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当兴 > 第七章 蜀中成都

汉当兴 第七章 蜀中成都

作者:冼青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9:23

第七章 蜀中成都

孙权不是傻子,他手底下的那些细作哨骑也一样不是瞎子。

曹魏境内到底出了什么变动,具体的消息孙权虽然还未曾探知的到,但是如现在这般不平静的状态,却还是近几年第一次出现。

少有便是特例,而平衡往往都是被这种突然的改变所打破的!

曹孙刘三方势力处在了一个相当对平稳的状态,但在孙权看来这种所谓的平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打破。

维系的两年多乃至将近三年的平衡时间,三家治下基本上都有些习惯了现在的处境。

但是真正的上位者却永远不会觉得战争就这么远去了!

反而越是安稳越是平静,才会越发的让人难以忘记之前的残酷战争场面。

可以说不论是孙权亦或者刘备,都是时时刻刻在警惕准备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战争的出现。

想如今曹魏势力境内的暗流涌动,孙权虽然猜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他却可以肯定平衡即将被打破!

无关于盲目的自信,这只是他对于当下情报的分析和判断,也同样是手下这么文臣武将们一同商定出来的看法……

江东在警惕,在小心的戒备着,原本风平浪静的长江上因此而泛起了阵阵波澜。

许是大浪滔天,也有可能是小水花而已。

但不论是哪一种,在没有真正出现具体的明确结果时,都由不得孙权不小心谨慎的应对准备。

而江东都知道的问题,荆州水军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关羽跟庞统两人早就从襄阳城方向看出来曹军的不对劲了,但是无奈与情报消息的缺少,他们二人也只能是跟江东做出同样的决定而已。

与此同时,关羽也是飞速传信成都,想要询问一番如何处理这样的局面。

然而这份传信虽然明为询问,但是字里行间中却是满满对战争的渴望!

坐镇荆州已五载,关羽实在是等的有些不耐烦了。

眼下正好趁着曹魏境内有变之余,若是能够起大军北伐,说不定能够一举夺下荆州全境乃至威逼许昌都打有可能!

不得不说,关羽的想法也是荆州众多将领们心中的真实写照。

老老实实的坐镇一地,这若是在安定的一统盛世当中,可能这些人心里也不会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但恰恰相反的是,当今世间乃是乱世当道,虽然平稳了一段时间,可是三方诸侯势力的角逐却仍然没有分出个胜负关系来。

曹孙刘三家,不论是哪一方实际上都很清楚,若是不能彻底的消灭掉其他两家,这天下是根本不可能长远的处在和平状态下的。

所谓的平衡只不过是有人故意维持着而已,但若是有哪怕是一方想要打破这种所谓的平衡,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根本就没有多少,轻而易举的事情罢了。

更不用说现在这平衡关系的岌岌可危,还并不是因为某一方的主动使然,纯粹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或者说是天命所致也无不可……

荆州传信蜀中,却不知成都已经早其一步得知了曹魏境内的变动。

江东孙权有细作有探子,成都刘备手下难道就没有什么暗谍奸细了不成?

徐庶徐元直人可是在许昌城中任职呢,虽然距离曹魏的核心还有这一段不短的距离,毕竟人在许昌跟邺城这可是有着不小的区别。

但没有彻底进入核心也无伤大雅,该得到的消息终究是差不了,得不到的情报哪怕是徐庶再怎么浪费力气也一样是白搭。

就如同曹操如今已经逝世的消息,在司马懿飞马往鄢陵搞定曹彰之前,这消息是百分之一百不会从邺城泄露出来。

若是说连这点机密都无法做到严格保密的话? 那曹丕也别说什么争霸天下了,还是先清查一下他曹魏内部到底有多少别人家的细作更好一些,而且还得是那种身处高位很明显是在核心权力圈子内的……

有徐庶传递消息,成都方面得到情报的速度自然是要比其他快了许多。

但不论是哪一方的情报探知,实际上都没有摸清楚具体的情况。

可既然已经是出现了变故,又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候? 具体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可就不是单单封锁消息就能够解决的了!

