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417章 误判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417章 误判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4:46

第417章 误判

上次京畿之战,之所以关宁只有祖大寿九千入关,先期是袁崇焕严令,剩余关宁绝对不许轻举妄动。后来,崇祯是绝对不敢让他们入关。

但现在好了,有了孙承宗这样的保证,崇祯总算放心了。不但放心了,还有些小期待了:“若是皇太极再来,倒是一件好事了啊。”

结果温体仁不由得一哆嗦。还来?会要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命的。

当然,要自己命的,不是皇太极,而是眼前这个皇帝。他已经杀了一个首辅了,他是不会在乎再杀一个替罪羊的。

“那么诸位爱卿认为他这次会针对哪里呢?”崇祯虚心的询问在座的几个人。当然,他的目光是在孙承宗和赵兴的身上,根本就忽略大明的内阁首辅的存在。

倒不是存在对温体仁有什么成见,而是经过这一段观察,温体仁的确是职不配位,问也白问。

“老臣以为,严重削弱的皇太极的战略方向是俩个,一个是辽西,一个是东江镇。”孙承宗轻松回答。

“为什么是这两个方向?”崇祯询问。

孙承宗分析道:“辽西,臣在上月开始命令祖大寿修筑大凌河,那里囤积着大批的物资和银两,这是皇太极所需。而东江镇的原因则是朝鲜。”

赵兴一皱眉,现在历史变了,现在的皇太极,不再是原先抢了个盆满钵满,兵精粮足之下,开始向辽西拓展疆域的时候了。孙承宗说的还真没准。

“在赵兴再建东江镇之后,现在整个辽东再次恢复了西被辽西关宁压迫,南被东江镇搔扰的局面了,这是建奴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趁着东江镇还在恢复的时候,趁他弱将他一举铲除,再次征服朝鲜,成为他的物资供应基地,这才是最关键的。”

赵兴不得不佩服孙承宗的战略眼光了。

“而这次建奴在京畿损失惨重,他需要恢复。恢复就要物资,那么物资从哪里来?我们大明的南方,还有一个,就是压榨朝鲜。但赵兴命令东江镇防守朝鲜铁山,就等于断了建奴压迫朝鲜的道路,所以,无论从什么地方看,这次皇太极必须选择进攻东江镇。”

这样有理有据的分析,先不说其他人,最先被说服的就是赵兴了。

东江镇是自己搭建的架子,是自己钢铁兵工基地,更是自己铸币基地,绝对丢不得,也丢不起。于是他再也坐不住了,立刻站起来请命:“万岁,臣请去东江镇坐镇一段时间。”

崇祯对于赵兴的请求,非常满意,他就是一个救火队,就是自己的顶门杠,什么地方危险了,就应该他去。而还有一点关键,那就是他出去一趟,总能给自己带回钱来。他希望这次赵兴再次出去不辱使命,所以欣慰的点头:“这段时间,朝廷和周围也没有什么大事,朱晨光代理一下锦衣卫没有问题,你可以去,好好的整顿恢复下东江镇,再形成天启局面。”

“是。”答应完,赵兴对孙承宗道:“孙师傅,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说吧。”孙承宗对赵兴这些年的所做所为是及其满意的,尤其眼前,明明知道东江镇将处在危险之中,他依旧往里跳,可见其忠心爱国,他的话也就必须听一听。

赵兴谨慎的道:“虽然我们判断皇太极会优先进攻东江镇,但进攻大凌河也是大有可能的。”

历史被自己改的已经有些面目全非了,但历史巨大的惯性,还是有的,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着点历史还是有必要的,所以,赵兴谨慎的提醒孙承宗。

孙承宗不置可否的看着赵兴:“继续说。”

赵兴陈恳建议:“一旦大凌河筑造完成,将如一把利剑,插在辽河岸边,进可直逼沈阳,会让皇太极如芒在背。皇太极必然想要在城没有筑成期间,除之后快,我们不得不防啊。”

被这么一提醒,孙承宗也重视起来:“你说的有道理啊。”

“同时,进攻大凌河,就是进攻大明,皇太极为了重振士气军心,他也会这么做的。”

孙承宗再次点头:“恢复士气,也是皇太极最需要的,你说的对。”

“所以,在下请求孙师傅重视起大凌河。在下建议,请杨尚书把剩下一半的钱粮拨付给祖大寿,让他加快筑城速度,让大凌河早日完工。”

杨嗣昌是赵兴的人,当然不能反驳赵兴的建议,同时,杨嗣昌也是一个有战略眼光和忠君爱国的人,当然不像其他昏聩的官员,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而推诿做事。他也认为赵兴说的有道理,于是点头:“可以,回去我第一时间办理。”

赵兴欣慰的点点头,然后转向孙承宗:“一面加紧筑城,而同时,请孙师傅立刻在大凌河里多备粮草,最少三四个月的,如此皇太极来攻,祖大寿总兵,可突围,可坚守。”

孙承宗认为正确:“老夫回去立刻安排。”

“同时,将大凌河的百姓,全部向后迁移,如此就不会在大凌河被围困的时候,百姓们空耗粮草,也让祖大寿总兵可以专心防守。若防守不住,也没有后顾之忧的全力突围。”

赵兴的目的,就是不让历史再次发生,不让祖大寿死守大凌河的时候,城内只有十日粮草,而城中百姓加快了粮草的消耗,最终祖大寿以百姓为军粮的惨事发生。他的目的,就是要将插在辽河边的大凌河城,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兵营,专心威胁建奴。

孙承宗点头:“一定立刻执行。”

赵兴放心了,孙承宗做事不是一个拖沓的人,也是一个一诺千金的人:“我这就去东江镇,如果建奴攻击大凌河,只要祖将军坚守大凌河三月,我必带东江镇将士登陆辽东半岛,给予牵制搔扰,如天启年那些次一样,配合辽西战事。”

孙承宗也慨然承诺:“如果建奴进攻东江镇,我也必派偏师进攻建奴后背,让皇太极首尾不能相顾。”

看着这一老一小默契配合,崇祯不由欣慰感慨:“若毛帅不死,何至于让建奴入寇京畿,杀我百姓两百多万啊。”

孙承宗和赵兴一想毛文龙的事,就不由得一阵唏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