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331章 将能臣拉上贼船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331章 将能臣拉上贼船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4:46

第331章 将能臣拉上贼船

杨鹤的家其实不大也不远,就在皇城根旁,简简单单的一个小四合院。原因是早年他做的,都是清水衙门的官,外表体面,但收入可怜。再加上这个年代的官员,一个个都是趋炎附势者,谁给一个冷板凳上坐着的送礼?即便有所请托,现交即撂,人情冷暖明明白白。即便平常生**面,还需老家的那点田地出产贴补支撑,哪里有多余的钱,在这京城寸土寸金的地方购置豪宅?

叩门之后,一个老仆人出来开门,赵兴递上了手本,老仆送进去。不大一会,一个高大的中年汉子疾步走了出来,老远就向赵兴拱手:“是什么风将赵指挥使吹来?恕文弱慢待,恕罪恕罪。”

由于赵兴的为人做事方法,让现在的官员对锦衣卫已经不是惧,而只是讨厌,所以,迎出来的这个汉子听说赵兴前来拜访,到没有诚惶诚恐,显得非常坦荡。

而从这一个开场白,赵兴就感觉到,杨嗣昌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不是如东林那样非黑即白的人,是和洪承畴孙传庭一样的人,是一个在坚持原则下,又能变通的人。

这样的人,好收买。

进了屋子,双方宾主落座,茶罢搁盏,赵兴直奔主题歉意的道:“当初我在西北和令尊——”

杨嗣昌直接挥手打住了赵兴的话:“赵大人——”

“请叫我见贤。”

杨嗣昌愣了下,然后一笑:“见贤弟不必介意,我知道你和家父只是处事的办法不同,连政见不和都不算。”然后悠悠道:“我和我父,虽然是父子,但同朝为官,却是真正的政见不和。”

赵兴淡然一笑,这就是东林党,内斗都斗到家里来了,当年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蕃为了权利,都斗的你死我活,足可见一般。

“我是反对他的所谓养气理论的,为此,在家书来往里,我们父子经常起冲突。但家父固执,更是出于一片爱民之心,所以一直坚持。圣人云,子不言父过,但我父能有今日下场,其实根本不怪见贤弟,而是他咎由自取。”

听到这样的定义,赵兴总算是松了口气,于是开始卖人情:“杨老大人虽然固执,所行也有些幼稚,但毕竟是出于好心。根本上来说,是好心办了错事罢了,罪不至死。听闻文弱兄三请去职为父代罪,我是深有感触的。”

杨嗣昌也感慨:“见贤弟之孝顺在京城谁人不知,我们可算是知音啊。”

赵兴一笑:“父母生养,能让我们来这世界一回,让我们有机会见到这个世界,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贵,都是父母大恩。所以,小弟听闻杨大人孝行,趁着向皇上缴纳百万银子的时候,恳求皇上,体恤我们这些儿子的孝心,请皇上赦免你父之死罪。”

一听这话,杨嗣昌豁然起身,浑身因为激动而颤抖:“皇上怎么说?”

赵兴一笑,却是话锋一转:“文弱兄也知道,大明走到今日,党争和财政的崩溃是主要原因。”

听赵兴这么说,杨嗣昌立刻明白了,赵兴这是准备和自己谈条件了。但为了救父,最终还是咬牙决定,不管赵兴开出什么苛刻条件,自己都答应。但实在不知道赵兴怎么说起了党争和财政的问题。

“党争我就不说了,但财政问题实在是让人头疼。你也知道,我这个人能划拉钱,这两年,前前后后的,为了朝廷,划拉了不下千万,等于大明三年的财政收入。可惜,这多出来的三年收入,千万两的白银,竟然依旧没有缓解一点财政困难,反倒是越来越恶劣。”

一提这事,杨嗣昌不由自主的也为国事忧心:“见贤弟为国敛财,而且不是搜刮百姓,可见其能。但为什么朝廷财政依旧没有转好,其实症结所在就在于一个理财。户部主官就是书虫,根本不懂理财,而且贪婪。所以才让见贤的努力白费啊。”

赵兴就一拍手:“文弱兄真是真知灼见啊。但文弱兄认为该如何办理财政呢?”

