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七十四章于历史不一样的安陵事件! 二合

第七百七十四章于历史不一样的安陵事件!(二合一)

熊启一死,秦国的相邦大位暂时没了人选。

真要论起来,这一次的王道宽法事件,起始于廷尉府。

按道理,李斯是难辞其咎的。

可是,李斯身处斡旋之中,只有嬴政等数人知道,李斯是在苏劫的受命下提前给儒门下了坑。

从明面上来说,李斯功劳是有,但是不能说在明处。

不奖不罚,也算是最好的结果,当然,李斯并没有半点的沮丧,反而,作为臣子,在最为合适的时候,暗中的立下功劳又不求赏赐,在嬴政心里,无疑再次给了李斯一个大大的赞字。

宗室决议!

相邦大位由国公暂领。

随即,苏劫以国公爵位被任命为秦国的右丞相!

朝野上下,也终于将这一次的儒门大案定下了纲调,诏书传遍天下之后,可以想象的到,天下士子必然能再次深刻的认识到当代的秦王对法制的态度。

事情随着数日的传播。

首先,便传到了关中百姓的口中。

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坑儒焚书,居然没有一个百姓说半个不好。

这一点,让秦国朝野大惊不已。

嬴政本做好了,被痛骂的觉悟,但现在一看,这个担心还是多余了。

此事,苏劫命人四处探清民情。

朝堂之上,苏劫上前一步,道:“大王,民间之情,臣已然知晓,特来禀报。”

嬴政点头,说道:“丞相请说。”

百官也都纷纷看来,他们也都极为意外,若说商君的焚书令,几代君王不敢做,唯独大王做了,按道理,应该是被痛骂才是。

苏劫接着说道:“民间所言,据实而论,大王以及我大秦在儒家大案中并没有错,儒家作为一个被我大秦和大王如此器重的学派,意欲统领天下文章和文明,不思为国效力,却做出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事情,此乃不忠,然而,在我等看来,儒家士人确实在阶层中颇有声望,可是,却恰恰在民众中最是没有声望,别的不说,就说,儒家向来所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爱劳动这一则,便被百姓多视为痞子懒汉,再加上那些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类的话,俯视百姓,不将百姓归于一类,岂有民望?”

苏劫说道这里。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

儒家虽然口里说,民为贵,君为轻,但是,真要说其来,儒家的道义在言论上从来没有看中过百姓,这个道义同样也不单单针对百姓,于之有仇者从来不被儒家放过。

比如,孔子和少正卯当年一起开学堂,可是,孔子门下的学生经常都偷偷跑去少正卯的学堂。

这件事惹怒了孔子。

孔子记恨之下,当了官,第一件事就杀了少正卯。

这样的作派,无疑是让人不齿,尤其是百姓不齿。

苏劫说道:“此次,儒家所鼓噪的,恰恰又是民众最苦不堪言的分封制,因为我大秦的法制,奴隶得以成平民,平民得以有田可耕,有衣可穿,有食可吃,若是回到分封制,不等于将百姓的立足之本给重新剥夺了吗?所以,百姓谁也没说儒家好,此番,听到大王颁布天下的诏令,十有**都是喊杀得好,儒家该杀!”

嬴政点了点头。

没有说话。

大堂上,没有任何一个臣子蓦然开口。

然而,李斯和苏劫才知道,嬴政,真的杀了儒生吗,并没有,真正的儒生,都被发配了,而坑杀的四百六十七人,全部都是术士。

可是,在天下人看来,嬴政是坑杀的儒生。

嬴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自然是,千古一帝,帝王仁心。

……

安陵城。

安陵君在城楼上,眺望着西面的秦军大营,李信大军驻扎在那里已然有半个多月,期间,每日都会派人前来说借地之事。

然而,他的主国被秦国灭了,当初,本就抱着必死之心,召集了城中的两万士卒准备前往魏国于魏国舍身负义,可谁也想不到的是,秦国居然直接开始给魏国重建领地,丝毫没有在进犯他们的意图。

安陵君对着身边的项梁说道:“本君是不是对秦国有什么误解?”

若说当初,秦国不打安陵,也可以说是忙于修建土地,无暇顾及他们,可是,这两年过去了,今日秦国可以说已然大军压境,可是,秋毫不犯不说,还和和气气的命人来和自己的这个城主来谈借地,就说现在秦国二十万大军已然就在城外几十里,城中的百姓都本以为杀身灭国之祸即将到来。

可是这大军秋毫不犯?

城中更是传出了秦国乃是仁义之军的流言。

一时让安陵君升起了疑惑。

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便要和秦军死磕,那民心都不在了,怎么号召?

