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五百七十八章 苏劫亦有后手!真正厉害的‘四

第五百七十八章 苏劫亦有后手!真正厉害的‘四月十五’

武城南。

王贲从东郡来到阙与,然后,万般艰难的走完了那太行山路,要过了这座山才是武城,也就是当初龙阳君和苏劫串通,乘机取了赵国的那座武城。

然而,从武城南下,便是大河。

而此时,王贲率了一万大军来到了大江边上。

即便是冬季,也依旧冻不住这滚滚流淌的河水,这个地方并不宽,但是想度过去,这个时节河水深凹,根本就过不去啊。

这番情形,就像当初,庞煖要偷袭咸阳,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五月左右开始涨水的时节。

寒风吹凉了王贲的心头。

还有这一万于将士的心头!

这难不成让他们游过去不成。

副将对王贲说道:“将军,这,末将等如果是要去监视大梁,大可绕道至卫地,可为何偏偏要过大河。”

王贲冻得也有点不清醒,说道:“上将军,怎么吩咐,就怎么做,上将军让本将走武城,渡河去大梁,我怎敢违抗。”

当初。

王翦和王贲从卫国赶到平阳,在那等非常好行军的时节,都花了一个月。

从而也让李牧在他们之前拿下了赤丽,宜安,平阳等地。

而大梁确实和卫国不远,但是,若是那么走的话,现在王贲都还不知道在哪来呢。

但是从武阳去大梁就简单一点,直接南下,渡河。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水不仅潜,天寒地冻之下,大家也不可能游过去吧。

副将也是没办法,痛苦的说道:“可是,可是,将军,我等如何过河!上将军的意思是让我们隔河监视的意思吧。”

王贲道:“混账,你在这里看得到大梁不成!”

王贲对苏劫的话素来是从不怀疑,苏劫让他走这一路,那必然是有重要的原因。

忽然,他想到了苏劫交给他的锦囊,说是必须要到了武城才能打开。

王贲一个机灵,抖了抖身上的雪花。

雪花簌簌的从衣甲上滑落。

此时,一万将士更是目光都看着王贲,他们也很想知道,将军是准备怎么渡河,若是夏天,水涨船高,轻易便过去了,现在,怕是一下水,人就冻没了。

王贲吹了一口气,他用手擦拭了一下锦囊,随后,从里面取出一个绢帛,这才将其郑重的打开。

不看还好。

一看之下,王贲擦了擦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副将也是一愣,问道:“将军,上将军可是有何指示不成!”

副将虽然看不清王贲的脸,但是,也能因为天寒地冻,看得到王贲吞吐着粗大的白气,可见其现在情绪是何等的起伏。

王贲以为自己看错,接着,又看了一遍。

喃喃问了句:“上将军是不是说四月十五攻打赵国!”

副将点头道:“对啊,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王贲深吸一口气,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你,速速命人去武城,不管用什么办法,给本将带五万军民过来!”

副将问道:“这,末将已何等名义招募!”

王贲道:“修建桥梁,大石沉河也行,能让我军过河便可!”

“这!!”

王贲满脸殷红,道:“速速去办,持我将令,谁敢不从,军令处置,三月之前,趁着水面低洼,一定要渡过去。”

副将看着王贲一脸振色,顿时也不再迟疑,而是立刻叫了几十骑,赶往武城!

从大河到武城的距离非常之近。

王贲目送着副将的离开,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激动,看了看平阳的方向,道:“真不愧是大哥,太够兄弟了!要是被蒙恬知道,怕是要和本将抢吧!!”

王贲都没有想到。

这最后的结果居然会是远远出乎他意料的。

因为魏国和秦国签订了藩国之约。

他便被苏劫发配到了武城,目的监视着魏国的一举一动,原来,这只是一层意思,真正的目的是写在锦囊里的。

现在他才明白,真正封锁魏国的,并不是他王贲,而是那份战书!

按照约定。

秦赵对战的时候,秦国只能用一到五万大军去监视魏国的一举一动。

可是,魏国也知道,就算秦魏都不讲武德,真要打起来的话,魏军有几十万大军,汇聚一城,轻易就可以冲杀出王贲的队伍,而秦国又没有多余的兵马来增援。

整个太行地界的秦军本就不多。

便可被大大的局限住。

现在,秦国主要兵马全部都在东郡,所以,王贲出现在魏国,魏国也半点不担心。

魏国会担心,王贲区区一两万人就能胜过魏国?

换作是谁也不可能。

也不会相信。

至于秦国想奇袭,偷袭,或者利用天时地利,这一点,龙阳君再前往秦国之前,也都考虑清楚了。

不管是四月,还是几月,在此之前,北方大雪弥漫,大梁更是有鸿沟大河可谓天险难越,如何也殃及不到魏国的安危。

何况这是冬月。

秦军在这个时节,就是二十万打魏国,都不可能打的下来。

所以,他们才敢选在这个时候,假意事秦。

……

数日之后。

当王贲的大军出现魏地,并且召集了五万人马,在武阳南边沉石建桥,很快便传到了大梁之中。

魏增听完王殿下的传报,顿时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人问道:“诸位,龙阳君的计策是否让秦国所信?”

