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357章 开始教人讲证据的锦衣卫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357章 开始教人讲证据的锦衣卫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4:46

第357章 开始教人讲证据的锦衣卫

赵宽这么一说,立刻就让王庆一哑口无言。席间的一个秀才一敲桌子,恨恨的道:“还不是被层层商贾们纳入了自己的腰包,可恨。”

赵宽一拍手:“着啊,国家的税收没了,然而百姓需要的物资价格却涨了,如此减税并没有让百姓获利,反倒让商贾更加痴肥,那这减税还有什么意义?”

王庆一陷入深思。

赵宽继续道:“天启年,说句大不敬的话,先帝沉迷木匠,魏忠贤阉党气势及烈,把持朝政。但建奴不敢窥视辽西,草原蒙古诸部不敢明目张胆的背离,西北流寇也不如现在这般嚣张。而新皇登基,其勤政大家有目共睹,君子站满朝堂,但为什么却是蒙古人公然背叛,建奴肆虐京畿,西北三十六营流寇流徙荼毒万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赵宽的接连反问,倒是让王庆一一时间哑口无言。

是的,原先自己一直是在一厢情愿中,去看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人反驳过他,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思维的惯性。就比如说后世常出现的那种恨国人,连袁老都要黑,就是他们当初产生这个念头之后,并没有人用事实来反驳他们,也就是正直的人懒得理他。他们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思维定性,我想的,就是对的。然后按照这种思维定性,一路的想下去。结果就是,越想这个国越黑暗,虽然他们拿着这个国的福利,享受着这个党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太平,却依旧钻进了死胡同。

而赵宽没有惯着他,而是心平气和的,向他们说出了对比。

原则上,这一场恩科,所筛选出来的文人士子本来就是一群思想激进的人,而不是那种8股文章读傻了的人。他们对这个社会有独立的思想和看法,思想更加激进。所以才有王庆一这种提问,才有他这种对现实的无情指责。记住,是带着他自己偏激的思想做指责。

看看陷入沉思的王庆一,赵宽心中也是无奈的长叹,真是一个领导一个作风。原先的领导对这种污蔑,没必要跟对方磨磨唧唧,拿出刀子来直接镇压。结果他们就老老实实,做顺民比谁都老实。而现在的领导,却一直推崇着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就惯出了这些人的臭毛病出来了。

这并不是什么大的转变,最大的转变是,现在自己的上司,在朝堂上,那是伶牙俐齿,驳倒了所有的人。上行下效,现在上下的锦衣卫官员,都以伶牙俐齿,驳倒对方站住道理为乐事。

现在的锦衣卫,已经变了,变成不爱刀子爱嘴皮子啦。

看看陷入沉思的王庆一,赵宽有一种成就感,能够让天下人侧目的文人士子哑口无言,那是多么让人心情舒爽啊。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钱。国家这么大,钱粮充足,才能有精兵。然而,咱们朝堂的东林君子,先不说他出于什么目的,什么立场,提出了这个不与民争利的口号,但唯独减免了商税,你知道吗?单单一个盐税,就让国家每年损失了400万两白银的收入,一个茶税,就让国家损失了100万,一个市舶司,就让国家损失了200万,一个绢锦税,让国家损失了70万。林林总总的加起来,总共达到了800万两白银。”看看王庆一要争辩,赵宽挥手打住了他:“正因为有了这800万辆白银的收入,天启年间的时候,还能让京营,足粮足钱,才能让辽西,获得每年不少于600万的军饷使费,才能让边军最少或有或无的钱粮,让大家不至于拿不起刀枪。而同时,也让各地卫所的军户不至于饿死,最起码能震慑住敌人。而正是在断了这笔收入之后,辽西只能龟缩,再也无力出战,边军,没有变成流寇,各地卫所的将士,没有被饿死。”

然后将身子靠在椅子背上,痛惜的感叹:“免除了商税,再也没有给这些边关将士们发放钱粮的来源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结局,这是多么痛惜的事。”

王庆一突然间找到了突破口:“然而你说的那些收入,却都进入了皇帝的内帑,没有进入国库。天下只是供奉了一人。”

士子指责皇上,抨击朝政,在这个时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反而士子们以此为荣。

赵宽就再一次反驳道:“你们这些人可贵之处,就不是书呆子的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才是我们家大人,欣赏你们的地方,所以才开了这场恩科,让你们有一个发声的平台。但我们指挥使也明白,正是因为你们的思想活跃,能对这个世界进行思考,结果往往掌握的信息却有限,难免以偏概全,出现思想偏激,所以早早的就给我们各地的锦衣卫,发下了内部的资料。”

李守一闻听,不由得感慨一声:“赵大人真的是想法超前啊。”

赵宽就对王庆一再次耐心的解释:“你以为咱们皇上很有钱吗?你以为解入内帑的钱,都花在了皇上身上吗?你错啦。”

王庆一就很纳闷:“天下官员,东林君子都这么说的啊,这难道还有假吗?”

赵宽一声冷笑:“亏你自诩涉猎渊博,却还是一个无知的书呆子啊。难道你不看邸报吗?”

王庆一骄傲的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详读邸报才能了解天下大事。”

赵宽玩味的再问:“那你看邸报不做总结归纳吗?”

这么一问,倒是让王庆一一愣。

中国人的科技,之所以每时都有惊艳出世让后人叹为观止,但都是昙花一现,成为绝唱,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人不爱终结,不能寻找出其中的原理,所以,科学在中国,不是一门学问,而只是一种手艺。艺人没了,手艺工艺也就消失了。

“既然你关心国家大事,就该善于总结归纳,既然你对我们锦衣卫的决断有抵触,就该收集我们的罪恶证据,既然你让为皇上有贪天下之力为己用,就要收集有力的证据,然后做个诤臣,批龙鳞。结果你呢,只是人云亦云,说些苍白无力的东西,岂不让人将你当做黄口小儿,最终被人不屑与你一辩。”

赵宽这夹枪带棒的一顿数落,却是真真见血,正说中王庆一这一群所谓的先行觉悟这的要害,当时他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和可笑?

“嘿嘿嘿”赵宽一阵鄙夷的冷笑:“现在,我们原先这群最不愿意找人证据的组织,现在都为了让敌人心服口服,也开始竭力的搜寻我们需要的证据了。你们却为什么不收集些呢?就比如,你们说皇上被天下供养这事,既然要证明你的对,就要有足够的证据,要不然怎么能服人?而获得证据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邸报上关于一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出来,然后或做证据,或为自己正明。”

王庆一不由的眼前一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