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军侯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君王之路

大明军侯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君王之路

作者:冼青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9:54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君王之路

这边北平里面徐曦和小海斗智斗勇,一人一雕玩的不亦乐乎。x

外头也不见得有多么平静。

自大朱元璋暗中下令以来,在蒋的多番筹措准备之下,锦衣卫浩浩荡荡的展开了行动,当然这动作自然是十分隐秘的,不过就冲着一布政使司之地便派进去了上万名锦衣卫的探子,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次行动绝对算得上是声势浩大,只是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如果有一张锦衣卫行动的地图就能清晰的看出来,自南京城直隶属地开始,代表这就锦衣卫红色的辐射范围便在一日大过一日。

短短的三天时间就将湖广一省给囊括了进去,连带着江南大部分地区,竟是在这段时间里扩大到了大明疆域的五分之一左右。

当然这里面自然是有着一些便利和顺手的因素,毕竟这些地方都临近京师,算是锦衣卫最容易控制也是自身力量最大的一些地方,自然而然的辐射起来很容易。

至于以后的扩大,那显然会变得慢上一些,但也肯定慢不了多少,因为上面有朱元璋在看着,还有一年时间的期限规定,除非蒋是不想要自己的脑袋了,不然这在半年之内,锦衣卫必然是能辐射到大明疆域全境。

别以为这一年的时间太长了,什么叫锦衣卫的权力大怎么怎么的,要知道在明面上锦衣卫已经是被裁撤的部门,就连镇抚司衙门都被封闭上了。

只有一个小小的办公地点代表着锦衣卫还没有彻底的作废,不然这明面上还真的就一点都找不到了,这也不符合朱元璋本来的意思。

在他的想法里,自己用到锦衣卫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便是让锦衣卫有明转暗,做回从前校检司的任务,而且还要更加的精细和准确,还要加上不少的用处,总的来说便是在暗地里让锦衣卫继续存在下去。

当然这不是说锦衣卫日后只能成为一个生活在阴影下的衙门,见不得光,只是在朱元璋这里没有了用处罢了。

日后大明的皇帝能不用能到锦衣卫,还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愿,到时候再一道旨意重新起复锦衣卫的力量,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再一次由暗转明也并无半点难出,还能在这些年来继续扩大力量,为皇家做事,所以朱老爷子这是下的一步好棋,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隐藏在暗中的手段,一个可以用来对付那些掌握大权心有不轨之人。

不过这事朱元璋也想过,怕是太子朱标继位的时间里锦衣卫难以再被起复了,自己的儿子他还不清楚吗,仁慈宽厚温文尔雅,做一个贤明君主是再合适不过了,但要做到他这个样子,手段很辣的帝王却很难。

所以这锦衣卫不太适合朱标,朱标本人也比较排斥锦衣卫的存在,当初这位太子就多次上书让朱元璋关闭锦衣卫的衙门,还列举了多条锦衣卫存在的弊端,什么对于朝堂臣工的不安,没有办法团结朝臣等等。

不过这些也就是看着一过而已,朱元璋只能说自己的儿子还是有些太过天真了,仁慈宽厚是好事,但必要的杀戮狠心也是要有的。

至于朝臣们的团结,这更是扯淡了,如果一个帝王对付的是一群捏成一团的臣子,那这个帝王的末日也就要到了。

但如果大臣之间有矛盾,有所厌恶,这就很好控制,也是作为帝王最简单的一种君王心术。

当然也有那种雄才伟略的帝君,和朝臣们君臣一心,更是一己之力能镇得住所有人,比方说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

可朱元璋自问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更何况是太子朱标了,深的文人仰慕又自己重视文人的朱标,这以后难保朝堂之上会是一片重文轻武的风气。

那么这对大明而言可不好,宋朝旧事历历在目啊,文人彻底碾压了武人集团,结果就是整个大宋帝国都在面临着威胁。

更是有买城买地的事情,虽然对外战争的胜率不低,但是却是因为如果低于了一定程度,这宋就走到了灭亡的路上。

更可怕的是武人被打压,动乱就会变多,山贼土匪比比皆是,纵览前朝今朝,作乱最多匪患最严重的莫过于宋朝一代了,这难道不是文重而武轻的弊端吗。

当然这也不代表朱元璋就是将武人放在文人的前面,毕竟治理国家这等事情还是需要文人来处理,所谓上马武执笔文,两两相辅相成才能让国家稳定百姓安康。

一方都不能彻底的压到另一方,不然就是走在宋朝的老路上。

朱元璋可不想到多少年之后,自己的儿孙后代皇帝,被堂堂宰相背着跳海自尽,朝廷大军百姓官吏也都跟着一起跳海。

这看起来是十分悲壮也十分有气节的行为,但是真的细想下来,数十万人啊,哪怕其中有老人,有妇孺残弱,但更多的不应是男丁汉子吗。

别说什么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所谓孔夫子讲究君子六艺,文人再弱他也是个汉子,结果这些人不是死在和敌人拼杀的战场上,也不是死在敌人的刀枪杀戮之下,反而是一个个向下饺子一般投向了身后的汪洋大海中。

看来是为国殉节悲壮不已,但是朱元璋却很是不屑这样的行为,文人又如何,面临着国破之时,当提刀杀敌于阵前,哪怕身死,亦要为国献出最后的生命。

所以说朝堂风气上不能全都以文事为主,不然难免要落得宋朝的后路,不过这短时间里也是不能改变朱标的想法。

所以朱元璋都想好了,自己这后面的几年,就好好的教一教自己儿子帝王心术,告诉他文人可以用,毕竟治世需文道。

但武人亦不能舍弃,保卫国家,边境防护等等,这些可都要依赖武人出力,如果国内风气文压武,那倒是面临敌国压境的时候,要让这些文人书生到城墙上去念着圣贤书经劝解敌人投降不成。

所以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均不能乱来,朱标就是太过重文,还是要好好的接受一下他朱元璋的武事教育,可万万不能让宋濂那个老家伙将自己的儿子教成了喏喏文君,必要时候的狠心手段,这才是至尊之位应该具备的,君王之路可从不是一条坦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