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297章 京师风云

明末妖僧 第297章 京师风云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297章 京师风云

南京的事情好办,京师的事情却波谲诡异,难以捉摸。

由于中原被李自成占据了,运河也被鞑子截断了,白松龄和刘佩琦只好顺江而下,从南直北上入京,如此一来,路程可就远多了。

他们在镇江就分开了,刘佩琦带人先行北上,白松龄则带着大量金银财物从松江出海,于正月初十抵达京师城下,还好鞑子大部分兵马都集中在山东,白松龄等人才能安然到达。

“太不容易了!”白松龄感叹了一声,“幸好京师提督是王承恩,咱们可以通过王公公直接把银子送到陛下手中。”

由于清兵入关,京师早就戒严了,城门不常开,白松龄等了三天才等到一次开门的机会,他必须抓紧时间,否则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白松龄来到西直门,刘佩琦早就已经在此等候了,见到风尘仆仆的白松龄,刘佩琦首先行了一礼,“白兄弟一路辛苦了。”

白松龄还了一礼,“还好,还好!”

二人寒暄了一阵,白松龄突然问道,“刘兄弟在京师可好?我第一次来,你可得好好教我,大人交待的事都很紧要,咱们可要仔细斟酌。”

二人在石柱就已经很熟悉了,因此说话办事也比较随便。

刘佩琦谦虚地道,“兄弟也刚从宣府回来,到了地方再和大哥细说。”

到了大有钱庄的北京分号,白刘二人安排好手下,刘佩琦屏退左右,小声道,“接大人飞鸽传书,夷陵发生了骚乱,大人已经亲自去处理了。”

“什么?夷陵发生暴乱了?”白松龄听到刘佩琦的汇报大吃一惊,“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海上,消息闭塞,不知具体情况如何?”

刘佩琦说了详细情况,“大人让我们提前上报,免得被那些言官御史们抓住借口攻击。”

白松龄点点头,“可有门路?”

刘佩琦嘿嘿一笑,道,“兄弟这段时间别的没干,就干这个了。我现在是王德化公公和王之俊王公公的座上宾,另外大学士陈演也与我交好。”

白松龄大喜,随即问道,“兄弟是怎么做到的?”

“无他,投其所好!”刘佩琦神秘一笑,“二十万两银子砸下去,再怎么也要冒几个泡吧。”

他以前在巡检司里当小吏,每日迎来送往,早已练就了一身本事。

白松龄问道,“兄弟去宣府有何公干?”

刘佩琦神秘一笑,“大人交待的,兄弟不方便透露。”

白松龄连忙闭嘴,刘佩琦是干什么的他再清楚不过了,不该问的坚决不问,这个简单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当夜,刘佩琦就在宅子里好好招待了白松龄一行,兄弟之间自然少不了很多话要说。

第二天,刘佩琦来到王德化的外宅,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王德化的干儿子曹义勇就出来把他引了进去。

刘佩琦跟着王义勇来到书房,王德化正坐在火盆边烤着火,刘佩琦连忙行礼,“草民刘佩琦见过王公公。”

王德化理都没理他,只是继续烤着火,曹化淳致仕以后,他就是大内第一人,妥妥的内相,要不是刘佩琦出手阔绰,经常有新奇之物献上,他是见都不会见他一面的。

刘佩琦也已经见怪不怪了,“王公公,小人听闻一物可取暖,以煤把水烧开,用铁管引到房内,整个房内都暖和如春,而且干净异常,没有烟尘。”

王德化一听还有这种好东西,再也绷不住了,突然尖声问道,“还有如此妙物?在哪里,让本督见识见识?”

刘佩琦摊了摊手,“小人听我家大人说起过,大人若真想见识,小人必代为筹措。”

“好,好!”王德化刚夸完刘佩琦,随即又责备道,“既然有如此好的物件,你怎么不早献上?我也好献给陛下,让陛下免受寒冻之苦。”

“公公心忧陛下,对陛下的忠心小人佩服不已”,刘佩琦笑了笑,问道,“不知陛下近日可好?新年是否快乐?”

