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137章 如在瓮中的北京人

明末妖僧 第137章 如在瓮中的北京人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137章 如在瓮中的北京人

隆冬里的北京城只有两色,白色的雪和黑色的泥。自从一个半月之前鞑子入关,京城戒严以来,北京城的人就像生活在一个坛子里,物价一直居高不下,每天都有冻死饿死的尸体从城里运出去,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在这场灾难中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或者说叫麻木了。

“啊切,哈欠!”内廷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接连打了两个喷嚏,“谁又在背后骂咱家了?”

他自然不会想到是刘慧明在背后议论他,相反,他想到了皇上,这一段时间皇上火气比较大,清军入关虽然算是极为严重的国防事件,但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光顾关内了,虽然比较难堪,好歹可以接受。

最让皇帝难以接受的是皇太极那鞑子皇帝在七月份的议和谈判中就明确表示如果这次议和再不成功,今冬必有所行动。人家都已经把话说到明处了,朝中大臣竟然没有任何反应,还是像以前一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更让皇上生气的是,当边关的信息传到京师时,皇后娘娘正在为内阁首辅周延儒操办五十岁寿宴,为了不影响周阁老的心情,愣是压了三天才报上来。

崇祯当时就火冒三丈,冲到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大发雷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再去过那里一次。

主子的心情不好,奴才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但作为皇帝潜邸时的老人,王承恩虽然暂时无虞,但主忧臣辱,皇帝遭受了这么大挫折,他的心里也很不好过。

他知道大明现在已经岌岌可危了,外有满清时不时入关掠夺,内有流贼肆虐,朝堂里也是争论不休,皇帝的忧愁一日胜过一日,自己做奴才的看着都揪心不已。

就在前几天,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在他的手心中画了一个“有”字。醒来之后就觉得很蹊跷,还把这事拿到朝堂上去讨论,大家都认为是好兆头,预示着要平定贼寇。

还是他点醒了他,“皇上啊,依奴才推算,神人这是告诉陛下,大明江山将要失去一半啊。”

崇祯大恐,让他解释,他才哭着道,“这个‘有’字,上半边是一个‘大’字,少了一捺。下半边是一个‘明’字,少了一日。合而观之,大不成大,明不成明,也就是大明缺陷之意。神人这是在提示陛下要加倍提防贼寇。”

崇祯听了半晌无语,虽没有责罚他,却也连着几天没理他。

一想到此处,王承恩就莫名的伤感,他不担心自己会失宠,却一直在为怎样解决崇祯的麻烦而劳神,这个皇帝不太好侍候,美酒美女他都不喜欢,要想让他开心,除非前线取得重大的胜利,或者有什么祥瑞进献。

“到哪里去找祥瑞呢?”王承恩正琢磨着,小太监就来报告,“公公,去蜀中的小王公公回来了,说有祥瑞进献给陛下。”

说祥瑞就来了祥瑞,王承恩顿时来了精神,“快请吧。”

王之俊满面风霜,佝偻着腰迈着小碎步来到王承恩面前,行礼道,“儿子见过父亲大人。”

王承恩笑着把他扶起来,道,“快起来,快起来,这一趟蜀中之行辛苦了,可还顺利否?”

王之俊感激道,“托父亲洪福,儿子出了京城后,绕道山陕从秦岭入川,一路还算顺利。”

王承恩点点头,本来还想问一下四川的情况,但一听说有祥瑞,就把正事抛到一边了,“听说你有好东西献给陛下,先拿给咱家看看。”

王之俊朝外面招招手,一个力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万人敌进来。

王之俊接过来,双手递给王承恩,道,“这是石砫总兵官秦良玉军中一个赞画叫刘慧明的人发明的,据说此法来自西洋,威力惊人。”

说完,又把具体用法和之前试爆时的场景一一说给王承恩听,“秦良玉还派了十个工匠跟随孩儿一起来京师帮助生产制造。”

王承恩听完,眯着的双眼终于睁圆了,喜道,“甚好,甚好!还是秦良玉公忠体国啊,不愧是陛下赐诗的臣子。”

王之俊见这个东西果然打动了义父,心里欢喜不已,“父亲,可否先让孩儿给您试爆一颗,让您看一下效果,然后再呈给陛下?”

