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把大狙闯大明 > 第807章 晋王之祸

一把大狙闯大明 第807章 晋王之祸

作者:狂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3 23:04:05

巴噶木负荆请罪,承人所不可承之苦,也化解了朱棣心中怨气。不光恢复了马哈木的王位待遇,也承认了瓦剌继续依附大明,是其藩属国的待遇。

为此,鞑靼太师更是差遣使节前来大明,为大明皇帝歌功颂德,顺带送来了百余头牛羊,聊表心意。

朱高煦对于这份礼物嗤之以鼻,要知道这一仗牺牲了多少大明将士,保住了鞑靼的根基,这老狐狸才送来一百头牛羊,难道他的牛羊是金子做的吗?

其实这种结果朱棣已经很是满意,两次北征,先打残了鞑靼,又摧毁了瓦剌有生力量,他们就算想恢复元气,没个五年八年的想都别想。加上司农司卿与工部这边,已经开始在江南一带大力推广土豆种植,用不了两年,大明之强盛将如日中天不可撼动。

人逢喜事精神爽,巴噶木走后,朱棣将更多精力用在了内政之上,亲自批复诏修曲阜孔子庙,称孔子代天立教,所以万世帝王恭敬祀奉他。

庙宇须体面,不可只像过去的样子。现在老子、释迦牟尼之观庙遍布各地,皆宏伟壮丽,坚固无比。至于孔子曲阜庙国家岂可不重视呢?

朕举兵发动靖难之役时,严禁将士过曲阜,不允许他们损坏亵渎孔庙,将士们都不敢违反此令,你们也要体会朕此番尊孔之意。

大胖朱高炽听完鼻子不对眼睛,好嘛,花钱的工程又来了。

而山东莱州府尹上奏,近年来山东多次遭灾,农田欠收,百姓缺粮,恳请朝廷救万民于水火。其实莱州府尹没有说的事实是,山东历年遭受的不光是天灾,更多是**。毕竟不管是新修水利,还是迁都顺天,所用之劳工十之有七,皆出自山东各地。没办法,靠得太近了壮丁好抓。

于是乎导致农田也出现了部分荒废的现象,当地地主借此机会大力收缴廉价地产,逼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在询问朱高炽具体情况之后,因粮草运输不便,灾区所需也不仅仅是一口吃食,所以莱州府尹恳请,朝廷赈灾以钞币代之,更为方便。大明此时一直在推广,朝廷的钞币取代白银的贸易制度,但因印刷水平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推广得并不太得民心,各地官府都是象征性地推广一些,实则民间还是以白银交易为主。

既然山东敢为人先,嚷嚷着要钞币赈灾,朱棣更是乐而为之,并且吩咐朱高炽,多送一些也无妨,别苦了当地的百姓,朱高炽欣然应允。但朱棣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个决定,导致后来差点颠覆政权的危机……

而在此期间,新晋锦衣卫指挥使萧何,已完成了锦衣卫五千人马的拉练齐整,废弃了过去专干杀人活计的赤锦衣卫编制,合理布置了南镇抚司与北镇抚司的人员配置,每人随行皆带锦衣册,发现问题及时书写,兄弟间有任何图谋不轨者,都可上奏,但出现诬告,也要负连带责任。

朱棣很满意萧何的改革,这新生的锦衣卫,势必保持皇上对文武百官全方位的控制。而谁曾想,萧何在完成整编后,上奏到龙案上的第一桩秘案,就让朱棣头痛不已。

“岂有此理!”御书房内,最先发火的是朱高炽,而非圣上,“晋王朱济熿胆大妄为,前年才刚刚受封,却将长兄父子发配代守晋恭王墓,有违人伦天道也。”

“萧何,你这封折子可有真凭实据?”朱棣也不管太子气得脸都红了,继续询问萧何实情。

“微臣的折子来自旧晋王朱济熺府中长史,此乃朱济熺王爷手书。长史是一路逃难来的京师,与乞丐已无二异。此刻正在南镇抚司衙门,如需询问,随时都可进谏。”萧何抱拳回道。

“爹,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朱济熺再怎么有错,也是我皇家血脉,怎可如此待之?”朱高炽的眼眶红润,近乎都要哭出来了。

只因朱济熺为朱元璋第三子晋恭王朱棡嫡长子,在其父死后继承王位,成为了大明第二任晋王。

朱元璋在世之时,为好生管教子孙,命儿子们将子嗣留于京师,共同学习进步。而朱济熺与朱高炽也是在这时变成了莫逆之交,关系好到穿同一条裤衩子。

只可惜,既生瑜何生亮,朱济熺是朱棡的儿子,但朱棡与小弟朱棣堪称死对头,字面意义的打成一片,朱棣曾挨过朱棡的胖揍,打得几个月都失眠多梦,只想把场子找回来。

只可惜,晋藩为强藩,兵多将广,朱棣真想动手,自己打不过,叫人也不一定打得过。告到爹那,还要被数落一遍,那是你哥,你哥打你叫打吗?那叫管教!

就是在这良好的家风教育下,朱棣对朱棡一脉堪称深恶痛绝。更别说在靖难之时,朱济熺已经晋升为晋王,这家伙居然变成了骑墙派,从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朱棣的拥护,直到其攻入京师后,才火急火燎的前来表示祝贺,称赞四叔为天命所归。

朱棣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进驻的京师,不可能自己一上来也是削藩,那不便成了我靖我自己?对于晋王朱济熺也是头痛不已。

正所谓想瞌睡来枕头,朱棡一脉里有个极好的刺头,正是朱棡的庶子老三朱济熿,他也曾经在京师学堂学习,但此人却不学无术,与朱高煦,朱有爋(周定王朱橚第二子)混成了调皮捣蛋三人组,最不受朱元璋待见。

朱元璋评价此子:奸邪诡谲、嚣张跋扈、凶残暴戾。

朱济熿的恶名于京师及太原皆广为流传。身为朱棡之子,其生性乖张、苛待宫人、热衷杀戮。因对朱济熿的反感,朱棡自始至终对其颇为厌弃。每每有了矛盾冲突,朱棡按照惯例就是把朱济熿抓起来一顿胖揍,管是不是你的错,打老三准错不了。

为此朱济熿更是心生怨恨,所以在朱棣靖难之时,朱济熿就主动表示了支持,甚至帮助过境燕军筹措粮草,就此给朱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盘大棋,在那时就已在朱棣心中铺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