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历史大乱炖,我打造华夏千古城 > 第364章 跨千年,越古今,无可恕

简单的吃过些东西,稍稍的恢复了些体力。

众人也没休息,今天还有个地方要去,不光是林霄极力要求,他们自己,也想去看看。

死难同胞纪念馆。

酒店里,各个房间里都在换衣服,素色衣服,简单就好。

知道要去的地方,扶苏和霍去病也不再笑闹。

刘邦收起了痞气,在吕雉的帮助下整理着衣服穿着。

长孙皇后和马皇后交代着小孩子们注意事项,一定严肃,不许嬉闹。

朱元璋早早的在楼下等着,今天的他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还戴上了老花眼镜,用他的话说,看得清楚,记得清楚,事儿才办的更好。

大家陆陆续续的到了楼下集合,看着就像个旅游团似得,酒店员工看着一群人的打扮,也清楚这是要去哪里。

新街口离着纪念馆不远。

沿着一条路西去,过了秦淮河,再过些路就到了。

众人抵达时纪念馆时,是下午三点半。

断刀一般造型的纪念馆矗立在那,和别的景区不一样,这里很安静,没有人喧哗,没有嬉闹声,只有沉默前行的人。

预约是早早准备完了的。

人人都手持着菊花,过了安检,是一路的雕塑,造型各异,但都展现着那段历史的故事。

按理说,帝王们是很难共情的一群人,平日里杀伐果断,什么都见过听过经历过,但这些天的景区生活,也让他们变化不少,和后世百姓相处多了,身上也沾上了百姓该有的气息,人味儿浓了。

更何况,眼前所见,身下从葬,都是后世华夏子孙。

自己人怎么打生打死都是自己人的事,外族,不行!

提前做好功课的林霄讲解着,和导游一样。

语气沉重。字句清晰。

“这是家破人亡,高十二点一三米。”

“这是失去双亲的儿童。”

“这是一位十三岁的少年背着他奶奶。”

“这是男子带着老母亲逃难。”

“这是死去的母亲和尚在襁褓的幼儿,和哭泣的大儿。”

“这是死不瞑目……”

大家都安静听着林霄的讲解。

朱家人是最难受的,其次是泪腺失禁李家人。

虽然实际上毫不相关,虽然远隔千年,虽然从不交集,但大家都是流着一样的血,同为炎黄,岂能无情。

朱元璋手里拿着菊花,攥着紧紧的,牙咬的紧绷,恨不得回去就砍了在明倭人。

见多了生死事的朱家人一个个阴沉着脸,就连最混不吝的朱高煦都哆嗦着嘴。

看口型,一直在无声说着畜生二字。

李世民双目流泪,拉着李承乾看着雕像。

“高明,看到没有,记住了,以后我死了你也传下去,一点东西都不许漏给异族!这就是祸根!是大唐的罪过!”

李承乾看着雕塑,小脸严肃着,眼中也噙着泪,用力的点了点头:“阿耶,承乾记住了!”

嬴政,刘邦,刘彻,曹刘孙三人,还有李隆基,都面色低沉走在这路上。

到了广场,整个广场都是砾石铺就,石块象征着死去的灵魂,穿过雕塑。

三十万的数字显示在众人面前。

公祭鼎就静静的立在那里,五个篆书大字,其身上刻有铭文,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史料陈列厅,一万多的证人史料。

水滴墙,都是遇难者的名字,一个个普通的名字。

一个个名字出现又消失,每十二秒一次的水滴声,代表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变得冰冷。

史料在众人的眼前展现着,从九一八到七七,到一二一三。

发生的一切,都明明白白的展现着,断壁残垣,哭泣的人,狰狞的兽,无助的南京。

震撼着他们的心,身为帝王上位者,本应麻木于生杀,但泱泱华夏为一隅禽兽所辱,此恨跨千年,越古今,乃国耻,无可恕。

没人说话,全员静默,只静静的看着。

看着从沦陷到胜利,到审判的一切史料。

都看着,记着。

技术的发展,图片,视频,实物,历史在这些古人面前,不再是冰冷冷的数字,百姓的死活也不再是短短的一句话。

而是无比详实真实的记载。

纵是心狠如吕雉,都看的面色苍白。

怎么回事,明明毫不相关,明明是平民百姓而已,在大汉,不过是不被记住的数字而已。

在这,却是铭记。

出了陈列馆,去到万人坑,一具具骸骨诉说着那段日子。

似乎有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是枪声后倒地的声音,是婴儿的啼哭,是女子的尖叫,是怒吼,是哭泣。