天底下的聪明人太多了? 曹魏境内该有什么事会出现,不该发生怎样的变故,实际上都是在一个早就被圈定好的范围之内。

只要不是那种特别超出常规的意外? 按照基本顺序来推算的话? 怕也是能够猜出个七七八八来。

不过这种用脑子的事情可不是刘备擅长的方面,若说让他一个人在这里根据眼前这些从许昌徐庶手里传过来的消息做分析的话,那怕是思考到头疼欲裂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内容吧。

专业的事情自然就要找专业的人来处理? 刘备第一时间就放弃了自己来独立完成的想法? 毕竟自己手底下这么多的能人? 若是不用岂不是太过于浪费了?

是以刘备一声令下,成都城中称得上是他核心智囊的几人? 便是各自放下手中的事情? 飞快的汇集到了左将军府上。

诸葛亮,法正,再加上简雍孙乾糜竺三人,这六个便是刘备最为信任的智囊幕僚了。

其余如张松,李严,黄权等。

要么是人不在成都,要么就是距离真正的核心圈子还差了那么一点。

至于说是因为各自出身的不同而导致了刘备偏重某一方派系,冷落哪一方势力的这种,却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当今天下未定大汉江山倾覆在即,刘备最不喜欢的就是自家人窝里斗的热闹而被懵逼了双眼,忘记了外面还有两个汉贼在环伺!

分属不同出身的人,被天然安上了一种标签,这种事情刘备改变不了但却也并无什么特殊的看法。

能者上弱者下,良性的竞争刘备那是举着双手赞成,有能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他复兴大汉的重要基石,而那些靠着祖辈余荫混日子的废柴,是根本不可能在他手底下坐到什么高位的。

刘备明着已给足了那些世家豪族们的面子,没有当即将那些吃闲饭的人清退就已经是很够意思了。

但要说让这些人继续往上爬进而成为他复兴大汉的绊脚石,这就是在挑衅刘备的底线,也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是以各自因公而正常的竞争较量这自是毫无问题,但若是因公废私坏了大事,那也别怪刘备手下无情。

李严,黄权等人现在于刘备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出身益州还是东州的分别,纯粹只是因为徐庶的保密程度相当之高,越少人知道才会让其越发的隐秘安全。

最核心也是最能够得到刘备信任的人,当下在成都的也就只有这六人,全都召集过来也是刘备想着集众人之力来判定当下局势的意思。

毕竟人多好办事,一个人的思维可能被限制,但是六个人总不会都重复在一个方向上吧。

再说了,排除掉这六个人以外,实际上不还有刘备自己跟宝贝儿子刘禅呢么,总体加起来可是八个人呢,这要说还不能得出来个**不离十的结果,却也是太小看这些智囊的头脑了。

更不用说八人当中,可还有刘禅这个隐藏起来的挂逼存在……

相比其他几人,刘禅本身就在左将军府上,而且还是跟自己老师诸葛亮在一起处理着政事。

这两年半的时间过来,发愤图强积极向上的刘禅别的可能没怎么学会,但是在如何处理政事应对一些军事民生的问题上却已经是渐渐得心应手了。

实际上刘禅更像要增进的是对于战事的把控,毕竟他心里很清楚在不久的将来三方之间的战事结果,才是决定胜利者为哪一方的最主要因素!

但当下益州还存在战事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南中那一片了。

可那小打小闹的却是完全不适合刘禅,不仅他自己看不上,老爹刘备也不允许刘禅再带兵去南中了!

