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267章 生在大明真幸福

明末妖僧 第267章 生在大明真幸福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267章 生在大明真幸福

州衙外的广场上早已人声鼎沸,上千百姓举着小旗子和横幅群情激奋,不断地呼着口号:

“何秀才妖言惑众,请诛何秀才!”

“夷陵日报为虎作伥,请关停报社!”

“白杆兵滥杀无辜,滚出夷陵!”

“白杆兵祸乱地方,滚出夷陵!”

“诛何秀才,关报社!”

……

他们这一套都是跟刘慧明的白杆兵学的,刘慧明站在内衙的窗前看着百姓们拉着横幅、举着三角旗、喊着统一的口号,突然有一种木匠带枷的感觉,不由得叹道,“这些人学得蛮快的嘛!”

他记得以前看穿越小说那些主角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对手连模仿都不会,为何轮到自己穿越这些人个个都是妖精,学东西可快了呢?

文安之肃然道,“百姓们动不动就起来闹事很麻烦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人诚不我欺也。”

刘慧明摇头道,“铁公此言差矣。以晚辈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当作如是解。”

文安之愣了愣,心道你《三字经》都还没背完,也要和我谈学问?

但见他一脸笃定的神色,不禁问道,“刚听了德华关于‘怵惕’二字的解析,老夫获益匪浅,不知此句德华又有何妙解?”

刘慧明道,“若按目前的解释,圣人就是在愚民,《论语》就是《商君书》了。”

文安之愕然,他也有些纳闷为何这两句话和《论语》整部书格格不入,但一直没做细想,今天倒要听听眼前这个不学有术之人如何解。

刘慧明接着道,“我听过一种解法,比较新奇,铁公不妨听听。”

文安之道,“但说无妨。”

刘慧明念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解法是清朝一个叫宦懋庸的人首先提出来的,离现在还有两百年呢。

文安之默默地念了几遍,点点头又摇摇头,“德华此解大不同与世人,老夫还要斟酌一番。”

刘慧明又道,“我还知道一种解法,说‘知’通‘折’,乃是‘强迫’的意思。”

文安之大摇其头,不解地问,“知’通‘折’,何也?”

刘慧明笑了笑,道,“这是我听一市井儒童说的,他说《荀子》劝学有言‘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大戴礼记-劝学》篇里也有这么一句‘契而舍之,朽木不知’,可见‘知’和‘折’是通假字。”

文安之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刘慧明一拱手,尴尬地道,“其实,这不是我的理解,我也是听别人讲的。铁公知道,我对于四书五经实在生疏得紧。”

文安之道,“德华天资聪颖,有暇还是学习圣人之言。”

“唉,又开黄腔了!”刘慧明摇摇头,觉得自己也必须好好学学四书五经了,当即一拱手,“晚辈谨遵先生教导,从明天起每天学习圣人之言。”

文安之喜上眉梢,“如是,老夫愿指点一二。”

刘慧明心里一阵感动,文安之对自己真是很看重啊,二人第一次见面他就勉励自己要进学,但却被他拒绝了。这一段时间,他周围全是饱学之士,而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始终不能融入他们的圈子,他也感到有些郁闷,虽然自己也算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一和他们论文就开黄腔,像个傻逼一样真是尴尬。

他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之前就经常向何欢讨教学问,现在有了文安之这种北大校长级别的大师指点,再不学习就是不尊重人了。

知州衙门对面的茶楼里,黄流光、周英池和冯明三人端坐在窗沿下,冷冷地看着群情激奋的百姓。

冯明端得意地笑道,“哼,这一次,看他们还有什么办法?白杆兵是非滚出夷陵不可了。”

“他们再不走,我们的佃户就要跑光啦”,周英池也幸灾乐祸地道,“这些丘八太不是东西了,抢了卡税不说,连我们的佃户都抢光了,再这样下去我们还怎么活,难道让我自己去种地?”

