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六十六章 铁血儒家大案!争端开始!

第七百六十六章 铁血儒家大案!争端开始!

隐藏在博士人群中的负刍,却忽然对着嬴政说道:“大王,古来制度都是经过长期的考验,能流传下来必然有他的可取之处,所以古语有云,利不十倍便不可行制,未经过历史的检验的政策骤然实施,对秦国必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亦有人追喝道:“韩非此人,自以为极心无二虑,自以为忠于国家,以我等儒家来看,便是祸国之奸佞,此番行法,欲以开郡县之先河,不是想做商君有是为何?此人说得容易,商君面对的主君是谁?我等今日面对的主君又是谁,商君之时,秦国的大势为何?今日的大势又为何?”

整个朝野,除了这七十余博士,侃侃而谈,一时间,朝野上下尽无一人辩解。

然而,满堂朝野贵胄的震惊,思索,担忧各种神色已然一一被嬴政收入眼底。

至少,在嬴政看来,这朝堂上最少有半数的人,是升起了害怕之心!或者说是担忧之心。

苏劫的目光顿时飘到了李斯的身上。

李斯此时,一脸铁青,这些儒家博士,一个个可谓是胆大妄为,可偏偏言辞有理,大王又说此政可以公论,否则,此时怕不得已然叫人将这些人给带下去。

作为秦国廷尉,掌管秦国法令施行。

这些儒家不是打他李斯的脸吗?

嬴政眼见这朝野无人敢于这些人据以力争,顿时冷冷的看向李斯。

李斯脑海里飞转。

随即看了看王绾,冯去疾铁青的脸,又自然看见了熊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顿时心中怒骂道:“好你个熊启,你给我等着!!!”

李斯顿时站了出来,直接打断了七十二名博士的连连劝言,来到了孔酉的身边,怒瞪了孔酉一眼,这才对着嬴政说道:“大王,臣以为,儒家所言的事不仿古而能长久者,未尝所闻的道理,乃是欺君之言。”

一时间。

入门博士纷纷怒视李斯。

廷尉,乃是秦国四柱,位极人臣,以法治国的秦国,廷尉的实际权力更是远大于御史大夫。

李斯虽然愤怒,但也努力克制着暴露的情绪。

嬴政道:“廷尉此言,是何道理啊。”

李斯接着说道:“何为事不效古,就说五帝以来,各朝各代也皆有各自的制度和行事法则,夏,商,周三代更是明确了各朝的治国要领,并非代代相袭一成不变,为何?那是因为,历朝时代变幻莫迁,制度和治国之法必然会随历史而变幻,否则,商君为何不效仿周时?若无商君法?秦国何以强盛至今?”

李斯说道这里,又杀气腾腾的看了一眼身边的孔酉。

李斯接着说道:“如今,我大秦在王上即将开创千古之先河,是为极心无二虑,其目的,便是要开创万世传之无穷,岂是这般儒生可以懂得?刚才,孔酉博士所言的三代之事,诸位细细而思,这夏商周三代算什么?其能指挥的兵力不过万乘,控制的范围不过千里,如何能于秦国相提并论。”

“彩!!!”

王绾,王翦,周青臣,焦茅等人纷纷喝彩。

然而,庞毅那些人依旧是一副苦着的脸,说到底,大多还是害怕被大王收回自己的封地啊。

嬴政暗暗的说道:“儒家诛心啊。”

随后,嬴政看向苏劫,唤了一声,道:“太傅,此事?”

苏劫忽然站了起来,笑道:“诸位所言,皆是为国,虽然言辞如刀,但本公却能感受到诸位的一片报国之心。”

儒家纷纷稽首道:“恳请国公明断。”

苏劫说道:“今日诸位所言,无非二事,其一,我秦国何法治国,是效仿夏商周,设立诸侯为支辅,还是实行郡县为中央,其二,你们要治韩非的罪,但我秦国,崇尚法制,而非人治,无罪而定,乃是自掘秦国之根基,然而,诸位若是执意以为韩非有罪,那本公想知,韩非行为所犯何法?若有违法,据理何在?”

苏劫话音一落。

顿时也让孔门儒生纷纷相视。

负刍走上前来,其身后,又有两名儒生抬上了一个到人大腿高的朱红箱子。

负刍说道:“韩非之罪,此乃铁证!”

