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当兴 > 第三十三章 就事论事

汉当兴 第三十三章 就事论事

作者:冼青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9:23

第三十三章 就事论事

争辩不休的结果是裁判亲自下场,诸葛亮和刘禅师徒二人也是顺坡借机停下了争论,顺便也是让自己的大脑冷静一下,毕竟刚才的争辩多少已经是有些为了争辩而争辩,失了原来的本意。

骑马难下一时间不管是刘禅还是诸葛亮都没办法停下来,争辩道上头了也是少见,多亏刘备开口的及时,不然的话天知道这场辩论还要持续多久……

刘备一边说一句自是两不偏帮,甭管是儿子刘禅还是军师孔明,实际上他们二人各自的结论都没有问题,刘备也是看的清清楚楚,甚至对二人的建议也都是相当的赞同。

可凡事总要有个解决的办法才对,照目前这个情况来看,谁前谁后好像都不是很合理,那大不了就折中着来吧!

“眼下孔明与阿斗你二人的想法意见如此不统一,而且又是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哪怕是我也一样难以做出取舍,如此到不是将你二人的建议综合一下可好?”

刘备笑着给出了自己的提议,这番话直接是让刘禅跟诸葛亮当场愣住了。

他们俩刚才争辩了半天,为的就是谁先谁后的问题,可现在刘备一言出却是想着把他们俩的计划揉捏在一起进行,这样也就自然而然的不用特意分出来个前后关系了!

还没等两人回过神来呢,一旁插不上话看了半天戏的法正却是飞快的开口道:“主公之言甚妙!既然孔明与少主之法皆可行,那又何必分出个高下先后来呢,大不了便是同时进行,左右北伐与谋算世家这两件事本质上也并不冲突的!”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刘禅跟诸葛亮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法正却是已经想明白了刘备话中的意思。

既然你们二人一个是支持北伐为先,一个是想着先要铲平可能会危害益州利益的安全隐患,那就一起并驾齐驱不就好了吗!

北伐大军出征便自去攻打曹魏即可,刘禅想着清算世家,那就老老实实的坐镇益州便是,完全没有必要非整出个你死我活的结果来,因为这两件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过度重叠的地方。

如此浅显的道理正常来讲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刘禅,其实都应该早就想到才对,毕竟以他二人的聪明才智敏捷头脑,这种问题难道还算是什么难题不成?

可偏偏入局者迷惘,尤其是两人还处在高强度的争辩当中,一面是要飞快的运转大脑构思言路,一面还要观察对方言语中的破绽好进行反击,争辩的越激烈他们二人对外界的关注实际上就越小,如此疏忽之下完全想不到合并而行倒也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这不,在法正话音刚落之际,刘禅跟诸葛亮二人亦是猛然回过神来,均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二人张着嘴互相对视一眼,却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来一些无奈跟好笑。

师徒二人的第一场争辩意见分歧,便是在这样有些奇怪的情况下结束了,但好在最终的结果算是好的,毕竟只要是动脑子想一想,北伐与清算世家这两件事情,一同着手进行自是完全可能的……

反应过来的刘禅跟诸葛亮二人也明白了,敢情他们俩刚才唾沫星子满天飞的争辩了半天,却都是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自觉惭愧还要跟自己学生吵架的诸葛亮尴尬的用羽扇遮面,微微摇了摇头便是重新坐了回去。

至于刘禅倒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脸皮厚就是放得开,反正他这本事是跟自己老爹学来的,旁人难道还能说三道四不成。

再者他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也并无什么错误,至多算是有些失礼而已,毕竟与师长争辩不休多少有些不尊之意,但诸葛亮本人都没在意这件事呢,在座的又没有什么外人,刘禅自然是更加不会在乎,十分自然的归于本座之上。