敬畏死亡的古人们,直面着死亡的痕迹。

也不顾忌孩子们怎么样,都看看,都记住了,这是受辱的子孙后代,是这座城抹不去的伤,是华夏的殇。

扶苏呆呆的看着这些,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怒火在胸中喷涌着,恨不得灭齐之后直接跨海东征,同样的想法在每个人心中蔓延着,之前没动手,都是在做准备,看着手机里的资料,也只是想灭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国而已。

而这个时候,情绪被渲染,恨不得立刻发兵,早日告慰冤魂。

阴嫚和长乐她们已经哭成泪人,马皇后也红着眼睛抓着朱元璋的手,老两口颤抖着手,这一次,夫君如何,我自不管,仁义道德,畜类不配。

最后一声叹息,众人齐齐鞠躬,是悼念,也是承诺,祸患需早除,后世他们做不了什么,但几百几千年前,他们能做的可太多了。

出了这纪念馆,感受着微风,看着远处落日前的红霞。

东边,月亮又一次升起,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再敬夜明,此仇必报。

……

饭店大包厢里,三张大桌满满的饭菜,但却没一人动筷子。

要不是林霄拉着来吃饭,没人有那胃口。

气氛很是压抑,在座各位都憋着一股子气。

“再不吃凉了。”

“你们这些当祖宗的不吃,小孩饿着可不行。”

“老李,你念好久的小龙虾,赶紧动筷子的。”

“邦哥,别演了,知道你馋了。”

林霄劝着菜,但只能收获个点头加多谢。

“各位,承蒙抬举,今日让咱倒反天罡坐这个主位。”坐在主位上的朱元璋开口了。

一桌的人都把目光看了过去,都在等他打样呢。

“你们都知道南京城外郭有多大吧,咱是农民出身,别的咱不知道,咱就知道啊,这自家的院子,墙一定要围好咯,要护好了自家人,咱儿子孙子们也不错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南京城墙,中国城垣史上最大的砖城,三垣城墙,曾寄托着的,是无敌的愿望。

“可城墙守得住一时,守不住一世,最后死的,还不止君王啊,咱儿子破了南京,鞑子三围南京,太平军围南京,倭人还……”

说着想着,就破了防了。

一巴掌想拍在桌子上,又怕干翻了要赔钱还浪费菜,只能狠狠锤在自己腿上!

“艹它爷爷的!修鸡毛的城墙,咱以后再不许敌人入国境!要守,就让敌人守去!

咱就放话在这,各朝前辈都看着,这个倭岛,咱大明第一个打,前元败了又咋样,咱南京城三十万人在天上看着,咱就看看那东京经不经得起六周不封刀!

守个屁,打出去!

老四!”

朱元璋双眼通红喊了声朱棣。

李世民下首坐着的朱棣立马起身。

“儿在!”

“你们船多,先给咱把倭岛海疆锁了,全岛片板不得下海,高煦,你和高燧带兵去,咱只要农具和工具,明白吗?”

朱棣的脸上明显有些不乐意了,不是不乐意别的,而是,他想自己去啊。

“爹,那个,要不我亲自去?这俩小辈干活还是不够利索。”

正兴奋的朱高煦看向自己老爹,别吧,这事都要抢?

