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军侯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十年案结

大明军侯 第四百八十六章 十年案结

作者:冼青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9:54

第四百八十六章 十年案结

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人都被杀了充其量案子也就到这完事了。m.x

然而事情的发展可没有停止,大都督于显有一子一女,子为于琥任宁夏卫指挥使,现在已经被朝廷正法,一女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八子,现封潭王的朱梓为正妃。

当知道自己岳父一家是被卷入到胡惟庸案,而且还定性证据确凿以后,每天是担惊受怕惶恐不安,神色慌张的以为自己父皇要下旨将他也一并处置了。

要知道朱梓其母本就出身不高,更是原来陈友谅的妻妾,后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杀死之后收到了自己的后宫,也封了妃子。

虽然朱元璋对此是一点都没有什么芥蒂,但是朱梓其母在宫中一直都是小心谨慎低调做人,直到朱梓出生才算好一些。

然而这位被封为潭王的朱元璋八子不仅没有半点朱元璋的性子和样貌,慢慢长大看来居然和陈友谅有几分相似之处。

这就让老朱心中十分不满了,虽然知道自己不可能被自己的妃子给绿了,毕竟陈友谅早就死了,朱梓是出生在陈友谅死后六年,怎么都不可能扯得上关系。

但是现在事情偏偏就是如此巧合,让朱元璋平白的觉得心中烦闷淤堵,所以自小朱梓在宫中就不受待见,哪怕是身为太子一向一视同仁的朱标都隐隐间有些排斥朱梓,让这位潭王殿下心中一直都很自卑,这性子也就越来越怯懦。

后来朱元璋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把他早早的打发去了封国,也算是眼不见为净吧,正好也能让朱梓自己安稳一些,不在宫中受这些闲言碎语。

可这位潭王殿下本来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娇妻美妾生活滋润,如今突然知道自家岳父居然涉及到了胡惟庸逆党,胆小如鼠的他岂能不害怕。

而朱元璋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虽说这儿子不知怎么居然在小时候和陈友谅那个死敌长得有些相似,但总归还是他的血脉,是自己的亲儿子,如今出了这一档子事情,他作为父皇的岂能不安慰一番,所谓知子莫若父,他明白朱梓想来胆小怕事,如果他这里不明着说出来,那恐怕将来自己这个儿子要担惊受怕到几时呢。

然而好心也有办坏事的时候,老朱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恰恰就是自己这一封安慰性的诏书要了朱梓的小命。

或者说着诏书都还没有宣读,朱梓就已经吓破了胆子。

都说他在宫中不受待见,传旨的太监想来都是狗仗人势欺软怕硬之人,等带着朱元璋的旨意到了朱棣封国长沙以后本就不太尊重这位皇子殿下。

而一向怯懦的朱梓在听到自己父皇派人下旨给他的时候差点没昏过去,要不是王妃于氏扶着说不定早就倒在地上了。

就这还是硬挺着跪地接旨,可传旨的太监本身态度就差,朱梓这么一看脑子当时就翁的一声,心里骤然想到的只有自己父皇要追究自己了,父皇杀杀自己了这种念头。

就连旨意上说的什么都没有听清楚,浑浑噩噩的捧着圣旨呆坐在王府里。

也就是那一晚,这位潭王殿下做了这一声最大胆也最怯懦的表现,驱赶潭王府所有的属官仆从,带着自己爱妃于氏**于王府寝宫当中。

大火燃烧了一整夜,整个长沙城都看的清清楚楚,潭王朱梓和潭王妃于氏双双殒命于大火之中,只剩下两具焦黑的尸体相互依偎在一起。

这回可算是捅破了天了,朱梓一死了之没他什么事了,可朱元璋对此是勃然大怒,气的在朝堂上接连斥责了数位朝臣。

那个传旨的太监更是被活活的杖杀于午门之外,就连潭王府的那些属官仆从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八成被抓了回来给朱梓陪葬了,一时间在长沙杀得是血流成河。

可就算如此也没有让朱元璋的火气消下去。

他心里一面气氛自己的儿子窝囊,一面又更加恼怒胡惟庸逆党,因此下令再一次彻查案件,将当初告发于琥的封绩是好一顿逼问。

这一问可了不得,当场就牵扯出了更大的人,当朝韩国公李善长居然曾经庇护过封绩一段时间,如此还了得了。

朱元璋本就在气头上,这会不仅没有消下去,反而更加激烈,当庭将李善长下狱彻查。

这位在十年前就因为胡惟庸一案而颇受非议,五年前被收夺官职只剩下一个世袭的韩国公爵位的大明前前任丞相李善长李百室阁下算是彻底完蛋了。

虽然他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更是开国六公当中唯一的一个文官,深受朱元璋的赏识,皇恩浩荡不断,不然也不会在胡惟庸这个他举荐之人谋逆一案爆发时还能全然无事。

可君恩有一没有二,宽容一次是皇帝大肚,但是第二次可就没有皇恩一说了。

至此这位荣耀一时,年数七十七的大明韩国公也免不了被下狱处死的命运,甚至还牵扯出来更多的朝廷重臣。

吉安侯陆中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已故营阳侯杨、济宁侯顾时等人戒备牵连其中,甚至连刚刚作战班师回京的南雄侯赵庸都没有逃过一劫,全都被划为胡惟庸逆党牵连而死,还被朱元璋特意写上了昭示奸党录公布给天下人看。

至于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的逆党,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某些不能明说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自己清楚了。

或许蒋也知道一些,但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大人可不会透漏出半点来,不然小命可就要保不住了。

至此从大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三年,前丞相胡惟庸谋逆一案整整十年光景才算是画上了句号,也算是彻底了解一直遮在满朝文武心头的一块阴影。

毕竟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牵扯到里面去,这十年的纠葛关联,早就已经不是胡惟庸谋逆这样一件案子的事情了。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不判定结案,为的是什么,大家伙都心知肚明,现在一朝结案满朝欢喜,至于那些死掉的人又有谁会真正的一直在乎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