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506章 朝堂战火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506章 朝堂战火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4:46

第506章 朝堂战火

上一次的判乱,在田洪范的鼓动下,在大家为利益争取下,几乎所有楚雄州上了点名望的家族士绅全部参与了。

这一次,赵兴总算摆平了沐家和张慎言,腾出手来,开始对他们进行反攻倒算。

这一来,楚雄就成了世家大族们的人间地狱,每一天在楚雄的街道上,都会有一长串,不一定是哪家家族的人,带着刑具,被锦衣卫押解着,缓缓的通过。

而每一天,锦衣卫行辕的告示板上,都会粘贴出新的被判刑的人的证据。造反罪为第一,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类型,后面标注的人证物证。然后在西门的仓山下,几乎每一天都有被处决的人犯,在这里执行,真的是杀的人头滚滚。

通过这一次,他几乎将楚雄的世家大族一扫而光了。抄没的金银珠宝,都编成了车队,源源不断的,向北京的锦衣卫衙门,向皇上的内帑,向户部的库房,向赵兴的家里运输。

而这样的车队,赵兴特意安排,分多路进行,穿越多个省份。而且缓慢招摇,车上都写着是谁的家族,什么样的罪名,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皇上额外给了什么样的宽大。并且每到一个大一点的镇店,都要停下来,有能言善辩,伶牙俐齿者,详细的给予解说。穿州过府,更是不遗余力的大肆宣扬。

有着确凿的证据,让人们心服口服,站在道义和法律的制高点,让人们无话可说。尤其是那些鼓动的话,更让百姓们群情激愤,更让百姓们拥护新政。而这样的手段,更让那些各地的士绅大户,惴惴不安胆战心惊。

尤其是走过天子门生负责的地区,那些天子门生得到了巨大的鼓舞,虽然他们没有李守一这么幸运的由赵兴亲自坐镇,但他们也得到了驻扎在各地锦衣卫的全力支持。虽然他们不敢行楚雄那样的霹雳手段,但也大刀阔斧的实行新政。尤其是学习师兄学长李守一,将发动群众发挥到了极致。

一时之间,大明的全国各地,推行新政之风真的是轰轰烈烈。这让那些顽固派们彻底的感受到,新政是不可阻挡的,自己必须顺应时势。哪怕是现在隐忍,也必须忍下去,尊行这个法律。不然,不然就是大难临头。

而正是由于下面的人首先怂了,那些保守的官员们,也就失去了最坚定的支持他们的阶层,在朝堂上闹的也就没有了后劲。

在这样的局面下,皇帝更加坚持,绝不退步。刚开始是单枪匹马,仅仅带着一个张之及,杨嗣昌和几个坚定支持皇上的各部大臣,和那几百个顽固的官员斗。

刚开始的时候,崇祯和他们斗的是精疲力尽,沮丧无比。

但,楚雄的没收财物到京了,那海量的金银珠宝,立刻让大明的财政得到了完全的解决。夏粮税收上来了,让崇祯看到大明财政再不窘迫。

于是,崇祯每天吵架完了下朝,就立刻看赵兴送来的报告,总结利弊,然后就是兴奋的给赵兴写褒奖的圣旨,圣旨已经变成了朋友间的书信了。不断的交流朝廷和楚雄的斗争心得。

然后就是早早上床睡觉,第二天,天不亮爬起来,人参燕窝的猛吃,最好,站在初升的太阳下,按照赵兴教给的给自己洗脑的办法,大吼三声,我是天子,我是天下之主,新政必胜。然后就如同打了八斤鸡血,斗志昂扬的上朝继续战斗。

随着南面的胜利的消息不断的传来,崇祯绝不让步的态度,慢慢的,一直冷眼旁观的勋贵们,终于看到了皇上的决心,赵兴的手段,看到了,新政的推行是势在必行。于是,这些勋贵们,就再一次表明了自己保皇党的身份,站到了皇上的身后,开始和那一群东林的保守派斗争。

论嘴皮子功夫,勋贵这些武将,怎么能是东林那些玩嘴皮子的人的对手呢?于是他们就发挥了赵兴的规矩。说你你不听,骂你有辱斯文,干脆我揍你个舅子。

于是,几乎每一次大朝会上都会出现,先是几个大臣被皇上拉出去打板子,然后就是几个被勋贵揍的抱头鼠窜的家伙,狼狈而逃。

当然,对于朝堂上,勋贵们总是君子动手不动口,皇上也进行多次严厉的惩处:“由于郑国公扰乱公堂,蔑视朝堂,打了大臣,拉出去打两板子。”

“武阳候,暴打同僚,实在太不像话了,皇上给予了最严肃的严厉的申斥。”

“魏国公,竟然一个七十几岁的老头,一个对付6个,战而胜之。皇上嘉奖他,老当益壮,赏赐宫女六名。并赞其不失乃祖之风。”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估计半年之后,保皇党就站满朝堂,东林党人呢?都在家趴着养伤呢。

真正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在就剩下皇上了。你总不能一个皇上赤膊上阵跟群臣厮打吧,那像什么话。

但崇祯在君子吵架中,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在和赵兴的书信往来里,不但的交流经验。而最给力的就是权锦衣卫指挥使朱晨光,那是日夜撵的锦衣卫那帮家伙鸡飞狗跳,给皇上收集对手的罪状,为崇祯火力全开准备充足的弹药。

好在崇祯在那些罪状中,只挑选不痛不痒的说——尽量少杀人,申斥和打几板子就算了。这是赵兴在外面不断的宣传的皇上的仁德。再说了,真要是按照锦衣卫送来的罪状,只要一天,整个大朝会,就会剩下崇祯孤家寡人了。

即便这样,朝廷的官员,明显的稀少了。

但崇祯撸胳膊挽袖子,兴奋的跳脚狂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官了不怕,开恩科,一年一次不够,那就分两次,实在不行三次。这也正好实现了,乡野无遗贤的盛世之象征。”

崇祯这种赌气的话,这下,才真的震慑住了保守派。感情自己对于朝廷来说,不是不可或缺啊。

十年寒窗,才走到今日,怎么能轻易放弃,官员们的斗争坚持,是有底线的。底线不是良心人品,而是不能丢官。现在的官员,日子是滋润的,怎么能放弃?

赵兴的锦衣卫有句口号“不抛弃,不放弃。”放在对官位的执着上,恰当,那是相当的恰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