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五百八十七章 四月十五,本侯不会失约于天下

第五百八十七章 四月十五,本侯不会失约于天下!

城楼上传出一阵欢笑。

王贲在军营外,目光一刻都没离开过城楼上,远远的也能看到城楼上簇拥着许多人影,对着北门的士卒指指点点。

两个时辰后,副将来到王贲跟前,说道:“将军,魏军并没有异动!”

王贲这才松了一口气,面色也不由从紧张化为了轻松,道:“好,让将士们抓紧!”

随即。

王贲回到大营之中,重新将这挖掘壕沟之事,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军令下施,见王贲多方吩咐几经言重,诸位自然也不敢怠慢。

随即,王贲写好了一封信,将其交给了高副将道:“你速速命人,将大梁之事,禀报上将军,天塌下来,也必须送到上将军手中,谁敢阻拦,直接杀无赦!”

就这般。

大梁城楼上,虽然日日都有魏军的将领来观看秦军的动向。

但是,每日都是一样,秦军白日里奋力的挖掘壕沟,到了夜里,便尽数藏在壕沟中躲避风雪!

十日之后,大梁四周丈长的壕沟已然快要连接在一起。

由上看去,就仿佛,偌大的大梁外,额外出现一道屏障,这道屏障到底是防御着大梁还是封锁着大梁,却无人所知!

王贲策马来到大河边上,只见,比之前他们渡河来时已然高出了少许,五万人,没日没夜的坎山断石,将其填在这大河口。

如今,已然超过了原本的水面。

当然,因为时节的原因,比起他们所站立的河岸,还是显得低洼!

武城守将见到王贲,立刻行了军礼,王贲道:“将军辛苦了,在多加一把力,到时建功,算将军一份。”

守将闻言,立刻精神了数分!

王贲随即赶往邯郸,而这一处地方叫做济水,济水往东也就是鸿沟,皆属于大河流域!

此时的济水和鸿沟之间,已然被王贲用五万人快填满了。

虽然,不足以完全阻挡水势,但却可以让大军有惊无险的度过河对岸!

……

又过了十来日。

已然临近三月,对于楚国等南方来说,早已开始化雪,但是对于秦国,燕国,赵国,魏国而言,皆还属于凛冬之时。

苏劫随意的议了议军事,便让诸位将军回到军营。

然而,这一段时间。

诸将眼看攻打赵国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不由心中既迫切,又紧张,要知道,此前王贲蒙恬克下了韩国。

韩国虽不大,但怎么说也是雄踞百余年的诸侯国,如此大功,若是他们再不攻打赵国,整个朝堂上,王贲就要一家独大了。

蒙恬虽然也有灭国之功,但是蒙恬还是校尉。

王贲呢,已经是将军了!

在这么下去,马上就是左庶长了,众人能不着急。

此时,见苏劫又要草草结尾今日的议事,如何甘心,李信是实在忍不住了,道:“上将军,末将,末将有事不明。”

苏劫正要离开。

回头一看,这李信的背后紧巴巴的跟着王翦,杨端和!笑道:“可是攻打赵国之事?”

李信道:“末将斗胆相问,这,这都即将三月,我军整军修葺已然月余之久,赵国上下怕是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正是攻打的上佳之时,可为何上将军似乎……”

苏劫道:“诸位可都是这个意思。”

众将自然是畏惧苏劫威名,不敢答话。

然而,苏劫笑道:“你们不说,本侯就不知不成,坐,都坐!!”

众将拱手,纷纷重新回坐。

苏劫继续道:“诸位,既然知道,赵国上下如今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无一人不因秦国的攻打而拿起了自己的锄头,自家的梨膏,若是不出所料,甚至有人将自己的子嗣送到了北部塞上,宁愿受那塞外的苦寒,也不愿成为我秦国的亡国之民,可是如此。”

众将士纷纷点头。

苏劫接着说道:“我军之胜,在于后方,就平阳东郡等地而言,后方在于何处?”

王翦想了想,道:“我军后方,乃是颍川郡!”

苏劫沉着眼,笑道:“不错,说颍川也不为过,如今颍川新下,臣民事心不稳,算起来,内史将军以十万大军安定民心,大王更是以韩非为颍川郡守来治理,收效应该还不错,但真要有所安稳,非数年不可,自然不能大意。”

“其二,李牧身死,赵国上下必然已然传遍,举国已是大悲凉,但我秦国和赵国功伐百余年,应该深知赵国厉害的不单单是军队,还有民心,李牧一死,其民必哀,若是成兵,则哀兵必胜啊。”

“其三,东郡收复,那些本就是赵国的臣民成为了我秦国的百姓,因为李牧又回到了赵国,现在因为秦国的大胜,又回到了秦国,那他们会不会因为这去去反反,而心怀故地而伺机作乱呢?”