杨嗣昌就胸有成竹道:“为国理财,不过八个字。”

“哪八个字?废除积弊,量入为出。”

听闻这八个字,当时惊讶的赵兴不由得豁然起身,连坐下的凳子都代倒了而不自知。

因为,杨嗣昌前面说的,倒是老生常谈,但后面的量入为出,就足以颠覆这个时代的理财理念,彻底的和后世的理财手法完全相同了。

一把抓住了杨嗣昌的手,激动的道:“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做户部尚书,我这次多出来的一百万银子,你将怎么调用?”

杨嗣昌没有领悟赵兴话里的意思,毫不犹豫的道:“现在大明内忧外困,以西北大旱和西南奢安之乱,辽西建奴为最。但我若掌握了这一百万银子,先让西北再忍一忍,辽西建奴只要再咬牙守一守还不至于糜烂,而是抽调五十万给南方的张慎言,加强他的军备武装,尽快平定奢安之乱。”

赵兴高兴他的想法和自己相符,追问道:“为什么?”

杨嗣昌毫不犹豫的道:“因为奢安之乱之所以从小蔓延到今日,就是南军钱粮不足造成的,从而糜烂了南方数省,更让天府之国,朝廷赋税重地糜烂。只要给足了张巡抚钱粮,不奢望快速扑灭奢安之乱,就算将叛军逼出云南四川,逼进贵州大山,那么,云南四川广西就可恢复。那么明年,四川广西就可有税赋上缴,这一出一进,就是一笔不菲的出入。而同时,云南安定,就可以用云南的税赋,独立支持张巡抚对奢安残部的围剿。如此,又为朝廷解决一大笔支出。朝廷不再支出,到时候又增加了广西四川的税赋收入,可让朝廷财政缓解。也就是说,只要奢安之乱平息,就解除了大明三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赵兴抚掌大笑:“果然是能写出《地官集》的理财能手,只这一条举措,就足可以解开大明死局,若你能出山任职户部尚书,小弟当保你父不死。”

面对这样的条件,杨嗣昌简直惊呆了,自己以官代替父罪而不得,赵兴却用提拔重用自己为‘要挟’这哪里是条件,这是大恩啊。

“真的?”杨嗣昌不信的反问。

赵兴就笑眯眯的拿出了崇祯的手谕,在杨嗣昌面前晃动了一下:“看看这是什么?是皇上赦免你父的恩旨。不过你别抢。”躲开杨嗣昌迫不及待抓过来的手,直接将这恩旨揣回了自己的怀里“但皇上和我都各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杨嗣昌,接任户部尚书。而皇上的恩典是,你任户部尚书之后,先将乃父圈禁在你的家中。一年,一年内你能让朝廷财政有所改观,就赦免你父之罪,但削职为民。若是你在一年内不能使得户部井井有条,记住,我为你争取的仅仅是井井有条,如不能办到,便是死罪不赦。”

杨嗣昌当场朝着皇城方向跪倒:“臣杨嗣昌一定在一年内让户部状况大变。”

赵兴这才将怀里的恩旨拿出来,郑重的交给杨嗣昌:“不要辜负了皇上的期盼。”然后画蛇添足的加了一句:“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番奔走啊。”

杨嗣昌感激涕零的道:“见贤弟救父之恩,提携之情,绝不敢忘。”

赵兴就郑重道:“虽然你为东林,我为佞臣——”

“即便东林,他要是祸国,我不屑为伍,并坚决和他们斗争。你虽为他们口中的奸佞幸臣,但只要你一心为国,我愿与你为朋。”

赵兴激动,是真的激动的举起手:“如此,你我击掌盟誓。”

杨嗣昌也激动,也是真激动的举起手与赵兴连击三掌:“一言为定。”

等后来已经成为死党好友的洪承畴,孙传庭,赵梓等一群人,和杨嗣昌坐在一起谈论赵兴的时候,他才明白,感情赵兴招揽人才的手段,不是礼贤下士,总是要挟裹挟,总是这么的令人发指。不过后悔已经晚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