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七十九章 唐且,我他么谢谢你!

第七百七十九章 唐且,我他么谢谢你!

项燕的话让朝堂上哗然一片。

不战而退?

而且是退出要塞???

顿时有人说道:“大司马如此送地,那秦军势头不是更加汹涌澎湃,一旦秦军进了腹地,我军士气再弱不说,岂不更加难以周旋,一旦秦军四散而开,整个楚国大地,必然血流不止,这如何可行。”

昭氏说道:“大将军此计也太冒险了些,以我看,不如派遣大军抵御在汝阴,只需等上两月,我等后续辎重便可抵达,何须送地?”

景氏说道:“一旦将淮北送给了秦军,那整个寿春岂不是暴露在秦军的眼皮底下,这”

项梁此番听到众人的议论,顿时怒从心起,说道:“莫非诸位,忘记了秦将李信的计划!”

项梁的话无疑是提醒了众人。

李信是打算,截取众人的退路,一处是南,一处是江夏故地。

项燕对着李园说道:“秦军强盛,楚军弱散,若无安陵,断然不能正面交锋,唯一的办法,便是以秦军正面摆脱战场决战,臣有一计,必让那李信入我瓮中,此计甚大,不足以当众言说,若是令尹相信项燕,便让项燕行事,若是令尹觉得项燕的话不足信,那此番抗秦大任,可另寻他人。”

楚国的朝堂,和秦国的朝堂有着本质的区别。

此番,项燕坚持自己的说话,不惜直接逼宫。

说到底,他是从心底上很恼怒这些贵族的。

在楚国的贵族中,项氏是属于后起之秀,声势上确实不如另外三大贵族,但此番军争大事,三大贵族又真的岂敢站出来扛鼎?

此刻被项燕一攻。

顿时不在说话。

李园也是无可奈何,问道:“那大将军此计,有多少把握。”

项燕想了想,说道:“十成!”

项燕本来只想说七八成的,可如今楚国毕竟示弱,不这么说,难以振奋朝堂啊。

一时间。

果然,朝堂顿时热闹了起来。

李园也是大喜不已,说道:“将军并非那大言之辈,楚国社稷,便交由将军之手!!”

当此之时,楚国朝野震恐,楚军将士也同样紧张不安,唯有项燕胸有成竹。

然而。

一道王令下达!

让整个楚国上下,惊恐了。

第一,楚国国都开始提前南走,并告诉百姓在四野相传,表面上看,这么做的目的,必然是因为熊启当初告诉他们,秦国会堵住他们的去路,至于是否有其他的原因,无人知晓。

其二,项燕直接下令,让汝阴,平舆,寝城三地将本已屯好的辎重粮草,民众,全部撤空,只留下两支千人的守军在城中。

其三,下达命令,一旦秦军来攻,让三城的守军必战而降。

对!

必战而后降。

如此部署,可谓是大违用兵之道,谁也不知项燕想做什么,抗秦而降秦,本身便是自相矛盾。

且有不战而降和必战而后降之分?

……

安陵幕府之中。

安陵君,唐且,李信,章邯,杨端和等人聚将在此。

此时,乃是有一件大事,需要商议。

其一,整个安陵的仓储,壁垒,在二十万人的协力之下,已然可以用于军用,这无疑是大喜之事,也就花了不到半个月。

已然让安陵之野,成为了一片军事重地。

秦国,如今以安陵为枢纽,东南可去楚,东北可去齐。

可进可退。

道路平坦。

一时,全军振奋不已。

苦等了数月,终于可以进攻楚国了。

今日这幕府聚将,便是为了商议具体的攻楚之事。

李信主持,率先说道:“淮北平野漠漠,山峦低缓,最有利于骑兵驰骋突击,本将决定,用铁骑分割淮北,歼灭项燕主力,两战攻克寿春。”

两战攻克寿春?

一时,让众人的心思一抽。

首次参加秦军军议的唐且和安陵君,也不由愕然,暗道这秦国打仗,当真是非同一般。

偌大楚国,两战决胜?

然而,李信说的两战,便是,第一战,大败项燕,第二战,攻打寿春,是为两战。

众将纷纷点头,杨端和道:“恳请将军细说,末将等按军令行事。”

这份细策,乃是李信和章邯一同商议出来了。

随即,章邯说道:“此番灭楚,我等大军分为两路,全部由步骑混编,李将军率军十二万,由安陵直下汝阴,随后攻下平舆,另一方,有本将率领八万人马,由安陵沿鸿沟大道南下,一举攻占寝城,这两座城池东西相距百里,正是将淮北分割为二并压迫整个汝阴要塞的最佳地带,之后,两军立刻会师于城父,于项燕决战,歼灭其后,便可城区直入抵达寿春。”

“甚好,甚好!!”