项梁说道:“安陵君此问到是有些明知故问之嫌啊。”

安陵君看去,莫不说话。

项梁说道:“秦国灭魏之后,这中原动荡多生,天下大国小国更是惶惶如丧家之犬,秦国莫非就不担心那些被灭了的老世族蛊惑人心而举兵作乱的借鉴?四国连灭,秦国此举便是在效仿周公平定管蔡之乱,保留些许德政之名的小封国,以为旧王族贵胄之出路,从而化解老世族的亡国仇恨,对复辟作乱乃是釜底抽薪。”

安陵君听完,若有所思。

随即,便率众回到了府邸。

项梁离开之后,安陵君叫来了他的心腹唐且,于是问道:“这件事,先生如何看啊。”

项梁没有直说,但是话里的意思,终究还是那句,到底是借还是不借。

唐且捋了捋胡须,说道:“君上所忧,终归是不愿卷入秦楚之争而已,不管秦国此等做法是否釜底抽薪,对我安陵这样的小国而言,并不重要,倘若置身于中,不管秦楚哪方相赢,对安陵都不是好事,倘若我等不相助于秦,楚胜,则必恶于秦,秦胜安陵百倍千倍,攻楚尚需用力,攻安陵根本是翻手之间,可若是秦胜,可毕竟安陵对于秦国来说,是灭楚的枢纽,在秦看来,不相助于秦,便等于助了楚,到时,无论如何,皆难以置身于世外啊。”

安陵君听完,说道:“知我心者,先生也,本君祖上受封于魏襄王,不曾逾越半步于中原寸土之毫厘,也不愿这五十里封地,卷入天下斡旋之中,项梁乃是本君之故交,此番来的目的,虽然其说,但本君安能不知,可终究,事势无偿,本君岂可因为私义而误臣民的道理?”

唐且欣然点头说道:“君上能够审时度势,没有固执于对秦国的仇恨,此乃值得庆贺之事,天下沧桑多少人都是因为弥蒙了双眼,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臣虽不知其然,但至少,秦国压境,举城百姓并无慌乱,依旧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说到底,他们到底是相信安陵君,将自己托付给了安陵君。”

安陵君接着说道:“楚国,也太看得起本君了,你说的对,双眼若是蒙尘,便会自取杀身之祸,可是,本君的担忧你可知道?”

唐且点了点头,说道:“秦国若是失去了耐心,一旦为了灭除而选择攻打安陵,大王便失去了自己的封地,臣民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君上所图,只有一点,保留自己的土地,置身于事外。”

安陵君说道:“不错,可是,天下息壤,谁可独善其身?本君想置身事外,终究是水中捞月!那若是答应,秦国一旦进了安陵,那安陵,还是本君的吗?”

唐且想了想说道:“若想让秦国答应,未必没有办法。”

“哦?先生说来听听,有何办法?”

唐且接着说道:“秦国入驻安陵,秋毫不犯,此必然属于秦王的嘱托,秦灭楚,非一日可成,安陵作为枢纽,是攻是借,依旧还是秦王说了算,秦军轻易不会动用大军,既然每日秦国都派遣人来劝说,那不如晾着他们不管,等到秦国失去了耐心,必然会对安陵进行最后的一番劝说,那时,君上便提出,让秦王下旨,保留安陵于事外,当可借地,有了秦王诏令,以秦王秉性,必然因为一个小小的安陵而失信于天下。”

安陵君思来想去,说道:“不错,能够拖延秦军一些时日,也算本君对项梁有个交代了,希望他能理解本君吧。”

……

李信很烦躁。

二十万大军居然卡在一个小小的安陵城,而攻楚大军本就以淮北为核心,安陵就是最好的后援大本营,整个背后,都是秦国的土地,可谓是要粮食有粮食,要兵员有兵员,要山川有山川。

此前,他刚刚一抵达安陵。

严格按照国公的吩咐,绝对不可动用武力。

随后,他先是让辛胜前往安陵会商借地之事,遭到了安陵君的拒绝,随后,章邯再次前往安陵赴会,亦被拒绝。

最后,自己亲自去了。

安陵君居然只派人说了一句,安陵不可借,连本人都没会见。

此时,李信幕府聚将,看着一干大将都坐在左右不发一言,想想此前出征之前,自己的信誓旦旦,顿时怒火中烧,这是他第一次以主将的身份,去攻克最大的楚国。

意义不可谓不大。

居然还没抵达楚国,就被安陵给困住了。

顿时一脚踢翻了大帐中的铜人立灯,大骂安陵君祸害秦国大事,怒道:“攻楚乃是欲行天下统一之大业,安陵君冥顽不灵,传本将军令,明日拔军占了安陵。”