王承恩摆摆手道,“哎!不用了,此物珍贵无比,咱家相信你不会蒙咱家,咱家这就去见陛下,请陛下一起来查验试爆效果。”

王承恩带着王之俊来到乾清宫,这么拔份儿的事,他自然要让自己的儿子跟着沾光,他们宦官这一行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极重传承,王之俊就是他可以培养的接班人。

崇祯皇帝早已下了朝,正在批阅奏章,脸上不时现出怒色。王承恩跪在御案前,看着崇祯脸上的皱纹和半白的头发心里就一阵发酸,皇上才三十二岁啊,都已经衰老成这样了,自己虽然已经四十多了,但精神可比陛下要好。

崇祯看到王承恩进来,一边看着奏章,一边道,“大伴,可有事?”

王承恩上前行礼道,“陛下,老奴先前派去蜀中的人回来了,还带回来一种新式火药,制成的万人敌比现有的厉害百倍都不止,老奴义子王之俊亲自试爆过,威力确实惊人,可作守城利器,老奴斗胆请陛下移驾一观。”

他没有说祥瑞,而是直接说出了新式万人敌,皇上现在心情不好,可容不得他花里胡哨地修饰。

崇祯眼睛一亮,额头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惊喜地道,“哦,真有此事,快呈上来给朕看看。”

王承恩道,“此物危险之极,不需点火,不用引线,只需扔出去落在地上自动就爆炸了,为防止意外,老奴没敢带进宫来。”

“这么厉害?”崇祯迟疑道,“只需要扔出去就爆炸了?那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啊,快带朕去看看,朕要亲自去查验一番。”

说罢,忙让人去准备布撵,他要移驾煤山。

王承恩领着崇祯来到煤山,让士卒在两百步以外警戒,做完了所有的布置才对崇祯道,“陛下,准备妥了。”

崇祯下了肩舆,看见王之俊手里拿着一个普普通通的陶瓷管,疑惑地道,“祥瑞就是此物吗?”

王之俊连忙跪下磕头,道,“回陛下,就是此物。这种火药是一种糊状物,冬季变硬,夏季就融化了。”

崇祯伸手要去接,却被王承恩阻止了,“陛下,此物极危险,陛下金枝玉叶,不可以身犯险。”

崇祯无奈,只得缩回手,对王之俊道,“你先给朕试爆一颗,让朕瞧瞧威力如何。”

王之俊连忙起身,把万人敌交给一个力士,力士跪下行礼后,双手接过万人敌,走到远处一个小房子前,奋力一掷,随着万人敌接触到墙壁,一阵巨响传来,烟尘四起,那所房子已经灰飞烟灭了。

一阵尘雾夹杂着雪粒由远及近而来,早有几个力士上前护在身前,饶是如此,崇祯还是吓得大惊失色,“如此声响,着实厉害!威力惊人啊!”

待烟消云散,再看小房子时,已经只剩一堆瓦砾了,虽然环境极度不协调,崇祯还是心中大喜,“真是太惊人了,此是何人发明?朕定要重赏此人。”

王之俊上前插话道,“此乃石砫总兵秦良玉军中一赞画发明,赞画名叫刘慧明,是跟西洋人学的制作之法。”

刘慧明精心做的局就换来了这么两句话,假如他要是在现场不知道有多失望。

崇祯不住地点头称赞,最后又问道,“这刘慧明现在何处,你们快去宣他来见朕。”

王承恩顿时语塞,对王之俊的鲁莽恼怒不已,心道此人还需要打磨啊,做事太不稳重了。

还好王之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即抢答道,“禀陛下,奴婢离开石砫时,那刘慧明正在石砫军帮闲,准备出征襄阳,助骠骑将军马祥麟守襄阳城。奴婢来时,秦良玉少保特意派了十个工匠跟随奴婢来京,当时说如果陛下想制作此种火药的话,他们正好用得上。”

崇祯大喜,“不错,不错!还是朕的秦少保忠义,时刻想着为朝廷尽心竭力。”

外面太冷了,一行人很快就回到皇宫。

虽然那一堆奏疏仍然让人恼火不已,但崇祯明显还在兴头上,他决定大赏秦良玉一顿,“王伴伴,快拟旨,秦良玉进献祥瑞有功,封太子少傅,赏银一百两,锦十匹,丝十匹。石砫总兵府赞画刘慧明发明新式火药,于国有功,封九品承奉郎。”

王承恩拟完旨,崇祯还是喜不自胜,问道,“秦良玉现在身体怎么样,还能为国征战否?”

