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697章 卫景瑗“叛变了”

明末妖僧 第697章 卫景瑗“叛变了”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697章 卫景瑗“叛变了”

周遇吉对白杆兵的阵法十分感兴趣,在大同逗留了的五天时间里,几乎都在学习他们的阵法。

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作为穿越者,在发掘人才方面,刘慧明有天然的优势,张勇、商石敬、赵良栋、王甫臣都是这一思想的杰作,然而这些人毕竟是后起之秀,和周遇吉、黄得功、姜瓖等人相比,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不可同日而语。

经过三十年的战乱,特别是松锦之战以后,大明的武将人才凋零,除了唐通、刘泽清这样的饭桶将军以外,周遇吉、黄得功、吴三桂三人已经是最后的牌面了。黄得功虽然和他关系良好,但他一直在中都附近镇守,拱卫着大明祖陵。吴三桂虽然也是后起之秀,但他精于算计,权力欲又重,结合他后世的表现,刘慧明早就把他Pass掉了。

唯一值得拉拢的就是周遇吉了,因此他才竭尽所能地巴结他,每天好酒好菜的招待,就差美女给他暖被窝了。不是他舍不得,而是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周遇吉此人并不好色,他的正妻是个蒙古人,据说长得一点儿都不好看,五大三粗的像个男人,刘慧明猜想她的偶像一定是秦良玉。

不仅在生活上,在学习上刘慧明一样为他提供便利条件,见他对白杆兵的阵法、操典、训导官制度都非常感兴趣,他就让训导官专门给他讲解设置这些规矩的来龙去脉,简直可以评上六西格玛了。

他心甘情愿地当舔狗不外乎是想在他面前搏一个好印象,为以后收复他做铺垫。然而,他的热脸却贴到了别人的冷屁股上面了,作为国士的周大将军除了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之外,对刘慧明个人却并无过多的表示。

刘慧明并不介意,他做的放长线钓大鱼的勾当,金之俊以前不也很超然吗,最后还不是一样拜了他的码头。

从周遇吉来的第二天起,被吓怕了的商贾们开始主动往大同城里解粮了,随着一车一车的钱粮送到府库,刘慧明的腰板也渐渐地硬了起来,周遇吉的眼神也开始变了。

刘慧明首先兑现了给他的诺言,第一时间准备了五万石粮食给他。

周遇吉感动得无以复加,肉麻的话说了一箩筐。

刘慧明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回去,道,“周总戎过既然想帮我,不妨就帮我一个小忙吧。”

周遇吉一怔,忙道,“请阁部吩咐,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刘慧明指着正在入库的粮车,道,“这两天虽然进了一批粮草,但远不够大军所用,为了不至于断粮,我已命令大同下面的州县长吏来此开会,到时候会给每一个人都下达一个筹粮任务。”

见周遇吉越听越迷茫,他只得长话短说,道,“其实很简单,就是向州县摊派粮草,这些人老奸巨猾,控不好应对,因此需要你配合我一下,帮我助助威。”

周遇吉忙道,“不知下官要如何帮助阁部助威?”

刘慧明道,“很简单,明天就要开会了,我们手下所有将领都要出席,姜瓖也要出席,到时候大家往前面一站,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的厉害。州县长吏都是文官出身,虽然笔杆子厉害,毕竟手无缚鸡之力,只要咱们把气势拿住,一定可以把征粮指标压下去。”

刘慧明说了一堆,周遇吉终于明白了他心中所想,一拱手,郑重道,“阁部放心,下官定不辱命。”

刘慧明大喜,赞道,“好,太好了,有周总戎助我,咱们粮草勿忧矣。”

正说话间,赵良栋也带着部分人马回来了,刘慧明忙引荐他和周遇吉认识,周遇吉见他身材魁梧,胡须浓厚,说话中气十足,心里欢喜不已,握着他的手,赞道,“擎之小小年纪就已独领一军,未来前程不在我之下啊。”

赵良栋忙谦虚地道,“周总戎乃大明宿将,末将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子,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请总爷多提醒末将一二才是。”

周遇吉忙指着角落里的《白杆兵手册》,道,“擎之说笑了,有这本手册就算是傻子都会打仗了。我这一次来,在校场逗留了五天,为的就是学习白杆兵的阵法,你早已熟知这些,应该是我的老师才对!”

二人谦虚了几个回合,刘慧明终于忍不住了,笑道,“你们别谦虚了,一会儿吃完饭的时候喝酒解决吧。”

二人齐声道,“对,对,不错,不错,那就酒桌上见高低!”

