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694章 囚徒困境

明末妖僧 第694章 囚徒困境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694章 囚徒困境

在两人的注目礼下,刘慧明画了一个表格,解释道,“有两个蟊贼张三和李四悄悄潜入一户人家行窃,但还未得手就被主人捉住了,主人把他们扭送到了衙门,请求知县做主。”

看着二人一脸迷惑的眼神,刘慧明接着说道,“两人究竟属于盗窃未遂,还是非法入室,衙门没有证据不好判定。按照当地的律法,若以盗窃罪论处,二人将背叛五年刑徒,若以非法入室论处只能被判两年。若一人拒不招供,另一人招供了,招供者即被视为有功,可无罪释放,而拒不招供者将罪加一等,判十年徒刑。倘若两位是县官,当如何断案?”

姜言,“哼,这种蟊贼最惹人嫌了,倘若让我遇到,我必定重刑伺候,不怕他不招。”

刘慧明差点儿喷出一口老血,看了看卫景瑗,问道,“带黄呢,你可有什么办法?”

卫景瑗正色道,“此二人未见主人允诺,便私自潜入他人居室,一看就不是好人,姜总戎这么处置没错!”

刘慧明真的要吐血了,心道老卫啊,亏你还是两榜进士出身,智商也不比姜瓖这大老粗高多少嘛!

“难道除了刑讯逼供你们就没有其他办法断案了吗?”刘慧明看着他,失望地道,“难怪那么多冤案发生的!”

卫景瑗仍然坚持己见,他没发觉自己竟然和姜瓖已经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法有轻重,不能什么事都搞一通重刑伺候吧!”刘慧明有一种秀才遇到兵的感觉,“既然你们这么喜欢喜讯逼供,那我就再加一个条件,不能刑讯逼供,要凭脑子去断案!”

二人顿时犯了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哪个朝代不刑讯逼供,什么狄公案,包公案、《大宋提刑官》都是后人杜撰的,在古人眼里,你一个清白好人没事进什么衙门,打什么官司?因此,只要是进了衙门的人,不挨一顿打才是不正常的。

刘慧明来到这个时代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已经下过好几次命令,禁止刑讯逼供,貌似没事效果。

“不能刑讯逼供?”姜瓖首先表示了抗议,“这俩蟊贼一看就不是好人,为何不先打他一顿板子?”

刘慧明懒得跟他扯什么最罪犯也有人权,直接废了他们的武功,“反正就是不准刑讯逼供,要用脑子断案。”

两人顿时犯了难,竟然真的想不出办法来了。

刘慧明看了一眼卫景瑗,卫景瑗道,“南宋提刑官宋慈著有《洗冤录》一书,或许可以从里面找到蛛丝马迹……”

“停,打住!”刘慧明一扬手,只知他引经据典的冲动,直接公布了答案,“很简单,分开羁押,单独审理就行了嘛!”

见两人的脸上写满了问号,刘慧明只得继续解释道,“只要分别跟两个蟊贼讲明白非法入室罪、盗窃罪和不认罪的后果就可以了,他们自会招供。”

“不可能!绝无可能!”卫景瑗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下官曾任过河南府推官,又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也曾办过不少案子,从未见过单独关押就主动招供的人犯。”

刘慧明不理他,把目光看向姜瓖,问道,“姜总兵,倘若你是其中一个人,你会怎么选择?”

姜瓖沉默了一会儿,肯定地道,“我也不会招供!”

刘慧明突然厉声道,“好个蟊贼,他都招了,已经出去了,你还不招,罪加一等,就在牢里待十年吧!”

姜瓖吓了一跳,茫然不知所措。

卫景瑗突然大笑起来,朝刘慧明拱手道,“高,实在是高!”

姜瓖还是不明白,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真的很像一只蠢萌的黑熊。

刘慧明在表上写上张三和李四的名字,解释道,“假如你是张三,如果李四招了,你也招了,那么你们一起被判刑五年,如果你不招的话,他就会视为有功,立即出狱,你回被判十年。总结起来,如果李四招了,你最好的选择也是招供。如果李四没招供,你也没招招供,你就会被判两年,若你招了,你就会立马出狱。李四不招供的情况下,你最好的选择也是招供。所以,不论李四招不招,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招供。”

刘慧明很快就把表填满,姜瓖总算搞懂了,指着右下角的位置,道,“这两人互相算计,最后都坐了牢,真是蠢不可见!”

卫景瑗捋着湿漉漉的胡须,慢条斯理道,“人都会趋利避害,竟被大人所乘!”

刘慧明在表格上写上四个大字,道,“这就叫囚徒困境,这个例子说明个人的最优选择并不一定是集体的最优选择!”

姜瓖有些听不懂了,卫景瑗却越听越有兴趣。

刘慧明又举了一个修桥铺路的例子,道,“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赚了钱,其实是吃了亏的。”

姜瓖听不懂,卫景瑗却是一点就通,刘慧明的理论和他自小学的儒家学说大相径庭,类似于法家的思想,但道理却是一样的。

连续举了几个例子,姜瓖总算明白了,问道,“可有法子破解?”

