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六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蝉!黄雀苏劫!

第六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蝉!黄雀苏劫!

李斯笑着看着二人。

接着说道:“据实而论,荀师法治之说,渗有三分王道,一分儒政,六分法治,一言而概论,便是以法治御王道之意味,李斯对恩师之评判,便是‘法治为本体’,至于当与不当,相邦和公子就作在下一家之言便可。”

李斯谦逊的笑笑,适时打住。

然而李斯的话,在二人听来,馈震在耳,眼前的人,说到根本,正是大王所想要的不二人选,绝对是楚国想要在秦国实施变法必须存在的不二之人。

至于大王也许已经有所考虑李斯。

但是,李斯根基不稳。

商君那时变法,虽然同样是原来秦国,身居客卿,但是背后的根基便是孝公。

孝公为磐石,商君为松柏。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李斯即便在有才,其根基也不可能是大王,然而,今日的朝政,绝不是当年的朝政可相提并论的。

然而,今日朝政大王特意的点出法家和王道之说。

其是不是在指李斯,众人当然也只能猜测。

如果是,那大王的意思肯定就是指,你们谁愿意做李斯的根基。

熊启暗中看了负刍一眼。

见负刍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顿时心中明了。

正如时才,二人在偏房里谈论的事,到底要不要用李斯,然而,如果不用,今日朝堂上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到,李斯必然会被冯去疾,王绾等人拉拢。

现在的李斯已经恶了秦侯,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

但事关变法和廷尉,又不是说和武侯翻脸,大家支持李斯也不能算作过于得罪,毕竟,这也是大王的意思啊。

也就是说,现在你不支持,自然有人支持和拉拢。

熊启道:“客卿既是荀子高足,学理让人钦佩,于法于国于王治,更是符合秦国目下之缺失,既然如此,本相也就不做遮掩,有一事于客卿直言了。”

李斯心中大动,脸上一副谦逊道:“相邦教诲。”

看着李斯的样子,熊启非常的满意。

熊启说道:“客卿远道而来,身怀绝学,必然是想借权贵而出人头地,就秦国来说,楚国之臣更是扎根了两百余年,也算得上和你同出一地,然而,欲稳朝政,又有几人能够像武侯一样,以一人之力,权倾朝野?更多者,皆背后无扎实根基,亦无权贵帮衬,行且艰难,本相深有体会啊。”

李斯不有点点头,道:“相邦所言极是,当年四公子及吕相门下,皆门客三千,又有几人能够一展报复,垂拱庙堂之高,李斯如今能身居客卿,已然是大王厚爱,自然不敢奢求更多。”

熊启笑着点点头,继续说道:“大王此次关于秦国变法,没有申明自己的评判,而是听取了诸君的评判,由此可见,大王是在寻人,一个合适的人。”

熊启接着说道:“在本君看来,不如说,如今的李斯,恰逢秦国的现在之所需,天时地利人和,你可知道本相的意思了吗?”

李斯闻言。

哪有不懂,立刻惶恐说道:“这,相邦所言,李斯未曾想过。”

熊启哈哈一笑,接着说道:“李斯,你聪慧无双,只是出身微薄,然而,恰好这出身,有本相帮你,你便有了扎实的根基,然而,若是你选择自己为政的立足之点,和大王的立足之点重合,自然可以让你大展抱负,然而今日,天时地利的斡旋之下,让你和大王的立足之点刚好重合了,本相说的可对。”

李斯看着熊启,不可相信的说道:“相邦,你是想李斯?”

熊启说的非常直接。

你李斯出身,我来弥补。

而你刚好身具荀子之学,大王现在求的,也是荀子之学,这不是天时地利吗,臣下和大王的政见重合,这不就是臣下的立足之点了吗。

负刍大笑道:“恭喜兄长了!”

熊启接着说道:“本相在秦国多少年,看到多少人才,皆因不知主上所求,而郁郁不得志,今日对你李斯来说,乃是毕生最大的机会!本相直言不讳,想举荐你为秦国廷尉,扺掌秦国律法,刑治,你以为如何?”

廷尉。

以法治国的秦国,是何等的位高权重。

哪怕就是一统之后,也是位列九卿。

后世,更是掌管天下的律法,刑罚的第一手官员,几乎代表着言出法随,宗室不知多少人对这个位置垂涎三尺,奈何历代秦王不断削弱宗室的权利,这等实权官职怎么可能交给他们。

李斯的面容忽然通红。

然后,这一幕,在熊启看来,就是非常满意的。

谁若是知道自己要成为廷尉了,还没半点反应,这就不正常了。

李斯顿时激动的站了起来,稽首道:“李斯,李斯何德何能,能让相邦如此抬爱。”

熊启也站了起来,将李斯扶了起来。

熊启说道:“客卿客气了,本相用人,自然是唯才是举,为君分忧,这是你自己的本事,本相只有举荐之功,来,本相敬我大秦廷尉一樽。”

