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673章 辽东告急

明末妖僧 第673章 辽东告急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673章 辽东告急

刘慧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绞死了永庆王朱彝棙,让所有围观的大同百姓震惊了,当天晚上事情就已经传到了城外,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整个晋北,乃至整个山西,乃至全国。

在场的王继谟、卫景瑗早已知道他的想法,根本没有劝谏,大同知府董复倒是想劝,却没有说话的资格,只得跟着做了一次帮凶。

永庆王的尸体被拖到了众人面前,围观的百姓吓得连连后退,随即呼啦一声跪了一大片。

刘慧明站起身看了一眼远处的玉撵,又扫视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大同百姓,厉声道,“大同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常年与恶虎为伴,你们受委屈了!”

说到这,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却没有等到应有的掌声。

刘慧明只得接着说下去,“我离京时,皇上曾专门召见我密谈,他说,‘德华啊,唐太宗说过一句话,叫: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今,山西和陕西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这一次过去一定要好好地赈济他们,我赐你王命旗牌,遇到有人欺负我的子民,你就给我狠狠地杀,不管他是做官的还是经商的,是读书的还是天潢贵胄,胆敢欺负我的子民,你可以先斩后奏。’”

刘慧明在大庭广众之下编故事已经不是头一次了,但大同的百姓却是头一次听他编故事,才听了个开头就已经热泪盈眶了,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

刘慧明指了指永庆王的尸体,厉声道,“你们看,这个永庆王除了胎投得好,哪里有一点儿天家贵胄的样子?他欺男霸女、抢劫客商、勾结土匪、迫害忠良、藐视官府,如今我请出王命旗牌把他正法,你们说该不该?”

郝东等人率先响应道,“该,该杀!”

其他人也跟着大吼道,“该,该杀!”

刘慧明成功地煽动了百姓的情绪,便开始大谈特谈忠义之道,时而讲他和崇祯皇帝的交情,把崇祯塑造成一个勤政爱民、悲天悯人的正面形象。时而又向他们宣讲朝廷的爱民政策,努力改善朝廷的形象,最后又指着永庆王的尸体大加挞伐,把他说得罪大恶极,恶贯满盈。

如此反复几次,老百姓很快就把火力对准了永庆王,纷纷上前控诉起他的罪行来,一些义愤填膺的人恨不得当场鞭他的尸。

刘慧明忙让人阻止了,解释道,“乡亲们,永庆王再坏,也是天家贵胄,他虽然罪有应得,但他毕竟身份高贵,他已经伏了法,我们就不能再对他的遗体搞破坏了!”

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众人才住了手。

刘慧明又道,“永庆王身前侵占了你们的田产,我现在就为你们做主,勒令王府马上退还。被抢走的男女也马上退还,如果不能退还就从永庆王府里抄出银子来补偿你们。现在你们就可以有冤伸冤,有仇报仇了。”

众人一听,纷纷上前哭诉,刘慧明让书记一一记录在案,全部满足百姓的要求。等忙完这一切,天已经黑尽了。

刘慧明举目望去,却见代王的玉撵不知何时消失了。

回到衙门刚坐定,一个夜不收疯狂打马而来,刘慧明接过塘报一看,不禁失声道,“什么?辽东告急?”

他仔细回想了一阵,才想起历史上是有这么一回事,清军在崇祯十六年秋天对辽东有一次小规模军事行动,拔掉了大明关外的几个据点就扬长而去了。

由于这件事在明清的历史上都不是很重要,他早就忘了,因此,上月在北京市崇祯问他今年清军会不会入关,他直接给了否定的答案。

不过该来的始终会来的,刘慧明觉得这个事情来的时机太不好了,马祥麟新败、自己在朝中被围攻,今天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之事,再加上辽东这事,这不是要让他倒台吗?

果然,塘报上写着清军打出的口号就是为宣府被杀的满人报仇,为索尼报仇。

“索尼不是已经还给他们了吗?这个多尔衮果然狡诈无比啊!”刘慧明感叹了一声,“我真是图样图森破啊!”

“阁部何意?”卫景瑗听得一头雾水,随即又道,“请阁部尽快上表调大同边军救援辽东吧!”