王承恩迟疑,道,“听王之俊道,秦良玉虽已七十高龄,然每日尚能食一斗,身体硬朗,还能御马如飞,威风不减当年。”

崇祯欣慰地道,“朕记得十年前见秦良玉时,就觉此人虽是一介女流,然忠义之心尤胜男儿,当时朕一时心血来潮,连作诗四首相赐,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秦良玉也老了,但忠义之心不减当年。你这次派人去,一定要多加抚慰。”

王承恩连忙称是。

崇祯又道,“听说秦良玉子马祥麟在襄阳驻守,现在襄阳情况如何了?”

王承恩道,“流贼现在正围攻汝宁府,据三日前战报,贼围之甚急,现在恐以破城矣。”

崇祯脸上又浮起愁云,自言自语道,“贼破汝宁,则中原无可用之兵也,你说,左良玉能否守住襄阳?”

王承恩道,“这个,老奴不知!”

崇祯嗔道,“你这老货,都这个时候了,还和朕打什哑谜!快说!”

王承恩道,“回陛下,拒老奴观之,左良玉必守不住襄阳,听说这半年来左良玉在襄阳胡作非为,民怨甚大,闯贼若攻襄阳,那些被左良玉祸害的百姓有可能会倒戈,如此襄阳危矣。”

崇祯脸上现出怒气来,“这左良玉就是个军阀,比流贼还不如!若襄阳不保,则湖广危矣,江南也不保了,真如此,左良玉罪大也!”

王承恩唯唯诺诺不敢再说下去了。

一说到时局,刚才的好心情顿时消失无踪,王承恩也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崇祯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四川情况如何?”

王承恩想了想道,“蜀府目前尚无异动,孙督师派兵入川虽于礼不和,但也并无逾制之处。”

崇祯对王承恩的回答并不满意,四川闹得沸沸扬扬的,连蜀王府都牵连进去了,这让他紧绷的弦更紧张了,虽然王承恩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他并不满意,好像真的查出点儿什么来他才高兴一样。

“孙传庭这厮一出牢笼就故态萌发,不仅不听朝廷调令,还想把手伸到蜀中,此人究竟意欲何为?”

崇祯发了一顿牢骚,见王承恩仍然跪着不说话,也拿他没多大办法,他不像王德化,只要自己稍微露出点儿不悦,总要想写法子给自己出出气,比如孙传庭这事,起因不过是因为蜀中爆发民乱,孙传庭就上了一道疏请求派兵入川稳固后方,以来可以稳定蜀中局势,二来也可以征用蜀中的物产,他手下近十万军队,光靠陕西一省养着实在太累了。

孙传庭本来是一番好意但崇祯却想岔了,他以为孙传庭有割据的意思,加上蜀王府也卷入到了民乱之中,他就脑补出了一副封疆大吏与藩王勾结另立中央的大戏来。至于给秦良玉过寿,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

“陛下,孙传庭刚经历败绩,此番又提出以川民养秦兵……”王承恩守住了底线,本想趁胜追击劝崇祯皇帝同意孙传庭的意见,却不料踢到了铁板上。

崇祯怒气冲冲地扫了王承恩一眼,不悦地道,“蜀中民乱未平,又有土贼作乱,孙传庭新败,不宜劳师远征,就在秦地修整吧。”

王承恩不再说话了。

崇祯接着道,“朕记得秦良玉还有个侄子很能打,你可还记得?

王承恩道,“是有此事,叫秦翼明,目前是副将头衔,已经赋闲在乡七年了。”

崇祯点点头,“那就起复到四川剿贼吧。”

王承恩点头应了一声,今天注定了是属于秦良玉的好日子啊,孙传庭这呆头鹅就不知道好好说话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