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英雌 > 第三百零四章 匪夷所思的事实

英雌 第三百零四章 匪夷所思的事实

作者:江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47:48

第三百零四章 匪夷所思的事实

雷雨疾去,乌云消散,骄阳灿烂,万物重现光彩。

李曜和兰韶英匆匆离开了花厅,行至通往寝居的长廊,兰韶英突然停下了脚步。

李曜察觉身后有异,回过头来,就见兰韶英柳腰轻折,低头看向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

由于此前的雨量很大,廊檐下的水臼盛得满满当当,水面铺着金色的阳光,有如一面明镜,光可鉴人。

李曜没有打扰她,只是远远站定,静静地等待。

兰韶英凝视了好半晌,这才直起身子,轻轻摇头一叹。

李曜眸光一扫四周,没有发现其他人,遂上前低声问道:“贵主为何叹息?”

原来,此“兰韶英”乃是李曜假扮,而这开口问话的“明昭公主”才是真正的兰韶英。

假兰韶英双手捧住真兰韶英的脸颊,仔细端详了片刻,蹙眉道:“我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兰韶英奇道:“甚么基本事实?”

李曜放开兰韶英的螓首,语气很认真地答道:“人的样貌是会随着年龄而改变的。”

兰韶英先是愣了愣,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展颜道:“贵主说的甚么胡话,人哪有不变”

一个“老”字尚未出口,兰韶英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笑容顿时僵住了,一双晶亮的眸子凝视着李曜,脸上渐渐现出了惊疑之色。

李曜感到有些不自在,忙出言打断她的观察:“你这样看我作甚?”

兰韶英沉吟了一下,疑惑地问道:“韶英有些好奇,为何贵主的样貌,会一丝一毫的变化都没有?”

听到这话,李曜心中瞿然一惊:“没那么夸张吧?”

兰韶英重重地点了点头,解释道:“因为我们住在一起,天天都能够见面,以至于习焉不察,若非仔细比较,韶英也很难确认这一点。”

“原来如此!难怪赵三郎会说你变年轻了!”

李曜恍然大悟,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起来。

其实,李曜早就该想到,她的这具身子可能已经停止了生长。

若以复活后的身体年龄为十六来计算,那现在也该有十九岁了。

对此,李曜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烦恼。

高兴的是,李曜迄今从未有过正常女人那种每个月都会到来一次的生理周期。

烦恼的是,她说话的本音,仍然还处于少女变声期前的状态。

若不是她擅长改变嗓音说话,否则一开口,便是令气场大打折扣的稚气声音。

而她身边的人,却都成长了不少。

鱼巧巧和张檀这两个小丫头,如今皆已是二芳华的年纪,李曜和她俩呆在一起,常人根本分辨不出谁才是师父,连李曜当初捡回来的宋玄尘,也从一颗豆芽菜似的瘦弱女童,变成了一个温婉娴静的豆蔻佳人。

至于兰韶英的样貌,虽然看着变化不大,但毕竟二十三岁的年龄摆在那里,想要扮嫩装成青春少女并非是一件易事。

好在李曜和兰韶英的化妆手艺高超,再经过长期的琢磨,以及不断的改进,她俩已经能够把彼此双方的口音声线、言谈风格、举止仪态都模仿到了几乎天衣无缝的境界。

另外,在文化知识上的差异,其实只要两人不故意卖弄,不自曝其短,掩盖起来也没什么难度。

为了尽量降低暴露破绽的几率,兰韶英戒掉了一口一个“阿弥陀佛”的口癖,而李曜平时里也养成了略施粉黛的习惯。

但李曜万万没想到,她和兰韶英首次假扮成对方的模样出现在熟人的面前,自己居然会在扮相方面,出了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纰漏。

当然,这个问题也并不完全都是“灯下黑”造成的。

事实上,李曜没有一件映照形象的器具,才是最大的原因。

这个时代的铜镜,远不及后世的镜子那般明亮清晰,且因人工打磨的镜面都有些轻微不平,所以映照出来的影像,难免与人的本相存在差异。

只可惜,以现有的技术条件,莫说做出镀铝、镀银的镜子,就是让她做一面诞生于十六世纪的水银玻璃镜,在时间上也已来不及了。

有鉴于此,李曜赶紧带着兰韶英来到寝居,重新进行化妆。

一番反复修整之后,李曜抓起一面巴掌大的菱花镜,飞快地跑到屋外明亮处,揽镜自照,只觉自己的年纪看起来又大了一些,总算有了一个二十出头女子的模样。

兰韶英走到李曜的身边,忽然问道:“贵主,我们今天是否还需要再找个人试一试呢?”

“贵主,兰姊,你们要试甚么?”

话音刚落,突然响起了一道清脆的声音,李曜和兰韶英齐刷刷地看过去,就见鱼玄微端着一盘瓜果欢快地走来。

李曜和兰韶英不约而同地碰了一个眼神,彼此心领神会,便听兰韶英用李曜的口音回应道:“我和兰姊在试新妆,你来点评点评,如何?”

夜色深沉,大雨淅沥。

两个打着油伞,手提灯盏的中年道士踏着泥水,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着。

风很大,雨也急,可这两个道士丝毫没有放缓脚下的步伐。

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他们来到了宏义宫一个偏门,其中一人上前敲响了门环,门很快应声开了,待两人收起雨伞,迅速闪身进去,门扉便咣当一声合上。

“玄龄,克明,你们二人终于来了,快些入座吧。”

翠华殿内的灯火只点了一半,昏暗的光辉,映照着李世民冷峻的面孔。

而在他身前,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秦琼、侯君集等文武僚属分坐两侧,气氛紧张而严肃。

一阵沉寂过后,李世民将白天东宫内线王晊告密的内容复述了一遍,叹息道:“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寡在朝夕,但寡人欲待其发,然后再仗义讨伐他们,不知可以否?”

尉迟敬德今天平白无故蹲了半日的天牢,本就憋了一肚子的火,现在又得知齐王还想活埋他们,再乍听李世民这话,不由气急而怒声道:“按照人情常理,谁愿舍得去死!如今我等誓死侍奉大王,此乃天授,可眼下祸机垂发,而大王却安然不以为忧,大王这般自轻,如何对得起宗庙社稷?大王若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缚手引颈受戮!”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