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历史大乱炖,我打造华夏千古城 > 第360章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等到刘备带着全体游客合唱完了子龙子龙世无双。

场上的气氛已经嗨到不行了,非得嚷嚷着子龙上来表演一下。

没法子,上吧,一手枪法是出神入化,赢得台下喝彩的同时,后台的众将领默默拿出手机录视频,融会贯通,都学习学习嘛。

曹老板不啰嗦,上去就唱曹操。

不是杰哥的调调,曹操的嗓音出来,倒有点屠洪刚那味道。

把一首曹操唱的味道十足。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英雄的时代随着这首歌,落下了。

月光也不再温柔。

比之前更红的血月出现。

背景音里,刀光剑影,厮杀喊叫的声音随着九州同的音乐声响起。

旁白声说着。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三国落幕,华夏大地没有享受想要的团圆,而是进入了,黑暗时代,魏晋南北朝,天下分崩离析,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多少亲人骨肉再无团圆。

而华夏,终归是盼着,再团圆的一天。”

突然,音乐转入**。

“自即日起!我叫杨坚!”

铿锵的声音环绕在四周,李世民也是一点不避讳,杨坚确实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于华夏有大功的人。

只不过,这一声之后,还请交由大唐!

激昂的音乐声中,一声声诗句响起。

大唐的员工们身着绫罗,一个个的出现。

口中念诵着盛世大唐。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咚咚咚咚!

诗句念罢,音乐声骤换。

大唐的军歌,来了。

演不了一百二十八人的版本,但缩下水还是可以的。

三十二名唐军,嗯,还有百姓凑数训练出来的,不过无所谓,多是府兵退下来的,上去表演一点问题没有。

整个舞队,左圆右方,模仿着战车的姿态,队伍随着音乐展开,成打仗时的姿态,脚步铿锵,伴随着鼓点,士卒们在台上表演着动作。

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一般,三四十二,总共十二阵型,对应着十二歌节。

大鼓擂着,声震景区,气壮山河。

“受律辞元首,

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

共赏太平人。”

一曲秦王破阵乐,贯彻整个大唐,它看着大唐崛起,看着大唐成长成巨唐,在落魄时,只需要奏响,唐军足以为赴死。

只是,最后也抵不过岁月把大唐淹没。

全场寂静,只有台上的演出和激昂的音乐。

台前幕后,无人做声。

屏息凝神,此刻的景区,是静止的,唯有心跳随着鼓点起落,似乎将人带回那个公元七世纪,那个四海宾服,万国来朝的大唐。

幕后,演奏伴奏的李隆基和李龟年都快激动死了,练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太爷爷你看孙儿多乖!

李世民则是得意的很,瞧瞧,什么叫盛世,什么叫盛世!

秦王破阵乐后,李隆基领衔上演霓裳羽衣曲,由于梨园要门票,这次公开演唱也着实让游客们感受了帝王的享受,虽然帝王不用望远镜在山边看。

如果说,秦王破阵乐是大唐的崛起,开拓,是将士们的金戈铁马。

那么,霓裳羽衣曲,就是大唐的盛世,是唱着破阵乐的将士们打出来的长安万年!

幕后台前的气氛变了,从热血沸腾到真特么雅,就在二曲的转换之间。

宋唐的众人眼睛都不眨的盯着台上,只恨没提前采耳,对现代人来说可能雅过头了,对他们来说,刚刚好,无解。

司马光听得眼睛都迷离了,感觉今天受的罪都值了。

王安石则是盯着台上正在演奏的李隆基,唉,可惜了个前明后昏。

李隆基没演奏完整个霓裳羽衣曲,而是做了个大改动,秦王破阵乐也是,不然的话光是这两曲子就给演完整晚,哪还有别的节目的时间。

下一个节目,诗词小品。

画面开始,是长乐扮演个现代小朋友在赏月。

“诶,嫦娥姐姐,为什么明天就得上学了呀,要是有人帮我写作业就好了。”

小姑娘在那伏案补作业。也不知伤了多少作业没肝完的游客的心,共情了。

这时,月亮突然闪了一下,紧接着,台上白烟冒起。

长乐小朋友被惊了一下,台上,出现了李白,杜甫,张九龄,韩愈,褚遂良,李世民。

其中,李白还本色出演,正醉着呢。

“啊啊啊!妈妈!有坏人!”

李世民一惊,大喊护驾!

“陛下!此处有古怪啊!臣护着您!”

“陛下?你们是?”

在一阵懵圈之中,长乐小学生不再惊呼,而是好奇的看着他们。

“所以,我们都在赏月,然后月亮一闪我们就都到这了?”李世民捋着胡子看着月亮道。

合着是个穿越剧,真给现代长乐小学生带来了帮着做作业的人。

“你是李白?哇,果然醉醺醺的,你是杜甫?好小一个,不是老头子吗?呃,张九龄?韩愈?没听说过……”长乐挠着头说着,突然灵机一动。

“所以,你们可以帮我做语文作业吗?”

众人一想,来都来了,想必是这小姑娘许了啥愿望,这是上天让自己来帮她。

于是一一上前看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句千古名句好在哪?全诗如何扣住“望”怀”来写景抒情的?

这诗谁的?张九龄是吧,你来!”

张九龄上前一看,好悬没晕过去,足足五道题,给这诗问了个底掉。

“这……现在的题目都这样的吗?让我想想,作诗时,实在没如此多想,后人竟如此细腻,佩服佩服。”

几个人轮流解决了各种题目。

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什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是中秋的有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期间什么我没想那么多啊,这题干嘛这样问啊。

还有怼着参考答案说我都没想到还有这一层!谁出的题,我回去就说这诗是他的算了!

偶尔抖个包袱搏台下一笑。

这一看就是杜甫编的节目。

李世民和褚遂良成了局外人,踮着脚看着。

“不对呀,这就做完了?没有朕和登善的诗吗?小姑娘,你听说过朕的诗吗?

朕也是大诗人来的,什么咏风,咏雨,咏雪,咏桃,没有吗?”

长乐摇摇头,表示我不到啊,老师没教。

“陛下,您是一国之君,诗词乃小道,流传后世的,还是我们这些当臣子的多些嘛,小姑娘,我的《安德山池宴集》你学过吗?”

长乐摇头。

“那,《春日侍宴望海应诏》呢?”

继续摇头。

“好的,没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