朝野上,顿时一片哗然,果然儒家是有备而来啊。

只见负刍接着说道:“废井田,开阡陌,千古大变,此乃秦法土地之根基也,如今,韩国故地已然成为了秦国的颍川郡,其上下土地,自然也要随之秦法而施法制,秦法的根由为了强国,何为强国,于民而言,自然是解民于倒悬,然而,韩非却在颍川以土地国有为名,兼并土地,是以,如今整个颍川,百姓四处传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诸位听来,岂不殊为痛心?所谓富者指谁,已然不言而喻了吧,以臣之见,若不严惩此人,并施诸侯之制,若让这等话语一旦传回关中,恐有大变啊。”

“今岁禀冬之前,我儒家在修订王道宽法之法令之时,恰逢颍川有十位世族联名上书,请求彻查颍川假守韩非侵占田产之事,期间,廷尉署受命,随同监法司秘密查勘,这只大箱,便是颍川郡兼并之黑幕,亦就是国公所需之证据。”

李斯顿时两眼一瞪,这件事,他怎么不知道。

嬴政不由朝着李斯看来。

李斯说道:“此事,尚未到达臣的手中。”

负刍也说道:“下官还未来得及上禀廷尉,只道此事,你乃是关乎国家生死之事,恰逢今日大朝,以作公论。”

李斯深吸一口气。

不由眼光看向苏劫。

当初,让负刍进入廷尉署,本就是苏劫让给他如此行事的。

此时,看到苏劫一脸微笑。

心中虽然气恼,但是也不由多了些许安心。

李斯明里投奔了熊启,廷尉本就属于相邦的下臣,而熊启又暗中以王道宽法的名义,将负刍等三苗及儒家人士丢到了廷尉署之中,行修订法令之事。

这其中,有什么猫腻,自然已然开始现出端倪。

嬴政说道:“既然如此,那你说说,此证和有治罪的道理。”

负刍接着说道:“此箱竹简,皆已在廷尉府登陆在案,”

负刍打开箱子。

念道:“今日陈情于朝会,如数借出,买主全然一家,卖田者,全数是当年韩国贵胄或是富庶之民户!”

嬴政道:“又有何错?”

负刍说道:“自然是在契约中的条例,六十八于契约,皆言某某以拥耕之身为名义田主,不告官,不毁约,若有事端,杀身灭族,单说此六十余条例,已然占地四十万亩之多。”

众人哗然,嬴政心中一个激灵。

好一个韩非。

负刍却继续说道:“如此危言诱逼,何存法制?何以解民倒悬,便如此前,廷尉所言,三代法制也好,当代法制也罢,但终归一点,为民解忧之要害而已,可是,韩非此举,欲开创郡县,所行之事已然倒行逆施,颍川陈氏,卖尽全数田产二百于目,父母家人不堪贫困而死,此人无力成婚立家,辄生为盗之心,触犯秦法,打入大狱,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郡县之害?”

群臣哗然了半天。

无人继续说话,这可谓是铁证啊。

说明郡县对国家是有害处的。

然而,就在半天之后。

负刍再次出言说道:“诸位请看,这是陈氏的卖田契,末端一副血画,画的什么?一剑刺一冠,冠为何物?便是官,在陈氏这等民户看来,官不能整顿黑幕,便当杀之,然而,又经我廷尉署秘密查看,发现这陈氏居然还非一般人!”

“什么?”

“敢为何人?”

负刍说道:“此人,乃是韩国的老世族,大王胸襟宽阔,不杀四国余臣,所以,这些老世族纵然失国,依旧衣食无忧,田产丰富,可今,韩非实行郡县将老世族的后人都逼得不得不成为了匪寇,倘若不加以制止,今日之乱紧紧还是处在颍川,一旦施效于全国,那是不是意味着,举国便会生出无穷尽的匪患?那时候,匪患不就变成六国复辟了吗?”

负刍的话语戛然而止,整个大殿幽静得入森森峡谷。

且不说,许多臣子面色阴郁无言以对,而不知情的秦国老世族也都额头沉沉冷汗,心头突突乱跳。

要说郡县制。

其实,早在商君的时候便提出来了,或者说,本就是法家的制派。

可即便强如商君者,以大力度变法于秦国,但也不敢真正的去试试郡县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