就在此时。

忽然,幕府之外,脚步声骤起。

只见辛胜一脸喜色,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进门便道:“楚军出事了。”

幕府中的一干人,纷纷站了起来。

随后辛胜将楚国汝阴要塞的一干城池出现的异动说了出来,众人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直到辛胜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这才哗然起来。

李信顿时一皱眉,随后慢慢舒展起来,在幕府中大笑。

众人看来。

李信顿时说道:“果真如此,项燕当真是神乎其神!”

众人不解,问道:“李将军以为,这其中有诈。”

李信说道:“非也,非也!”

杨端和说道:“大体,因为楚国力弱,不敢于我军敌对?”

唐且蓦然说道:“终归,谨慎为上,此次燕国仓皇而逃,莫非不想于秦国决战?或者,是项燕不想于秦军决战?”

李信看了唐且一眼说道:“不错,一泻千里倒能寻求决战,岂非滑稽,莫非,众位不知,楚军辎重不足,便导致军心涣散,岂敢于我军敌对。”

章邯说道:“种种迹象,有些可疑。”

李信挥手说道:“章将军狐疑也,确然,举凡大军战场,惑人耳目之迹象多多,否则,兵家何有‘示形’之说?评判诸般消息之唯一凭据,在国力,在大势,而不在就事论事,楚国分治已久,庙堂浮华世族败落,寻求决战岂非痴人说梦?这项燕自然也算是名将,会做这螳臂当车之举?据实评判,项燕所谋只有一途,巨首汝阴之南迟滞我军,以给寿春南逃云梦泽之机。”

众人一听。

顿时说道:“有理!若是能探清寿春是否南逃,便可知其真伪,说到底,将军口里的国力,不正是楚国分治而辎重补给不及时啊。”

李信的话语,一时让人心悦诚服。

诚然,李信有一种坚实的一举,那就是国力,士气,也就是时才所言的大势。

章邯说道:“当此之时,我军完全可以彻底占据汝阴,平舆,寝城!到时,整个汝阴要塞便尽数落入我等手中,便可直下寿春,楚国便当灭亡。”

“机不可失。”

“恳请将军下令。”

唐且,安陵君在一边旁听,这秦国的军政,自然不可能是他们两人做主,他们二人充当的角色就是秦国的后援。

李信看着一干将领跃跃欲出,也正和他意。

刚要下令。

忽然,帐外马蹄声顿起。

众人看去。

这等幕府大帐,谁敢靠近。

人未进帐,帐外的声音已然传来,道:“秦王诏令!!李信接诏!”

众人,不敢耽搁,连连走了出来,只见来人人风尘仆仆。

眼中闪烁着些许疲惫。

使者并未废话,而是说道:“秦王诏令,北方战乱,恐中原出现弥乱,特命李信建造秦国第五处大营,南阳大营,以止中原疏乱之绸缪,大营建造完毕后,再行伐楚,将军接诏。”

众人顿时心头如被泼了一盆冷水。

要知道,这现在,真是伐楚的大好时机啊,机会不用一兵一卒,便能,攻下三城。

见李信呆立当场,半天没说话。

使者再次催促。

李信这才接诏,等众人再次回到幕府之中,一个个直接面色苍白。

唐且也是万般感叹道:“南阳大营,乃中原之中央也,大王为了治理天下之安,又不得不停止伐楚,当真可敬可佩啊。”

安陵君也道:“此番,本君亲眼所见,当知秦王之性情。”

李信深深的皱眉。

心中是万般挣扎,千般挣扎。

众人不清楚的是,李信需要一战,彻底的证明自己,当初,在朝会之时,李信谋划的灭除方略无疑是被秦国上下都认可的,所以,在主力大军南下之前,两路偏师早就到位了。

然而,李信明白一点,那就是方略再好,也得取决于具体的战场谋划。

只有战场谋划,才能体现一个将军是否具有统帅的资格。

方略之谋是洞察之能,战场运筹是实战之能,无论二者关系多么紧密,也无论二者如何在诸多大家身上交融生辉,期间,还是有巨大的差别的。

李信需要证明自己,王贲固然是将才,他李信更是将才。

在秦军的新锐的大将之中,王贲居首,随后,便是他李信,辛胜,杨端和,并称四大主将。

灭代赵,杨端和和辛胜皆相继任了苏劫和王贲的副将,没有缺失,也未见光华,可谓好中见平,然而,在灭燕之中,他李信立下了最为让人称道的长驱千里追击燕军残部,逼得燕王献出了太子丹的首级。

