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307章 崇祯点将

明末妖僧 第307章 崇祯点将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307章 崇祯点将

“陛下,捷报!”

王德化已经成了襄阳总兵府的传声筒,他一收到刘佩琦送来的塘报,就立刻进攻见驾。

“陛下,南阳大捷,俘获二十三万,贼盾汝州!”

崇祯皇帝这段时间心情时好是坏,好的时候都是襄阳送来捷报的时候,而坏的时候就有很多种情况了,比如月初他率领文武百官祭拜太庙,前一日还风轻云淡,结果她一到就飞沙走石、风雨交加,五色烛全被吹灭了,搞得在场的文武百官好生尴尬。

崇祯没办法,只得改日举行,可是等他一回到宫里居然拨云见日,再次神清气爽起来,搞得崇祯和大臣们郁闷不已,连发火都不知道冲谁。

这件事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巧合而已。要知道北方的春天气候干燥,很容易形成沙尘暴的,崇祯只是运气不好碰上了而已。但在好事者眼中,这就成了大明气数已尽,天已不佑之的证据了,当时这件事闹得京城沸沸扬扬,崇祯郁闷了一个月。

而现在到了皇帝喜笑颜开的时候了,崇祯一听南阳大捷,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快,快拿给朕看!”

崇祯急不可耐地接过塘报一字一句地读起来,一边读还一边赞叹,“好,好!太好了!又是马祥麟打了胜仗,马祥麟这半年屡战屡胜,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

王德化迟疑道,“或许马祥麟时来运转也说不定。石砫兵本来就敢战,前年吃了败仗以后才势微,想必经过两年的积蓄力量,又练出一支新兵了吧。”

崇祯点头赞同,“不错,不错。秦良玉忠义无双,马祥麟勇不可当,由良玉坐镇后方生产,祥麟在前方战斗真是太好不过了!”

王德化连忙奉上马屁,把石砫兵又狠狠地夸了一阵。

崇祯继续看着塘报,看到后面脸上又现出犹豫之色,“马祥麟请求入援,路程遥远不说,中原又为流贼占据,他如何能到得了京师?”

“这……”王德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得打起了太极,“陛下,老奴以为,既然马祥麟提出来了,他肯定有办法。”

“你这老狗,又敷衍朕”,崇祯骂了一句,“去把几位阁老和兵部尚书张国维请来议事。”

不多一会儿,内阁首辅周延儒带着次辅陈演、阁臣蒋德璟、吴甡来到乾清宫,稍后张国维也到了。

崇祯让王德化拿出南阳捷报给众位大佬看,周延儒首先看完,第一个恭维道,“襄阳总兵再次取得大捷,陛下之福,大明之福也!”

陈演、吴甡、蒋德璟等人也纷纷向崇祯拍马屁,好像已经忘了上个月集体攻击他如桀纣隋炀帝的事了。

说起马祥麟请求入援之事,崇祯看着众人,问道,“诸卿是何意见?”

兵部尚书张国言道,“陛下,臣以为不可,马祥麟刚打了胜仗,正宜趁势穷追李闯,如此,流贼可平矣。”

陈演摇头道,“陛下,臣以为应同意马祥麟入援。鞑子盘踞我大明地界已半年,诸镇总兵皆徘徊观望踌躇不前,知音他们战力弱,不敢出头,白杆兵战力强横,有他们带头足可与鞑子一战,让鞑子不敢再随意入关。”

陈演的看法还是很准确的,鞑子已经五次入关了,第一次有袁崇焕,随后几次有卢象升与之对峙,虽然最后都无一例外失败了,主将也都死于非命,但好歹也代表大明给世人亮明了态度,而这次却完全不一样了,鞑子入关已经半年,大明这边连一次像样的战斗都没有组织起来,这岂不是向世人展示大明已经彻底不行了吗?

蒋德璟和吴甡各持己见,五个臣子除了周延儒没表态以外打成了二比二平。

崇祯看着周延儒,他虽然现在有些不爽他,但他毕竟是大明首辅,还是决定听一听他的意见,“周先生以为如何?”

周延儒摆足了谱,终于缓缓地开口道,“陛下,臣以为马祥麟能入援当然是一件好事,只是南阳离京师两千多里,中原又被流贼占据,就算朝廷同意,马祥麟能否过得来还是个问题。就算过来了,最早也到了五月下了,鞑子已经撤了,岂不白跑一趟?”

崇祯连连点头,这也是他担心的问题,道,“先生说的甚是,如此,你们内阁就回了他吧。”

商议完了襄阳的事情,崇祯不得不再次提起流贼的事,自从丁启睿死后,孙传庭蜗居潼关,中原再也没有一个能统筹全局的人了,崇祯不得不考虑再派一个阁老去中原督师。

“诸卿,闯贼盘踞中原,献贼滋扰黄梅,左良玉逡巡不进,皆因朝廷没有派遣一位得力的重臣前往督师,你们几位阁老必须有一人前往督师。”

周延儒立马表态,“臣愿往。”

他知道自己是最不可能的人,因此第一个表态。

崇祯的表现没让他失望,“先生要总览全局,不可外出。”

陈演正要请求起复侯恂,崇祯却直接点将了,“吴爱卿,朕知你知兵,近特进你为兵部尚书兼户部尚书,赐尚方宝剑,即日离京督师平寇。”

崇祯说吴甡知兵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吴甡也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也是典型的东林党人,早期和魏忠贤硬杠过,结局当然是回乡养老了。

崇祯登基后,他很快就得到了启用,从中央干到地方,从河南御史干到山西巡抚,和流贼打了十几年交道,崇祯七年时还曾经靠一次地震准确预知清军即将入关,虽然预测到了,却抵挡不住,最终被连降三级,得了个留职查看的处分。

不过,吴甡在山西巡抚任上四年还是做了不少事的,除了被清军突破过一次意外,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没有进入过山西,就连山西的土贼贺宗汉、刘浩然、高加计之流也被他剿得干干净净,山西难得太平了几年。

时间一晃就到了崇祯十六年,朝中知兵的大臣已经挂得差不多了,除了一个侯恂外,崇祯实在想不到其他人选,因此,吴甡这一次在劫难逃了。

吴甡自然一千个不愿意,但皇帝金口已经开了,他也不得不接旨,“臣接旨。”

崇祯道,“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朕都准。”

吴甡想了想,答道,“陛下,臣还要思量一番,待臣写好奏章再请陛下定夺。”

崇祯更高兴了,吴甡这么说说明他不是一个信口开河之人,可比十几年前那个姓袁的家伙强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