“哼!现在多事之秋,陛下何尝快乐过?”王德化哼了一声,像是在责备他,更多地像是在抱怨这个世道,连大老板都不快乐了,他又怎么可能快乐?

刘佩琦闻言不答,只得尴尬地喝水,他知道问错话了。

王德化又道,“只不过,襄阳捷报传来,陛下确实开心了一阵,然而鞑子在关内肆虐,漕运断绝,京城物议汹汹,武将贪生怕死,文官只知吵架,陛下还是心忧不已啊。”

刘佩琦道,“小人这次特意为陛下解忧而来。”

“哦?”王德化疑道,“又有什么好消息要让本督报给陛下?”

刘佩琦掏出一张纸双手递给王德化,“这是在陵查抄的财产清单,共三十万两,大人特地让小人托公公交给陛下,充实内帑。”

王德化大喜,但看到上面每一条都列得清清楚楚,自己丝毫没有揩油的空间,眉头又皱起来了。

刘佩琦何等聪明之人,又从怀里摸出一打纸来,“这是大有钱庄的汇票,北京、南京、湖广、四川皆可兑换,请公公收好。”

王德化接过来一看,发现都是一千两的银票,足有十张,也就是一万两,脸上顿时就多云转晴了,“如此,本督谢过你家大人了。”

为了走他的门路,刘佩琦可是做足了功课,花了不少金银财宝打探消息,最后才才搞清了他的爱好,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喜欢钱财。不过,因为长期呆在皇帝身边的缘故,他对大明的局势还是很清楚的,因此又极度安全感。他就专送银票,王德化一听说他送的银票不仅在北京可以兑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可以直接兑换,他心里就放心了不少,也因此把他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刘佩琦谦虚地道,“我家大人多亏公公在陛下面前美言,否则不知遭了多少不白之冤,区区几张银票,何以表达对公公的感激之情?”

王德化身居高位,当然不是几句马屁就能拍晕的,直接问道,“说吧,你们大人这次又捅了什么篓子要让本督擦屁股?”

刘佩琦笑道,“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说好的,乐呵乐呵。”

刘佩琦掏出一份奏报双手递给王德化,从容地道道,“好消息是施州土司作乱已经平定了。”

“好,好!”王德化点头道,“确实是个好消息,陛下也会高兴一阵子。”

顿了顿,又问道,“那坏消息呢?”

刘佩琦道,“坏消息是夷陵发生了骚乱,撤退到夷陵的襄阳百姓和夷陵本地百姓发生了冲突,死了几百人。”

“哦?”王德化愣道,“夷陵还真是不太平啊。”

刘佩琦道,“估计消息已经快传到陛下耳朵里了,沈惟炳等人一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势必要把大人赶出夷陵,小人受大任之托,特意前来拜托厂公,请厂公为大人说和说和。”

王德化道,“你们大人已经荣升荆州知府了,你还不知吗?”

刘佩琦道,“小人早已知道,只是夷陵的士绅还不知道,否则他们也不会如此精心谋划了。”

王德化沉默半晌才喃喃道,“不知你们大人在夷陵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引得士绅如此反感,非得把他逼出去不可?”

刘佩琦叹了口气,哀声道,“咳!我家老爷一心为国,想做点儿实事,太难了!”

王德化默默地看着刘佩琦,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刘佩琦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家老爷见夷陵屡遭兵灾,民不聊生,就招揽流民开荒屯田,第一年只纳一斗粮,第二年纳两斗,老人的本意是想为百姓讨口饭吃,岂知当地佃户听说以后,觉得比他们给当地士绅种地轻松多了,就都跑到这里来了,再也没人帮着种田了,因此招致当地士绅的嫉恨!”

见王德化没说话,刘佩琦接着道,“再就是码头的卡税一事了,公公是知道的。”

王德化缓缓地道,“这帮士绅,个个该杀!”

“就是,就是!”刘佩琦附和道,“要是魏公公还在,哪轮得着他们嚣张!”

“罢了,罢了!”王德化打断道,“既然收了你们大人的钱,哪有不办事的理,你先等着我的好消息吧,唉,老了呀,不耐久坐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