李信的话一出,让辛胜,章邯,赵佗等人愣怔住了。

杨端和顿时高声说道:“将军万万不可,若是出兵,宁不记得大王的十六字长策?会失天下之心,岂非因小失大。”

李信一听,顿时冷静了些许。

秦王的十六字长策,乃是,法王并举,镇抚并行,安定中原,以消复辟。

这里所谓的法王并举,便是嬴政希望看到的真正的王道。

而不是鼓噪复辟的王道。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长策,所以,秦王每灭一国,便会保留国君的性命,然而,在这个王道下,真正留下了的两国便是卫国和安陵国。

保留卫国,在于能够最好的彰显秦国的承袭,弘扬华夏传统的国策。

安陵国,则是中原三晋之中唯一一个勉强可以称之为国的封地。

当然,这个国紧紧就是一座城池。

保留安陵则是彰显秦国对并非古老的新世族同样给予尊奉的国策,如果一旦攻打了安陵,就等于秦国自扇耳光,此前的一切信义将会轰然尽失。

同样会被列国的余孽给利用。

这就是失了大。

李信说道:“是本将失言了,不过,此番攻楚何等重要,诸位应该清楚,倘若安陵君如何也不肯让步,我等如何攻楚?此人软硬不吃,油盐不进,我等如何是好?无法攻楚,到时,便是待军之罪。安陵不能成事,安定中原的大方略便将流于无形,前后都是罪,谁有良策?”

李信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其实众人和李信一样,根本就没得办法。

章邯想了半天,随即说道:“将军,若非万不得已,我等仍应对既定方略一力贯行到底,其余诸事不可另生节枝,既如此,借地不成,不如换地。”

李信顿时神色一亮。

说道:“如何换地?”

章邯说道:“派遣特使,星夜赶回咸阳,向大王说明安陵之事,我等的建议,便是想办法将安陵北迁,以地易地,这样,我秦国长策不失,又能得安陵,于天下也不失信义,一举多得,大王目光长远,必然不会拒绝。”

众人一听。

细细一品,李信拍手道:“不错,好办法!!!那我等建议以多大土地换?”

章邯说道:“安陵有五十里,那我们便提议以百里土地换,颇为合适如何。”

……

十余日之后。

驰道的快马进入了咸阳,此时,安陵之事已然成为了朝堂的公论。

嬴政怎么也想不到,安陵真的被卡主了,心中大喜过望,要知道,这安陵之事,本就是做给楚国看的。

战略上去看。

安陵城关乎到这一次楚国的战胜战败。

可背后,秦国已然在巴蜀修建战舰,真正的计划,自然明攻淮北,暗度巫山,可是朝野上下,谁都不知,为了麻痹楚军,和朝堂上的楚人,不得不如此啊。

嬴政和苏劫心有灵犀的看了一眼,两人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喜色。

这安陵君果然不从啊。

太好了。

不过脸色却颇为痛心的说道:“这安陵君,当真不知好歹!”

臣子们也是面露愤慨之色,若不是大秦国策如此,此番是少不了建议要攻占安陵的话的。

嬴政两眼撇了撇群臣,说道:“诸位,李信说要寡人以百里土地,置换安陵,诸位以为如何?”

李斯顿时开口说道:“大王,李将军大军经由南阳至许国旧地,抵达安陵,沿路有侑水鸿沟之间直下陈城,平舆,此乃南下攻楚上佳路径,由安陵出东南,直抵汝阴,东可抵齐国官道,又能为将来攻齐提前订好路径,惟其如此,便可看为南阳为大军之根基,安陵为大军之枢纽,若是得到安陵,山东可定,臣以为,如此极好,以区区百里,可得疆土数千里。”

嬴政抽了一口气。

这李斯当真厉害,大家都还在想楚国,他就已经想到了最后的齐国!!!

然而,嬴政和苏劫心里都是有着小九九的。

正面和楚军在淮北硬抗?这可不是他们最佳的政策,但是,安陵确实是攻齐的不二之地啊!

嬴政看了看苏劫,说道:“丞相以为?”

苏劫眼珠一转,说道:“臣以为,廷尉所言确实恰当,不过,安陵虽五十里,却也是其古宗庙之地,百里之地看是大于安宁,但终归依旧为弹丸之地,百里易地,其未必肯换,以臣所见,既然安陵如此枢纽,当以重利许之。”

嬴政听完。

一愣,没料准太傅到底是什么主意。

若是重利,那安陵君答应了怎么办。

不过接下来,群臣纷纷附和说道:“臣等以为,丞相所言极是!”

果然!!!

嬴政再次问道:“那丞相以为多大土地许之?”

苏劫想了想,说道:“五百里!!!”

