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路红人 > 第164章 历史时刻

官路红人 第164章 历史时刻

作者:晓阳高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5 04:40:42

第164章 历史时刻

官路红人正文第164章历史时刻吃过饭,回乡镇,之前通知的人陆续到来,聚集在乡正府。他们相互之间在探问,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急的会议。

具体的工作安排是陈晓在负责,他让河岔乡秘书统计人数,安排车辆。从河岔乡到双沟村没有直达的公路,但稍微绕道,就可并接到双沟村入村公路上。杨再新对这条路是熟悉的,河岔乡这边的人更熟悉。

乡镇干部有私车,也可在村里叫车来用,村干如今也有不少人有车,因为到乡正府来开会,名堂也比较多,有车跑乡镇跑县城或遇上游客要求带一带路,车都是可用上的。

杨再新、米米和田茂平在办公室吹空调,等陈晓进来说人员已经到齐,是先开会还是先往双沟村走。

田茂平说,“杨镇长,你说该怎么做。”

“在田哥这里,当然是田哥说了算。”杨再新这时候哪肯出主意,田茂平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那好,我们先去双沟村看那边的种植基地,陈乡长,记得让秘书多拍一些坡地的照片,以后我们做工作不需要总往那边跑。”

上了车,田茂平自然陪着杨再新和米米。这时候,田茂平安排人过来开车,他坐副驾驶座,要杨再新和米米坐后排,以示尊重。

商定好要去双沟村看刺梨种植基地时,杨再新就道好联络了向军,同时也和村里的主干们电话联络。毕竟河岔乡的村干、干部和乡镇主要领导去双沟村,那边最起码的接待,还是要搞的。

双沟村村主任龙秀国得知杨再新要走双沟村,自然高兴,省农院那边对刺梨种植扩大规模的情况,早有跟这边沟通。龙秀国也知道,除了双沟村外,在最短时间里,会有更多的村、乡镇或以县级为基础的单位参与刺梨种植。

如此一来,横折县、长坪县等地将会是刺梨种植基地的核心,双沟村虽说偏远,成为刺梨种植最开始的始发地,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今后,可发展刺梨苗木,往其他地方运送刺梨苗木,都可发展好几年。

车随着山势而转,与双沟村进村公路接头点,是在村外上山之前的路段。双沟村进村公路已经硬化,比起一开始也扩宽了。

河岔乡的车队才要上坡,有几辆摩托车从后面追来,却是向军等人得知消息,横折县扶贫办和包寨镇主要领导过来了。

这种乡村公路,摩托车比小车要便利,赶上这边车队时,也不超车,跟在后面走。

顺着山坡上到山顶后,公路分岔,一条下坡进双沟村,绕到下河三组那边;另一条顺着山脊走,直接去刺梨种植基地那片山坡,一直到观景台处,才修建一个停车场,用来囤积刺梨种植所需的物质。

在停车场边,有两房子,既有休息室,更多的是用于囤积物资。

车队到这里停下,龙秀国、张兵、丁慧云等村主干已经在这里提前等了,准备有十几个大西瓜,放在流动的山泉水里冰着。见杨再新等人下车,龙秀国笑呵呵地老远就说,“杨镇长,欢迎你回双沟村来视察工作。”

丁慧云更是笑嘻嘻地说,“杨镇长,你一离开,双沟村好多婆娘们都睡不着觉了,想你啦,当了领导也不说过来看看。”

杨再新拿丁慧云没法,大家对这些语言自然不较真。龙秀国和丁慧云见米米也在,有些好奇,看他们时带着疑问,但不敢乱说。杨再新在村里威信高,米米的声望也不差。

嘻哈一阵,杨再新说,“别乱说了,今天我和米米校长过来是有正事。”随即同向军见面,说一通,包寨镇和河岔乡的主要领导们都聚集过来,杨再新便给两边介绍,相互表示久仰之类的。

等见面这道程序走过之后,丁慧云等村里主干将大西瓜破开,分到每一个人手中。吃瓜降温,然后杨再新站出来,对着两乡镇的人说,“河岔乡和包寨镇是亲邻,虽然是不同的两个县,可山水相连,两地的人也是血脉相连。

今天,两地的乡镇主要领导聚集起来,两地村里当家人也聚集在一起。这是一个盛会,也是我们两地发展的契机。

我相信,过得几年、十几年甚至更远,会有记录今天盛会的书,让人们明白我们山乡发展的历史,当然,也会记住今天在座的各位,你们的努力,山乡会记住你们,历史也会书写你们。

下面,我隆重地给大家介绍一位河岔乡、包寨镇两地发展经济的重要人物。有请米米老总。”

等米米站起来,杨再新说,“对于米米老总,双沟村和包寨镇的人都认识她,非常尊重她。米米老总目前还是双沟村村小校长,但她有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江上省省城‘新畦食品’发展公司的柳河市分部老总。

我们欢迎米米老总、米米校长来介绍她带来的最新好消息。”

米米先自我介绍,然后介绍“新畦食品”的情况,新畦食品与省农院合作,大力推动刺梨种植,开发刺梨果产品的情况。有省农院背书,对与双沟村而言,那是完全可信的,对横折县的扶贫项目办而言,也先一步得到消息的。

米米这时候宣布出来,说道要在包寨镇、河岔乡进行扩大规模种植刺梨,甚至在两县范围内、柳河市范围内种植刺梨,使得到会的乡镇干部们都受到不小的震撼。

消息有些突然,但也说明了省农院对刺梨果研究有了很大推进,才有这样的举措。既然省农院有信心,乡镇这边不可能有什么质疑,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操作这个种植项目,对农户而言会有多少收益而已。

心中有很多疑问,但乡镇干部、村里主干都不会冒失发问。等米米说得差不多时,杨再新站起来,笑着对两地领导们说,“米米老总说得很清楚,刺梨种植前景非常好,产量也大。当然,我们如何将这个项目引进来,落实到具体农户去,还需要准备哪些工作?”

稍停,杨再新又笑笑,说,“以我个人的理解,要做好以下几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