王翦和恒旑这才点了点头。

毕竟,老将都是沉稳的,尤其是王翦,一直都跟着苏劫行军打仗,对主帅的用兵习惯是非常懂得。

可谓是万虑之周全,绝不失一寸。

王翦道:“末将明白了,东郡战乱,殃及百姓,民有灾苦,所以一直以来,上将军都让我等抚民为重,民众归心,则东郡不失。”

恒旑说道:“上将军所虑,确实周全!”

忽然。

恒旑变了语气,说道:“上将军,既然,上将军料定赵国上下哀兵必胜,哀民必胜,那为何要和赵国定下四月十五。”

苏劫道:“若是我等四月十五攻打赵国,燕赵联军可会联手?赵国百姓可会入伍抗秦?”

众人相互一看。

杨端和说道:“自然会举力抗秦。”

苏劫道:“两军交战,其势一而胜,再而衰,如此动荡之下,我等以十五万大军克敌三十万,甚至更多,可有胜算。”

蒙恬道:“胜算甚微!”

众人纷纷低头。

苏劫将一干将领,尽收眼底,神色一冷,看着李信,说道:“本侯说了你多少次了,急功近利,蒙恬都知道胜算甚微,为什么不多想想,应该如何克敌呢。”

苏劫也是有意提点。

李信历史上让秦国一战死了七都尉,二十万大军,几十万民夫,便是因为轻敌好战。

李信顿时额头冒汗。

苏劫语气一变,说道:“以十五万对敌三十万,若胜,其军,必有愤死之心,或,其先击其势,才可战而胜之,诸位可有谁告诉本侯,秦赵之势在哪里。”

众将深吸一口气。

这才反应过来。

苏劫的话无疑是点醒了他们。

蒙恬也不由瞠目,他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携灭国之势,去攻打赵国,必胜。

但是,赵国不可能不做防备啊。

虽然赵国不能抵挡,但是燕赵呢,还有,万一……

蒙恬立刻惊起说道:“上将军,你是说,你是指,魏国!?龙阳君不是?不是!”

秦国十五万,去打燕赵三十万以上的联军。

想要胜利,以少胜多,必须要有愤死之心,如果没有,也想胜利,那就击败联军的势力和势气,没有了势的加持,那么燕赵就不是秦国的对手。

这就是苏劫的意思。

众将全部反应过来,王翦道:“上将军,你时才让我末将说的后方,是指魏国!?魏国,不是交了事秦国书吗。”

众人无不诧异,谁也没想到居然是魏国。

苏劫冷哼一声,道:“本侯问你们,魏国事秦不管真假,我秦国若是四月十五攻打燕赵,魏国会不会审时度势,伺机对秦国背后一击?有还是无啊?”

众将纷纷交头接耳,蒙恬道:“若是不考虑邦交,此乃魏国天赐良机!”

苏劫沉声道:“那后果呢,便是本侯的十五万将士客死他乡,秦国东郡尽失,大王英明尽毁,本侯有何脸面去见关中老秦人,既然如此,本侯为什么要因为一张什么都不是条约,让本侯的将士们处之于险地。”

王翦惊愕道:“上将军,你,你难道是想打魏国!”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燕赵的势便是南方的魏,魏国虽然投秦,但是谁都知道,这是诸侯之间,表面上的自保条约。

魏国投秦投的不情愿,秦国为了对付赵国,接受也是接的无奈,可是,如果秦国战败,魏国便可伺机而出,让秦国陷入必死之局,社稷倾覆都有可能。

然而,此时也没人知道,魏国是连伺机都没准备,而是准备在秦国打赵国的时候直接背刺!

一刀见血。

而此时,他们明白了。

只要灭了魏国,这就等于灭了燕赵的势,燕赵的胆,管你哀兵,还是什么兵!胆魄皆无,必败无疑,别说十五万秦军,就是十万都能吓得燕国撤军。

因为秦国背后再也没有顾忌了。

蒙恬道:“可是上将军,若是想打魏国,灭燕赵之势,绝非短短时日便可成事,可如今四月十五之期已然将近,我等根本就不能灭了魏国。”

要知道。

当年同样是国都的邯郸,还没有魏国这么坚硬。

被秦国的王龁足足围了两年,都没有下城。

而大梁,乃是通衢之都!

而且,现在还是冬雪之时,更难以攻打。

苏劫摆了摆手,说道:“这四月十五本就不是给燕赵看的,而是给魏国看的,至于这国书约定,本侯既然说了,自然不会失约于天下诸侯,至于魏国,在四月十五之前,灭了魏国,不就完了吗!”

王翦,恒旑,李信,蒙恬一个个直接吓傻了。

目光呆滞中,带着几分兴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