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404章 打补丁

明末妖僧 第404章 打补丁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404章 打补丁

第404章 打补丁

第二天,刘慧明正搂着陈沅睡大觉,婢女翠桃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咚咚地敲门,道,“老爷,圣上有旨,宣老爷即刻进宫。”

春儿也在外面喊,“公子,快起来,接圣旨!”

大老板有召,刘慧明嗖地爬起来,突然感觉脑袋一阵眩晕,昨晚上他和戴涛等人大醉了一场,睡到半夜起来找水喝就再也睡不着了。陈沅也跟着受苦受累,两人折腾到天亮才重新睡去。

刘慧明一边胡乱地穿着衣裳一边冲外面喊话,“稍等,马上就好。”

“老爷,慢点儿”,陈沅也赶紧起来给刘慧明梳妆,“不可君前失仪。”

还好他现在是短发,梳妆起来还是蛮快的。

趁梳妆的空当,刘慧明仔细梳理了一下这几天的事情,除了那天把冯元飚揍了一顿以外,发现自己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

但崇祯已经骂过他了,不会还要算后账吧?

见翠桃焦急的样子,刘慧明问道,“是谁来宣旨的?”

翠桃摇头,只得出去问管家洪立煌,没多久又跑进来汇报道,“是小桂子公公。”

“哦,那你请他进来”,刘慧明道,“我问问他什么事。”

翠桃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把小桂子请进来。

陈沅衣冠不整,不好见生人,就避到一边让翠桃为刘慧明梳洗。

“让我来吧。”春儿趁机溜进来,一边给他拧毛巾,一边打趣道,“都中午了还在睡觉,不知昨晚都做什么了!”

刘慧明故意哼了一声,“闭嘴!小孩子知道什么!”

春儿正要答话,却听小桂子老远就大叫道,“刘侍郎还在高卧吗?”

“哼!”春儿愣了一声,只得悻悻地打住了。

“哎呀,刘侍郎你还在梳洗啊”,小桂子一见到刘慧明就连连行礼,笑道,“大人内院,奴婢可不敢进来。”

“桂公公不是外人,没事,没事!”,刘慧明心道你也就过过眼瘾而已,我是不会和你计较的。

“这是我小妹,刚从四川来的。”刘慧明指了指春儿,又道,“陛下召我进宫不知有什么事?可否提前透露一二,也好让我有个准备?”

小桂子想了想道,“没什么事,今日下早朝之后,大司农举荐了一个叫蒋臣的书生,那书生很善理财,给陛下出了个钱钞法,陛下正召集隆平侯、李天官、冯司马、杨御史一起商议,几人争执不下,陛下想听听大人的意见。”

“哦,是这事啊!”刘慧明道,“我晓得了,公公稍等,我一会儿就好。公公可有吃早餐?”

小桂子忙道,“奴婢早吃过了,不劳烦大人了。”

刘慧明笑道,“我还没说请你吃早餐呢。”

小桂子也笑着回道,“看来是奴婢自作多情了,哈哈哈。”

春儿也咯咯笑着,“这位公公别介意,公子就爱开玩笑。”

小桂子打量着春儿,笑呵呵地道,“哟,这个嫩伢子好可爱。伢子别多心,咱家和刘大人是老熟人了,说说笑笑不打紧。”

来到前院,刘慧明吩咐洪立煌道,“部堂老爷们在吵架肯定很热,你快把我做的风扇拿一个来给陛下送去降降温,给桂公公也送一个。”

虽不知风扇是何物,但小桂子还是一边推辞一边接受了。

刘慧明来到乾清宫,见几人果然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冯元飚嗓门最大,出的汗也最多。而那个叫蒋臣的书生却不卑不亢,对冯元飚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与正面回答,然而也不知道冯元飚的问题怎么有那么多,总是问不完。

崇祯看到刘慧明扛了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进来,不禁问道,“刘爱卿,你那是何物?”

刘慧明笑道,“臣猜测几位老爷一定在吵架,吵架容易激动,激动了身体就会发热出汗,所以臣献上一个风扇,给陛下和几位大人降降温,消消暑。”

几人面面相觑,都把目光锁定在那个奇怪的东西上面了。

崇祯仔细盯着风扇看了一会儿,迟疑地问道,“这个能消暑?”

刘慧明摇了一下把手,风扇呼地一声就转起来了,随即一股凉风袭来,吹得众人衣袂飘飘。

崇祯大喜,赞道,“真是个好物件,几位先生也吹吹风,心平气和地谈。”

自从刘慧明讲了谢逊和成昆的故事,崇祯就时时引以为戒,再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

崇祯让小太监把风扇放近一点儿,劝慰道,“大家好好商量,不要再争吵了!”

