

如果李祎是大唐的皇帝,自然无可厚非。

但他只是一个镇国太子。

很多事情,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落在别人眼中,会生出其他意思。

不过李祎的态度十分坚决,得到了张承业、李巨川、赵崇凝、韩偓四大臣也鼎力支持。

枢密院一道军令下去,调高季兴入长安述职。

揭开了山东之乱的序幕。

高季兴先发制人,引泰山寇,加上密州厢军,共一万三千人,避开青州军镇司,进攻兖州。

兖州不备,又无得力将领镇守,为其袭破,乱军声势大涨,口放豪言,要南下江淮重镇徐州,或是西攻汴梁。

青州军政司、汴梁军镇司、徐州军镇司欲三面夹击之。

却各受到枢密院的调令,各自防守本镇,无需出击。

长安,一支两万人步骑正在集结当中。

“高季兴虽是一时之乱,但毕竟是地方挑战朝廷威严,是以朝廷必须出兵,以震慑各地宵小。”李祎力排众议,决定亲自出击。

“虽是如此,但也许无需太子亲自出战,可从晋军中选派大将。”赵崇凝不赞成。

兵凶战危,战场上什么事都能发生,若太子稍有差池,大唐颜面无存。

李祎诚恳道:“高季兴乃宿将,寻常之人,必敌不过他,此獠敢兴兵,无非是窥国中空虚,有小觑长安之意,孤亲自领兵伐之,不战则已,一战则必胜之,若他人为将,山东道迷乱,祸及淮南、中原,恐重现河朔三镇之旧事!”

“太子所言甚是,高季兴跳梁小丑,旬月可破之!”李巨川极力支持。

“天下皆平,独高季兴反,朝廷若不施以重手,大唐威信不存。”张承业一锤定音。

太子虽是监国,但国中大事,还是按照以往的惯性,由张承业的裁断。

堂中再无人反对。

高季兴攻破兖州,看着声势浩大,实则并未得到百姓的支持。

山东地区各州各县已经警觉起来。

庞大的国家机器已经运转起来。

即便是厢军,也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并非手无缚鸡之力。

高季兴攻下兖州之后,很快就迎来了战略困境。

南进被徐州军镇司挡住,向西被汴梁军镇司击退。

青州军镇司直捣黄龙,清扫泰山,截断了高季兴的后路。

太子领两万精锐亲来的消息,提振了山东士民之心。

泰山寇、密州叛军眼见形势不利,士气一落千丈,开始出现逃军。

事实上,这场战争让太子的威望增加不少。

谷 太子还借此掌握了长安的禁军,将兵权揽入怀中。

一个能文能武的储君,让大唐子民对他充满期待。

李祎大军刚刚走到郓州,高季兴的人头,便被他的义子们砍下来,送到驾前。

一场龙头蛇尾的叛乱就此平息。

牙兵与高季兴的三族被斩于兖州。

尸体悬挂在城门之上,曝尸三月。

禁军几乎兵不血刃。

李祎安抚山东道军民,赦免了密州、兖州两年的天赋,让百姓称颂不已。

其后,李祎合青州军镇司、徐州军镇司扫荡泰山,拔出了为祸二十多年的深山老寇,让山东匪患悉平。

经此一战,李祎得到了地方的拥护,手掌兵权,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加重几分。

枢密院的军政,也被李祎趁势拿下。

就连张承业都被压下去了。

一场权力的交接,在风平浪静中完成。

张承业毫无怨言。

大唐能再出以为贤君,也是他愿意看到了。

“我们都老了。”张承业、李巨川两人满头白发,韩偓也年近古稀,非常识相的向太子请辞。

太子极力挽留。

三人去意已决,潇洒致仕。

太子以子侄礼侍奉之,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颂。

赵崇凝老而弥坚,一直以清流魁首自居。

然而很快就有人揭发他子侄族人侵占良田,强抢民女之事,在民间声望一落千丈。

赵崇凝羞惭不已。

虽然太子没有任何要动他的意思。

但赵崇凝自命清高了一辈子,无颜坐于朝堂之上。

向太子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

太子一番挽留,最终泪送这位清流魁首。

四大元老阁臣全部体面退场。

虽然不是皇帝,但李祎在大唐的地位,已经跟皇帝相差无几。

再无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崔源照、韩延徽、冯道、宋齐丘、耶律羽之等一干新锐被提拔出来,成了大唐帝国的中流砥柱。

帝国气象为之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长安城中,只有少数几人知道,这场叛乱从一开始就落入算计之中。

当然其中秘辛也就不足为外人知晓了。

帝国的波诡云谲、权利斗争从未有一刻停歇。

高季兴的叛乱,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降临。

漠北燕然府、勃利府、镇蒙城等城池修建完毕以后,按照政事堂原来的归化,倭奴会被送往吕宋。

但太子一声令下,倭奴全部被送往北平,营建宫阙城墙、港口、官道。

时人渐称长安为西京,北平府为北、京。

两京六都的格局渐渐形成。

也许是为了摆脱皇帝的影响,太子故旧皆入驻北平府,提前准备。

政事堂、枢密院、皇城司、宣教司皆在北平设有衙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