刘慧明摇摇头道,“不急,宁远和山海关都是雄城,吴三桂和高第又是虎将,清军没那么容易攻下的。”

卫景瑗道,“宁远乃孤城也,三卫城池矮小,根本抵抗不了多久,我们当速速救援才是。”

刘慧明呵呵一笑,历史上的三卫七八天就陷落了,基本上两天下一座城,根本没有救援的机会,自己这次真是被多尔衮这平头哥给算计了。

刘慧明脑子里浮现出多尔衮那一脸奸笑的样子,就想给他两巴掌。

而卫景瑗偏偏又在一旁聒噪不已,刘慧明正要发怒,突然想起一个主意来,立刻点头道,“嗯,你说得对,不论救不救得了,我们都要努力去做。你去帮我写奏疏吧,咱们联名上疏请求救援辽东。”

卫景瑗大喜,立马换出一副钦佩的表情来,“阁部虚心纳谏、心忧国事,下官这就去写奏疏。”

去吧,去吧,去做你无用功吧。

卫景瑗去写奏疏了,刘慧明也坐下来给北京的女人们写信,他先给陈沅写了一封信,关心了一下她的身体,告诉他自己又给她找了两个姐妹,特别是代王府的侍女绿蕊按摩手法冠绝天下,比伍翠儿强多了。

给陈沅写完了,她又给卧病在床的范怡和晓春各写了一封信,关心一下范怡的身体,顺便调侃春儿几句。

一连写了三封信,刘慧明还有些意犹未尽,又给柳如是写了一封,在写的途中,他竟然又想起了她那光洁如玉的后背和猩红的肚兜,真是挥之不去啊。

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之后,他又给深宫中的坤兴公主写了一封信,主要介绍了从宣府到大同的所见所闻,重点提了大同的美食。虽然他吃着不怎么样,但并不妨碍他把它们夸成人间美味。

这封信写得比较长,光美食就有十几个,写到最后他自己都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第二天一早,卫景瑗就拿着奏疏来找他用印,刘慧明很爽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派了两个精悍之士加上昨晚上写好的家书一起以三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北京。

稳住了卫景瑗,刘慧明就开始分派工作了,他让卫景瑗这几天尽快筹集粮草,到时候他好和姜瓖一起进京勤王。

卫景瑗走后,他又把王继谟叫来分派工作。大同的军事改革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是操练士卒了,已经不需要三个文官同时在场了。

王继谟手下都是辅兵,负责的是修桥铺路的工作,刘慧明便准备让他到下面州县、堡垒去视察一番。

“老王啊,你也看到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我估计蒙古鞑子快要南下了,咱们对边关的防务一点儿都不熟悉,还要请你去跑一趟啊。”

王继谟愣了愣,本想拒绝,却见他态度坚决,只得一拱手,道,“请阁部放心,下官定不辱命!”

刘慧明又吩咐道,“你这次的目的是巡边,不是与鞑子厮杀,若遇到鞑子入寇,杀人的事交给我来做就成。你首要的任务就是保住城池不失,保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万不可出城厮杀,你只要做到了这些,我就算你的头功。”

王继谟听他这么说,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冲刘慧明拱了拱手便回去准备了。

给两个属下安排好了工作,刘慧明才有心思去代王府拜访。

他昨天的行为可是狠狠地打了代王的脸,本以为今天会吃个闭门羹,不料代王听说他来了,便立即接见了他。

两人刚一坐定,刘慧明就自我解嘲道,“臣昨天肆意胡为,可大大得罪了殿下您啊。”

代王脸色微变,又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才道,“德华奉旨行事,本王无话可说。”

刘慧明呵呵一笑,心道我是假传圣旨,只不过你知道而已。

关于永庆王的事,代王并不想多说,但刘慧明却偏要多说,中国的贵族有享乐主意,没有奉献精神,他决定趁这个机会好好给老头上一趟贵族课。

二人从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谈到西洋的骑士精神,刘慧明最后总结道,“一说到永庆王,第一个念头就是天潢贵胄,在我的认识里,贵族不是锦衣玉食,不是血统高贵,像永庆王这样的人没有贵族精神,是不配称为贵族的。”

代王被勾起了谈话的**,问道,“那谁才能称得上贵族?”

刘慧明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给贵族精神下起了定义,“在我的认识里,贵族是一种契约,百姓信任我们才会供养我们,我们吃着百姓的供养,自然有义务去爱护他们,保护他们。太祖皇帝虽然起于草莽,却带领百姓推翻了元庭的残暴统治,恢复了华夏正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贵族。在流寇围城之际,周王殿下毁家纾难,保卫整个开封城的百姓,这样的人也是贵族。唐王殿下在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奋勇争先,保家卫国,虽然失败了,但仍不失为贵族精神。”

刘慧明说得义正言辞,连自己都感动了,代王听得频频点头,良久才叹道,“不说太祖相比,就算和周王、唐王相比,永庆国王享受着百姓的供养,不仅不思回报,反而变本加厉的虐待他们,不当人子,不当人子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