黄流光道,“这一次,我们把所有的材料都给沈大人送去了,上次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要连本带利地捞回来。”

冯明端沾沾自喜,年前他们挑拨襄阳人和夷陵人的矛盾,本来想大闹一场,结果刘慧明火速赶到,让他们不得不暂时中止计划。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不曾想他的报社又出事了,平白无故地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只是他们可能没想过这个机会有可能是敌人故意露的一个破绽,专门引他们上钩呢?

周英池,笑道,“白杆兵插手地方政务是朝廷的大忌,又妖言惑众,这次恐怕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州衙大门缓缓地打开了,一群衙役鱼贯而出,张知州随后也出现在了百姓们的面前。

“门开了,你们快看,姓苏的出来了”,冯明端指着州衙,咦了一声,“怎么文安之也在?”

周英池不屑地道,“哼,出了这种事情,文安之在也没用!”

冯明端疑惑道,“难不成他会像上次那样,每人给一顿板子?这次他们可没有冲衙!”

黄流光一直比较冷静,见到张知州出来了也古井不波,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咱们看着吧。”

张达中在门口站定,清了清嗓子就开始训话,“乡亲们,本官是夷陵知州张达中,乡亲们请听我一言。”

几个衙役将知州大人的话扩散了出去,熙熙攘攘的人群逐渐安静下来。

张达中正要说话,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传了出来,“狗官,有屁快放!”

张知州的脸瞬间就黑了下来,不过他现在可没心思跟百姓怄气,只装作没听见,训话道,“乡亲们,请你们摸着良心说话,自从秦永成将军任夷陵守备以来,咱们百姓是安全了还是危险了?”

夷陵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了,他们听知州大人如此一说,脸上都有点儿不好意思,这个社会还是比较纯洁的。

恰在此时,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又响起了,“莫听狗官瞎说,白杆兵滥杀无辜,罪不可赦。”

老百姓终于想起了自己今天来的目的,每人一钱银子啊,白杆兵再好又怎样?自己可不能跟银子过意不去啊。

“对,白杆兵滥杀无辜,上次无辜殴打百姓,抄了王家和薛家就是例子,白杆兵滚出夷陵。”

张知州气得脸色铁青,但刘慧明告诫过他这时候千万不能跟百姓硬杠,因此只得赔笑道,“父老乡亲们,请听我继续说下去,我说完了你们再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好不好?”

“快说,狗官快说!”

张达中把心一横,训斥道,“乡亲们,本官知道你们不容易,这么冷的天出来请命,本官心中十分不忍,秦守备也十分心疼大家,因此,秦守备和本官商议了一下,大家今天受委屈了,本官每人发一两银子就当是今天大伙的工钱了,乡亲们领了银子就各自回家吧!”

老百姓一下就炸了锅,纷纷议论起来,“哎,一两银子啊,是他们给的十倍啊。”

“真的假的啊,官府不会骗我们吧?”

“试试看!”

“走,领银子去。”

衙役们搬来几个箱子,张知州指着箱子道,“这里都是大有钱庄的银票,都是一两一张的,想明白了就来领取吧。”

几个大胆的百姓畏畏缩缩地走上来,一个衙役引着他们来到一张桌子前,一个书办拿出一张纸,问道,“名字?家住哪里?”

一个长得颇为憨厚的汉子答道,“小人牛八,家住天官牌坊三胡同。”

书办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念道,“我牛八,家住天官牌坊三胡同,从今以后再不跟人上街闹事,否则甘领责罚。”

念完之后又问道,“在上面签字画押就可以过去领银子了,你愿不愿意?”

牛八连连点头,“小人愿意,愿意!”

牛八在上面画了押果然领到了一两银票,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还一边走一边笑,今天真是走了狗屎运了,秀才老爷给银子不说,连官府也给银子,生在大明真幸福啊。

一些百姓见牛八这憨包都领到了银子,纷纷涌上前来,再也顾不得何欢妖言惑众,白杆兵是好是坏了。

张达中又摆了几张桌子,让衙役们负责维持秩序,他则在一边和文安之喝起茶来。

张达中呷了一口茶,感叹道,“刘大人这一招真是妙啊!”

文安之叹道,“百姓多衣食无计,有银子领谁还管那许多,德华深谙人心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