也就是说,这四个人,他李信是最后一个以统帅身份出场的。

也是秦国朝野乃至天下都最为关注的一个。

因为这一次,连堂堂国公苏劫都是放手让他来做。

此战是攻灭楚国,楚国最大,也是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国家,如果他成功了,统帅之功将会千古垂于青史,这样的功勋,何等海量。

此次攻楚。

可谓是跌宕起伏。

都没有消磨他李信的耐心,因为他知道,这是何等机会。

楚国的疆域足以和西周相比。

这一封诏令,固然是为了天下人,可是,他李信却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这?!!”

李信蓦然说道:“本将军决定,攻楚!!!”

李信的话终于让人变色。

大王的诏令都不听了?

章邯等人顿时望去,不敢插燕。

唐且,安陵君心中也是特别的惋惜,这又怎么办呢。

杨端和也是咬牙,不敢的说道:“将军可是想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但是……”

李信站起,看着大帐之外,说道:“不错,本将知道杨将军的意思,但也要看现实而论。”

众人不由纷纷看了过来。

李信问道:“倘若大王知道,楚国淮北出现这样的乱局,可会下达这样的王令?”

众人纷纷一亮。

对啊。

大王不知道楚国的情况啊。

李信接着说道:“战场变幻,一时万千,此时既然我等可以明确的知道,大王一定会于我等一样的心情,可若是我等派出使者前往咸阳,这路途千里万里,岂不是耽误了如此千古难逢之良机!”

一时间。

帐内重新燃烧起了火热。

李信说道:“大王秉性,大家应该都清楚,我等吃饭虽然违背王令,但也是事出有因,灭楚之后,大王岂会怪罪。”

顿时。

杨端和等人纷纷拱手道:“我等愿听将军之令!”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虽然多来被人模棱两可的运用。

但此番,即便安陵君和唐且在场,都知道,这么确实没有问题的。

因为楚国这个机会,真的太难得了。

可以少死多少人。

等南阳大营建好了,那楚国一看秦国走了,岂有不重新安顿国人的道理,那个时候,又是何等局面。

主要是所有人都认为,秦王若是知道这样的局面,岂有不心动。

就在此时。

唐且蓦然站了起来,拱手道:“将军,秦王的王令,虽然迫不得已,但南阳大营,同样重要,我有一法,可双全。”

李信顿时看了过来,激动的道:“先生有话直言。”

唐且看了一眼安陵君,微微欠身,这才对众秦将道:“唐且深受秦王大恩,对秦王心性由衷敬佩,此前,拦着秦国未能如时伐楚,已然是日日耿耿于心,如今,大好的伐楚时机已然到来,若是再行失去,唐且心中愧对大王,是以,这南阳修建大营之事,恳请将军交给我唐且,我唐且愿意号召安陵军民,前往南阳,替将军,替秦国,替秦王,担此重任,以报秦王之恩!”

说完,唐且深深的拜了下去。

安陵君见状,连连拱手道:“此事,亦是本君所想,恳请将军答应安陵的僭越之举。”

此事。

帐中秦将,纷纷肃然起敬!

然而,这其中,最为激动的便是李信。

李信睁大双眼,几步走了上来,激动的扶起了唐且和安陵君,说道:“先生和安陵君说的什么话,秦国于安陵本就一心,我,我怎会见怪,真要说,是本将应该谢谢你们。”

看着李信激动的样子。

唐且和安陵君终于安心下来。

唐且道:“我安陵终于找到了报答秦国的机会啊。”

众将顿时肃然稽首,道:“我等多谢安陵君,唐先生大恩大义!”

李信说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定不负安陵之助,以灭楚祭我二国永世之邦!!”

“善!”

“甚善!”

李信接着说道:“章将军,麻烦你派遣使者,将楚国之事送入咸阳,定要写清楚,安陵君和唐先生对秦国的恩德,灭楚之后,我等必要为他们表功!”

章邯大笑道:“此事,将军便是不说,末将也要去做啊。”

大帐中,一扫阴霾,仿佛拨云见日。

……

十余日后!

嬴政和苏劫看着面前的书信。

两人是目瞪口呆!!!

嬴政的嘶吼划破了咸阳宫:“唐且!!!我他么谢谢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