原本还回荡着争辩声音的大殿,突然之间就是陷入了莫名的沉寂当中,就连刚才一直在说悄悄话的黄忠老爷子跟赵云都不吭声了。

这时候谁发出动静来谁尴尬,除了裁判刘备例外……

眼看着事情貌似是和平解决了,刘备默默地松了一口气,他这个法子想到是想到了,可能不能成功的劝下两人还是没有十足把握的。

毕竟吵着吵着就容易吵出真火来,那时候外人之言下意识的屏蔽掉不入耳中也完全是正常的,不在意什么其他的建议,完完全全就是固执己见,这样的情况刘备可没少见。

当年在求学的时候,自己那位大儒先师跟其他人讨论古今之争的时候,场面可是要比现在激烈的不止百倍多。

那种情况下什么所谓的当朝大儒,什么天下闻名的学者啊名士啊,在各自坚持的学派理念面前,都是战斗力爆表的斗士!

就刘备记忆中,先师卢植就曾经参与了不下三次的斗殴事件,每每都是因为古今的争辩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以至于最后双方谁都说不服对方,那就只能是动用最原始的办法,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了。

虽然这种事看起来是极大有失礼节的事情,名士大儒的身份何等尊崇,焉能如市井之徒一般拳拳相斗。

可事实上名士大儒也是人,想想光是刘备自己就见过三次至多,那更别说他没有见过经历过的场景该有多少。

相比之下,眼前自己的军师跟儿子刘禅的所谓争辩话题,实际上都是小儿科根本算不得什么……

稍待片刻,刘禅跟诸葛亮平复了一番情绪之后,殿中气氛又是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

剑拔弩张的紧张争辩环节已过,僵持不下的问题有了一个相对而言还算合理的解决办法,那这件事就可以翻篇过去了。

同时进行说起来容易,具体如何执行和计划,却还是需要仔细商讨确认的。

但就此事而论显然已经是偏离了今日的议题,议定北伐战略才是今夜讨论的真正主旨,眼下矛盾的地方暂时缓解了,议题却也正应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才是!

眼看着场面渐渐平静,可是却又显得有些冷场,毕竟刘禅跟诸葛亮才争辩完,这个时候冒然开口并不合适。

而法正刚才说起来也算是参与了进去,和事老做一次就够了,这会儿他再开口就多少不是那个意思。

所以乍一看他们三人是眼观鼻鼻观心的谁都不吭声了,刘备一打眼就知道指望不上他们仨,下意识的转过头去看了看赵云跟黄忠这两个武将。

结果倒好,正正巧巧是跟两人的目光对上了,刘备一瞬间便从他们二人的目光当中看到了疑惑的神情,顿时就知道这俩应该也是指望不上的。

事实上刘备也的确是没在赵云跟黄忠身上抱有多大的希望。

争辩不休的结果是裁判亲自下场,诸葛亮和刘禅师徒二人也是顺坡借机停下了争论,顺便也是让自己的大脑冷静一下,毕竟刚才的争辩多少已经是有些为了争辩而争辩,失了原来的本意。

骑马难下一时间不管是刘禅还是诸葛亮都没办法停下来,争辩道上头了也是少见,多亏刘备开口的及时,不然的话天知道这场辩论还要持续多久……

刘备一边说一句自是两不偏帮,甭管是儿子刘禅还是军师孔明,实际上他们二人各自的结论都没有问题,刘备也是看的清清楚楚,甚至对二人的建议也都是相当的赞同。

可凡事总要有个解决的办法才对,照目前这个情况来看,谁前谁后好像都不是很合理,那大不了就折中着来吧!

“眼下孔明与阿斗你二人的想法意见如此不统一,而且又是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哪怕是我也一样难以做出取舍,如此到不是将你二人的建议综合一下可好?”

刘备笑着给出了自己的提议,这番话直接是让刘禅跟诸葛亮当场愣住了。

他们俩刚才争辩了半天,为的就是谁先谁后的问题,可现在刘备一言出却是想着把他们俩的计划揉捏在一起进行,这样也就自然而然的不用特意分出来个前后关系了!

