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475章 大明将门

明末妖僧 第475章 大明将门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475章 大明将门

车队出了居庸关一路迤逦北行,在怀来县停留了两天,七月初六终于到了宣府。

宣镇镇守太监杜勋、宣府巡抚朱之冯、总兵王承胤带着一帮文官武将出城十里迎接。

刘慧明面面相觑,“老王,情况不对啊,他们怎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迎接十里?”

王承恩见怪不怪地说,“很明显,消息走漏了嘛。”

果然,杜勋等人见到商石敬理也不理,直接对着车队里拱手行礼道,“督公,咱家听说你奉陛下旨意巡边,你干嘛躲在人堆里?快快出来吧,哈哈哈。”

杜勋一边说一边笑,一双眼睛像鹰一样在人群里搜寻,一会儿功夫就锁定了目标。

王承恩呵呵笑着走出人群,拍着杜勋的肩膀,道,“小勋子,你耳朵很灵光啊,咱家还没到你就知道了。”

杜勋嘻嘻笑着说,“咱家镇守边关,若连这点儿消息都打探不出来,还怎么打探鞑子的动向?”

“哦,鞑子有何动向?”王承恩一下子来了兴趣,“莫非鞑子又要入关了?”

“不会,不会!”杜勋摆摆手,“鞑子也要耕作和收获,要入关也是冬季。”

一个老者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随即走上前来拱手行了一礼,道,“下官宣府巡抚朱之冯见过督公。”

宣大总督王继谟常驻阳高,在宣府职位最高的文官就是巡抚朱之冯了。刘慧明打量了他几眼,见他大概只有一米六,身材瘦小,皮肤蜡黄,脸上满是皱纹,眼神坚毅而深邃,给人一个标准的忧国忧民的大明士大夫形象。

刘慧明仔细打量着他,看着眼前这个和王承恩一样为大明殉国的忠臣,可是他却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容忍手下那么多汉奸存活。

王承恩随随便便地还了一礼,道,“你就是朱抚台?咱家幸会幸会。”

宣府总兵王承胤也来见礼,王承恩连理都懒得理他,草草地就打发了。

杜勋再次开口道,“督公,奴婢听说督公一路北来,清理镇所积弊,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一片,只不知督公会不会让咱家的宣府将士也跟着开心一下?”

王承恩从容道,“那是当然,陛下岂能厚此薄彼。只不过在开心之前,咱家还得考校一下你们将士的技艺才行。”

“那是当然,当然”,王承胤抢先答道,“末将三天前就已经督促健儿操演,保证让督公满意。”

王承恩哼了一声,道,“哼,百闻不如一见,走吧。”

朱之冯疑惑道,“钦差大人,现在天时已然不早,不如明日再考校如何?”

“嗯,也好!”王承恩一挥手,带着商石敬走到了前面,杜勋等人连忙跟上。几人一路指指点点,谈笑风生,仿佛置身于太平盛世一样。

刘慧明夹杂在车队里,仔细地观察着前面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宣府的士卒果然比昌平的精悍得多,看来边镇都是精锐果然有些道理。

田维胜在一边小声提醒道,“大人,王承胤的家丁队伍能达到咱们独立团的水平。”

刘慧明点点头,“不错,看来大明还是有锐士的,只不过人数太少了。”

由于商石敬做了表面上的领头人,何欢、商木敬和刘佩琦留守北京,田维胜这几天就一直待在刘慧明身边做护卫。刘慧明发现这些黑道上的人都是天生的保镖,他们不仅身手矫捷,而且第六感特别灵敏,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赵良栋他们到哪儿了,还要多久到李镇?”刘慧明问道,“咱们的独立团呢,什么时候能到?”

“李镇”是刘慧明给张家口取的代号,这几天他们走得特别慢,为的就是等赵良栋他们尽快落位。

田维胜答道,“赵良栋大概还要三天才能到李镇,白参将离我们也是三天的路程。”

“好,那咱们再让他们逍遥几天”,刘慧明沉声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时候差不多该到了。”

当晚,杜勋在守备府设宴招待王承恩一行,刘慧明照例混在随从里赴宴,只是这一次没有坐主桌了。杜勋把他和谭兴悌、田维胜等人安排在了主桌旁,让几个宣府的参将、游击陪着。

刘慧明随意地在八仙桌上一坐,礼节性地扫了其他人一眼,他们也礼节性地笑了笑,就算是见过了。

他正想让他们做个自我介绍,一个大胡子就傻笑着开腔了,“几位兄弟怎么称呼?老哥我叫闫险峰,乃是怀安参将。”

刘慧明笑道,“在下孔新星,乃是督公门人,暂无官职。”

谭兴悌、田维胜都一一做了介绍。

闫险峰又给他们三人介绍了其他几人,都是游击将军衔,只有他一人是参将,难怪这么高调的。

刘慧明举杯道,“在下一白丁,何其幸运得以认识几位豪杰,来,干一杯!”

闫险峰举起酒杯,嘿嘿笑道,“先生投奔了王督公,何愁富贵,以后老哥还指望您提携呢一二。”

刘慧明严肃道,“男子汉大丈夫,功名只应马上取,走门路升高位岂不让同行耻笑?”

闫险峰无奈地道,“兄弟们也是没办法,跟了这么个长腿将军,一打仗就跑,怎么博取功名嘛。”

一个叫石蛟龙的游击也小声附和道,“要是跟着扬威伯就好了,再不济跟着镇朔将军和平贼将军也行,总比在这脓包手下强。”

镇朔将军是姜襄,平贼将军嘛,当然是左良玉了。左良玉就不用说了,只要投到他名下,升迁就不是问题了。但左良玉远在中原,他们有心无门,只好把目光选在离得最近的镇朔将军姜襄身上。因为姜襄除了和左良玉一样挂将军印以外,他还有个身份——将门。

提起大明的将门,一般人都会想到东李西麻,但那都是过去时了。到了这个时候,最显赫的将门除了辽东的祖氏以外,就属陕西的姜氏了。其实在崇祯初年,姜氏并不亮眼,但当时煊赫一时的榆林尤氏、榆林王氏、大同曹氏等顶级将门都死伤惨重,而姜氏因缘际会进入了顶级将门的圈子。

到目前为止,姜氏三兄弟大哥姜让担任榆林总兵,二哥姜瑄担任昌镇总兵,年因为抵抗清军不力被崇祯拿下了,前几天沾了刘慧明的光刚出狱。老三姜襄更是不得了,他目前担任大同总兵,挂镇朔将军印,是三兄弟里混得最好的。

大明的将门是一种传承,最古老的的将门可以追溯到元朝,而一般的也能往上数个五六辈人,他们相互之间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力大得一比。因此,一些在边境一带混饭吃的中下级军官无不以投入他们名下为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