“行!高炽监国,瞻基传递信息,你带咱的两孙子去,亲自打。”

不出意外,最快拿下全岛的,应该就是永乐了,郑和可是已经下过一次西洋了,只待船队整合完毕后。

“老朱豪气,我李世民也跟了,两路用兵,我大唐还是玩的起的,那倭人不知天高地厚,学我大唐学个四不像,一条狗也敢噬主,这个就不送什么和尚和技术,送点子弹给他们尝尝。”

李世民眯着眼睛,眼中全是狠厉,此刻,当年杀穿军阵的男人又回来了。

坐在隔壁席的李治也开口了:“阿耶,不出意外的话,孩儿那边的明年,就是白江口了,狼子野心,千年不死,如此祸患,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孩儿收拾完高句丽,即刻出兵。”

出着汗的李隆基哆嗦着,麻麻地,遣唐使这玩意,就他见得多啊。

要论罪,他是因啊。

“三郎!拘禁所有在唐倭人,大唐也需要一些带路的耗材。”

李隆基眼神一狠,自信道:“爷爷放心,这事早就开始办了!”

不是爱学大唐嘛,不是仰慕嘛,休得叶公好龙,大唐爷爷来了。

大化改新,改你大爷,死去。

接着,三国三家也开始表态。

曹操盯上了邪马台的卑弥呼女皇,孙权也得报建业的仇,刘备的泪也不是白流的,要打外敌,就算力量再弱,那也得三家一起对外。

关二爷张三爷表示,虽然你们光荣画的咱还不错,但我们还是想让你们祖宗看看真人登岛。

再早点,就是秦汉了,公元五十七年,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刘秀赐其“汉委奴国王金印”,是可查最早的来往记载。

对于秦汉来说,打这地方都不能叫打,也就是个扫地级别的。

刚步入农业社会的地方而已,形同野人,都不用火枪火炮,就秦弩汉剑就能扫平过去。

其中刘彻是最心动的,钱啊,银山,家里那几个掉钱眼里家伙听到了,估计恨不得亲自抄着刀剑就游过去。

桑弘羊:钱!银子!谁也别拦着我!凸(艹皿艹 ),嘿!真好啊这地,还自带矿工的!

不再求蓬莱仙山的嬴政开始好奇是不是真的徐福渡海过去的,虽然齐地没拿下,徐福也还没上线。

但还是忍不住问刘邦。

“老刘,去到那边后,帮孤找找徐福,到时给录个视频,孤问问他仙丹找哪去了。”

刘邦吃着小龙虾,嗯,剥上了,话都说着了赶紧吃才是王道。

听着这话也来劲了。

“行啊!这乐子可大了,必须安排,什么玩意敢骗我政哥,您放心!老弟我必须帮哥们找个说法!”

你要是以前吧,孤悬海外,咱也不交流,甚至不知道你,那当你不存在没啥,但现在,从明往前推,各个朝代都在嗷嗷叫的要灭你,那不好意思了,干你就是唯一正确。

更何况,后世以汉为族名,是我刘邦之幸,那必须得要个说法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景区都来了,只喊口号可不行。

于是气氛转暖,朝着另一个极端而去,变得无比火热,满桌子的战争狂人似得。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年轻一辈的比如扶苏霍去病等人,更是热血沸腾,难受了一个下午,今晚都在宣泄着。

各朝员工们都在交流着怎么打,打完怎么收拾,农具和工具怎么最大价值利用。

打是一个字,背后的工作可谓是千千万。

但是交流航海经验,就能听郑和叨叨好久。

为此还专门连线正在去往青岛的郑和。

各朝决定了,由你作为联合朝海军顾问!

去往青岛的火车卧铺上,郑和事无巨细的说着航海经验,要准备的东西,怎么看水文,天气,各种细节,都是亲自经历出来的。

顺便还说了倭国适合悄默默登陆的地方,附近的水文情况,各个月份的天气情况。

同个卧铺车厢里同乘的几个中年人听着这个细声黑皮男的话题,哪里还能忍得住。

你要是在这说别的我可能觉得你有点打扰人了,但你要是推演怎么打鬼子。

那我们可要和你一起打扰人了!

“那个嘛来着,对马岛,对咯,那个岛得先拿了,做个跳板。”

“要我说啊,古代的话,有条件就得造个里奥宁那样的大船,不怕风啊,要不然就成对马岛之魂也不是不可能的,都是经验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