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719章 三立书院

明末妖僧 第719章 三立书院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719章 三立书院

张家玉走了,刘慧明的秘书就只有王寅一人了,行政效率陡然下降,就在他想着去哪里招募几个士子的时候,门子来报傅山来访,刘慧明兴奋得袍子都没穿就迎了出去。

一见到傅山,刘慧明就握住他的手,亲切地道歉道,“哎呀,青主啊,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这两天太忙了,竟然把你忘了。”

傅山穿着一件厚厚的狐狸皮大氅,见刘慧明只穿了单衣,忙上前把他推了进去,笑着说道,“阁部乃是金贵之躯,怎能冒此严寒。”

刘慧明哈哈一笑,“周公吐哺,蔡邕倒履,我也学学古人,单衣相迎,哈哈。”

二人一边说笑着一边来到书房,下人奉上香茗,傅山轻轻地抿了一口,笑着说,“方才德公说忘了傅某,督丞日理万机,忘了我这山野小民,也是常理。”

“岂敢,岂敢!”刘慧明笑了笑,道,“我一到太原就想去拜访你,不过事情太多了,忙着忙着就忘了,等我忙完了这一阵我就会想起你的。”

傅山哈哈大笑,“德公还是一如既往地幽默!”

刘慧明也笑了一阵,又问道,“青主何时回的太原?”

傅山道,“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听说德公在大同整军,某料定您一定会来太原的,故在此相候。”

刘慧明哈哈笑道,“你等了三天我都没见你,然后自己就来了?”

傅山也呵呵一笑,“督师嘛,当然要摆架子了!”

“失敬失敬”,刘慧明说,“我刚才开会的时候还说起你呢,想不到你已经在衙门里了。”

傅山也放声大笑,“心有灵犀,哈哈,心有灵犀。”

二人说了一阵时事见闻,傅山见刘慧明一直愁眉不解,说话也有些心不在焉,便小声问道,“德公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不妨说出来,傅某为您参详参详。”

刘慧明干笑了两声,“是有些难事,一件公事,一件私事。”

傅山道,“那先说公事吧。”

刘慧明道,“我的情况你也知道,在辽东出身,辽东陷落以后,就在关内混日子,后来跑到了西洋游学,在大明既没有亲戚族人,也没有师友故旧,偏偏擢升太快,有如画中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现在真的是遇到难题了。”

傅山一脸懵逼,心说你还知道自己的处境啊!

刘慧明笑了笑,道,“我和山西人的关系你也知道,他们恨不得活剐了我,偏偏我又不想死。”

傅山一头雾水,“德翁到底想说什么?”

刘慧明笑了笑,道,“说白了就是幕中无人,青主可否入我幕中帮我一把,我现在连写奏疏的人都没有了。”

傅山哈哈大笑,用端着茶盏的手指着刘慧明,道,“德公啊,德公,想不到你竟然如此窘迫。”

“唉,你别老是笑话我啊!”刘慧明打断了他,“我与汝公结交本是想借他一臂之力,奈何他受不了言官攻击,竟挂冠而去,现在我已经是个孤臣了。”

说起倪元璐辞归一事,傅山也痛心疾首,“至公党刚走上正轨就遭此一难,此次竞选恐要胎死腹中了。”

刘慧明哑然失笑,自己第一次面见崇祯提出的竞选首辅方案,自从刘慧明离开北京以后就没人提及了,估计崇祯自己都已经忘了。

“邱司寇入了阁,关键时候还是会为你说几句话的”,傅山道,“只是此人太过刚直,在内阁恐难长久待下去。”

刘慧明点头称是,邱瑜这老儿一大把年纪了还像个愤青,虽然很有大局观,但是说话做事都还欠点儿火候,时间久了难免会惹得崇祯不快。而且他的儿子邱之陶落榜以后又投身到了海洋运输中去,明眼人都知道他和刘慧明的关系。

又哀伤了一会儿国事,刘慧明再次把话题拉回来,“早就听说你文武全才又不愿做官,在我这儿做事不算当官吧。”

傅山喝了一口茶,像新闻发言人发布重大新闻一样郑重地道,“自从家师入狱,某就已下定决心,终生不仕。”

刘慧明打趣道,“我听说自从嫂夫人去世,你就已下定决心终生不娶,现在又终生不仕,你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傅山跟着笑了一阵,等刘慧明笑完了才正色道,“德翁要立足山西,擢拔一批本地才志之士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因宣府一案,山西人对你多有介怀,双方缺少诚意,必须要有所动作才行。”

刘慧明嗯了一声,拱手道,“还请青主为我指点迷津啊!”

傅山早已成竹在胸,闻言道,“德公在大同就做得很好,拉拢宗室、分化边将、打击士绅,每一式都打到关节处,实在让我傅某佩服。”

刘慧明笑了笑道,“可惜这一招在太原不能用啊,太原不比大同,大同地处边关,士绅的力量并不强大,我要是像在大同那样对付士绅,估计连这个年都过不好。”

傅山笑了笑,补充道,“晋王也不如代王贤明,德公与他恐不好相处。”

刘慧明把昨天代王差人来传令之事说了一遍,“哼,都是一个肩膀扛脑袋,谁怕谁啊?他不尊重我,也别指望我尊重他!”

傅山淡淡一笑,没有接话,军队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刘慧明牢牢地抓住了军权,这一点儿让他极为欣赏。

刘慧明喝了口茶,道,“不说宗室了,先说士绅的事,这些士绅团结一致,不和我玩,我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入进去?”

傅山淡淡地道,“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需要去一个地方,就看德公是否愿意屈尊,只要你愿意俯就,不仅士绅接纳你,连幕中缺人的事都一并解决了。”

刘慧明顿时来了兴趣,问道,“不知是什么地方?”

傅山神秘兮兮地道,“三立书院。”

刘慧明一拍脑门,懊恼道,“哎呀,怎么把这个地方给忘了?”

三立书院原名三贤书院,是为了纪念在山西讲学的王通、司马光、薛瑄而成立的,万历年间全国兴起了一阵书院风,最有名的就是东林书院。三贤书院也在那时候改名三立书院,在巡抚魏允祯的大力支持下,书院很快就打响了名声,成了山西名校,一年最多的时候有50人考中举人。

不过,这股书院风很快就遭到了朝廷的打压,三立书院和东林书院一样也很快陨落,直到三十五年后袁继咸作为学政入晋,重开三立书院,并招收了一批很有名气的学生,比如眼前这位傅青主,就是三立书院的招牌。

袁继咸之后三立书院的名声一度有所衰落,不过在现任巡抚蔡懋德的整顿下,书院重新焕发新生,太原知州魏权中、举人韩霖、桑拱阳都在里面任教,傅山更是名师。

刘慧明总算明白了他的来意,喜道,“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三立书院,我一定要大力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