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雇我吧崇祯 > 第679章、朕的心愿

雇我吧崇祯 第679章、朕的心愿

作者:马脸微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8:14

第679章、朕的心愿

关望春对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因为自家公子对大河尽头那一处入海口的执念,不仅由来已久,而且现在也早就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身为向阳城大本营大总管的他,其实已经在孟远还在大本营的时候,许多相关迫在眉睫要做的重要事务都向他做了一定部署。

也因此,罗恩生不敢说的话,表的态,他却可以畅所欲言。

冲着罗恩生示意了一下,关望春直接接过话头对崇祯道:

“皇帝,对这条大河的看重,我们的公子的确是不仅仅局限于这条大河本身,而是从一开始在见到这条大河后,我们公子就就直接想到了这条大河的尽头,它的价值连城之所在。”

崇祯马上露出了果不其然的表情来,颇有些得意地点点头道:

“看吧,朕还真就猜到了,这条燕山深处的大河就不会如此简单。”

“哼,朕从前不止一次地曾在很多朝会上与那些文武大臣讲过,我大明天下大势乃至整个国祚前程,但凡是与关宁一线牵扯到一起的,哪怕只是一件小事那也是我大明的天大事!”

“对了,关爱卿,你们公子说的这条大河价值连城之所在,说的到底是什么?”

关望春看着一脸期待的崇祯,嘴里徐徐吐出一句话来:

“入海口,一条从内陆通向辽阔大海的入海口!”

入海口?

对于这三个字,崇祯可以说又熟悉,又陌生,又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说熟悉和陌生,是因为自从崇祯皇帝彻底康复以来,林林总总,断断续续,孟远已经分不同场合,在不同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有公开,用暗示,也有坦承,甚至明示,对他进行了各种洗脑和灌输。

而预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则是因为他在位时,不管是孙承宗、祖大寿,还是洪承畴甚至熊廷弼、郑芝龙,也都站在他们各自立场对大明海疆的重要性,做过不同程度的表述和奏报。

而入海口,崇祯就是在那时被他记住的。

现在从关望春嘴里再次听到这三个字,这位曾经的大明皇帝,不由得又是一阵心潮澎湃,两眼放光,嘴里脱口而出道:

“关爱卿,朕记得,朕记得,此处的确有一条大河,发源自燕山,流经重镇山海关,并且贯穿了关宁一线与鞑子之间的半个边境。”

“原来我们眼下走着的这条大河,就是朕记忆中的那条大河。只是,朕记得似乎这条大河只有区区两百多里地,过了山海关之后,没过多久就断流了,虽然靠近朕的渤海边儿,但离着真正的海边差得可不止一星半点,孟公子是不是搞错了?”

听到这句话,这时,别说负责答话的关望春,就连一旁的罗恩生、赵六以及彭桥东都忍不住侧目地齐声道:

“皇帝,你记得的那些东西都是老黄历了,怕是你坐在那金銮殿里,没有多少人会告诉你关于山海关这边的真话吧?”

“告诉你吧皇帝,我们公子将你从京师一路搭救过来,最后选定了燕山将你安顿下来后,就带着我们在这方圆千里之地到处转悠踏勘。”

“当时,公子不仅千里单骑一路挺进到了鞑子腹地,建奴的那个罗洛浑郡王就是那时候公子将他生擒活拿回来的,而且又诱敌深入,在燕山关门打狗,几场大战下来,足足杀死和活捉了三四万鞑子大军。”

“皇帝,北京城若是不丢,你还在金銮殿上做皇帝,按照大明律法,单凭这些鞑子的人头,你作为皇帝,得给我们公子多少赏赐和分封?”

“当然,你都是我们公子搭救出来的,现在说这样的话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而这条大河,就是我们公子那时在彻底平定了偷偷入关的鞑子大军,又剿灭了一支吴三桂派到我燕山侦测的大军,最后发现了这条大河,又顺流而下,一直到了大河尽头,方才亲自勘定了这个入海口的方略。”

原来,孟公子将朕从京师一路救出,辗转反侧,千山万水,竟然做了这么多大事,杀了那么多鞑子和反贼,朕醒过来后居然都没有听他说过……

崇祯直听得又是神往,又是激动,当然更多的还是解恨、解气,两眼不知不觉已经泛着兴奋而又感激的泪光,嘴里喃喃道:

“孟公子,果然是我大明天赐的神威将军,世人所传的神奇公子。朕,眼下是真的有些想他了!”

嘴里喃喃着,他的心里,忽然莫名地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来:

朕,曾经拥有天下。

可此刻,朕却是穷得连吃喝拉撒都还要别人施舍。

孟公子立下如此伟岸的不世之功,朕,却没有什么赏赐可以回报与他的。

朕,眼下能拿得出来的,有什么呢?

忽然,一个亭亭玉立在向阳城晨曦之中的俏丽身影赫然浮现在了皇帝崇祯的脑海深处。

他不觉哎呀一声,随即立在那里自顾自地发出会心一笑:

照呀,朕眼下是身无长物,穷得叮当乱响。可是,朕不还有两个跟着活下来的公主么?

昭仁公主才六七岁年纪,明显还小了点儿。

可坤兴公主年岁已然一十五岁了,正是当嫁之年,而且她又是朕的长公主,将她当做赏赐下嫁与孟公子,岂不正好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崇祯忽然扭头看向王承恩道:

“大伴儿,朕一直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孟公子今年贵庚几何呀?”

啊——

此言一出,让正与皇帝崇祯说着国家大事说得兴起的倚重大小将领,一下子有些翻译报告,俱皆愣在原地,呆呆地望着他。

就连一向与崇祯心意相通的王承恩,也是冷不丁一下跟不上他这般跳跃的思路。

但王承恩毕竟是王承恩,察言观色一流,揣摩人心更是炉火纯青,加上又是他最上心对待的皇帝崇祯,只愣愣神,便立时猜出了一些,眼珠子转了转,马上掰了掰指头,低眉顺目道:

“皇爷,孟公子他今年刚满十六,这还是咱家有一日乘着酒兴,专门抽冷子问得他。”

说着,他开始连连向自家皇帝递着眼色道:

“那一日,乃是最后一战剿灭最后一支进犯向阳城的鞑子大军,公子将它命名为凯旋日。”

“那一日,皇爷也正好康复,也高兴地与民同乐,坐在城头望着燕山内外大好河山,皇爷应该没有忘记吧?”

王承恩其实想说的是,那晚皇帝崇祯是自苏醒以来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只可惜王承恩顾此失彼,浑然忘了,当时乐极生悲,因为过于兴奋,崇祯在起身向狂欢的民众挥手致意时,一下子从城头跌下。

不过,那次倒也促成了坤兴公主挺身救父的孝心之举,更让她从此为了还愿而堂而皇之地正式开始了为孟远每日洒扫房舍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