蒋臣又把钱钞法讲了一遍,刘慧明仔细听了一会儿,发现古人的智慧实在是太高深了,他才听了一半自己就被绕晕了。

蒋臣的方案总体来说就是给明太祖朱元璋的宝钞法打补丁,因为朱元璋搞出来的宝钞是没有准备金的,因此没过多久,大明的宝钞就开始贬值,到了英宗时期,宝钞就已经破产了。要不是美洲及时发现了白银,朝廷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用白银取代了宝钞,大明在那时就该亡了。

虽然白银成了大明的流通货币,但宝钞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虽然已经死得透透的了,大明历代皇帝都没有放弃治疗,各种改革方案也层出不穷。

这些金融改革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就是打补丁,一个接一个地打补丁,补丁上面再打补丁,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原来的宝钞法是什么样了。

蒋臣的法子虽然很不错,本质还是打补丁,因此,刘慧明听了几句就没兴趣了。

“停——停!”刘慧明赶忙叫停,问道,“将先生确实用心了,但是我要说一句话,你这个法子虽然面面俱到,细致周详,但是连我们几个人都听不懂,老百姓又怎么能弄明白?”

刘慧明这个问题问出了大家恶疑问,是啊,这么麻烦的改革方案,漏洞实在太多了,有没有效果先别说,搞不好还会在大明原本就已经千疮百孔的朝局上再撒上一把盐!

蒋臣哑然,想了一会儿,梳理了中心思想,总结道,“其实总结起来就几点,一是重新印制宝钞;二是一两银子兑换一贯宝钞;三朝廷发饷、发俸、赏赐等不得再用银子,……”

刘慧明再次打断道,“我又有一个问题,一两银子可以换一贯钱,反过来一贯宝钞可以换一两银子吗?”

“这……”蒋臣脸色一变,刚才大司马冯元颷揪着他刨根问底,已经把他的耐性消磨得差不多了,现在又来一个左司马,问的问题比冯大司马还犀利。

他看了一眼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奇特官员,觉得这个刘侍郎比冯元飚还蠢,心里更是气愤无比,厉声道,“当然不行,朝廷就是要禁用银子。”

“呵呵!”

刘慧明冷笑两声,决定不再给他留面子了,直截了当地否决了他的方案,“用一两银子换一张纸,你当百姓是傻子吗?”

“你!”蒋臣正要回答,崇祯首先开口了,“不可出粗鄙之言。”

刘慧明讪讪地笑了笑,随即摸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在手里扬了扬,道,“这个大家都见过吧?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宝钞。”

在场的人莫名其妙,冯元飚首先斥道,“刘侍郎,你到底要说什么?”

刘慧明道,“下官想问问各位老爷,为何银票可以流通而宝钞却沦为废纸呢?大明朝廷说话还没有一家钱庄好使,大家不觉得有问题吗?”

倪元璐结合刘慧明之前的问题,很快就想明白了言道,“倪某明白了,因为银票和银子可以互相兑换。”

刘慧明猛一拍手,赞道,“大司农不愧是管钱粮的主官,果然名不虚传。”

说罢,又扫视了群臣一眼,叹息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你们都不懂呢?莫非是不懂装懂?”

在场各位大佬被抢白得哑口无言,但嘴上还是不肯认输。

吏部尚书李遇知道,“如此简单的道理,我等岂能不知,只是大明朝廷银钱紧张,哪来的银子去换宝钞。”

刘慧明冷笑道,“你们把百姓当傻子,难道百姓就真是傻子了吗?百姓要是不用宝钞,你们总不能都杀了吧?有些事情可以强行去做,但有些事情光靠强权霸王硬上弓是行不通的。”

刘慧明这番话说得很直白,连崇祯都沉不住气了,没好气地问道,“那应该如何行钞法?”

刘慧明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这涉及到金融学了,有些复杂,一句两句也说不清。”

崇祯道,“那不妨慢慢说来。”

刘慧明道,“那我长话短说吧,臣以为要想发行宝钞,最重要的是信誉,让百姓相信大明的宝钞和银子是等价的,如此百姓才会拥护。蒋先生的钞法就是没有信誉的表现,说白了就是抢钱,现在大明内忧外患,这么做不仅筹不到一两银子,还会把百姓推给流贼和鞑子,大明将失去民心,再无回旋空间。”

冯元飚不怀好意地提醒道,“陛下问你如何行钞法,可没没空听你说教?”

刘慧明笑了笑,“成功的案例就在眼前,开一家官办钱庄就行了嘛。”

御史杨鹤忙马上否决道,“朝廷怎能去经商?”

隆平侯张拱薇挺着大肚子附和道,“杨御史说得对,朝廷经商,与民争利,万万不可。”

刘慧明道,“我还说完呢,如果朝廷没有抵押物背书,这钱庄还真开不起来,所以我建议拿国税和官盐做抵押。”

“啊?还要用官盐作抵押?”众人大吃一惊,心里就像吃了个苍蝇难受,冯元飚更是“胡说,胡说!”地骂个不停

崇祯一直默默无语,他虽然不懂里面的关窍,但知道刘慧明的法子肯定有道理,但见他越说越离谱,也忍不住喝道,“万万不可,朝廷不可如此行事。”

刘慧明行了一礼道,“陛下,请恕臣无能,臣没有其他法子了。但臣还是要劝谏陛下,蒋先生此法断不可行。”

崇祯见刘慧明突然如此强硬,和平时那种顺从自己的作风完全不同,便一摆手,道,“你先退下吧,朕与其他几位先生商量一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