噗!!!

庞毅顿时没惊呆了,朝臣也被惊呆了。

嬴政也被惊呆了。

五百里!!!?

五十里换五百里土地,这是为什么?

换作他们,肯定要换的。

五百里多大,谁受得了这样的重利,整个楚国大吧,也就是五千里,五百里等于一成楚国的疆域了,比那卫国都要不知打多少。

卫国就三座城。

换作他们是安陵君,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啊。

嬴政嘴角抽搐,问道:“丞……相,是不是……昨夜于寡人饮……说错了!!”

苏劫顿时皱眉,说道:“臣岂会说错,换作大王,一百里换么?”

“不换!”

“那五百里换否?”

嬴政咬牙道:“不换岂不如蠢猪!可是,太傅,太傅…………你……你不是说!!!”

苏劫顿时不悦说道:“臣说什么了?臣说的是五百里换五十里!!!”

“寡人说的不是这个,是那个!!”

嬴政极近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庞毅等人是咬牙切齿,他们又不敢插嘴,心道这二人说什么这个那个的,心道丞相是没醒酒么。

嬴政顿时说道:“这个!易地之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决之,容寡人再想想!!”

甘泉宫丽。

君臣二人一会面,嬴政便说道:“太傅,寡人再不于你饮酒了。”

苏劫嗤笑:“莫非,大王要带臣去女闾?”

嬴政面色一红,说道:“太傅,五百里啊,寡人若是换,不被人给骂死,百里已是寡人的极限,五百里,安陵君必然会换,到时,李信不就能攻楚了,那我巴蜀的大军,如何偷偷进入巫山和岭南?”

苏劫独自倒了一樽酒,又给嬴政倒了一樽!

嬴政撇过头,不喝。

苏劫笑道:“大王,若是以百里而易地,安陵君必然答应,可若是以五百里易地,安陵君,必然不会答应。”

嬴政一听,顿时转过头来,问道:“哦?这是为何?”

苏劫道:“五百里土地啊,安陵君敢要么?莫非,大王忘记了一个人?”

随着苏劫一讲诉。

嬴政恍然大悟,顿时将案前的酒一饮而尽,道:“痛快,痛快啊!!!五百里,就五百里!!!”

次日!!!

在朝臣以为这君臣二人又喝嗨了,嬴政断然下令,五百里河内五百里沃土换安陵一城。

不理宗室的嚎啕大哭。

嬴政便断然命人拟旨快速送回安陵。

……

然而,当安陵君,唐且收到了秦王的意思之后,一时陷入了极大的忧愁之中。

从心底来说,安陵君是想换的,远离这是非之地,作风上,却是我不换,誓死不换。

可是他们二人又想不到的是,秦国为了某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明面上是,我要换,你不换我打死你,暗地里想的是,不要换,千万不要换。

此时。

安陵君麾下的谋士,顿时大喜不已,“恭喜君上,贺喜君上!”

安陵君的心思,也就唐且清楚,二人自然也是有些突兀不知所措,你说,若是秦王以百里地来换,他们也就换了算了。

可现在,五百里啊。

他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要成为诸侯了啊。

就在此时,闻讯赶来的项梁出现了。

此时,项梁也是两眼极为惊愕,秦王要以五百里地换安陵一城,这利何止十倍,差不多都要百倍了。

如此一来,安陵君的土地将会超过楚国所有的贵族。

不可谓不心动。

他也心动啊。

是他他也换。

可是换了,楚国怎么办。

项梁开门见山说道:“安陵君,你万不可上了秦国的当啊,万万不可易地。”

唐且和安陵君两人相互看了一眼。

唐且这才说道:“秦王素来守信,不知将军何出此言呢?”

项梁咬牙切齿,说道:“君不见那贼人张仪呼?”

“嘶……”

安陵君和唐且二人顿时一个机灵!!暗道好险,差点上了秦国的大当啊。

就连余下的臣子也都顿时响起了那个贼人张仪。

这张仪也算是天下名士。

可当初,他对楚王说,你和齐国断交了,秦王给你六百里土地,楚王欣然接受,立刻和齐国断交了,随后,当人找上张仪的时候。

张仪却喘着明白当糊涂,道了一句:“嗯,六里啊。”

楚使:“嗯?六里?”

张仪啄了啄脑袋:“六里!”

楚怀王:(╯‵)╯︵┻┻

项梁看了看面前的书简,说道:“兄你自己看看,这又没有秦王大印,安能当秦王许诺,那秦王岂是个痴儿?轻易答应五百里土地?以我看,这就是五里地!秦国故技重施,此谋不于当年如出一辙,我楚国多惨,兄应该清楚得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