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路红人 > 第602章 四十天养大的活禽

官路红人 第602章 四十天养大的活禽

作者:晓阳高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5 04:40:42

第602章 四十天养大的活禽

官路红人正文第602章四十天养大的活禽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平江推动产业发展工作,也是自保之道,没有更好的选择。杨再新对产业发展的推进,根本点也是要将新畦食品腿上更高级层,而他在这过程中,得到更丰厚的资本。

确实,说到底每一个人做事情,都是有自身的目标。这并没有错,努力工作之后,将项目推动之后,客观上获益的,将是这一区域的人们。

杨再新之所以能够在怀仁镇和长坪县有如此高的威信,也是因为他的努力,给大多数人带来机会,让更多的人有更好的收益,从而得到人们的感激。

“书记,王常委对整个柳河市产业发展的理解非常渗透,我是深深感受到,一个乡镇、一个县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不同。

好在,新畦食品之前就先有预设,将他们的生产厂设立在开发区。如此,柳河市各区县对接下来的发展,都有更便利的条件,影响力和推动力也会更顺利。”

“再新,你多提一提还有哪些没想到的。”王平江说。

“对,你就别再说那些没有实际作用的话,在我们面前,都直接一点。”李善淮说。

“那我真要提一点。”杨再新说,“王常委将整个柳河市刺梨种植产业、养殖产业的总量,定位在三十个亿。我觉得这个要琢磨一下。”

“是多了吗。”李善淮说。

“不是多了,我个人认为,真正全力发展刺梨种植产业和大力推进养殖产业,到达高峰期的峰值将是多少?我没算过,但至少不止这一点。

在长坪县时,我估测过长坪县两到三年内,只要按照目前的发展势态,到那时候,每一年的产值就是二十个亿打底,高限可能在三十个亿。

如果发展更成熟,仅仅是刺梨果产品的经营,就差不多有这个产值。那么,养殖也这边又有多大体量的产值?

国内现有的养殖业,确实没有多高的利润,但为什么新畦食品敢高于市场价位收农户的产品?主要是绿色养殖产品的价值,本身就高于那些大型养殖场的产品。

大型养殖场的产品,一只活禽的利润可能在一两元,养殖场养出十万羽,需要四十天,然后再养第二批。一年估计养不了十批次,即使养十批次,一家大型养殖场,一年的收益也就摆在那里。

而我们在山村养殖,出栏的周期,一年都不可能养两批。看起来不会赚钱,但投入的成本相对也少,像人力、用药、食料等,成本也会低一些。关键是产品加工后,在市场上的价格能够做起来,消费者肯选择我们这些更环保而健康的产品。

大型养殖场的产品,四十天成品出来,那是什么概念?从小鸡苗到五至七斤重,仅仅在四十天内膨胀起来的。这样的肉质会是什么样的质量,不知情的人都应该可想象的。”

“农户养殖的利润有多高?”李善淮说。

“每一只活禽的利润可能在六到八元,具体的还要看运气。一到两斤的小鸡期间,给饲料,生长快一些,同时也将一些防疫的药物,注射到活禽中,然后,逐渐将饲料改成粮食饲养,让鸡鸭在自然环境中生长。

这个过程,他们的肉质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品质好,营养足。最为重要的是,肉质了不含饲料因子,也不会含有超标千百倍的药物。

说真的,偶尔吃一些烧烤摊上的鸡翅之类的,没太多关系。但如果长期吃这样的东西,成千百被超标的药和饲料因子,吃进你肚子里,对身体的影响将会是什么?

如今,整个国家青少年都偏胖,懒惰,为什么?除了物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的因素之外,吃这些对身体有害的东西,也是非常大的原因。”

“再新说的很有道理。”石东富说。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但我们绿色、环保养殖的理念,要树立起来,这样,我们的产品价值才会逐渐提升起来。

你想想,如今街头一只烤鸭、烧鸡之类的,才十几元、二十几元。就算活禽三四斤重,那一斤是多少钱?为什么会这样便宜,养殖方都不需要成本吗?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这样烂便宜的东西,是不能吃的。

当然,国内人们对食品的安全不会在意,觉得自己吃了也不见得怎么样,但实际上这样的影响是逐渐积累的。每一年,各种病死的人,有没有找到源头?我想,很大的因素就是这些毒食品。”

“再新,你说偏题了。”李善淮说。

“对了,如果说长坪县一县在三年后,会有二十到三十个亿的体量,那么,柳河市即将有两三百亿的总量?”王平江说。

“王常委,我说的是盈利啊。总的体量当然不止这一点。真正做得好,五六百亿到千亿之间的产值,还是有的。”杨再新很肯定地说。

“书记,再新的说法是有依据的,不过,对柳河市的主要领导们看来,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个画饼。数据上的推测,我之前是太保守了,也就是不太理解透新畦食品的发展与预测。”

“刺梨种植产业与养殖产业的发展,既然有这样乐观的前景,柳河市为什么不选择?没有道理的。当然,如何做好市正府那边的说服工作,平江市长这个方案,还要提升一下。”

“书记放心。”王平江说。

“书记,我觉得江市长既然这么迷信引进这个企业,那何不让王常委抓产业发展,江市长负责工业引进,三年后,两方比一比效果?这样就更有说服力。”

“这个提法很不错,有信心吗?”李善淮说。

杨再新、石东富和王平江等人,都希望市里这样做,然后在下面推动产业发展,就得到市里的最直接的肯定。特别是在长坪县,周术保就算不看好刺梨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也不能一味地为反对而反对。

杨再新笑笑,说,“书记,您说我会不会有信心?”

李善淮手指点着杨再新,虚点了几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