三人各怀心绪的饮了一樽。

熊启忽然说道:“客卿,当知本相今日之言,本相也有一言相告。”

李斯道:“李斯听后相邦教诲。”

熊启说道:“立足之点于大王立足之点从何,自然能够一展抱负,如果于大王内心之点背离,自然便是命蹇事乖,说更直接一点,选择对了,未必壮志得酬,选择错了,却定然会一败涂地,然则,你若想将大王之心揣摩实在而后再定说辞,谈何容易?大王对变法之事,尚未真的言明自己的定见,只是想听听有识之士的说法,说到底,到底怎么做,大王还是有些顾忌,顾忌谁,自然是我等朝臣。”

李斯点点头道:“相邦考虑周全,此乃李斯远远不及也,日后,恳请相邦多多提醒才是。”

熊启说道:“不过,本相既然举荐你为廷尉,那自然会在背后倾力支持与你,你时刻记住,你背后有本相还有秦国朝野,数百楚臣,你大可放心。”

熊启的话。

李斯安能听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熊启又是举荐,又要一力抵挡王绾他们,不就是为了牢牢抓住这个廷尉的职权彻底成为自己麾下的势力。

这话什么意思。

你选择对了,也未必壮志得酬,选择错了,一定一败涂地。

关键点,还是要看什么人在背后支持你。

李斯再次起身,感激涕零,说道:“今日,李斯得相邦知遇之恩,不计学道轩轾,何等恩重如山,李斯愿为相邦效力于犬马,恳请相邦深恤李斯投效之情。”

看到这里。

熊启和负刍也不由顿时长长舒了一口气。

没办法,这李斯的才华太大了,就算自己不拉拢,那王绾他们也会拉拢,到时候,万一李斯还是成了廷尉,楚国这一番谋划,岂不是为尽全功,设置还不参与其中了。

熊启大笑说道:“李斯,你看你,怎么又拜了,说的什么话,本相于你日后同殿为臣,你又非本相门客,哪有什么为本相效力,都是为了秦国效力,切莫在胡说,传出去,你让大王如何看本相啊。”

李斯激动万分。

七分是真的。

当廷尉了,这还不激动?

此时,他也能洞悉出来,苏劫为他到底是怎么谋划的,暗道,这运筹帷幄,武侯当真是神出鬼没,料事如神,心中是激动又感激。

当然,如此溢于言表,在熊启和负刍看来,就是另一码事了。

负刍连连倒酒说道:“如此大喜之事,岂有不贺的道理,负刍再此恭喜兄长,恭喜君上了。”

三人一番饮酒。

一扫阴霾。

今日朝堂上的气恼,熊启顿时一扫而去。

酒过三旬。

李斯忽然说道:“君上,李斯有一言,恳请君上答应。”

熊启听到李斯叫自己一声君上,非常的满意。

这就是妥妥的自己人,心腹了啊。

熊启说道:“李斯随意而言,本相力所能及,无所不应。”

熊启挑明了自己的态度。

李斯说道:“李斯师从荀师,就荀师坐下众多弟子中,对王道和法治,各有定论,恩师从不偏解到底合法治世,皆让弟子们自学自用,然而,此次大王欲修秦法以宽政,看似法家一派之变,实为法儒两派之治也,让法中有儒,儒里有法,但念此次变法,必然要深研儒学,就儒家之学来说,李斯远不如负刍,李斯一人之力恐有负大王之托及相邦之所盼,李斯恳请相邦,让负刍任监法朗,于李斯一同修法,恳请相邦答应。”

熊启和负刍,万万没想到,李斯会这么提出来。

国府和郡县中,有监法朗和执法朗。

这监法朗,就是修葺,巡视,整饬法制的官员。

其具体怎么来用,应具体情况来定。

李斯这么说,就是想让负刍在国府和他一统整理,修整,增补新的秦法。

然而。

此刻,熊启和负刍两两相望,皆从对方眸光中看出一丝喜色。

要知道,这修法之事,若是能够将负刍带进去,对楚国来说,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如今秦国如此强大。

想要乱秦国,从外当然不可能,那就只能从内的根基入手,秦国的根基是什么,那就是法啊。

即便李斯不这么说,熊启都会想办法去这么做。

不仅如此,还能有一个监视作用在里面。

当然,二人心知肚明,李斯必然是知道的,但是,却依旧要这么做,这么说,这不就是等于给熊启示好吗。

负刍也是睁眼点头。

至少,在秦国呆一年,可以!

这一年之中。

新法落实,按照他儒家的想法去行,之后,他便可以安心回楚国,做另外的打算了。

熊启佯装不满的说道:“李斯,监法朗本相有何资格任命,那都是你的臣下,你如何决定本相都会支持你的。”

负刍也立刻激动的说道:“负刍,多谢兄长提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