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雇我吧崇祯 > 第264章、信使北去

雇我吧崇祯 第264章、信使北去

作者:马脸微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8:14

第264章、信使北去

虽然知道自己的话,向来以吴家顶梁柱自居的吴三桂是绝不可能听他的,但吴三凤叹口气,还是说了一句:

“长伯,咱们也并不全是已然走投无路了。而且,咱们毕竟还是汉人。所谓圣人有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是因为前有北-京的李自成,后有南-京的备用朝廷,中间还夹着一个自封为大西皇帝的张献忠。”

“等到哪一天他们都被灭了,我敢跟你打赌,长伯,那时就该轮到我们了!”

吴三桂脸色变了变,半晌无语。

就在吴三凤以为惊喜地以为他回心转意时,吴三桂忽然咬牙切齿道:

“你说的也许没错——”

“但是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我堂堂吴三桂,竟然连自己的一个爱妾都保不住,又有何脸面立于这世间?”

“告诉你吧大哥,我吴三桂没有你那么多文绉绉的说辞,我只知道,谁让老子丢了颜面,他就是天王老子,他娘的老子也要先把这口气出顺了再说!”

吴三凤摇摇头,忽然想起一事来,连忙从怀里摸出一封密函道:

“长伯,还记得咱们在京师的眼线,最早送出来的一份谍报么?据说在李自成破城的那一天,整个京城又发生了一件像天启年间天降火球的咄咄怪事。”

“只可惜后来李自成将消息封锁得太严实了,竟然将他的老营悍卒全部撒了出去,分布在京城角角落落。”

“但即便如此,整个京城坊间还是传遍了这个传闻。”

吴三桂听了,忽然不屑地冷哼一声:

“这种没头没尾无影的事情,岂能当真?”

“哼,锦衣金甲天神,几进几出皇宫,皇帝皇后依然龙凤呈祥琴瑟和鸣——若这些风言风语是真的,闯贼李自成怎么可能至今还在皇宫大内逍遥自在!”

“大哥,你若真有这份闲心,还是多操心祖成业和我的那两千关宁铁骑吧。他们自从被我先期派往京畿之地,冀望能够接应我们在京城里的家眷出来。”

“谁知,这一去便杳无音讯了。他们现在到底在何处,是死是活,你到至今都没有查出半点头绪来,还在此与我扯什么闲篇?”

“罢了,你回去歇着吧,我意已决,明早就派信使北去!”

吴三凤见吴三桂发怒,倒也不敢再多言,暗自叹口气,转身而去。

走到一半,吴三桂忽然在后面又叮嘱了一句:

“祖成业莫名失踪的事情,切莫说漏了嘴,尤其是在咱们这个不争气的二舅没走之前,懂了吗?”

第二天,吴三桂果然不是说什么气话,而是当真派出了三支信使,一路北去。

一件事情,为何要派出三路信使,原本这就是边关定制,一般极其重要军情军报,都会派出双份信使一前一后出发,以确保讯息送达。

但是在临出发时,四处游弋的侦骑忽然又传回最新探报,说是那条干涸了三四十年之久的顺河,不知何时忽然河水暴涨,现在又恢复了大河模样。

这样一来,虽然对山海关本身的城防没有太大影响,但对要一路北去的信使来说,可就成了大事了。

毕竟,三四十年都不是大河了,船工、船家早就没有了,这过河岂不成了问题?

这下,别说吴三桂,就连祖大乐都急了,在那里恼怒地直跺脚。

信使不能成功送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不能再像来时那样回去了,这才是让他感到恐慌的事情。

因为追着屁股撵来的悍将刘宗敏和他的十万大军,那可都是一旦开动起来,走到哪里沿途都是要鸡犬不宁、村村寨寨灭顶的啊!

这种时候,他就是一个过客,可不想与这样的魔头撞面……

一番忙乱过后,三批信使只好全部换人,换上不怕水并且能凫水,同时还要吃苦耐劳,能言善辩的,照这个标准去找,一时间还真不容易凑齐。

好在两万大军到底人口基数大,折腾了半日,总算凑齐了人数,结果又发现整个大军,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用作浮游的皮囊。

无可奈何之下,吴三桂只好开始打祖大乐的主意。

因为,祖大乐虽然是汉人,但整个随行却九成都是护卫的满清鞑子兵,几乎人人都有一大一下两个皮囊。

大的皮囊,平时不用,就压实绑在马屁股后面的行装中。

小皮囊,则每天都是灌得满当当的,走哪儿带到哪儿。

“二舅,请你从随行的鞑子那里周济几个大皮囊给信使,以便他们万一无法过河时之用。”

吴三凤虽然不满吴三桂的做法,但他执行吴三桂的军令起来却还是不折不扣兢兢业业的。

祖大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派出信使对他而言,也是头等大事,倒也推脱不得。

终于凑齐了所用皮囊,三拨信使,这才又重新出发。

不过这一次,在首尾相衔的三批信使中,却多了一个吴三凤。

而且,这还是祖大乐出的主意。

他的理由倒也合情合理,说什么这次乃是山海关及其关宁铁骑方面派出的第一个正式信使,马虎不得,也出不得事。

所以,既然原本不在考虑之列的大河,现在也成了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再像从前那样独独派信使让他们自己做事,恐怕就不行了,必须还要跟过去一个能够管事甚至临机定夺之人。

如此一来,吴三凤便成为祖大乐嘴里的这个不二人选,被吴三桂派到了这批信使中,担当最后拍板之人。

当然,现在还不用他亲自充当信使去面见多尔衮或者什么人。

只有当一切有了眉目,他才有可能作为吴家这边重要人物来出面。

对于这点,吴三桂还是很清楚的,而且也不含糊。

跟着最后一拨信使,吴三凤与西去回程的两万大军分道扬镳,拨转了马头,一路径直向北而去。

吴三桂对他这个大哥还算不错,随行的,不仅有一个通晓满语,而且对边关之事都了然于胸的幕僚。同时还有一百八十人的亲兵营悍卒随扈。

这一日,行到顺河附近,果然是还未近身,便远远地听到了水声拍岸的巨大动静。

虽然忧虑怎么过河,但这条绵延数百里长的顺河,却在吴三凤的幼年乃至成年期中,都曾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

那时,这条大河虽然不时断流,而且已经呈现长年累月的半干涸状态。

但在山海关那一段,却还是莫名总有半人深的水泊,让他因此度过了一个与大河相伴,并且在其中摸鱼摸到夜里做梦都会笑醒的美好记忆。

只是,在顺河的下游这段路程里面,却是他不熟悉的河段。

吴三凤就这样带着一种莫名五味杂陈的心情,亦步亦趋靠近了大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