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历史大乱炖,我打造华夏千古城 > 第454章 大明的柔和与……上勾拳!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几乎每一个郑和停泊的地点。

建港口,招聘本地人,移民送物资。

比如苏禄,搞起来就很轻松,因为这一年,苏禄三王及其三百多家眷正要去大明旅游嘞。

其中东王还死在回程的路上,子孙留下在德州守墓,后改姓安。

有些地方就比较费劲了。

比如爪哇。

没事,大明有柔和,但更出名的,是铁拳。

要知道当年郑和下西洋可不是一路和和气气的。

偶尔灭点强盗土匪的,被人记载灭了个国,也很常见。

这个爪哇之前就招惹过郑和,那还是十几年前,西爪哇灭东爪哇,郑和上岛要贸易,西王以为郑和是东王的军队,杀了170人。

这次要个港口,西王也是不愿意的。

甚至觉得上次郑和温和解决事情,是软弱的表现。

然后,西王没了……另立新君。

多简单,联合华侨,清君侧嘛。

大明从北到南我都打过了,一个岛而已,操作熟练的很。

南洋大把的侨民带路,火炮和火器开道,爪哇的某个还在家里做富家翁的王子就这么被请上了王位。

郑和从一个大包里翻呀翻,找出爪哇的新王册封圣旨和王印,问了王子的名字后,临时写上去。

搞定……

大包里,几十张圣旨和王印……

没错,乖的话,我们就温水煮青蛙,不乖的话,圣旨和王印就用上了。

郑和在爽爽宣威中。

景区里,大明城里的对外事务司里。

座无虚席。

“报!爪哇王为奸臣蒙蔽,欲对大明使团不利!爪哇王第九子请大明王师助其清君侧,奉天靖难成功,老爪哇王不幸为奸臣所杀!爪哇王九子今已登临王位!

为感谢大明王师,新王献雅加达港口与巴厘岛于大明,愿永修友好!”

郑和船队里的景区员工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令旗回来报告最新情况!

游客听了这剧情,一个个露出我懂,我都懂的表情。

“懂了吧,这个就叫春秋笔法。”

“哎,还得是咱大明,到处做好事啊~”

“羡慕大明人,以后可以去巴厘岛旅游了~”

报告情况完毕,立马就有人在一幅巨大的万国堪舆图上标记好新局势。

偌大的万国堪舆图里,用小红旗表示着大明的港口。

吕宋,苏禄,婆罗洲后世文莱的位置,都已经插了旗。

第四个,就是刚搞定的雅加达港口以及巴厘岛。

还得是动武比较快啊,别的地方,那都得温水煮青蛙好歹是和和气气的,爪哇这边倒好,直接割……直接献个岛过来。

游客在这也不是只听大明方面的进展的,主要还是甲级战犯们的燥热的心需要个宣泄口。

在这就很不错,各种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在整个地图上分的明明白白的,哪里种甘蔗好,哪里种橡胶好,哪里有檀木资源,哪里有石油天然气。

密密麻麻的,全在图上标记着。

还有各地港口汇集过来的问题,什么叫无偿智囊团啊?

这就是~

开始时,还只是个别人来闹着玩下,结果人家每天反馈郑和到哪了,吕宋岛上又发生了什么事,甚至每天有视频材料传回。

有常来的游客就注意到了,这是真在演绎剧情。

而且还是可以由游客参与推进的剧情。

这点不少来的多的游客已经在对倭事务那边被张三给爽到了。

开始时,政策方略只是小打小闹,直到后边被综合到国策级别。

各朝也就坐不住了,大明有航海基础,有先发条件,先办这事,但不代表别的朝代不需要呀。

比如相里奚那边,就天天问赵佗屠睢啥时候南下,大秦要橡胶,要棕榈油,啥都要。

一个个的搬个小板凳带着笔记本过来守着。

此时,一游客正拿着厚厚一叠A4纸洋洋洒洒的说着自己的方略。

“呐!这南洋资源丰富,但最大作用!在当下各朝各位面来说!还得是民以食为天!

占城稻,这个几乎是本穿越小说都会去搞,哎,宋明两家先别高兴!我知道你们早就有了,来,这点大家先夸夸宋真宗!

但是,这就够了吗?不够的!我们还得在南洋大搞育种基地,还有大面积的粮食种植,本土虽地大物博,但早晚是要进行城市化的,大量的粮食通过海运,从南到北的运输,打下粮价来,把农民生产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

这游客喝着水的工夫,褚遂良举手了:“先生,是这样的,确实如此是好事,也可提高中原地区遇到天灾时的粮食问题,但粮食由海外提供,这是否对粮食安全不利?”

其他朝代的人听着褚遂良的话,也点了点头,有道理呀,老有种不放心的感觉。

“多虑了多虑了,欧洲工业革命期间,本土也是减少农业生产,把无地农民转换为工人的,而且,也不是不搞本土农业呀,城市化之后,大批量土地可以在国家手里,搞大规模农业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发展起来,也是一种解放生产力。

只是把农民阶级通过大农业转换为了工人阶级。”

“好了,那下一点就是文化融合,这个我建议呀,本土的扫盲运动和南洋的扫盲最好是一起搞,高丽朝鲜大家都知道,只有上层的不完全汉化,是搞不定的,上世纪废除汉文就是例子。

我们要争取占地区最大基数的人口的认可,才能保证汉文化的持续优越性。

像是大明搞的就算是个开始,设立州府,设立官学,用汉文教育,孔孟之道让百姓明智,那个,之前在下撰写的旅宋录那种操作也很有必要,都是为了一个大义,自古以来的说法。

别的朝代可以做些类似的事,虽然比如秦汉唐那边的南洋都是蛮荒部落时代,其实阻力会小很多,但刻个碑,修个假坟也是可以的。”

从军事,医疗,教育,各种角度,几张A4纸,说的口干舌燥的。

平日里游客们说策都是抢来抢去互相拆台,但这次是真服了这个卷王,你搞汇报文学,谁玩的过你啊,难得的没人打断。

演讲完毕,做了半天笔记的苏大宝忍不住发问:“感谢这位先生,实在是帮了在下大忙了,就是还不知先生名讳?”

听了半天的朱棣也笑着说着:“你这,必须搞个岛以先生之名了!”

“咳咳,在下怕瓦。”

“怕瓦?”

“行走江湖,艺名,艺名~对了,我看婆罗洲岛就挺不错的,这名字倒是不太行,不如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