刘禅第一次去就是跟魏延搞掉了一个越嶲夷部,杀光了两代夷王,更是差点没让越嶲夷部彻底的绝种。

这是当时看起来是不错,越嶲夷部的溃散是让越嶲郡彻底的安稳了下来,也让益北能够在南中扎下一个更深的钉子。

但是这只是那时的好处,在后来绥靖政策实施之下,各方蛮夷部族都有赞同的,至多也都是处在观望的状态,少有那种特别强势的坚决反对。

而在反对的那些人当中,则又是要属越嶲夷部的残余势力最为顽固不化。

没办法,谁让当初刘禅跟魏延下手那么狠,差点绝了越嶲夷的种。

这种近乎于灭族的仇恨,又怎么可能是靠着邓方说两句话就能够抹平的。

是以在没有任何缓解余地之下,邓方也就只能是让自己的侄子邓艾带兵去跟那些越嶲夷部残存势力好生的谈一谈了。

至于怎么个谈发,具体的流程怎样其实邓方并不感兴趣,反正最终的结果让他满意就足够了,越嶲夷也彻底的从南中消失不见!

断了一支夷部的影响终究不太好,哪怕这些蛮部夷人之间也都是打来打去的,但说起来他们都是同宗同源,这种事情少之则少尽量避免才是上策。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刘备不允许刘禅继续去南中的原因之一!

剩下的部分,还不是雍家的惨烈前例吗……

南中去不得就不去,左右刘禅也看不太上跟那些钻林子的蛮夷们打仗。

独特的地形导致了南中的战场局面并不适用于其他地区。

也许在江东腹地荆州南部四郡中,还能够有点用处,毕竟这些地方的地貌差别并不算太大。

可要说放在西北乃至中原河北等地,那就完完全全是两码事了。

因地制宜的道理刘禅自然明白,也同样清楚战场地势可不能成为一方统帅的限制。

所以南中他早就不感兴趣了,自然而然就只能是跟着老师诸葛亮一起处理政务,替老爹分忧的同时也是多多学习学习。

而且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正面战场上的较量!

后勤补给,稳定民生,经济财政等等各方各面都是需要维持稳定跟平衡的。

打仗就是在烧钱,就是在消耗青壮人丁,这么看起来虽然有些过于直接,但事实就是如此完全没有任何的虚假可言。

处理好益州的内政,便是对前线战事的极大支持。

保证后勤粮草补给的稳定,保证军械器具的维护跟充足,这也同样是对前线的无比巨大帮助。

这些道理刘禅原来都懂,但是等到他真正接触到这些政事的时候,才察觉到自己原来的想法实际上还是有些太简单了些……

内政内政,从来都不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已。

后勤运输,也一样不是说一声就能够将粮食军械便能运送到前线去的。

汉中乃是益州天险之守,而自古便有出入川中难比登天的说法。

是以若是真的跟曹魏开战,荆州方面暂且不论说的话,从汉中武都出征开拔,这后勤补给绝对是重中之重的重!

原本历史上自己老师六出祁山中,几次三番的问题上,多多少少都避不开粮食补给这件事。

要么是栈道难行被毁,要么就是粮道被断前线大军难以维系,总之不管如何,北伐之路粮草后勤才是关键,若是连都搞不定的话,那还谈什么北伐凉州进逼关中了!

但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只动动嘴皮子说说而已的,这几年的发展是让益州有了足够的战争潜力,相比原本历史上的益州情况已经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禅心里有着足够的信心,但一切的一切在没有真正确定之前,都还是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正如他这边才刚刚准备歇一会儿偷偷懒,坐了一上午都没有动弹让刘禅得双腿都有些发麻了。

可他才刚刚起身走到门外,还没缓过来劲呢。

自家老爹那边就来人传话让过去,搞得他好不容易才想要偷次懒也没得逞。

好在被叫过去的人不只是自己,刘禅撇了撇嘴转过头向屋内喊道:“老师,父亲那边派人传信让我等过去呢。”

“好,你我这边过去。”

诸葛亮闻声放下手中竹简,拿起搁在一旁的羽扇便笑着走了出来。

自己学生心里头的这点小九九他这个当老师的怎么可能不清楚。

眼见着刘禅难得又一次想要放松偷会儿懒的想法,却还没有得逞,诸葛亮就难掩嘴角的笑意。

这可不是他做老师的在嘲笑自己学生,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无良的想法。

诸葛亮这笑,就只是纯粹的开心!

没错,就是开心而已!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