群臣相互看去!

只见一个老臣,看向那士卒,问道:“你确定,只有万余人?”

那士卒点头,道:“看得清楚,这等时节,本就难以行军,秦国自然也不可能出动大军,能召集一些军民都已经极为不易,只是,我等并不知,他们为什么偏偏要渡河,而不走卫国。”

另一人道:“这也不难猜测,走卫国,在这等时节下,怕是要两个月之久。”

随即此人继续说道:“大王,如此来看,那秦国必然中了龙阳君的假事之计,否则,也不可能就真的派这万余人来此。”

魏增有些唯唯诺诺,此时龙阳君不在,他也没有什么底气,于是问道:“那,我军如今可都按秦国的意思,汇聚兵马于大梁?”

魏王增的意思。

就是秦国担心,魏国背后使诈。

让魏王将魏国的兵马集中到一起,让秦国能够监督。

也是当初苏劫和龙阳君的约定。

老者笑道:“汇聚兵马,本就是将计就计,用以迷惑秦军为目的,等到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我们便可集中大梁的兵马,西走山阳,入东郡,杀秦军一个措手不及,大王放心,如今大军已尽数驻扎在城内。”

天寒地冻下,魏国也并不担心其余城池会被秦国所攻打。

因为现在大家的兵力都是明面上的。

更准确的说,大梁的正西方是韩国,韩国才被克下,根本就是不能动兵的地方,一旦韩国再起波澜,秦国是根本控制不住局势的。

所以汇聚不汇聚在一起。

对魏国来说,根本就不重要,反而,汇聚更好,到时,轻易的冲破王贲的围困!

魏增叹息了一声道:“我魏国的目的若是被秦军所知,龙阳君便危矣了啊。”

不少臣子也是面面看去,随后又低下了头。

龙阳君死了,有人心中是暗自叫好的。

没想到,魏安釐王看中龙阳也罢,可谓这龙阳君也不知为什么居然从来都是站在魏增这一边,似乎早早的就知道了魏增就是下一代魏王,魏王一上位,立刻又重用了龙阳君。

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一个大臣道:“大王切勿伤感,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此乃龙阳君大义为国,等战事过后,大王可弥厚而赏,表彰其攻,让魏国上下谨记!”

魏增也是垂头不止,道:“寡人不会让龙阳君就这么白白死掉!”

忽然,一声传讯到来:“大王,赵国使臣求见!”

群臣一阵喧哗,立刻宣了来人。

使臣一见魏增立刻稽首道:“外臣,见过魏王!”

魏增道:“赵使不必多礼,不知,此来乃是为何?”

赵国使臣深深吸了一口气,道:“魏王,当下的格局,外臣也就不必多言了,这一次外臣受吾王之名,特来相告,那秦国已对我国下达生死战书,其时日便是四月十五,约战吾国于雁门郡东!还请魏国施以援手,一旦秦国出动,其东郡后方必然空虚,还请魏王出兵攻打此地,此乃关系到我山东各国生死存亡,我等如今也皆如唇齿,其利害,应该不用外臣细说了吧。”

赵国派人来,这一点自然早已被魏国上下所猜测。

这也恰恰符合龙阳君的计策。

无非,龙阳君所做的,就是让秦国相信了魏国的事秦,否则,秦国必然瞻前顾后,不敢全力攻打赵国。

魏增问道:“赵王的意思,寡人已知,但是,寡人有一事想问,不知,燕国那边怎么和赵王商定的呢?”

使臣闻言,顿时稽首说道:“魏王放心,赵乃燕之屏障,便如韩魏一般,赵国有难,燕国怎会不救,如今,大王已派遣使臣于燕国使臣,同去了蓟城,不日将合兵三十万,共抗秦军,而一旦秦军和我赵燕相伐,那后方便只能靠魏国了,一旦此计一成,便成三家合击之势,秦必败矣。”

魏国朝堂上喧哗一片。

各个神色振奋。

魏增道:“四月十五?你的意思是,等到四月十五这一天,秦国会战于雁门郡,便是我魏国大军出动之日?”

赵国使臣道:“此乃那秦侯下的国书,不可能失信于天下,必然就是四月十五!大王这么说,自然是对的。”

一时间。

整个朝堂大笑起来。

魏燕大笑道:“大王,臣还顾忌,若是这大梁被围了,怎么派出斥候去查探军情,如今,既然这秦侯如此狂妄,约战四月十五,还省去了我等一番奔波,以臣看,我大梁大可以逸待劳,等到四月十五之时,便可一举出兵,攻打东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