还没等两人回过神来呢,一旁插不上话看了半天戏的法正却是飞快的开口道:“主公之言甚妙!既然孔明与少主之法皆可行,那又何必分出个高下先后来呢,大不了便是同时进行,左右北伐与谋算世家这两件事本质上也并不冲突的!”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刘禅跟诸葛亮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法正却是已经想明白了刘备话中的意思。

既然你们二人一个是支持北伐为先,一个是想着先要铲平可能会危害益州利益的安全隐患,那就一起并驾齐驱不就好了吗!

北伐大军出征便自去攻打曹魏即可,刘禅想着清算世家,那就老老实实的坐镇益州便是,完全没有必要非整出个你死我活的结果来,因为这两件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过度重叠的地方。

如此浅显的道理正常来讲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刘禅,其实都应该早就想到才对,毕竟以他二人的聪明才智敏捷头脑,这种问题难道还算是什么难题不成?

可偏偏入局者迷惘,尤其是两人还处在高强度的争辩当中,一面是要飞快的运转大脑构思言路,一面还要观察对方言语中的破绽好进行反击,争辩的越激烈他们二人对外界的关注实际上就越小,如此疏忽之下完全想不到合并而行倒也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这不,在法正话音刚落之际,刘禅跟诸葛亮二人亦是猛然回过神来,均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二人张着嘴互相对视一眼,却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来一些无奈跟好笑。

师徒二人的第一场争辩意见分歧,便是在这样有些奇怪的情况下结束了,但好在最终的结果算是好的,毕竟只要是动脑子想一想,北伐与清算世家这两件事情,一同着手进行自是完全可能的……

反应过来的刘禅跟诸葛亮二人也明白了,敢情他们俩刚才唾沫星子满天飞的争辩了半天,却都是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自觉惭愧还要跟自己学生吵架的诸葛亮尴尬的用羽扇遮面,微微摇了摇头便是重新坐了回去。

至于刘禅倒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脸皮厚就是放得开,反正他这本事是跟自己老爹学来的,旁人难道还能说三道四不成。

再者他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也并无什么错误,至多算是有些失礼而已,毕竟与师长争辩不休多少有些不尊之意,但诸葛亮本人都没在意这件事呢,在座的又没有什么外人,刘禅自然是更加不会在乎,十分自然的归于本座之上。

原本还回荡着争辩声音的大殿,突然之间就是陷入了莫名的沉寂当中,就连刚才一直在说悄悄话的黄忠老爷子跟赵云都不吭声了。

这时候谁发出动静来谁尴尬,除了裁判刘备例外……

眼看着事情貌似是和平解决了,刘备默默地松了一口气,他这个法子想到是想到了,可能不能成功的劝下两人还是没有十足把握的。

毕竟吵着吵着就容易吵出真火来,那时候外人之言下意识的屏蔽掉不入耳中也完全是正常的,不在意什么其他的建议,完完全全就是固执己见,这样的情况刘备可没少见。

当年在求学的时候,自己那位大儒先师跟其他人讨论古今之争的时候,场面可是要比现在激烈的不止百倍多。

那种情况下什么所谓的当朝大儒,什么天下闻名的学者啊名士啊,在各自坚持的学派理念面前,都是战斗力爆表的斗士!

就刘备记忆中,先师卢植就曾经参与了不下三次的斗殴事件,每每都是因为古今的争辩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以至于最后双方谁都说不服对方,那就只能是动用最原始的办法,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了。

虽然这种事看起来是极大有失礼节的事情,名士大儒的身份何等尊崇,焉能如市井之徒一般拳拳相斗。

可事实上名士大儒也是人,想想光是刘备自己就见过三次至多,那更别说他没有见过经历过的场景该有多少。

相比之下,眼前自己的军师跟儿子刘禅的所谓争辩话题,实际上都是小儿科根本算不得什么……

稍待片刻,刘禅跟诸葛亮平复了一番情绪之后,殿中气氛又是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

剑拔弩张的紧张争辩环节已过,僵持不下的问题有了一个相对而言还算合理的解决办法,那这件事就可以翻篇过去了。

同时进行说起来容易,具体如何执行和计划,却还是需要仔细商讨确认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