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354章 招揽恩科士子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354章 招揽恩科士子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4:46

第354章 招揽恩科士子

皇上开恩科开制科的恩旨,因为各地驿站已经裁撤了,所以,只能由各地锦衣卫代劳传达。

当陕西大西面的定安站的百户接到这个恩旨后,不敢怠慢,立刻拿上绣春刀,去县衙找寻县令通知。

锦衣卫来县衙,当然没有人敢怠慢,也不管老爷们有空没空,直接登堂入室。面对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百户赵宽,知县陪着小心的询问:“上差来陋衙可有什么公干?”

赵宽就将恩旨拿了出来:“皇上定于五月,开恩科制科,为国选材取士。”

对于这样的来意,这个县令当时如释重负。

“所以,本官特意过来通知你,向你所辖县区,所有合乎条件的举子生员以及能工巧匠发放。”

就这一句话,立刻又让这个县令亡魂皆冒。

现在的状况是,县令的政令不出县城四门,因为,现在整个县城外,已经是杆子流寇的天下了,县令要是敢出城半步,必死无疑。

不过面对皇上的圣旨传达,面对锦衣卫的督促,县令可不敢违抗,于是眼珠一转,替死鬼张口就出:“这是本县教谕职权所在,下官现在就将教谕喊来。”

本县教谕倒是有些文人书呆子的风骨:“这是本官责无旁贷之事。”但转眼就提了条件:“只是还请百户大人辛苦,和我一起出城,向那些举子和能工巧匠们宣扬圣上皇恩。”

我出城,我得拉上护驾的。

赵宽一笑:“不必那么冠冕堂皇,我们是皇上亲军,将皇上交待的事办好,是我责无旁贷,收拾收拾,我们走吧。”

赵宽带上所有的锦衣卫力士校尉,保护着这个老教谕浩浩荡荡的出了城。这支队伍不但有锦衣卫的大旗,更多了一个崭新的牌子,上书几个大字:“安定县教谕出行公干。”

各个朝代,不管是流寇杆子还是盗匪,都不对驿递和加急使者下手,在大明,又加了一个锦衣卫,当然,原先的东西厂除外。

不对驿递和加急使节动手,当然有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之外,之所以也不对锦衣卫动手,一是锦衣卫和杆子流寇有着共同的敌人,贪官酷吏,大家算是同志。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锦衣卫惹不得,惹不起。

在这个大明,有一个集团,也只有一个集团最团结,不是东林,他们最喜欢的是窝里斗,踩着同伴上位。最团结的就是锦衣卫。你杀了一个锦衣卫,你就算彻底的桶了马蜂窝,那帮家伙会追你上天入地,使用各种明的暗的办法,和你不死不休。尤其是那种层出不穷的暗杀手段,简直让你防不胜防。而一旦落他们手里,你绝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自杀。所以,大家不管多豪横,尽量不招惹这个麻烦。

而杆子流寇最不招惹杀戮的就是文人,除非罪大恶极。一旦遇上,枭雄们要礼贤下士,百姓们要避路道左,不敢直视的。

从百姓看到路上带字的纸片必须捡起,称呼若不如此就瞎眼的规矩上,就足可看出,百姓对文化的尊重程度了。

所以,赵宽出行,不但打出了锦衣卫的大旗,也打出了教谕出行的牌子,用这两个办法,以获取安全。

一路上,不时有人窥探这支队伍,但等他们确认了对方身份之后,也就都消失不见了。在队伍来到第一个镇子的时候,算是一路平安。

这次恩科是不限定必须举人才行,而是将条件降低到了秀才。这个镇子里,就有俩个秀才,也是这个镇子的骄傲了。

教谕直接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四合院,站在外面大声询问:“王庆一在家吗?”

随着喊声,一个苍老无力的妇人回答:“是哪位光临?”随着门扉开启,一个苍老的老妇人出现在了门内。当看到门口一群人,倒是吓了一跳,而当看到站在门口的老教谕,当时就要下跪。

老教谕一把扶起客气的询问:“王秀才怎么没在家?”

老妇人就凄苦的回答:“家里已经没有了隔夜粮,去镇子东头的同窗李守一家中去借一点。

一个秀才,混到了需要借米下锅,在这大明,已经不算稀奇。原先的朝廷恩养的钱粮,早就没了,投献在他名下的百姓田地,也已经撂荒。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也就没有了生计,能坚持活到现在的,已经算是奇迹了。

“他什么时候回来?”

正在询问的时候,身后就响起了一句有气无力的回答:“学生见过恩师。”

回头的时候,正看到王庆一和李守一,拿着一个空空的布袋,并肩站在那里给教育施礼。

老教谕就一皱眉:“怎么?没有粮食吗?”

王庆一苦笑摇头,李守一羞愧难当。

老教谕长叹一声,看向了赵宽。

赵宽明白,毫不犹豫的在怀里拿出了一块碎银,递了过去。

结果王庆一面露厌恶之色,拒绝接受。倒是李守一接过来,连连感谢,然后将这块碎银子交给了老妇人:“伯母,先买一些米吧。”然后对王庆一道:“恩师和诸位大人来到你家门前,难道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王庆一看了一眼锦衣卫赵宽,然后对着老教谕道:“恩师请入内。”

赵宽也不见怪,不请自来的进了屋子。

虽然家徒四壁,却有一摞摞的书籍,整个堂屋更是干净整洁,只有两张椅子,老教谕坐了,赵宽就直接站在那里。

老教谕开门见山的道:“皇上在今年的五月开恩科,你们两个符合条件,现在就向这位百户大人,填写你们的籍贯,姓名相貌,立刻赶路上京。为师这里先恭贺二位能够得中,能够为本县父老再争光,为皇上效力。”

然后赵宽介绍道:“这一次的恩科,皇上是主考,我家大人是副考。不考八股经义,只考策论和治国理财之道,两位可要准备。”

听到这话,王庆一不由皱眉,李守一立刻欢喜无比,连连感谢皇恩浩荡,然后李守一填写了表格,看看王庆一似乎还在犹豫,当时毫不客气的帮着填写了。

赵宽拿起两个表格看看无误,就拿出了两锭银子,两贯铜钱:“这里是两份银钱,每人5两一贯,这是我们锦衣卫指挥使大人,体恤诸位的困难发放。五两安家,一贯留着路上零用。其他吃住,都有我们各地锦衣卫负责,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上路。”

然后对教谕问道:“这里可有能工巧匠?”

老教谕就皱眉道:“能工巧匠倒是有,只是识字的却没有。”

赵宽一笑:“这个倒是无妨,我家大人早就预料到了,因此,只要里正乡老五人联名推荐,准许携带一个识字的参考。”

老教谕欢喜的站起来:“那我们走吧。”于是两个人就走出了院子,和王庆一李守一挥手告别,去了下一个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