刘慧明要吐道,“这是人性的弱点,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就算知道最终的结果,也是没有办法破解的。”

卫景瑗也道,“是啊,此乃阳谋,无法破解。”

姜瓖看了一眼刘慧明,见他正拿着勺子在锅里不紧不慢地搅动着骨头汤,对他们的谈话浑不在意。他的脸上顿时充满了深深的惧意,心道这个督师真是深不可测啊,以后可得小心应付!

卫景瑗不解地问道,“这和吃大户有什么关系呢?”

刘慧明放下木勺,用毛巾把表格擦掉,又重新画了一个表格,分别写纳税和抗税几个字眼。

“为了方便理解,我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国家,只有甲乙两户人家,每户人家每年的收入都是五两银子,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防止外敌入侵,每年需要二两银子来维持,否则外敌入侵,他们就会家破人亡,一两银子都挣不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按理说应该一户人家出一两,如果甲户不出,乙户就要承担全部二两赋税,若你是其中一户人家,你愿意出钱吗?”

不等刘慧明写出结果姜瓖就抢答道,“自然是不出了,但是……”

三人哈哈一笑。

卫景瑗道,“百姓不纳税,虽然自己多了结余,然而朝廷却府库空虚,最终受损伤的还是百姓自己!”

刘慧明冷冷地道,“百姓一直都在纳粮,巡抚把百姓换成士绅宗室更准确一些!”

卫景瑗垂头不语,他也是士绅中的一员,出身书香门第,几辈子都没交过税。

姜瓖也把头低了下去,他出身将门,按理说是要纳税的,但他们常年称霸一方,谁敢上门收他的税?

刘慧明笑了笑,道,“你们现在知道不交税的危害了吧?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啊!”

姜瓖和卫景瑗同时撇了撇嘴,心下大不以为然。封建社会的税收虽然取之于民,用处可就多了——皇室开销、宗室供养、官员发俸、军队发饷占了大头,剩下的才是赈灾救灾,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方面,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刘慧明起身从书架上拿出一个奏本递给卫景瑗,道,“这是我这一次要筹的款,你看一下吧。”

卫景瑗接过来一看,顿时惊呆了,“阁部要筹三千万两银子?”

看到后面,见到用处脸色才稍微正常了一点儿。

姜瓖也接过来看了一阵,喜道,“若真能筹集到三千万两银子,就算只有一半用到军费上,大同边军的战力也能提升数倍。”

刘慧明嗯了一声,“闯贼大军压境,官军士气不振,必须筹集到这么多银子才能保证山西的安稳。”

卫景瑗担忧地道,“话虽如此,其实不然。”

刘慧明道,“卫巡抚是不是在担忧师出无名?”

“啊,对!”他总觉得缺点儿什么,刘慧明一点拨,他一下就明白了。

“追缴积欠,怎么样?”刘慧明问道,“这些士绅商贾想尽各种办法偷税漏税甚至不交税,咱们就以追缴积欠的名义吃大户吧。”

听刘慧明说了这么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借口,两人都可劲儿摇头反对,“不成,不成!大明优待士绅,士绅免税乃是祖制!大人这个名义行不通!”

刘慧明懒得理他们,直接把一本《大明律》和《大告》摆在了他们面前,愣愣地道,“两位自己看看吧,你们要是能在里面找到士绅免税的规定,我就吃了这本书!”

姜瓖拿起书就要打开,卫景瑗却伸手制止了他,道,“不用看了,没有这个规定!”

刘慧明哈哈一笑,夹起一块羊肉方巾嘴里,大嚼起来。

“倘若你们觉得这个理由不够充分,我还有一个理由!”刘慧明一边招呼他们吃肉,一边说道,“我的人已经查明了,山西边关十个士绅至少有九个在经商,十个经商的人里九个都在走私禁物,倘若你们觉得前面的理由不给力,咱们就用这个。”

卫景瑗刚夹了一块肉,听到这里吓得手一抖,一大块羊肉便掉在了地上,想起宣府一案杀得人头滚滚的场面,忙道,“那就追缴积欠吧。”

姜瓖见卫景瑗这么快就转变了思路,也忙表态,“末将听候大人差遣。”

“好!吃肉,吃肉!”刘慧明又夹起一块羊排扔进嘴里,“事情谈妥了,该吃吃喝喝了。”

卫景瑗请求道,“下官请督师手下留情,给他们留足口粮,尽量不要闹出人命官司来!”

他知道刘慧明的手段,既然事不可为只好争取次要的结果了。

刘慧明放下筷子,朝他举起酒杯,“放心,保证不会。因为筹集粮草的具体事宜是由你这个巡抚来做的,我只要结果!”

“我?”卫景瑗一个头两个大,连吃肉的心思都没了,“下官恐怕……”

刘慧明正言道,“牧守一方,下安黎民百姓,上报君王社稷不是你们巡抚的职责吗?带黄两榜进士出身,莫非连这个道理都已经忘了?”

刘慧明用大义说事,卫景瑗不好再推辞,只好答应下来。

刘慧明见他一副比上刑场还难受的表情,不禁气上心头,“你手里握着上万人马,莫非连这点儿事也办不了?”

卫景瑗心里了然,自己要是不听话的话,刚得到的兵权可能马上就会被收走,自己又会变成光杆司令了。

想到此处,为了以后的仕途,只有拼了,“下官谨遵督师将令!”

“好!这才是大明朝廷官员应有的风度!”刘慧明勉励了几句,“吃肉,吃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