大同巡抚的管辖范围基本上和山西行都司相同,自从成化年间设巡抚衙门之后,行都司基本上就已被架空。

在各州府长吏齐聚大同之后,刘慧明携大胜之威,在会上强制通过了筹集粮草的决议。

各州府长吏见刘慧明手握尚方宝剑,左右四个武将压阵,知道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只得暂时接了军令。

“诸位属僚,本督离京时,陛下曾谆谆教导,让我在抵御李闯的同时,整顿山西吏治,追缴积年欠款!”刘慧明用尚方宝剑敲着书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训话道,“现在,大同府周边的盗匪已经清缴干净了,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出门被劫了。”

说完,他一指站在一边的赵良栋,介绍道,“这位赵将军,乃是京营游击将军,先前一直在乡下剿匪,想必大家已经认识了。”

赵良栋身着轻甲,上前走了一步,拱手道,“末将赵良栋,见过诸位大人。”

众人忙回了一礼,脸上还露出少许忧惧之色。

刘慧明可不管这么多,继续吹嘘道,“以后你们治内要是出现了盗匪或者叛乱,尽管向本官行文,赵将军绝不会推辞一下。”

众人的兴致还是不高,赵将军虽然作战勇猛,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还是不要招惹为妙。

刘慧明没管他们的小九九,又接着说道,“平了盗匪,靖平了地方,下一步就是追缴历年积欠了。”

看着底下一张张比哭还难看的脸,刘慧明做出一副很同情的样子说道,“我看了一下账本,你们没有一个州县足额上缴过税赋,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候了。”

一个知县再也忍不住了,“督公在上,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刘慧明点点头,“现在是在开会,诸公但说无妨。”

那知县好像做出了很大牺牲,才鼓起勇气说出来,“历年欠款是一笔糊涂账,根本无从查起,再加上这几年天灾不断,百姓手无余粮,督公若强要追缴,恐引起民变!”

“百姓手无余粮我岂能不知?”刘慧明笑了笑,道,“从那些苦哈哈的百姓手里压榨钱粮?你当我是杨嗣昌吗?”

“那要从哪些人手里出粮?”那知县问道,“莫非要从士绅手里夺粮?”

“怎么叫夺粮呢?我们是追缴积欠!”刘慧明打断了他的话,道,“本督再说一遍,我们是追缴积欠,不是夺粮,我们是有正当理由的。”

“大明优待士绅,督公莫非要违背祖制吗?”

终于又有一个人加入到了刘慧明的反对阵营里。

刘慧明敲了敲书案,反问道,“大明哪一条祖制规定了士绅不纳粮?”

一句话就让在场的所有人闭了嘴,这帮人虽然饱读诗书,却很少有人看大告的,刘慧明直接搬出朱重八来,让所有人都不敢轻易开口了。

连续点了几个人的名字,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他们虽然不是很懂法律,但绝对知道大明没有这一条法律。

刘慧明心里呵呵一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告》,翻到其中一页,道,“我这几天都在研读《大明律》、《大告》等律法书籍,从中没有找到一条士绅不纳粮的规定,只有一条规定了考取了功名的士绅可以免除部分钱粮,具体是秀才八十亩、举人四百亩、进士两千亩。各位大人都是有功名的,不会不知道这个规矩吧!”

州县长吏们见刘慧明追根溯源到了太祖朝,再也没有公然反对的理由,但内心还是很不以为然,表面上雷厉风行的领导他们见多了,强如孙传庭不也栽在了士绅手里吗?

刘慧明不再管他们,让田维胜把任务清单发下去,“各位,这是你们要交上来的钱粮清单,每人一张,一个月以内要完成,完不成自己提辞呈,我让完得成的官员来接替你们的位置。”

长吏们看着各自手里的任务单,就像拿着一块烧红的烙铁一样,一时不知该怎么应付。

刘慧明又发话了,“你们要是遇到了问题,比如抗税啊,拖延啊什么的,尽管报上来,大明官军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赵良栋、商石敬等人齐声大喝,“是,谨遵大人吩咐!”

州县长官们吓得直哆嗦,刘慧明又指了指卫景瑗,“过几天本督就要南下太原,这个任务就交给卫巡抚了。”

卫景瑗正襟危坐,听到刘慧明点自己的名字,忙起身答道,“下官谨遵督师之命!”

长吏们大惊失色,他们还指望会后找卫景瑗说说情呢,没想到他却首先“叛”变了。

卫景瑗扫了一眼众人,道,“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任何人都有纳税的义务!”

这话是前天刘慧明教他的,他觉得很有道理,就记下来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